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喧賓奪主

車騎營壘,中軍大帳。

次妻丁氏,正爲呂布梳洗更衣。今日入城,與陶使君相見。斷不可有失體面。

“報——”便有兵士,帳外通稟:“淮南聯軍已退。大營、水砦,糧草輜重俱在。足可支一年所需。”

“紀靈果是信人。”呂布喜道。

退兵不拔營。盡留糧草輜重,乃爲投桃報李也。舍糧草輜重,保數萬淮南健兒。孰輕孰重,毋需多言。

先前,已從陳國得一年糧草,今又得紀靈饋贈。兩年之內,呂布一萬精騎,人馬當可足食。如今草料不值錢。薊國青儲飼料,一石一錢。河船僦費亦是一里一錢。若坐享四瀆八流,水運之便。萬石大舡,足量運來,何其低廉。

呂布九尺長身。龍驤虎步,抖擻威風。攜長史陳宮、主簿張邈,並六健將,領百騎,浩浩蕩蕩,入廣陵金城。

民衆焚香於道,歡聲雷動。呂布何曾見過如此陣仗。身旁六健將喜氣洋洋,車內陳宮、張邈亦與有榮焉。

徐州別駕麋竺攜一衆屬吏,府前接駕。

聞呂奉先轅門射戟,紀靈如約解兵。徐州牧陶謙,不藥而癒。府中設宴,一爲接風,二爲慶功。

“拜見呂車騎。”陶謙領左將軍,位在車騎將軍下,故先禮。

“見過陶君侯。”陶謙封溧陽侯,故呂布稱之。

“請上座。”見呂布溫文爾雅,不似粗鄙武人。陶謙心中甚喜。話說,陶恭祖亦是多慮。呂布曾爲左中郎將。值守禁中,耳濡目染,又豈能不日有精進。

衆人執意推呂布舉首,呂布推辭不過,唯有勉爲其難。

似有喧賓奪主之嫌。然扶危濟困,豪傑所爲。廣陵免遭生靈塗炭,謂再生父母,亦不爲過。故陶謙等人,甘之如飴,實無異議。

一時觥籌交錯,賓主盡歡。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長史曹宏,趁機進言道:“呂車騎,客軍遠至。營堡鄙陋,不宜久居。明公當另擇一城安之。”

聞此言,陳宮微微一笑。曹宏此等小人,不敢卸磨殺驢,卻防鵲巢鳩佔。

歡宴本不宜論公。然曹宏既已出口,陶謙便不可置之不理:“長史以爲,何處可安置車騎營士。”

曹宏正欲進言,又恐爲呂布所忌,於是轉而言道:“卑下,愚鈍。竊以爲,江淮梅雨,人馬多疫。只需地勢坦蕩如砥,水土不溼不燥,皆可。”

“如此,宜當州北。”陶謙順其意。

“下邳、琅琊,皆可。”麋竺進言。

“彭城可乎?”見麋竺所指,非所欲。曹宏又忍不住進言。

“彭城相,乃王太師長子。”陶謙斟酌言道:“恐多有不便。”

便在此時,忽聞陳宮言道:“使君毋憂。我等此來,乃爲徐州解兵。今淮南兵退,我等亦不便久留。本欲將兵歸陳。唯恐袁公路,去而復返。故不敢遠離。鐵騎往來如風,千里之地,三日可達。下臣竊以爲,千里之內皆可,實無需駐徐。”

不料陳公臺竟如此磊落。陶謙遂問:“敢問長史,千里之內,何處適宜。”

“勞煩使君,取圖一觀。”陳宮言道。

“速取圖來。”陶謙一聲令下。

便有府中佐使,懸圖堂中。

細看徐州山川地形圖,陳宮又問:“敢問使君,於何處屯田。”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近取糧,乃生死大事。

衆所周知,王太師易相奪國。徐州四國,皆不遵號令。唯有廣陵一郡,爲陶謙所有。然畢竟一州之牧,麾下可四處屯田自養。故陳宮纔有此問。

陶謙答曰:“典農校尉陳元龍,正屯田射陂。”

“另有前彭城相薛禮,今屯田廣戚。”曹宏又道。

“射陂地溼,不宜養馬。廣戚地北,正當適宜。且爲便於糧船往來,當臨泗水。”陳宮笑道:“小沛。”沛縣,俗稱小沛,因有“沛澤”而得名。雖稱小沛,實則大漢雄城。《水經注》引《述徵記》稱:“沛城極大,四周塹通豐水”,“豐水於(沛)城南東注泗,即泡水也”。

“哦?”陶謙表情頗多訝異:“小沛乃沛國之地。非徐州所屬。”

“豫州牧乃將軍外舅。擇一城駐之。料想,並無大礙。”陳宮胸有成竹。

話說。豫州牧丁原,與徐州牧陶謙,可謂同病相憐。淮泗八國,徐豫各半。皆遵王太師號令。季季錢糧直輸甄都。更有甚者,潁川、汝南二郡,又多黃巾屯田。乃洛陽子錢家所貰,長公主荒縣。長公主湯沐邑,本就不歸州牧所轄。可想而知,豫州牧丁原下轄二殘郡,恐不如徐州牧陶謙。

宴前,還憂呂布喧賓奪主,一衆徐州屬吏,此時不由心生慚愧。不料陳宮爲避嫌,竟擇小沛駐軍。

呂布亦始料未及。

然事出有因。陳宮必有計較。慮及此處,呂布這便安心。

陳宮言道:“客軍遠來,全無根基。乞使君糧草接濟。”

