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建立行省

李自成入了蘭州城,便直往軍營,軍隊一直由他自己直接掌控,是最爲放心的安全場所。!

經過打聽,甘肅巡撫梅之煥於下午先一步到達了蘭州,李自成便讓何小米去請,讓他過來一同晚飯。

稍頃,梅之煥隨着何小米來到軍營,見了李自成,當即叩拜在地,“屬下梅之煥,叩見大都督!”

“梅老先生不用客氣,快快請起!”李自成離座,將梅之煥扶起,讓他在對面坐,何小米機靈地奉茶水。

“大都督……”梅之煥落座後,目光一直定在李自成的面龐,當日他拋卻京師的妻子,歸順李自成,實在是情非得已,甘州城破,兵敗被俘,他當自己已經死了。

李自成能打動他的,不是誠意,不是前途,而是西寧步槍,從西寧步槍,他隱約感覺到,這個年輕人的身,藏着許多不爲人知的秘密。

但今日,李自成東征隴右,不到半年時間,將隴右打理得井井有條,他今日來到蘭州,已經在城內外轉悠了一圈,哪裡還有盜賊、戰亂的影子?這才半年呀……

李自成知道他的心不平靜,遂笑道:“梅老先生有什麼話,直說吧!”

梅之煥拱了拱手,“屬下恭喜大都督,恭喜大都督喜得隴右!”

“同喜,同喜!”李自成哈哈一笑,也是拱手,還了一禮。

“大都督,屬下有一個問題,”梅之煥再次拱手,道:“屬下原本找不到答案,但來到蘭州之後,知道大都督已經有了答案,所以老朽迫不及待,想要……”

“我們已經是自己人了,梅老先生有什麼問題,直接問吧,我當知無不言!”李自成心道,到了這個時候,你總不會懷疑我造反的決心吧?

“那老朽放肆了,”梅之煥又是拱手,道:“大都督認爲,或剿或撫,朝廷能解決陝西的盜賊嗎?”

原來還在關心朝廷,難道身在曹營心在漢?李自成端起茶水杯,抿了一小口,道:“不能!”

“不能?爲何?”梅之煥的雙眼瞪得老大,跟朝廷正在屠殺他的妻子似的,“老朽原本也認爲,或許朝廷遲早被這些盜賊掏空了,大明此……但老朽來到蘭州之後,發現蘭州城內外,已是一片祥和,百姓雖然貧瘠,但已經度過了災荒時期,這才半年時間……大都督能做到,朝廷因何做不到?”

這個梅之煥,預感還真有些對頭,大明是亡於陝西的盜賊,這樣說起來,李自成也是也是盜賊的一支,不過梅之煥事論事,他也沒有生氣,淡淡笑道:“梅老先生來自仕林,對朝廷非常熟悉,當今朝廷,有人真正關心過這些淪爲盜賊的百姓嗎?”

“原先的三邊總督楊鶴不是力主安撫嗎?”

“楊鶴是主張安撫,給盜賊發放了數十萬兩銀子,還有數萬石糧食,”李自成從王安平的訊息早已知道了這些事實,“可是,盜賊歸於百姓之後,他們無所事事,是再多的銀子、糧食,也有用完的時候,一旦銀子、糧食沒了,百姓除了重新淪爲盜賊,還有什麼活路?”

“這……”梅之煥雖然不知道解決問題的法子,但李自成的意思,還能聽得明白。

“所以我說,無論是‘剿’還是‘撫’,朝廷都解決不了陝西的盜賊問題!”李自成先讓梅之煥對朝廷絕望,這樣才能死心塌地爲自己做事。

“那大都督因何能解決?”

“因爲我不是朝廷,而是和盜賊們一樣,出生於普通的百姓之家,我知道百姓的需求和疾苦,”李自成淡淡一笑,“梅老先生看到的蘭州,是解決盜賊問題的一種法子,不僅蘭州,整個隴右,只要撐過今冬明春,待到冬小麥收割,能實現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耕’的目標!”

“老朽愚鈍,還望大都督賜教,”梅之煥起身,向李自成深深一揖,“既然大都督能解決隴右百姓的吃飯問題,爲何富裕的朝廷,卻是解決不了?”

富裕?李自成嗤之以鼻,朝廷稅收的確龐大,但開銷更是龐大,據說每年的賦稅收入,絕大部分都用於遼東的戰事了,不管遼東能不能抗擊韃子,但主要的軍官,卻是肥得流油!

這樣的事情,是說出來,梅之煥恐怕也是不信,李自成決定從根本入手,“梅老先生認爲,陝西出現盜賊,根本原因在哪?”

“大旱,陝西連着三年都是大旱!”

“不錯,盜賊的產生,起因在於陝北的大旱,而且至今沒有好轉的跡象,所以朝廷即便有心安置災民,也是缺少耕地,隴右的法子,在陝北行不通!”

“因爲大旱,陝北已經失去大量的耕地,所以百姓無地可耕,”梅之煥恍然大悟,思索片刻,道:“那朝廷可以將陝西的災民,遷移至其他地區,只要能勻出部分耕地,百姓也不會……”

“問題是,朝廷根本勻不出耕地,”李自成要倚重梅之煥,打算多說兩句,讓他徹底對朝廷死心,“縱觀歷史,每一個王朝,即便沒有外族的入侵,也不過存在二三百年,梅老先生覺得爲何?”

梅之煥將各個朝代在大腦過了一遍,平均起來,的確只有二三百年,但他一時找不出原因,便道:“爲何?”

“土地兼併,”李自成沉聲道:“每個王朝興起,帝王元勳們殘殺了大量的前朝世家大族,將他們佔有的土地,分發給普通的百姓,新的王朝便日益鞏固,但新王朝統治穩固之後,又會產生新的世家大族,他們逐漸蠶食、掠奪普通百姓的土地,當大量的百姓失去土地,無以爲生,他們會揭竿起義,並最終推翻舊王朝,建立新王朝!”

