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攻略壽春

幕府大堂。

細說老父遭遇,曹孟德遂問計幕僚。

陳宮對曰:“如明公所料,背後主謀,必是關東羣雄。”

“此乃嫁禍安國之計也。”程立亦道:“欲害明公與陶恭祖,二家交惡。坐收漁翁之利。”

曹操不置可否,又看荀彧:“文若,以爲如何。”

“必出二袁之謀。”荀彧直言不諱。

正中曹孟德下懷:“文若所思,與我相同。時高祖與項羽,約爲兄弟。項羽欲烹太公,高祖言,幸分一桮羹。我與本初,公路,俱爲刎頸之交。今欲殺吾家翁,非玄德門下相救,我亦幸分一桮羹否?”

聞曹操言語間,頗多憤懣。陳宮言道:“少時好友,各爲其主。常聞‘罪不及父母,禍不及妻兒’。二袁此舉,我輩不恥。”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曹操又問。

“袁紹已下江東,袁術守備揚州。若報私仇,恐遭人詬。”荀彧已有良策:“明公可上表,願爲先鋒,攻打壽春。如此,二袁當知,明公心意也。”

“壽春乃淮南雄城,輕舟寡卒,恐難攻取。”陳宮勸道:“且春夏之交,正當屯田自養,不宜輕起征伐。”

“無妨。我已有妙計。”荀彧答曰。

荀彧屢出奇謀,曹操自深信不疑。安頓好老父,這便上表自薦,願爲先鋒,討伐壽春。

董侯欣然應允。拜衛將軍曹操爲先鋒,自滎陽浚儀渠(汴渠),順下淮泗。

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大河決口於濮陽,泥沙淤塞菏水並汴水河道,鴻溝水系由此破敗。至平帝時,河水決堤,衝入鴻溝,淤塞更重。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王景並王吳,共治大河、汴水。疏通上段河汴水路。然餘下河道未治,鴻溝水運逐漸湮廢。後薊王整備敖倉,招募良工,疏通餘下水路,重現鴻溝舊貌。

薊國山川地形圖,已將浚儀渠重改鴻溝。

聞蓋海,翥鳳二艦隊,會師淮南。

合肥侯急開朝議。

大將軍攜羣雄,遠征江東。唯剩車騎將軍袁術,可堪一用。

袁術進言道:“蓋海,翥鳳二艦,水戰無敵,然卻不善攻城。壽春城高牆厚,守城諸器齊備。曹孟德縱有鐵壁鏵嘴,堅船利艦,卻也鞭長莫及。然若棄舟登岸,揮軍強攻,自尋死路也。”

“壽春二面臨淮,一面臨淝,需防水攻。”合肥侯提醒道。

“臣,謹記。”袁術領命自去。

淮水之上。

兗州牧曹操,與青州牧劉岱,各乘鬥艦,並舟相見。

“一別數載,孟德無恙乎?”自逐袁紹南下,孔融入北海爲藩。劉岱固守大河之尾,意氣風發。

“公山亦別來無恙乎?”曹操抱拳回禮。

“陛下真有南下之意乎。”待鬥艦泊穩,劉岱求問。王太師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究竟意欲何爲,劉岱又豈能窺破。

“操,毛遂自薦也。”曹操如實作答。

“莫非爲報私仇乎。”劉岱忙問。

“兵者,國之大事。操,豈爲一己之私而廢公事。”曹操答道:“袁紹引軍渡江,攻略江左。壽春兵力空虛,正當一戰而勝之。故求爲先鋒,與公山合兵一處,攻取楚都。”

“如此,願尊號令。”劉岱爲後將軍,位在衛將軍下。

北岸下錨。蓋海,翥鳳二艦隊,共組水軍營砦。無需伐木連舟,由水及岸。船翼翻轉,鐵索連橫,水砦自成。蓋海、翥鳳,並立陣中。帆檣如林,蔽日旌旗。氣勢如虹。

蓋海艦爵室。

曹操並劉岱,攜麾下文武齊聚。

曹操乃先鋒主將,劉岱佐之。曹操居主,劉岱居次。而後文武分列。

一眼掃過,曹操吐氣開聲:“壽春乃舊城新築。合肥侯自南陽遷出。便廣招良工,以薊國營城術,修築此城。城中內外,遍置機關諸器。城上弩車、發石車,可遠射八百至千步。壽春雖二面臨淮,一面臨淝,然二水距城甚遠,舟船無所至也。諸位可有良策破敵?”

見劉岱麾下,鴉雀無聲。

曹操恐有失其顏面,遂看向荀彧:“文若,以爲如何?”

荀彧答曰:“回稟明公,壽春牆高,故居高遠射。何不掘土成丘,立樓於頂。如此,當可與之,一較高下。”

別說曹操,便是劉岱亦頗爲詫異。聞荀文若,足智多謀,算無遺策。可與薊國謀主荀攸,並駕齊驅。不料竟出此下策。

負土成丘,費時費力。勞師遠征,若不能速勝。不等糧儘自退,袁紹班師,內外夾攻,此戰危矣。更何況,遠離城牆,即便堆高,與之互射,可稍占上風。然遠不足以破城。

尤其劉岱麾下文武,交頭接耳。不屑之情,溢於言表。

所謂反常則妖。計出荀文若,曹操自當持重:“當如何行事,文若且細細道來。”

“喏。”荀彧神情自若,娓娓道來:“吾觀淮淝二水,距壽春數裡之遙。何不棄船登岸,於千步之內,每隔百丈,掘土成丘。如此繞城一週,待土丘畢,令軍士四面射之,城中敵軍,必不戰自亂。”

“嘶……”曹操似有所悟,卻未說破。這便笑問劉岱:“公山,以爲如何?”