話已至此。陶謙夫復何言:“長史安心。”

放下心結。徐州屬吏,紛紛捧杯,離席相敬。呂布攜陳宮、張邈二人,來者不拒。稍後出城,待將淮南聯軍大營,並水砦內積糧搬運一空。便領兵北上,囤於小沛。

返回營堡,中軍大帳。

呂布終於發問:“公臺何故擇小沛。”

“無他。”陳宮笑答:“施恩於先,以求後報也。”

“請公臺明言。”呂布追問。

“將軍只求一城乎?”陳宮反問。

“非也。”心腹當面,呂布何必遮掩:“此來,乃爲謀徐州也。”

“陶使君治世能臣,卻非亂世之主。”陳宮言道:“袁公路欲奪徐州之心,昭然若揭。今無功而返,豈能善罷甘休。他日必興兵來犯。小沛與兗、徐、豫,三州相交。城高壁厚。足可一用。今日宴上,徐州屬吏,多心有慚愧。只因將軍施恩不求報,乃義行也。短則一年半載,長不過三五載。待吏民心中向,不費一兵一卒。徐州必爲將軍所得。”

“原來如此。”呂布幡然醒悟。

言及此處。陳宮眼中,一閃精光:“曹孟德逐出朝堂之仇,將軍不欲報乎?”

100 取之有道180 同道中人1.77 各有封賞198 千帆競發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40 重整旗鼓1.74 星辰少女190 封賞羣臣1.84 百工居肆1.88 未盡全功139 八日之幸128 虎狼之士173 王取幾何133 兵鋒四起112 虛席以待123 反目成仇1.246 假有天下161 獵殺遊戲133 首遭彈劾137 我有三策1.42 變置社稷1.255 突施冷箭1.73 大雅無傷167 王化之基147 輕身入城161 狐假虎威1.98 正大光明1.84 東海揚塵1.87 年終臘賜1.53 吾道東流1.27 天下瞠目1.66 以稀爲貴1.93 香餌懸魚160 改造它乾1.63 福禍相依1.78 四海英雄186 福壽未央1.5 黃門侍郎149 內外雙軌1.45 江淮雙生117 倒履相迎19 樓桑諸技14 西域風雲91 飯稻羹魚1.67 勝券在握1.53 人生百戲1.92 家賊難防13 虛實失度198 封侯廟食198 封侯廟食177 坐等期滿127 萬法歸宗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35 南宮一遊166 心生毒計131 綱舉目張113 七國聯盟1.8 拍案驚奇1.27 天下瞠目1.38 麒麟識英1.204 猶樂思沛61 怒其不爭139 治國有術138 王親國戚1.74 判若鴻溝1.33 出訪鴻儒1.236 溫水三登10 雕版印鈔1.23 投桃報李185 董卓無文174 夜半十分141 人間正道183 欲取姑予110 羣雄並起159 蟬蛻龍變129 琉璃易碎1.70 佛道之爭1.39 驚弓之鳥1.82 年末大賞145 狡兔三窟108 禮不可廢1.96 海賊圍城1.70 封侯拜相177 坐等期滿1.43 白馬楊氏196 前狼後虎1.2 燕燕于歸139 與民爲伍13 紅顏薄命129 各方博弈101 明示萬里1.77 女王駕臨130 民情如火1.67 勝券在握130 海內狂徒14 萬象更新1.54 薊國四師1.99 敬而遠之152 南橘北枳1.37 投石卜路
100 取之有道180 同道中人1.77 各有封賞198 千帆競發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40 重整旗鼓1.74 星辰少女190 封賞羣臣1.84 百工居肆1.88 未盡全功139 八日之幸128 虎狼之士173 王取幾何133 兵鋒四起112 虛席以待123 反目成仇1.246 假有天下161 獵殺遊戲133 首遭彈劾137 我有三策1.42 變置社稷1.255 突施冷箭1.73 大雅無傷167 王化之基147 輕身入城161 狐假虎威1.98 正大光明1.84 東海揚塵1.87 年終臘賜1.53 吾道東流1.27 天下瞠目1.66 以稀爲貴1.93 香餌懸魚160 改造它乾1.63 福禍相依1.78 四海英雄186 福壽未央1.5 黃門侍郎149 內外雙軌1.45 江淮雙生117 倒履相迎19 樓桑諸技14 西域風雲91 飯稻羹魚1.67 勝券在握1.53 人生百戲1.92 家賊難防13 虛實失度198 封侯廟食198 封侯廟食177 坐等期滿127 萬法歸宗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35 南宮一遊166 心生毒計131 綱舉目張113 七國聯盟1.8 拍案驚奇1.27 天下瞠目1.38 麒麟識英1.204 猶樂思沛61 怒其不爭139 治國有術138 王親國戚1.74 判若鴻溝1.33 出訪鴻儒1.236 溫水三登10 雕版印鈔1.23 投桃報李185 董卓無文174 夜半十分141 人間正道183 欲取姑予110 羣雄並起159 蟬蛻龍變129 琉璃易碎1.70 佛道之爭1.39 驚弓之鳥1.82 年末大賞145 狡兔三窟108 禮不可廢1.96 海賊圍城1.70 封侯拜相177 坐等期滿1.43 白馬楊氏196 前狼後虎1.2 燕燕于歸139 與民爲伍13 紅顏薄命129 各方博弈101 明示萬里1.77 女王駕臨130 民情如火1.67 勝券在握130 海內狂徒14 萬象更新1.54 薊國四師1.99 敬而遠之152 南橘北枳1.37 投石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