164 十夷王女

臨鄉中城。一輛駟馬安車,入裡道,停在門下祭酒司馬徽府門前。

見被水綠琉璃風燈,照亮的“上庠令”(車)牌。門樓衛士,急忙命人開中門相迎。

車入府中,踏板摺疊落下。上庠令鄭玄,穿鞋下車。

“拜見鄭公。”便有府中管事,趕來相迎。

“德操何在?”鄭玄問道。

“主父在後花園,鄭公請隨我來。”管事挑燈在前,引鄭玄穿曲廊,過中庭,步入後花園。

園中亭內,燈火闌珊。四月初夏,夜風微涼。依迭石之山,映一池碧波,再趁香樟木香醒腦。秉燭夜讀,何其雅緻。傳聞,爲紓水鏡先生思鄉之情,園中山水,皆臨摹陽翟故鄉風貌,微縮而成。此中內情,外人又如何得知。知微見著,薊王尊師重道,身體力行。故上行而下效。便是將作寺良匠,亦深受薰染。極具匠心。

示意管事自行離去。鄭玄拾級而上,登跨水拱橋,臨依山亭臺。懸扁彰名,起於樓桑,已成薊國風尚。扁上薊王親筆所書“陽景”。此二字,乃“水鏡”也。

“水,準也。中有‘微陽之氣’也”。“鏡,‘景’也,‘鑑’也”,“明鏡者可以察形也”。“鏡於水,見面之容”,乃“水鏡先生”之意也。

亭臺自有高閣。推門視之,亭內婢女,昏昏欲睡。聞聲,各自驚醒。見是主父密友,正欲上前參拜。卻被鄭玄搖手所止。自行登臨頂閣不提。

二樓高閣,夜風習習。高懸樑下之琉璃蓮花吊燈,堆光如晝。

窗下屏風所繡,正是三南山川地形圖。

案上書卷堆疊,如屏似障。《史記·西南夷列》、《風俗通義·四夷》,諸如此類。

卻未見主人何在。

待繞過屏風,見司馬徽正憑欄而立。鄭玄遂問道:“德操可覓得萬全之策?”

“康成何出此言?”司馬徽這便入閣相見。

“郭奉孝,天縱之才,然畢竟年少。所謂‘卑不謀尊’,今犯人臣大忌,竟‘迫主和親’。生死一線,如何保全?”鄭玄直問。

司馬徽心悅誠服:“康成爲人師表,徽深敬之。”

“奉孝當如何?”鄭玄三問。

“郭奉孝無礙。”司馬徽答曰。

鄭玄終得安心。遂與老友並榻而坐:“德操且細細說來。”

“郭奉孝,將南中、荊南、嶺南,並稱‘三南’。能有此見識,着實令老夫欽佩。其計之所出,與衆謀國之策,一脈相承。攘外安內,並進齊驅。主公曰‘東孝西直’,此言大善。”司馬徽娓娓道來。

“先前。郭奉孝曾密信右丞賈文和,言及主公和親‘祝融後裔,大巫之女’。被賈文和婉拒。正因‘卑不謀尊’。時,都護府左丞戲志才,便有先例。曾爲主公‘不告而娶’,一力促成與鍾存女豪和親。所謂‘不知者不罪’。事後,太妃親下口諭,此事不可再有。今已有言在先,明知不可爲而爲之,乃大逆之罪。郭奉孝天縱奇才,又焉不自知。”

鄭玄輕輕頷首:“既如此,‘十夷王女’,又欲何爲?”

“此乃蠻夷舊俗。”司馬徽笑嘆:“前護羌校尉鄧訓曾言:‘諸羌激忿,遂相與解仇結婚,交質盟詛(注①)。’‘解仇結婚,交質盟詛’,便是蠻夷約定俗成。‘十夷王女’此來‘和親’,正爲‘解仇’也。”

“竟不知蠻夷,有此舊習。”鄭玄略作思量,這便醒悟:“先前,主公傳檄天下,痛斥越巂夷王子高定。故夷人遣使北上請罪。又攜‘十夷王女’和親解仇。”

“然也。”司馬徽欣然點頭:“換言之。此舉,乃出夷人自願,非郭奉孝所謀。”

“果真如此乎?”辨出老友語透揶揄,鄭玄急忙追問。

“呵呵……”司馬徽撫須而笑:“依老夫愚見,非也,非也。”

“何出此言?”

“且看‘十夷王女’。”手指屏風三南山川地形圖,司馬徽逐次道來:“漢嘉旄牛夷,越巂摩沙夷,益州昆彌夷。此三夷,皆爲夷人大部。種落繁熾,據守三郡要衝:旄牛夷扼‘旄牛道’,摩沙夷據‘西夷道’,昆彌夷守‘永昌道’。此三道,皆乃‘蜀身毒道’之路段。而餘下槃木夷、白狼夷、樓薄夷、哀牢夷、邛都夷、笮都夷、卷夷大牛王部,亦皆散落在‘蜀身毒道’沿線。”

“哦?”鄭玄隨司馬徽所指,依次下看。終於醒悟:“南方絲路。”

話說。漢武大帝爲經營西南,在秦人五尺道的基礎上,開鑿二路並稱“西南夷道”。一爲南夷道,“自僰道指牂牁江”以通夜郎。一爲西夷道,由蜀郡通往邛筰,並西南達葉榆、雲南。“西夷道”並“南夷道”,於葉榆(大理)交匯,並向西南,經博南(永平)“博南山道”渡蘭滄水(瀾滄江)入“永昌道”至不韋(保山),越黑水(怒江)至哀牢(潞西)出國境,通身毒(緬甸、印度、泰國等南亞、東南亞諸國)。此路線,便是後世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俗稱“茶馬古道”。

時下漢人,稱之爲“蜀身毒道”。取“蜀”通“身毒”之意。因路途險惡,瘴氣頻發。故又有“毒道”兇險之意。

“然也。”司馬徽嘆道:“昔日武帝納張騫之言,欲經蜀郡,取道西南,穿身毒抵大夏。今郭奉孝欲比張騫,使我主效武帝,重開西南絲路也。郭奉孝自比先賢,又以漢武比主公。何罪之有?”

