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 爲虎作倀

“奴婢只聞,造甘泉宮。未聞,改縣爲京。”左豐斟酌答曰。董侯有此問,必有所聞。無論是誰暗進讒言,董侯皆心有所慮。 шшш ●ттkan ●c o

“三弟流火天降,麒麟送子。且又爲嫡出。論尊卑,朕遠不及也。”董侯言道。

左豐唯有硬聲答曰:“薊王奉獻不減,心意已決。先帝前後二詔。兄終弟及,父死子繼。皆是祖宗家法。陛下名正言順,繼大漢皇帝位。奴婢竊以爲,實不作他想。爲宜。”

言罷,左豐已暗生悔意。末尾“爲宜”二字,尤其多餘。非是苦心勸慰,反倒像言語相逼。

董侯似並未能體會:“少令所言極是。”

不等左豐暗自鬆氣,董侯又問:“甘夫人又是何人?”

“聞,乃方士甘始之女。因廣有道術,人稱‘神智夫人’。與父伴駕南下,護麟子周全。被薊王尊爲義母,育麟子於甘泉宮。”左豐又答。

“甘始乃有名方士。與青牛師等,並稱千秋三師。京中權貴,多有結交。皆未聞有女。”必有人暗行離間,否則董侯焉知,其中詳情。

心念至此,左豐亦不敢胡言,乃至惹禍上身:“化外之人,遊方之士。大多不言身世。究竟此女,是親生,還是寄養,奴婢亦無從得知。”

“少令不知亦無妨。”董侯言道:“只需視如己出,哺養三弟成人。朕便尊一聲‘義母’,亦有何妨。”

“陛下明見。”左豐暗鬆一口氣。忽又感慨,先帝二子,皆聰慧過人也。只可惜,天不遂人願。時至今日,只嘆造化弄人。

與其慮及麟子長成,不若乞朝堂再無刀兵相見,乃至二宮血流成河。

董侯畢竟少年心性。轉瞬即忘。

一日生活,多半如此。二宮雖日漸冷清,遠非先帝年間可比。然畢竟高牆深院,可保幼帝平安。

諸如楊彪等,亦兩耳不聞宮外事。樂得清閒。

待董侯長成,天下變乎?

楊彪時有此問。

然終歸無解。

函園瓊臺裡,呂布府。

聞老父來訪,嚴夫人連忙迎入堂中。

逢呂布入宮值守,不在府中。

代夫迎客,亦是主母日常。

賓主落座,嚴夫人問道:“阿父並康師,所爲何來?”

“聞夫人之夢,故來一問究竟。”康僧巨答曰。

“原來如此。”嚴夫人遂言道:“康師以爲,此夢當作何解?”

“敢問夫人,除我二人外,近日可有人到訪?”康僧巨反問道。

“唯有夫君同鄉,伊闕都尉李肅登門。”嚴夫人答曰。呂布雖爲左中郎將,然卻非董卓黨羽。魚梁臺上無一席之地。自無同僚登門結交。

“騎都尉李肅。”康僧巨又問:“所爲何來?”

見嚴夫人面露難色,嚴佛調勸道:“女兒無需介懷。既入佛門,四大皆空。左耳進,右耳出。出門即忘。必不必走漏半句。”

“乃勸夫君,認董卓爲義父。”嚴夫人終坦露心聲。

觀其神色,康僧巨這便了然:“夫人心結,既此也。”

嚴佛調亦知:“慎子曰:‘晝無事者夜不夢’。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料想,女兒亦不願左中郎將,認賊作父。”

“阿父所言極是。”嚴夫人果有主見:“不瞞阿父並康師。夫君與太僕王允、不其侯伏完、司隸校尉桓典等,常有往來。妾,雖不知所謀何事,然同謀者,皆爲董卓所惡。又聞‘道不同,不相與謀’。竊以爲,夫君必不與董卓同道。”

如此真相大白。

“當作何解?”嚴佛調心牽女兒。

康僧巨答曰:“董卓狼子野心,絕非良善之輩。今日無功而返,他日必另生一計。不可不防。”

“敢問康師,妾當如何行事。”嚴夫人盈盈下拜。

“函園乃京師首善之地。夫人萬勿輕離。觀左中郎將,有萬夫不當之勇。董卓便有千軍萬馬,又能奈何。”康僧巨答曰。

“康師此言,竟與門下主記,不謀而合。”

“可是九江名士蔣幹。”康僧巨笑問。

“正是。”

“如此,夫人當無憂矣。”康僧巨斷言道。

臨別時,又贈良言:“凡請轉告左中郎將,莫作虎倀。”

“妾當謹記。”

畢竟同入佛門。嚴佛調早已看出,康僧巨有未盡之言。

二人安步當車,順下九阪。

嚴佛調遂以胡語相問:“師兄何不明言。”

康僧巨以胡語相答:“安世高女,知否?”

