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有褐有衣

不出三日,薊國諸事,傳至別都甄城。

太師府。

“《漢書·地理志》雲:‘上谷至遼東,地廣民希(稀),數被胡寇,俗與趙、代相類,有漁鹽棗粟之饒。北隙烏桓、扶余,東賈真番利(東與真番郡通商互利)。’”尚書令桓典,有備而來:“又聞大遼水,乃東胡各部與濊貊、扶余、沃沮之鴻溝(邊界)也。”

“薊國地處北疆,內附羈縻,乃承大漢四百年之國策也。”王允一語中的。

“太師明見。”不其侯伏完,試問道:“薊王代三郡烏桓所上《乞歸義表》,當如何作答。”

“多年前,薊王亦代鮮卑十四部請立屬國,代高車十二姓求內附歸義,立高句麗、扶余並南北沃沮屬國。今三郡烏桓內附,亦無不可。”王允言道。

“喏。”尚書令恆典,心領神會。

在薊王之前,屬國,爲大漢附庸。歸義,則類藩國。就獨立性而言,歸義更強。凡屬國,多設屬國都尉領護,如居延屬國都尉。內附歸義,則遣使入其國監護,如“使匈奴中郎將”。

薊王首開向化先河。歸義侯國,類比郡國內之縣侯。由國主指派侯相治政。歸義(縣)侯,擁有相對獨立的私人武裝。受輔漢幕府節制。凡遇征伐,幕府可命其出兵,共組聯軍。

若爲屬國,則循舊例,遣都尉領護。如鮮卑奢延屬國,由奢延屬國都尉領護。無論屬國,還是歸義國,皆歸輔漢大幕府所轄。

歸義的最大好處,坐享其成。歸義侯,無需整日忙於吏治民生,便可得享國主之一切便利。尤其從居無定所,到安居樂業。隨着農牧亞文明的不斷進步,生產關係爲匹配生產力而迅速增生。更爲複雜高級的人際關係,財富分配,社會階級,應運而生。畫個圈便是有主牛糞,已無法解決利益分配的矛盾。

遊牧“家長制(部落大人制)”,加快向封建“吏治”演化。

於是君治吏,吏治民。

就與薊國日益比同的部落而言。生產力突飛猛進,生產關係日新月異。而生產者(部落民)本身,卻未改變。人還是那些人。於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遂成必然。薊國名產之一,便是薊吏。

如同後世家族企業中的職業經理人。

如何行之有效的管理一個國家。成爲所有亞文明的迫切所需。

利益驅動,矛盾逼迫,雙軌制下。歸義成唯一答案。

這纔是籠罩在大漢一藩,兼容幷蓄,包羅萬種下的,深層原因。

一言蔽之,趨利避害,人皆向好。

稍後,朝廷詔命傳達。董侯言:可。

三郡烏桓,如願內附。敕封丘力居爲“扶黎(歸義)侯”,蘇僕延爲“無慮(歸義)侯”。爲與高車區分,烏延爲“烏桓率衆王”,仍號單于。因立王庭於無終,故又稱“無終(率衆)王”。

悉歸輔漢幕府領護。

“四夷國王,率衆王,歸義侯,邑君,邑長,皆有丞,比郡、縣。”

吏治自上而下,皆出輔漢幕府。

選拔任命,皆出南閤。

薊王擢升太學博士王烈,爲南閣主簿,正當適宜。

海內大儒出仕,先入五學爲博士,著書育人,研習精要。待覓得良機,再求升遷,已成慣例。尤其《薊法》乃儒宗等,名臣國老,共同編纂。先通國法,乃吏治之本。

得同僚相助,上官指點。言傳身教,日積月累,不出數載,良吏自成。

吏治,是一個體系。

先前遠隔萬水千山。如扶余、沃沮,需繞行半島,舟車勞頓,輾轉數千裡,方能抵達薊國。拖家帶口,力所不及。併入遼東屬國,近在咫尺。或革船順下大、小遼水,百狼水,大梁水,或驅牛羊沿河谷而行。舉家遷往朝都、昌黎二郡。定居(醫)無慮山麓。

薊國良吏,只需寬法嚴律,懲惡揚善,“依其俗而治之”,不出數載,當與薊國比同。

無慮山東阪近海處,有徑二百里之“遼澤”。“契丹,本鮮卑之種也,居遼澤之中,橫水之南,遼澤去榆關一千一百二十里”,“地多鬆柳,澤饒蒲葦”。既此。

遼澤乃堪比督亢、雍奴、文安、掘鯉之大澤。此地極利圩田。

只需將徑二百里遼澤,圩成稻田。薊國東境,再無缺糧之困。重重利好,被將作寺良匠,不斷傳回。街頭巷尾,國人殷切。

農牧文明的融入,不僅帶來了機關器所急需的畜力。與之相匹配的衣食住行,皆有增益補充。

比如毛織物。

華夏毛紡織史,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西域毛紡織生產已現萌芽。約夏朝時(前2000年),西域幼澤(羅布淖爾),已將羊毛用於紡織。

至秦漢,毛織技藝成熟。今漢織工更爲精進,紋路更爲精美。有獸葡萄紋雙層平紋、龜甲四瓣花紋等,均爲羊毛織造。其龜甲四瓣花紋,乃河西秋毛所織。

羊毛紡織之前,須先經初加工:採毛、洗毛、彈毛。

最初,華夏先人將自然脫落的羊毛收集,稱拾毛。春秋戰國時,從羊皮上採集羊毛,稱採毛。南北朝時盛行鉸(剪)毛。中原和江南,每年鉸毛三次;漠北寒冷地區,每年鉸毛兩次。且爲防止損傷羊體,一般中秋後,便不再鉸毛。山羊絨的採毛,《天工開物》載有二法:搊(chōu)絨和拔絨。搊絨是用竹篦梳下絨毛。採集較細的山羊絨,須用指甲沿其生長方向拔下,稱拔絨。

