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9 烏合之衆

見西涼都尉,悉數解職。八關守軍,並無異動。王允枯坐一夜,稍得心安。

這便沐浴更衣,領衆僚屬,親往平樂館中祭拜。

一日爲師,終身爲父。

景顧乃出黨魁門下。黨魁隻身上洛,並無家人。唯有景顧等一衆黨人,操持後事。臨行前,王允謂景顧道:乃出公義,不得不爲。

景顧長揖及地,不置一語。

而後車入函園,薊國邸。崔烈乃左國相之父。奉王命,於國邸公祭。長子崔均,披麻戴孝,出邸相迎。左相崔鈞,已在國中遙祭。

崔烈槨前,王允終露悲容。

“威考,何故如此。”終歸“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此時相問,亦無人回。二公牢中對話,已難爲人知。

呂布等人,正襟危坐,心思各異。

便在此時,忽得僚屬急報。

“聞二公暴斃,丁原怒開城門,放關東聯軍入內。”

饒是從容自若王子師,亦不由變色。

“太師毋憂。”身後呂布耳語道:“虎牢背後,八關鎖固。斷不會有失。”

“無用匹夫。”王允斥丁原。卻忘了,丁原亦出關東。

待禮畢,便急忙重返魚梁臺。

“軍情如何。”

“關東聯軍,袁術等部,已先行入關。淮泗郡兵,尚未拔營。”換言之,關東羣雄,並淮泗郡兵,並不齊心。甚至淮泗郡兵,各有號令。所謂盟主袁紹,不過徒有虛名。

“一羣烏合之衆。”呂布冷笑。

王允言道:“‘寒翁失馬,今未足悲;楚相斷蛇,後必爲福’。合肥侯自以爲覓得良機,可趁洛陽大亂,戰而勝之。料想,淮泗郡兵,必不甘其後。速傳命四方將軍,循機而動。”

“太師妙計!”不其侯伏完,歡喜而去。

“京東四關如何?”王允問呂布。

“自先帝築關,屢經修繕。守城諸器齊備,急切間,斷難攻破。”呂布先前便奉薊王命,守備八關。自當言之有物。薊國大利機關。墨守成規,何必多言。

“萬一破關,又當如何?”王允追問。

“洛陽近郊苑囿,皆有駐軍。函園更有精兵二萬。京洛雄城,糧草足備。布,足可擋千軍萬馬於城下。太師毋憂。”呂布答曰。

“奉先萬夫莫敵,朝之大幸也。”王允難得誇獎。

呂布欣然笑納。

俗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虎牢陷落,滿城皆知。

聞關東十萬聯軍,正蜂擁而入。洛陽人人自危。與先前兵亂,多有不同。此乃同室操戈,叔侄相爭。政治鬥爭,血腥殘酷,不下戰場廝殺。洛陽勳貴,多心向董侯。今合肥侯挾威而來。待逼少帝禪位,繼承大統。秋後算賬,可想而知。

人心惶惶,走投無路。便有漢室諸劉,連夜避入函園。“乞尚父活命”之聲,薊國邸外,此起彼伏。

若非國邸治喪,不宜亂闖。宗親諸劉,焉能望門而哭。

乃至於,園中百姓,誤以爲。皆爲崔烈哭祭。

二公暴斃,天怒人怨。

王允看似從容不迫,面不改色。實則一夜白頭。魚梁臺上羣僚屏氣,無人出聲。

“報。黃門令已入北軍大營。衛將軍領麾下將軍出營,並無異動。”

“報,衛將軍已領廷尉之職。正與右中郎將並北軍中候,交割令符。”

“報,衛將軍已輕騎出營,入宮覲見。”

聞此報,羣僚方纔吐氣出聲。

衛將軍張濟,交出兵權。洛陽無憂矣。

王允,鬍鬚微動,心中釋然。衛將軍,果識大體。

南宮,玉堂前殿。

董侯素服高坐。

張濟軒下除靴,趨步入內:“臣,張濟,叩謝陛下。”

“廷尉,免禮。”董侯居高言道:“賜座。”

“謝陛下。”張濟躬身穩坐。

“二公新喪,本不該急於行事。奈何內憂外患,事急從權。”董侯寬慰道。

“臣,遵命。”

見張濟不悲不喜,頗有大將之風。董侯亦稍得心安。

寬慰幾句,便放其歸去。

張濟自出宮門,五官中郎將張繡,急忙前來相迎。

“叔父安否。”

“入宮面君,何來不安。”張濟語透深意。

“叔父居九卿高位,距三公咫尺之遙。”張繡大聲言道:“位列上公,亦不遠矣。”

會其意。張濟春風得意,忽又假裝斥責:“二公國殤,不可忘形。”

“喏!”一羣人,鮮衣怒馬,奔衝北軍大營而去。

既已交出兵權,何時遷出,自不必急於一時。畢竟同殿爲臣,又位居九卿。右中郎將周慎等,亦不敢逼迫太甚。何況五官中郎將張繡,有萬夫之勇。更加年輕氣盛,稍有忤逆,一矛刺死。得不償失矣。

叔侄共入大帳。屏退左右,四散耳目。

張濟附耳問道:“如何?”

