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玉泉院北行約1公里,曾是歷史上很有名氣的道教活動之地——雲臺觀。據載,此處一直爲老子之徒所佔。古代帝王來華山巡狩祭天,無法登山時也要來這裡看一看。雲臺觀正式建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盛極於宋,毀於明。雲臺觀之所以有名,是因爲有三位名人曾在這裡活動過。明末清初,崑山顧炎武爲抗清復明奔波一生,晚年隱居華陰潛村王宏撰家。以後他又移居雲臺觀內的朱子祠。在這兩個地方,覃雁飛也和大家一般都焚香祈禱,替自己的親人祈了三道平安符,只希望母親,妻子還有蕭爺爺都能夠健康長壽。
他悄悄一個人掉了隊,混在人羣之中,誰也不會注意到。迴心石之上,便是華山第一險境“千尺幢”。這裡,幢壁直立,其間僅容二人上下穿行。坡度至少有70度。從上到下共有370多個臺階,皆不滿足寬。登山時向上仰視,一線天開。下山時比上山時更險,如臨深井,從胯下窺視路面。“千尺幢”頂端,有一個僅容一人的石洞,因爲當人們爬上最後一個石級時,便可從洞中鑽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臺,臺上刻寫的“太華咽喉”,形象地說明了這裡的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出且長。“天井”口爲“太華咽喉”中段,若從此堵住,上下就會絕路。覃雁飛武功深湛,內功修養也極強,可當此時卻也忍不住心旌搖曳,額頭上也出了不少虛汗。
過千尺幢向北折即到“百尺峽”,它是登華山的第二個險境。“百尺峽”也叫“百丈崖”,乃是一處危石聳峙,直插雲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峽的兩壁幾乎就要緊貼在一起,中間卻被兩顆石塊撐開,人從石頭下鑽過,膽戰心驚,生怕石塊從兩壁間掉下來,這就是“驚心石”。直到過了驚象石,懸着的心才放下來,再回頭看那兩石頭,原來是上大下小卡着的兩塊石頭,所以能安然無恙,後邊的這顆石頭被稱之爲“平心石”。所以韓愈詩中就有了“鄂然神功就,殺氣見棱角”的描寫。
他到了在升表臺西側,穿過石門樓,便是華山最險之景——長空棧道。此道開鑿在南峰腰間,上下皆懸崖絕壁,鐵索橫懸,由條石搭極窄的路面,下由石樁固定。由於棧道險峻,所以當地人有這樣的說法“小心小心九釐三分,要尋屍首,洛南商州”。這裡並非登山者的必經之路。所以,石壁上刻有不少警告之語,如:“懸崖勒馬”、“雲開溢蕩”等。長空棧道是元代隴西賀元希來華山時所鑿。鑿洞必先開道,所以這裡的一切,全是這位開山元勳和他的徒弟們幹出來的。他在華山用於開道、鑿山洞的時間就是40年。所以,後人才把他尊爲華山一位神來供奉,並有許多神話故事流傳。
他這一路下來也沒有碰到八駿中人,心裡放鬆了些,轉眼便是捨身崖了,只有一條小道可通往崖頂,但卻被兩個佩着寶劍的小道士給封住了道路,零零落落的遊客也只好就此止步了。就聽身旁一個老人道:“相傳華山有一年趕廟會的時候,忽然間發生了地震,山上的數萬餘人立時便陷入了困境,這時候,有一位頭髮銀白的老婆婆站在山頂縱身一跳,便化做了一條路,讓人們平安脫險,但是,這位老婆婆也摔死了,山下有一潭泉水,深不可測,寒氣逼人,傳說就是那老婆婆的殷殷碧血所化而成的了。這地方原也向遊客開放的呀!爲什麼現在突然間就封閉了?奇怪奇怪!”就聽另一人道:“你不曉得,前幾天山上下來了一夥怪人,兇得緊,把這捨身崖給佔住了,說什麼最多過了五一長假他們才走。這不,因爲這事,華山派的掌門人落劍逍遙神算子黃**黃大俠親自帶了十幾個門人弟子上去和他理論,這都好幾天了,還是沒有結果。也不見有人下來,倒不知是吉是兇了。
覃雁飛一呆,心想:“哇!這下可熱鬧了,連華山派掌門人都親自出動了。場面可壯觀得緊了。落劍逍遙神算子在江湖之上也算是個響噹噹的人物了,只盼着八駿能給他個面子,就此罷休了纔好。”
可是想歸想,八駿的面總是得見一見的,身形一晃,避開衆人,尋了一處僻靜的小路,攀着一層層的頁岩,上了巖頂,山風烈烈,極是舒暢。
捨身崖頂乃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高塬地形,覃雁飛爬上去的時候,不由出了一驚,那崖頂已經聚集了不少人,但大部分都已受了傷,但似乎傷勢似乎並不太重,瞧服飾都是小道士,數十把長劍散落了一地,有六個人站在一邊,以九曲劍鍾靈楓爲首,但六個人的目光卻都集中在了場地中央的兩個人的打鬥上。
覃雁飛瞧那兩人之一身穿道袍,大袖飄擺,身法輕靈,手中的長劍悠然飄灑,道袍隨風擺動,宛似神仙一般,瞧那模樣倒似能猜出這位道士便是在武林中名聲赫赫的華山派掌門人落劍逍遙神算子黃**。而與他對敵之人右手持一柄彎彎曲曲的長劍,腳下歪歪斜斜,身子搖搖晃晃,直似一不小心便要摔倒了一般,左手還拿着酒葫蘆,抽閒便要喝上一口,直是一個終日溺於酒水的醉漢,可是這醉漢的每一次摔跌都能恰好避過黃**急若閃電地刺向自己要害的一劍,同時還能夠瞅準機會反攻數劍。
覃雁飛猜那醉漢便是八駿之中排名第六的醉仙劍嶽甫楸嶽六爺。但他不曉得八駿中人爲何會與華山派起了衝突,只好躲在一塊巨石之後,瞧着形勢的變化。
忽見圈外的觀戰的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模樣的人到了鍾靈楓近前耳語了幾句,除了剩餘的七人,覃雁飛自能猜出那人正是龍泉劍阮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