羊毛帶有油脂、砂土等,紡前必須除去。《齊民要術》中,有把剪下的羊毛在河中洗淨的記載。《天工開物》亦有,“凡綿羊剪毛”,“皆煎燒沸湯,投於其中搓洗”。西域先民早有用“鹼水”、“**”、“酥油”洗羊毛的傳統方法。嶺南山區,另有將羊毛放入黃沙,搓揉除油之法。

羊毛洗淨曬乾,再用弓弦彈鬆,以供紡紗,喚做彈毛。彈毛後移用彈棉。

毛織物,除去織造氈帳、罽毯,亦可用於織衣。

唐時兔毛褐,五代孔雀裘,與錦、綺同等珍貴。

“裘新青兔褐,褥軟白猿皮”,“織孔雀毛爲裘,光彩金翠,過於雉頭遠矣”。

漢矛無纓,確有毛衣。

101 三日之義61 論功封爵1.264 又見連環170 列城豪俠1.277 賊臣授首1.73 爲女聘師141 人間正道1.36 籠中之鳥134 君何所求177 困龍之地140 孤家寡人15 平輩相交1.73 謠言四起12 縑車載禍1.230 列宿歸位1.56 痛並樂極129 仁義之基134 玩於股掌41 閉關鎖國91 熱度未消178 洞鑑古今103 水路遊擊162 畢生所願100 三郡烏桓102 風雪載途211 攜民渡江155 羊大爲美1.83 銳不可當1.75 一錢太守1.70 佛道之爭41 河洛羣英81 天下喉舌142 意料之外126 諸事不宜126 投其所好213 重名載半1.88 二賊授首1.36 懷真抱素163 百夷來朝1.24 君前披香1.29 負荊請罪12 縑車載禍104 靡麗妖風1.43 薊國鋤奸193 依山下寨212 不請自來1.79 字挾風霜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49 鳳燃九天198 絕席而坐1.58 狐虎之威189 江淮孤生1.247 櫟陽雨金1.36 培肥改土186 鬼火焚街103 薊國雙壁1.42 天下大同1.8 配享太廟116 迴天無術14 死而不僵126 向死而生1.40 蜜蜂分箱1.79 撤村並邑12 縑車載禍154 查無此人1.59 各有歸宿190 一較高下186 見機行事160 解甲歸田146 握髮吐哺189 天下信奉181 歪門邪道219 西林少年132 千里送藥141 唯利機關1.47 難覓仙蹤1.96 海賊圍城143 雜羌兵諫1.3 亂世梟雄1.34 望文生義1.99 敬而遠之1.226 七進七出1.99 北疆來人179 瑞輪蓂莢1.297 酸棗會盟118 求死不易1.77 學富百車1.275 天下正色130 鮮卑寇邊41 閉關鎖國1.80 關羽得子41 不爲已甚172 自掘墳墓120 六宮粉黛115 天下都北151 天作之合1.3 插標賣首151 平定龜茲1.36 一金知心1.82 捷足先登
101 三日之義61 論功封爵1.264 又見連環170 列城豪俠1.277 賊臣授首1.73 爲女聘師141 人間正道1.36 籠中之鳥134 君何所求177 困龍之地140 孤家寡人15 平輩相交1.73 謠言四起12 縑車載禍1.230 列宿歸位1.56 痛並樂極129 仁義之基134 玩於股掌41 閉關鎖國91 熱度未消178 洞鑑古今103 水路遊擊162 畢生所願100 三郡烏桓102 風雪載途211 攜民渡江155 羊大爲美1.83 銳不可當1.75 一錢太守1.70 佛道之爭41 河洛羣英81 天下喉舌142 意料之外126 諸事不宜126 投其所好213 重名載半1.88 二賊授首1.36 懷真抱素163 百夷來朝1.24 君前披香1.29 負荊請罪12 縑車載禍104 靡麗妖風1.43 薊國鋤奸193 依山下寨212 不請自來1.79 字挾風霜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49 鳳燃九天198 絕席而坐1.58 狐虎之威189 江淮孤生1.247 櫟陽雨金1.36 培肥改土186 鬼火焚街103 薊國雙壁1.42 天下大同1.8 配享太廟116 迴天無術14 死而不僵126 向死而生1.40 蜜蜂分箱1.79 撤村並邑12 縑車載禍154 查無此人1.59 各有歸宿190 一較高下186 見機行事160 解甲歸田146 握髮吐哺189 天下信奉181 歪門邪道219 西林少年132 千里送藥141 唯利機關1.47 難覓仙蹤1.96 海賊圍城143 雜羌兵諫1.3 亂世梟雄1.34 望文生義1.99 敬而遠之1.226 七進七出1.99 北疆來人179 瑞輪蓂莢1.297 酸棗會盟118 求死不易1.77 學富百車1.275 天下正色130 鮮卑寇邊41 閉關鎖國1.80 關羽得子41 不爲已甚172 自掘墳墓120 六宮粉黛115 天下都北151 天作之合1.3 插標賣首151 平定龜茲1.36 一金知心1.82 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