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北嶺軍鎮

“打算?”必勒格哪有什麼打算?他現在和這羣蒙古人,是待宰的羔羊,他的打算有用嗎?

李信忽地斂去臉的笑意,道:“必勒格,你應該知道,屠殺你們的,是滿人的正藍旗,旗主可是豪格,大清的肅親王!”

“小人知道,”必勒格的眼神十分絕望,幾乎渙散了,“小人也不知道,我們是如何得罪了肅親王……”

“哈哈,”李信冷笑,“必勒格,昨晚是你做的翻譯,難道你還不知道豪格的目的?”

“這……”必勒格嘟囔着道:“可是大清爲何要屠殺我們蒙古人……連喇嘛都不放過……”

“豪格一定是奉了大清皇帝的命令,前來屠殺蒙古人,除了曼殊希利庫倫,還有蘇尼特部,或許還有奈曼旗、敖漢旗,也有可能是所有的蒙古人,至於原因,可能是蒙古人殺了他們的議政大臣圖爾格……”他故意將問題說得十分嚴重,以斷絕必勒格的後路,將來知道也沒關係,反正圖爾格的確死在蘇尼特部,當傳聞有誤。請百度搜索()

“原來是爲了這個?”必勒格的眼生出極度的恐懼,他回頭看了眼身後的族人,忽地跪倒在李信的面前,“求將軍救救小人的族人,小人是做牛做馬,也會報答將軍!”

“必勒格,你先起身!”

“謝將軍!”

李信看着必勒格,心轉了無數個年頭,關鍵是第一句話如何開口,思索片刻,決定一步一步來,“必勒格,你昨日幫助了本將,算是立了功,本將可以保護你,甚至你的家人,不過……”頓了一頓,方道:“你的族人……”

必勒格先是大喜,隨後臉變了色,“求將軍保護小人的族人,小人情願給將軍做牛做馬……”

李信面現難色,“本將看在你的份,倒是有心要拯救你的族人,可是……”

“可是什麼?求將軍明示!”

“必勒格,你也知道,本將是華夏的將軍,只會保護華夏的子民,也是你們眼的漢人,如果違抗朝廷的命令,連本將也是要受罰的,那時不但無法保護你的族人,恐怕連你也無法保護……”

“這……”必勒格再次叩拜於地,“求將軍指條明路,無論如何都要救下小人的族人,將軍如果不肯施之援手,他們只有死路一條……”

李信微微閉雙目,思索了好一會,方道:“本將倒是想到一個法子。”

必勒格長身而起,拱手向李信施禮,“請將軍明示,只要小人能做到,小人便是做牛馬也願意!”

“必勒格,你先起身吧,”李信似乎很爲難的樣子,猶豫不決,遲疑了好一會,方道:“要想獲得本將的保護,唯一的法子,便是‘入漢籍’、‘奉天主’,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入漢籍’、‘奉天主’?”必勒格雖然不知道天主,但漢籍他是知道的,他們可以在漢人的庇護下生存,但要加入漢籍,背叛偉大的成吉思汗,他卻猶豫了。

“必勒格,你可以做出選擇,或者加入漢籍,還能在曼殊希利庫倫附近放牧,否則,你們只能離開曼殊希利庫倫城,自己尋找牧場了,”頓了一頓,嘆口氣道:“如果本將收留了你們,必會遭到朝大臣們攻擊,如果你們入了漢籍,從此以後,便是華夏百姓了,那時本將護衛着你們,朝之人自然會閉嘴!”

“將軍,我們即便不加入漢籍,也不會危及漢人的利益,爲何要趕我們走?離開曼殊希利庫倫城,我們又能去哪裡尋找牧場?”必勒格已經習慣了在曼殊希利庫倫城的定居生活,四處遷移、追逐水草的日子,少了淋雨、嚴寒……

“華夏的軍隊,已經來到曼殊希利庫倫城,這曼殊希利庫倫城會成爲華夏的土地,”李信冷聲道:“當年蒙古人南下原,問過漢人是否答應嗎?這數百年年來,蒙古人殺了多少漢人,你們心有數,本將允許你們加入漢人,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如果你不識好歹,哼……”

必勒格嚇得一哆嗦,這位漢人將軍,怎的說翻臉翻臉?難道剛纔的仁慈,都是假裝的?