“今夜子時,舉火爲號;內外夾攻,共謀富貴。”張繡將董重暗語,低聲誦出。

“如何用兵。”張濟萬衆矚目,不敢輕動。出入霞樓,皆張繡代行。故不知董重所謀。

張繡答曰:“上林苑中八千兵馬,圍攻萬歲塢。叔父攜麾下,重奪北軍五校。接應大將軍入城。”

“罼圭苑中,駐有五千秦胡鐵騎。”張濟言道:“八千兵馬,恐難如願。”

張繡一語道破:“秦胡亦出西涼。”

言下之意,秦胡鐵騎,必然倒戈。

“呂布、周慎,皆不足爲慮。叔父心中所患,唯我薊王。”張濟道破隱憂。

張繡又何嘗不是如此:“叔父所言極是。背主謀逆,反戈一擊。乃兵家大忌。若薊王傳檄天下,親提百萬大軍,四面合圍,追悔莫及。”

“薊王,必不會如此行事。”頭頂忽出人語,叔侄猛拔刀。

“何方鼠輩!”

便有一胖大肥軀,翩然墜地。

正是女扮男裝,史夫人。

“吾侄勿動。”張濟橫刀於前。

“叔父舊識乎?”張繡渾身緊繃,利刃出鞘。

“然也。”張濟言道:“乃史侯食母,史夫人。”

“錯。”音猶在耳,胖大皮囊,竟肉眼可見,萎縮乾癟。

待一人自裙下鑽出。

叔侄二人,如遭雷擊。

“許久未見,衛將軍安否?”

竟是史侯當面。

1.257 美事將近182 取捨有道155 天下鼎沸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22 溫室藥圃1.73 死無對證141 喬裝出兵1.7 酈城大建1.32 循路而進152 甘後雙身104 窮無出路1.30 未琢璞玉1.238 一里之回1.230 面目全非102 避易就難1.74 部貴五宗119 單刀直入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14 一州之地14 萬象更新162 繩之以法103 入幕之賓108 同舟共販109 吾道不孤1.48 八方旅人1.55 築臺募士1.98 正大光明140 情理之中182 共握權柄189 爭權奪勢1.7 小夥伴們1.70 虎嘯山林148 如期而至147 不負韶華1.26 再無歸期1.27 六縣俱名143 孤城剿匪171 飛槳木蘭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41 雲開見日158 鐵壁鏵嘴1.23 真骨舍利1.60 楛矢貫隼1.74 黃金臺上133 首遭彈劾1.52 二宮流血21 御風而行1.64 輶軒之使1.84 盡入彀中1.64 懷瑾相報103 薊國雙壁1.7 舊友重聚136 矛頭所指126 向死而生10 坐井觀天1.86 學壇祭酒155 六神無主142 各有心機171 南北船閘117 無人清白10 寡義廉恥136 遣子入侍1.63 犬牙相錯1.60 楛矢貫隼11 大器已成114 闢禍樓桑1.47 難覓仙蹤133 首遭彈劾118 幷州狼騎1.62 絕非杜撰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1.9 三危既宅1 伏虣藏虎119 濮陽之戰111 外臣凌主152 善刀而藏196 百年大計1.67 水戰剿匪101 管中窺豹118 求死不易1.88 二賊授首156 仁道在邇194 開館典禮125 此事拿手191 另立門戶1.257 美事將近122 亦是豪傑183 長史女衛193 順天行事151 平定龜茲143 雜羌兵諫100 取之有道1.38 秋色平分172 三日獵狩1.44 非同尋常160 解甲歸田118 陳寔遺盜176 百越諸賢176 巨人之志124 羌亂再起
1.257 美事將近182 取捨有道155 天下鼎沸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22 溫室藥圃1.73 死無對證141 喬裝出兵1.7 酈城大建1.32 循路而進152 甘後雙身104 窮無出路1.30 未琢璞玉1.238 一里之回1.230 面目全非102 避易就難1.74 部貴五宗119 單刀直入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14 一州之地14 萬象更新162 繩之以法103 入幕之賓108 同舟共販109 吾道不孤1.48 八方旅人1.55 築臺募士1.98 正大光明140 情理之中182 共握權柄189 爭權奪勢1.7 小夥伴們1.70 虎嘯山林148 如期而至147 不負韶華1.26 再無歸期1.27 六縣俱名143 孤城剿匪171 飛槳木蘭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41 雲開見日158 鐵壁鏵嘴1.23 真骨舍利1.60 楛矢貫隼1.74 黃金臺上133 首遭彈劾1.52 二宮流血21 御風而行1.64 輶軒之使1.84 盡入彀中1.64 懷瑾相報103 薊國雙壁1.7 舊友重聚136 矛頭所指126 向死而生10 坐井觀天1.86 學壇祭酒155 六神無主142 各有心機171 南北船閘117 無人清白10 寡義廉恥136 遣子入侍1.63 犬牙相錯1.60 楛矢貫隼11 大器已成114 闢禍樓桑1.47 難覓仙蹤133 首遭彈劾118 幷州狼騎1.62 絕非杜撰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1.9 三危既宅1 伏虣藏虎119 濮陽之戰111 外臣凌主152 善刀而藏196 百年大計1.67 水戰剿匪101 管中窺豹118 求死不易1.88 二賊授首156 仁道在邇194 開館典禮125 此事拿手191 另立門戶1.257 美事將近122 亦是豪傑183 長史女衛193 順天行事151 平定龜茲143 雜羌兵諫100 取之有道1.38 秋色平分172 三日獵狩1.44 非同尋常160 解甲歸田118 陳寔遺盜176 百越諸賢176 巨人之志124 羌亂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