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開年見喜

回程無需再走陳倉狹道。西入隴西,東北折向漢陽,過秦亭入峽谷,經分水驛,返回大震關。

“(大震關)又西行五十里,至小隴山分水嶺,(有)分水驛。”“小隴山,一名隴坻,又名分水嶺。隴上有水,東西分流,因號驛爲分水驛。”與東口驛相同,劉備亦將分水驛建爲城障,引水繞城,據險而守。沿隴上分流溪水,築堤爲障。唯有經分水驛障城吊橋,方可渡過。劉備調派麾下軍曲候張遼,領八百幷州騎士,與南匈奴右賢王子,於夫羅、呼廚泉二人所轄彎刀胡騎,共同駐守。

話說。九九重陽那天,劉備宴請三十六部東羌,十二部氐酋。又送重禮後,在雄關立起募兵大旗。盡得隴右虎熊上士。大營五校加麴義別部,兵皆過萬。張遼麾下補足一千兵馬,領中軍假司馬。於夫羅、呼廚泉二人,亦滿千人,各領前、後二軍假司馬。

三千兵馬,守分水驛城,綽綽有餘。三隊人馬,還需輪流駐防附近馬邑。巡視羌人牢營,諸如此類。

今日駐守驛城的,正是張遼。

“拜見主公!”見薊王車駕入城,張遼領麾下虎賁,前來接駕。

比起初見時,一不留神被張飛灌翻的青澀少年。數月軍旅生涯,令張遼鋒芒初露。隱隱有大將之風。劉備見之甚喜:“文遠別來無恙乎?”

“卑下一切都好。”張遼抱拳:“有勞主公掛念。”

“家人可遷去臨鄉?”

“族中老少,皆已入臨鄉安居。”張遼答道。臨鄉乃薊王都。說是河北第一名城,亦不爲過。生活之便利安逸,冠蓋河北。便是洛陽城,亦拍馬難追。

“甚好。”劉備欣然點頭、

既是薊王家臣,自當將家小遷入薊國。不僅張遼如此,高順、韓浩等人亦如此。甚至列城豪俠徙邊的家人,亦從列城遷入薊國。所謂後顧無憂,便是如此啊。

關於張遼的使用,劉備十分謹慎。年紀尚青,怕揠苗助長是其一。初出茅廬,軍心不服是其二。在劉備印象中,張遼一直追隨呂布,直到投靠孟德,才漸漸嶄露頭角。尤其是逍遙津下,八百破十萬,一戰揚名。先令其自領一軍,日積月累,必然大成。張文遠的成長潛力,自不用說。不過是或早或晚,而已。

過分水驛,方入大震關界。張遼一路護送,在懸樓列肆前止步,引兵自回。

見薊王車駕,路上車輛紛紛避讓,沿途行人駐足行禮。劉備亦未張揚,迅速通過。

“大將軍回城!”遙見王旗,關首守衛,高聲通報。

東側附樓,精舍。

無所事事的許師,猛然坐起。

身旁正細細梳妝的盧氏,亦不由一滯:“薊王狩獵歸來。”

“好極!”許師早急不可耐。

“切莫心急,小心露出破綻。”盧氏叮囑道。

“知道。”許師側耳傾聽,這便言道:“此處只有你我,無妨。”

“小心爲上。”盧氏徐徐言道:“你我身處險境,生死瞬息之間。若要全身而退,行事必謹而又慎。”

“姐姐言之有理。”許師不做爭辯:“又該如何行事?”

“以守爲攻,以退爲進。待薊王相召,‘行事’於牀榻之間。”盧氏嫵媚一笑。

許師豈能不知,盧氏乃是故作調戲。故也不氣惱:“如此,姐姐需早做準備。”

“放心,誤不了。”盧氏雖仍報以媚笑。卻令人不寒而慄。來自牀榻之間,魚水交歡時的行刺,當真防不勝防。這便是女刺客的優勢。無需勞師動衆,更無需絞盡腦汁。隨牀上榻,春風一度,已登極樂。神鬼不覺。且彼此無遮,由表入裡,又如何能防備。

返回雲霞殿,頭一件事,便是將薊國良匠尋來。從囊中取一半青稞麥粒,溫室育種。另一半則妥善包裹,快馬送回薊國,行溫泉育種。二處,只需有一處成功,逆上高原指日可待。

累日心結,渙然冰釋。劉備不過雙十年華,又如何能不喜上眉梢。

春風得意馬蹄疾。

開年見喜,完美。

不等青稞麥種六百里運抵薊國。陛下開春第一詔,已搶先抵達薊國。不出所料,增封薊王三縣,加九錫。

“九錫”者,乃天子賜予諸侯、大臣有殊勳者之九種禮器,以示最高禮遇。“錫”通“賜”。九種特賜物,分別是: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鬯(jù chàng)。