李信緩了一緩,換一副笑臉,“必勒格,兩條路任由你選擇,不肯歸化,你們只能離開曼殊希利庫倫城,至於你們是否尋找到新的牧場,途是否會遇狼羣,那是你們自己的事,與本將無關;反之,如果聽從本將的勸告,你們不但可以繼續在附近放牧,本將還會讓你們過更加富足的生活,便是遇黑災、白災,有了華夏朝廷的支持,你們至少不會捱餓!”

“這……”必勒格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和族人,已經是砧板的魚肉,只能任由別人宰割了,不是大清,是華夏……

大清會屠殺,而華夏至少還能給族人活命的機會……華夏的這位將軍,應該不會屠殺蒙古人,如果要屠殺,現在是最好的機會,何必多費口舌?

他巴巴地望着李信,多麼希望信奉的佛祖及時救救自己和族人,可是,佛祖,你究竟在哪?你看到你的子民遇到絕境了嗎?

李信盯着必勒格的雙目,淡淡笑道:“必勒格,你應該知道,本將公務繁忙,如果不是爲了你,本將絕對沒有時間在此閒扯……必勒格,你明白本將的意思嗎?”

“這……”必勒格感覺天要塌了,他的腦子,已經模模糊糊,但李信臉的怒意,逐漸讓他清醒過來,他必須做出選擇,思索片刻,他向李信拱拱手,“將軍,能否給小人一點時間,小人要問問族人的意思……”

“可以,”李信冷冷地道:“本將給你一柱香的時間!”

“多謝將軍!”必勒格轉身回到牧民之,當着李信的面,將李信的意思傳達給他的族人,起初的時候,不少人的臉顯得很憤怒,但經過必勒格的解釋,他的憤怒逐漸變淡……

李信並沒有興趣聽必勒格勸慰他的族人,在大勢面前,他完全可以忽略這些們蒙古人的感受,再說,他也聽不懂蒙語。

他微微閉雙目,已經在想着下一步的事情了,無論蒙古人是否願意接受歸化,曼殊希利庫倫城必須控制在自己的手,但曼殊希利庫倫距離邊牆太遠,超過二百里,實在是一座孤城。

在曼殊希利庫倫和邊牆內的義縣之間,最好有一座過渡性的府縣,纔好控制曼殊希利庫倫城……

必勒格在一柱香的時間,說服了他的族人:同意歸化,接受漢人的身份!

李信並沒有多少喜悅,也沒有強調“奉天主”的事,只要這些蒙古人接受了漢人的身份,將來毀了城的寺廟,再建一所天主教堂,不怕他們不範!

到了這個時候,李信方纔讓必勒格告訴他的族人兩件事:

其一,漢人與蒙古人,原本是兄弟,都是炎黃子孫,只是分居在邊牆內外,時間久了,生活習慣、語言等出現了分化,又沒有字記載下來,以致互不往來;其二,蒙古大汗林丹汗,已經知道這件事,他在去世前已經‘入漢籍’、‘奉天主’了,林丹汗唯一的女兒淑濟,現在是華夏皇帝的華妃;

不僅必勒格,其餘的蒙古人也是唏噓不已,既然大汗都入了漢籍……

接下來的事情好辦多了,李信給必勒格賜名李向陽,然後讓軍的書記官給這些蒙古人登記姓名,每個人暫時保留蒙古名,但登記的書,每人必須都有漢名。

李信回到軍營,立即擬定了軍報,飛鴿傳書國防部,然後親筆寫了一封長信,着快馬立即送往北京,交予皇,等待皇的批覆!

等到登記工作結束,李信再次召見了必勒格,也是李向陽,讓他出任城的蒙古頭人,屬於他們的財產,包括城外的牧場,全部物歸原主。

曼殊希利庫倫這個名字,不知道是蒙化還是滿化,反正不是漢名,非常拗口,李信決定改名。

他跟隨皇多年,知道皇的性子,每次遇這種情形,必定從漢唐的時代尋找。

李信雖然讀過不少書,但對曼殊希利庫倫的歷史並不熟悉,問了城內的牧民,他們都不識字,更別說過去的歷史了,他們只知道先祖生活在這塊土地。

或許這兒原本沒有地名。

李信決定自己給這座小城取名,這裡將做爲軍鎮,不可能再使用外族的名字,思索了好一會,覺得此處是燕山北麓,又是崇山峻嶺之,遂暫時稱爲“北嶺”,如果皇不滿意,將來可以賜名。