“名喚安素。”嚴佛調焉能不知。

“乃王允義女,呂布義妹。”康僧巨言道:“今爲薊王妃。”

“幹薊王何事?”嚴佛調又問。

“多年前,安世高遠遊十載而回。見過臨鄉侯後,便安然歸西。我等同門,拾柴而焚。設利羅珠(舍利子),爲臨鄉侯所佩……”康僧巨遂將前後諸情,娓娓道來。回首往事,已悠悠十載。

“不料,薊王竟與我佛,羈絆甚深。”嚴佛調嘆道。

“安素之身世,我亦略有耳聞。”康僧巨言道:“今日時局,恐非左中郎將一家,牽連其中。董卓京中爪牙衆多。先前史門弟子,皆已爲其所用。但凡行事不密,必爲其所知。且王允素與董卓交惡。料想,府中必廣佈細作。”

“師兄言下之意,董卓已有所覺。”

“然也。”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嚴佛調追問。

“當閉門絕客,深居闢禍。”康僧巨答曰。

“左中郎將護衛禁中,何能輕離。”

“此,便是癥結之所在。”康僧巨嘆道:“終歸名利難棄。”

二人一路無言,相伴入白馬寺。

待呂布晚歸。

嚴夫人遂將白日之事,和盤托出。

呂布寬慰道:“夫人毋憂。京師之內,仗寶馬神兵,縱千軍萬馬,爲夫有何懼哉。”

便在此時,監奴來報:“稟將軍,徐州別駕麋竺,投刺謁見。”

“徐州別駕?”呂布並不識此人。

嚴夫人這便記起:“便是先前入白馬寺,訪家父之人。”

“如此,當可一見。”呂布言道。

“喏。”監奴自去傳話。

嚴夫人起身避入內室。

少頃。便有一儒雅君子,上呈禮單,登堂拜見:“東海麋竺,拜見呂將軍。”

呂布一眼掃過,不由暗自心驚。

“別駕請上座。”

112 北國之春186 董君一念184 亂之道也165 政均法平186 董君一念147 雙食君俸151 平定龜茲150 萬石國老1.200 永安上壽154 以享司寒1 全在水裡1.248 火煉真金1.299 烏合之衆19 樓桑諸技179 蠢蠢欲動191 另立門戶123 坐觀風雲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69 海賊聯盟193 順天行事121 書生意氣131 胡雜騎兵1.29 浮屠佛祠113 芳蘭之舉1.40 有心無力31 前途未卜1.68 女王之牙91 一人之外1.78 顧全大局1.74 星辰少女121 功在不捨118 元服之禮1.60 接風洗塵143 三釁三浴109 原形畢露1.82 狹路相逢1.26 再無歸期1.3 夜宿烏林112 泰山捧日198 一夜易主1.83 誅心之謀169 先登陷陳1.32 循路而進110 逐鹿之利111 隴右鮮卑108 外徵內討163 雙料博士1.6 長轡遠馭135 四時充美167 一去不返1.269 負重而行162 繩之以法159 名不經傳189 爭權奪勢1.98 正大光明1.6 以物易物81 荒島求生219 西林少年1.78 捧珠之恩1.73 爲女聘師150 待我長成1.99 北疆來人1.77 女王駕臨1.68 淮南大捷1.283 石牛糞金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201 廣瞻博望178 天下表率124 明以照奸148 如期而至133 勝負之期170 一拍即合153 志存高遠160 巧不如拙1.97 玉色琉璃19 君前臣名148 宮前之變141 捨我其誰1.45 名臣碩老1.235 演武十器168 絕地天通1.54 四方殺局1.86 枕山跨海165 生而不凡107 無人可用155 恩威並濟1.6 破財消災216 觸類旁通1.46 蜚聲西州114 太平劫案196 三方推演149 白駒過隙103 蝮蛇螯手1.92 萬世太平179 情長謀遠160 巧不如拙1.62 風月常新1.34 大難不死157 塵埃落定10 時機未至
112 北國之春186 董君一念184 亂之道也165 政均法平186 董君一念147 雙食君俸151 平定龜茲150 萬石國老1.200 永安上壽154 以享司寒1 全在水裡1.248 火煉真金1.299 烏合之衆19 樓桑諸技179 蠢蠢欲動191 另立門戶123 坐觀風雲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69 海賊聯盟193 順天行事121 書生意氣131 胡雜騎兵1.29 浮屠佛祠113 芳蘭之舉1.40 有心無力31 前途未卜1.68 女王之牙91 一人之外1.78 顧全大局1.74 星辰少女121 功在不捨118 元服之禮1.60 接風洗塵143 三釁三浴109 原形畢露1.82 狹路相逢1.26 再無歸期1.3 夜宿烏林112 泰山捧日198 一夜易主1.83 誅心之謀169 先登陷陳1.32 循路而進110 逐鹿之利111 隴右鮮卑108 外徵內討163 雙料博士1.6 長轡遠馭135 四時充美167 一去不返1.269 負重而行162 繩之以法159 名不經傳189 爭權奪勢1.98 正大光明1.6 以物易物81 荒島求生219 西林少年1.78 捧珠之恩1.73 爲女聘師150 待我長成1.99 北疆來人1.77 女王駕臨1.68 淮南大捷1.283 石牛糞金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201 廣瞻博望178 天下表率124 明以照奸148 如期而至133 勝負之期170 一拍即合153 志存高遠160 巧不如拙1.97 玉色琉璃19 君前臣名148 宮前之變141 捨我其誰1.45 名臣碩老1.235 演武十器168 絕地天通1.54 四方殺局1.86 枕山跨海165 生而不凡107 無人可用155 恩威並濟1.6 破財消災216 觸類旁通1.46 蜚聲西州114 太平劫案196 三方推演149 白駒過隙103 蝮蛇螯手1.92 萬世太平179 情長謀遠160 巧不如拙1.62 風月常新1.34 大難不死157 塵埃落定10 時機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