一曰車馬:金車大輅(lù,用來挽車的橫木),兵車戎輅;玄牡二駟(黑馬八匹)。其德可行者賜以車馬。

二曰衣服:袞冕之服,赤舄(xì,鞋)一雙。能安民者賜之。

三曰樂縣:亦作“樂懸”,乃定音、校音之器具。使民和樂者賜之。

四曰朱戶:朱漆大門。民衆多者賜之。

五曰納陛:殿前可特鑿陛級(御道)。能進善者賜以納陛。

六曰虎賁:虎賁百人。能退惡者賜虎賁。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能徵不義者賜之。

八曰斧鉞:能誅有罪者賜之。

九曰秬鬯:祭禮用香酒,以稀見之黑黍與鬱金草釀成。孝道備者賜之。

換而言之。只有達成九種“成就”,纔可“加九錫”。

細細想來,薊王確已達成。德行、安民、樂民、聚民、進善、退惡、徵不義、誅有罪、孝道純備。

年紀輕輕,已位極人臣。

關鍵是,筆筆皆有出處。即便是挑剔之人,亦無可指摘。薊王當之無愧。

然即便如此,亦不可冒然受領。薊王需上表推辭,拒而不受。陛下再賜。薊王再辭。陛下三賜,薊王這才誠惶誠恐,上表愧領。

劇本早已寫好。薊國六百里送報大震關。劉備果上表推辭。言辭之懇切,落筆之動情。此心,天地可鑑;此情,日月可昭。

於是天下人,皆等着陛下二賜。便在此時,王太妃,王妃,問策衆臣。

薊都尹婁圭起身奏道:“回稟王太妃,王妃。臣以爲,我主斷不可受。”

“爲何?”王妃問道。

“前漢時,王莽進受九錫,進而謀奪帝位。若比此例,先加九錫,以示‘順承天命’,再取而代之。乃行大逆不道也。臣竊以爲……”

“講。”王妃言道。

“臣竊以爲,此乃陛下故意爲之。”

1.20 言稱必效13 藥入病走18 四面楚歌143 動則生陽1.36 兵亂在即1.268 十日未卜1.26 以直報怨1.86 枕山跨海1.200 推賢讓能197 試兒之禮129 仁義之基193 置酒高會1.246 假有天下1.46 鷹擊長空1.42 撐犁孤塗140 祓禊之會1.7 野火將熄196 少年無拘1.59 大興土木41 雲開見日115 死而復生1.34 無法交換81 融爲一體1.46 蜚聲西州1.82 逢凶化吉168 面面俱到182 羣仙聚會1.82 倉樓藏秘1.60 羣羌之力1.206 饔飧不濟134 天下初平130 南廣陽城1.25 兄弟鬩牆81 四子降臨1.97 霞樓仙居1.44 非同尋常1.49 覆水難收21 二宮之亂100 連夜謀劃1.52 洛陽金市188 以身應讖1.39 分功之義1.55 負陰抱陽1.93 香餌懸魚1.90 萬軍叢中1.2 經商有道1.65 攻略壽春181 生死兩命1.65 象耕鳥耘102 避易就難1.255 非淬不銛1.77 學富百車1.82 逢凶化吉1.46 有褐有衣190 軍師節哀132 江山共謀1.298 同聲同氣1.33 天助我主121 怒海潮升81 融爲一體1.84 王道治國172 備思前後1.50 試釘馬掌145 有軌騾車1.24 伏虎潛龍104 滄海遺珠1.36 渾天大陣104 掃榻以待137 百無禁忌13 大賢良師251 英雄輩出137 共飲此杯1.87 鯤鵬之志1.269 負重而行1.89 秉燭夜話110 棄親從曹186 見機行事1.6 暗渡陳倉1.34 內憂外患210 喧賓奪主142 道破天機147 昏夜奔襲1.8 配享太廟1.95 崔烈買官104 見字如面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20 六縣爲國149 白駒過隙123 天賜之幸1.52 借刀殺人1.7 酈城大建115 亡胡千家184 南巡于闐1.36 籠中之鳥186 當仁不讓103 蝮蛇螯手1.38 一日成鹽102 載滿而還169 白玉之精133 奪母之恨
1.20 言稱必效13 藥入病走18 四面楚歌143 動則生陽1.36 兵亂在即1.268 十日未卜1.26 以直報怨1.86 枕山跨海1.200 推賢讓能197 試兒之禮129 仁義之基193 置酒高會1.246 假有天下1.46 鷹擊長空1.42 撐犁孤塗140 祓禊之會1.7 野火將熄196 少年無拘1.59 大興土木41 雲開見日115 死而復生1.34 無法交換81 融爲一體1.46 蜚聲西州1.82 逢凶化吉168 面面俱到182 羣仙聚會1.82 倉樓藏秘1.60 羣羌之力1.206 饔飧不濟134 天下初平130 南廣陽城1.25 兄弟鬩牆81 四子降臨1.97 霞樓仙居1.44 非同尋常1.49 覆水難收21 二宮之亂100 連夜謀劃1.52 洛陽金市188 以身應讖1.39 分功之義1.55 負陰抱陽1.93 香餌懸魚1.90 萬軍叢中1.2 經商有道1.65 攻略壽春181 生死兩命1.65 象耕鳥耘102 避易就難1.255 非淬不銛1.77 學富百車1.82 逢凶化吉1.46 有褐有衣190 軍師節哀132 江山共謀1.298 同聲同氣1.33 天助我主121 怒海潮升81 融爲一體1.84 王道治國172 備思前後1.50 試釘馬掌145 有軌騾車1.24 伏虎潛龍104 滄海遺珠1.36 渾天大陣104 掃榻以待137 百無禁忌13 大賢良師251 英雄輩出137 共飲此杯1.87 鯤鵬之志1.269 負重而行1.89 秉燭夜話110 棄親從曹186 見機行事1.6 暗渡陳倉1.34 內憂外患210 喧賓奪主142 道破天機147 昏夜奔襲1.8 配享太廟1.95 崔烈買官104 見字如面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20 六縣爲國149 白駒過隙123 天賜之幸1.52 借刀殺人1.7 酈城大建115 亡胡千家184 南巡于闐1.36 籠中之鳥186 當仁不讓103 蝮蛇螯手1.38 一日成鹽102 載滿而還169 白玉之精133 奪母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