北嶺常駐人口太少,暫時不立縣,但需要儘快歸化蒙古人。

城內的百餘蒙古人,雖然歸化爲漢人,但只有三四十戶,實在太少,給士兵生產蔬菜都不夠。

豪格是從東南方殺過來的,東南方向已經沒有人口,但西北方向還有不少蒙古人的村落,必須在李向陽的協助下,將他們歸化過來,增加北嶺城的人口。

李信還要處置城內的蒙古女人,豪格將蒙古壯丁和老幼都屠殺了,只留下年輕的女人,準備讓士兵們享用,沒想到被李信解救下來。

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1章 隔牆有耳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504章 遺腹子第304章 東征隴右(十)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113章 比較第844章 相互算計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989章 各懷肚腸第1238章 學習三日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827章 將功折罪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42章 水桶法則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1324章 賠償銀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738章 眼見爲實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775章 都是糧食惹的禍第276章 抹去記憶第98章 心智第1351章 標準配置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205章 六朵金花第189章 大量生產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850章 失落第647章 人性的貪婪第520章 海北府第188章 奇貨第937章 故人相見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627章 山窮水盡第365章 東征關中,南下巴蜀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137章 有後了第56章 孫家小妞第334章 白夫人第769章 二兩賞銀第577章 大河壩河的決鬥第133章 同牀第15章 二妹第909章 西南邊疆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470章 以點代線第979章 做了嫁衣第1350章 南北都有邊患第960章 連夜攻城第497章 懵懵懂懂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1107章 居然天上客第401章 婢子有那麼不堪嗎第231章 高個子軍官第990章 洪承疇主動出使第1064章 不上朝第357章 遊擊將軍第784章 魚水之情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290章 得隴望蜀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91章 殺雞儆猴第1308章 瓦剌蒙古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541章 買漲不買跌第1317章 烏思藏都司第848章 哀鴻之聲第438章 篡改西曆第851章 勸降第473章 鎮壓盜賊的專家第994章 遼東立省第633章 果然是他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357章 遊擊將軍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935章 對面不識第952章 內閣首輔第730章 姑娘哭了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333章 天命軍的饅頭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1006章 馬士英密會史可法第1190章 值得借鑑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154章 困惑第716章 各懷心事第1022章 新技術第745章 暗房牢獄
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1章 隔牆有耳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504章 遺腹子第304章 東征隴右(十)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113章 比較第844章 相互算計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989章 各懷肚腸第1238章 學習三日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827章 將功折罪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42章 水桶法則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1324章 賠償銀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423章 這就結束了?第738章 眼見爲實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775章 都是糧食惹的禍第276章 抹去記憶第98章 心智第1351章 標準配置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205章 六朵金花第189章 大量生產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850章 失落第647章 人性的貪婪第520章 海北府第188章 奇貨第937章 故人相見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627章 山窮水盡第365章 東征關中,南下巴蜀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137章 有後了第56章 孫家小妞第334章 白夫人第769章 二兩賞銀第577章 大河壩河的決鬥第133章 同牀第15章 二妹第909章 西南邊疆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470章 以點代線第979章 做了嫁衣第1350章 南北都有邊患第960章 連夜攻城第497章 懵懵懂懂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1107章 居然天上客第401章 婢子有那麼不堪嗎第231章 高個子軍官第990章 洪承疇主動出使第1064章 不上朝第357章 遊擊將軍第784章 魚水之情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290章 得隴望蜀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91章 殺雞儆猴第1308章 瓦剌蒙古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541章 買漲不買跌第1317章 烏思藏都司第848章 哀鴻之聲第438章 篡改西曆第851章 勸降第473章 鎮壓盜賊的專家第994章 遼東立省第633章 果然是他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357章 遊擊將軍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第935章 對面不識第952章 內閣首輔第730章 姑娘哭了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333章 天命軍的饅頭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1006章 馬士英密會史可法第1190章 值得借鑑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154章 困惑第716章 各懷心事第1022章 新技術第745章 暗房牢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