“這……”曹孟德非庸主也。莫非此中別有溝壑。心念至此,劉岱斟酌言道:“或可一試。”

翌日,水砦大開。鬥艦往來,運送兵士登岸。

取薊國巧工鏟,距河岸約千步,掘土堆丘。

袁術得報,急忙登城查看。

“莫非欲掘地道,暗通城下乎?”

“何不掘長塹以拒之。”便有主簿閻象進言道。

“城下虎落,便是長塹。”袁術笑道:“曹孟德,何其不知兵也。”

“曹孟德素奸詐。明公不可不防。”閻象又進言道。

“嗯。”袁術自有計較:“置聽甕、狼煙以備之。”

“喏。”紀靈領命自去。

遙看土丘日漸高聳。曹操遂問道:“文若,究竟意欲何爲?”

荀彧這才道破天機:“名爲堆丘,實則掘渠也。”

果是虛虛實實之計也。曹操忙問:“掘渠又當如何?”

“待渠成,明公只需如此如此……”

146 東井戒火1.3 娘要嫁人1.79 心願終了12 料事於先1.29 得失參半124 成王敗寇185 天經地義149 鳳燃九天1.22 百死莫贖1.95 閉門謝客210 喧賓奪主107 忍辱偷生17 尊王攘夷124 表裡相合1.36 培肥改土193 事不過三156 薊王子館101 明示萬里1.56 痛並樂極141 父子十祿1.63 釘接榫合1.57 身後之憂1.25 百鳥朝凰1.86 精兵盡出1.200 推賢讓能1.92 首鼠兩端1.9 三英齊聚1.23 孤軍誘敵1.75 坐問因果17 正月旦會145 機關殺陣175 茱萸託思1.86 學壇祭酒182 汝奈孤何106 大徹大悟1.94 規圓矩方1.93 葡萄苜蓿14 公孫劍器157 塵埃落定164 首尾呼應131 美玉生煙133 兵鋒四起1.4 酈督二溝1.227 單騎救主1.56 巡視國境107 鑄造新幣135 四時充美1.63 仰吞北斗1.80 善水良才164 王道循環139 開枝散葉1.93 助紂爲虐17 同軌畢至1.29 外合裡應158 顛倒黑白1.29 外合裡應195 無雙連環103 入幕之賓241 錐處囊中131 猛虎破閘1.52 臥虎藏龍125 急流勇退122 西園火併1.80 賊兵來襲196 少年無拘182 何患無嗣128 意外之喜1.70 封侯拜相125 探險搜奇113 天命所歸1.45 初次遠行150 天地人和1.48 八方旅人146 握髮吐哺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25 百鳥朝凰198 大權獨攬1.33 天助我主12 屠蘇續恨138 豐收在望1.94 百官缺席1.57 樓桑武卒195 回京在即1.96 不幸之幸1.43 百般不厭12 屠蘇續恨17 同軌畢至127 萬法歸宗1.80 善水良才1.88 母行子效1.34 牛刀割雞1.65 如湯沃雪1.43 白馬楊氏129 化戈爲帛146 心中有愛1.3 貢金補全177 坐等期滿112 北國之春105 胡口奪食
146 東井戒火1.3 娘要嫁人1.79 心願終了12 料事於先1.29 得失參半124 成王敗寇185 天經地義149 鳳燃九天1.22 百死莫贖1.95 閉門謝客210 喧賓奪主107 忍辱偷生17 尊王攘夷124 表裡相合1.36 培肥改土193 事不過三156 薊王子館101 明示萬里1.56 痛並樂極141 父子十祿1.63 釘接榫合1.57 身後之憂1.25 百鳥朝凰1.86 精兵盡出1.200 推賢讓能1.92 首鼠兩端1.9 三英齊聚1.23 孤軍誘敵1.75 坐問因果17 正月旦會145 機關殺陣175 茱萸託思1.86 學壇祭酒182 汝奈孤何106 大徹大悟1.94 規圓矩方1.93 葡萄苜蓿14 公孫劍器157 塵埃落定164 首尾呼應131 美玉生煙133 兵鋒四起1.4 酈督二溝1.227 單騎救主1.56 巡視國境107 鑄造新幣135 四時充美1.63 仰吞北斗1.80 善水良才164 王道循環139 開枝散葉1.93 助紂爲虐17 同軌畢至1.29 外合裡應158 顛倒黑白1.29 外合裡應195 無雙連環103 入幕之賓241 錐處囊中131 猛虎破閘1.52 臥虎藏龍125 急流勇退122 西園火併1.80 賊兵來襲196 少年無拘182 何患無嗣128 意外之喜1.70 封侯拜相125 探險搜奇113 天命所歸1.45 初次遠行150 天地人和1.48 八方旅人146 握髮吐哺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25 百鳥朝凰198 大權獨攬1.33 天助我主12 屠蘇續恨138 豐收在望1.94 百官缺席1.57 樓桑武卒195 回京在即1.96 不幸之幸1.43 百般不厭12 屠蘇續恨17 同軌畢至127 萬法歸宗1.80 善水良才1.88 母行子效1.34 牛刀割雞1.65 如湯沃雪1.43 白馬楊氏129 化戈爲帛146 心中有愛1.3 貢金補全177 坐等期滿112 北國之春105 胡口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