“借‘解仇結婚,交質盟詛’,盡收‘蜀身毒道’沿線夷人種落,爲我主所用。進而鑿穿西南,連通身毒,直抵大夏。將我國風物,輸往天下。若能鑿穿此路……”鄭玄幡然醒悟:“三南!”

“鳳凰于飛,劌劌其羽。”司馬徽終於,道破天機:“乃出郭嘉之計也:明爲鑿穿蜀身毒道,暗中盡收三南百夷。明暗雙謀,鳳凰于飛。”

話已至此,鄭玄如何能再不醒悟:“‘西南夷君長以百數’,豈能皆與主公‘解仇結婚,交質盟詛’。於是乎,爲向化三南百夷,‘祝融後裔,大巫之女’,便爲上佳之選。”

“天生郭奉孝,鳳凰共于飛。”司馬徽一聲長吁。

115 死而復生1.78 大藏書閣1.222 神器更易111 鬥智鬥勇1.86 義舍病院174 夜半十分1.22 毋需言反197 試兒之禮115 亡胡千家186 董君一念31 綬帶密詔181 薊王獻寶1.54 一字之師81 天下喉舌1 伏虣藏虎1.247 櫟陽雨金15 各有算計1 羣雄上洛172 春晝初長178 洞鑑古今1.97 板上釘釘1.47 帝國時代1.85 得隴望蜀125 此事拿手1.65 陰藏殺機18 千里圩田103 撲朔迷離1.70 佛道之爭152 南下平亂124 羌亂再起1.6 驚天動地159 衆星拱辰123 上林冬狩1.98 尾大不掉119 北海一龍15 蔣幹遺書1.70 海瀕廣潟1.96 防患未燃168 千里投懷193 置酒高會102 載滿而還108 禮不可廢167 萬里征程121 避實擊虛173 畝鍾之田219 一身是膽1.33 無雙割草196 神智夫人1.28 暮夜有知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42 東海壽麋174 去蕪存菁1.200 兼顧利弊140 守土有功1.6 王侯之樂105 紅顏易老125 伏路把關150 機關算盡101 向虎山行102 避易就難1.99 衆不可逆184 是個難題1.67 莫測禍福148 大義滅親185 有神無鬼1.228 石來運轉112 泰山捧日1.240 聽風即雨1.2 雞不下蛋118 莫測人心17 甄選女官145 督亢秋成176 左膀右臂173 合浦珠還1.83 誅心之謀1.48 立冬兵發110 羣雄並起120 隨行就市104 有生之年17 正月旦會128 勢不兩立163 戾氣摧城109 突飛猛進153 下階之梯81 荒島求生1.74 再掠女豪184 羔羊之素196 服牛乘馬1.54 四方殺局1.42 兵行險着1.63 擊鞠大賽1.37 人主之風1.80 喜訊傳來1.83 誅心之謀1.33 天助我主101 老臣謀國160 女中豪傑1.8 配享太廟12 再見恩師109 素首雪女
115 死而復生1.78 大藏書閣1.222 神器更易111 鬥智鬥勇1.86 義舍病院174 夜半十分1.22 毋需言反197 試兒之禮115 亡胡千家186 董君一念31 綬帶密詔181 薊王獻寶1.54 一字之師81 天下喉舌1 伏虣藏虎1.247 櫟陽雨金15 各有算計1 羣雄上洛172 春晝初長178 洞鑑古今1.97 板上釘釘1.47 帝國時代1.85 得隴望蜀125 此事拿手1.65 陰藏殺機18 千里圩田103 撲朔迷離1.70 佛道之爭152 南下平亂124 羌亂再起1.6 驚天動地159 衆星拱辰123 上林冬狩1.98 尾大不掉119 北海一龍15 蔣幹遺書1.70 海瀕廣潟1.96 防患未燃168 千里投懷193 置酒高會102 載滿而還108 禮不可廢167 萬里征程121 避實擊虛173 畝鍾之田219 一身是膽1.33 無雙割草196 神智夫人1.28 暮夜有知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42 東海壽麋174 去蕪存菁1.200 兼顧利弊140 守土有功1.6 王侯之樂105 紅顏易老125 伏路把關150 機關算盡101 向虎山行102 避易就難1.99 衆不可逆184 是個難題1.67 莫測禍福148 大義滅親185 有神無鬼1.228 石來運轉112 泰山捧日1.240 聽風即雨1.2 雞不下蛋118 莫測人心17 甄選女官145 督亢秋成176 左膀右臂173 合浦珠還1.83 誅心之謀1.48 立冬兵發110 羣雄並起120 隨行就市104 有生之年17 正月旦會128 勢不兩立163 戾氣摧城109 突飛猛進153 下階之梯81 荒島求生1.74 再掠女豪184 羔羊之素196 服牛乘馬1.54 四方殺局1.42 兵行險着1.63 擊鞠大賽1.37 人主之風1.80 喜訊傳來1.83 誅心之謀1.33 天助我主101 老臣謀國160 女中豪傑1.8 配享太廟12 再見恩師109 素首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