“……”梅之煥雙目內斂,一眼不發,現在思索李自成所說的問題。

“與其它的王朝不同,大明的宗室更是一顆毒瘤,”李自成說完之後,方纔想到“毒瘤”這兩個字,但也沒有解釋,以梅之煥的見識,應該能夠猜得出,“宗室經過二三百年的繁衍,現在應該不下於十萬人口吧?他們什麼也不用做,還被賜予大量的耕地,全國的土地那麼多,宗室與世家大族的耕地越來越多,百姓的土地自然越來越少,而百姓的人口也在增長呀……”

“……”

“朝廷要安撫陝北的災民,必須拿出耕地,但這些耕地有誰拿出來?宗室、世家大族肯嗎?朝廷會逼迫他們拿出來嗎?”李自成又是品了口茶水,最後幽幽地道:“所以,我說,朝廷永遠解決不了陝西的盜賊問題,只會愈演愈烈,最後朝廷的根基也會被動搖!”

王朝的興盛與滅亡,原因自然不會只是土地一種,還會有外族入侵、兵備制度、自然災害、腐敗等有關,甚至權臣個人的野心,也是極爲重要的原因,當所有的因素集於某個時間段,矛盾無法調和,舊的王朝便會在矛盾滅亡,新的王朝取而代之。

但根本矛盾,還是土地兼併,其餘的矛盾只是激化這個主要的矛盾,加速王朝更迭而已。

李自成並不是給梅之煥授課,只是挑主要的方面告訴他:大明已經日薄西山,更新換代是遲早的事,這是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

梅之煥顯然沒想過這麼多,他這樣的順民,從來不會研究一個王朝的滅亡規律,更不用說研究大明的滅亡了,那簡直是大逆不道。

今日聽了李自成的一番話,卻是茅塞頓開,但他實在想不明白的是,年紀輕輕地李自成,爲何擁有如此的見識?難道真是天主派來的……

大明時代,漢人信奉宗教的極少,但每次遇到難解之事,便是向宗教求救,或是用宗教的知識來解釋那些虛無的現象,梅之煥也不例外。

待到李自成解惑完畢,他看向李自成的目光,已是泛出異樣的色彩,但隨即有些昏暗,可惜他已經老了,不能……

恰好親兵們端飯菜,李自成哈哈一笑,道:“梅老先生,咱們邊吃邊談,跑了一日的路,我可是餓壞了!”

“是,是,邊吃邊談!”

李自成狼吞虎嚥,先是解決掉一個白麪饅頭,又喝了半碗熱湯,方纔停下竹箸,道:“梅老先生可知,我爲何讓你趕來蘭州?”

梅之煥咀嚼幾下,着熱湯將口的饅頭吞下,擡起頭道:“怎麼,大都督不是讓屬下來隴右考察?”

考察?甘州的綠地地形,與蘭州有可性嗎?李自成淡淡一笑,道:“梅老先生見識廣博,勞駕梅老先生長途奔襲,是要聽聽梅老先生的意見,隴右我們是拿下來,接下來要如何治理,才能讓百姓豐衣足食!”

“大都督,屬下愚鈍,以蘭州觀之,隴右已經進入恢復期,現在不是挺好嗎?”梅之煥聽了李自成語言,微微點着頭,“即便讓吏部尚書來隴右,亦不過如此!”

“梅老先生過獎,”李自成拱拱手,笑道:“據我估計,一旦過了明天冬小麥收割期,隴右的百姓,也許能豐衣足食了,不過……隴右這數十萬百姓,難道僅僅停留在豐衣足食的階段?”

“大都督的意思……”梅之煥終於明白了,“大都督是要對隴右重新規劃?”

李自成點點頭,“建立行省,梅老先生以爲如何?”

第1013章 承諾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166章 纔不是小孩子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827章 將功折罪第38章 較量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1308章 瓦剌蒙古第1233章 兩樁大事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1161章 腦漿迸裂第951章 再不錄用第1323章 紅色爲翡,綠色爲翠第1067章 保駕護航第767章 天壤之別第686章 漢化川南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93章 正妻第609章 心思第1155章 鷹騎兵第1368章 賠償款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1262章 永明城第1263章 造船工業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1286章 華夏的南海第182章 祈福第1289章 一盤大棋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257章 推進至卡當山第329章 婢子好熱第130章 磨刀與砍柴第980章 一番心意第1358章 通航稅第587章 金戈鐵馬第1208章 右翼三旗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643章 兩條腿的牛第836章 挖祖墳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847章 決意殉城第1158章 五項條款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1245章 新年禮物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605章 大殿一座第202章 四成的死亡率第76章 請功文書第436章 量才、論功第781章 洛陽城破第1221章 警醒自己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669章 十萬火急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1027章 集體智慧第1328章 各有所第568章 拉下水第945章 多爾袞的憤怒第476章 騎兵留下第1296章 十三宣撫司第147章 千頭萬緒第1236章 同一個目標第758章 隱隱擔心第1015章 絕不後悔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083章 國家穩定第1036章 寶島臺灣第346章 誘敵深入第781章 洛陽城破第1322章 數十年後第470章 以點代線第235章 大勢第830章 天香院的頭牌第403章 肅王的歸宿第519章 排定座次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500章 奇怪的手勢第293章 紅豔豔的腰帶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1054章 荷蘭艦隊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73章 再次聽到爆炸聲第404章 兩女鬥豔第181章 蓮花山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519章 排定座次第1149章 滿人的血第136章 姐妹花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864章 侃侃而談第1281章 出使葡萄牙第711章 不走運第680章 戰與和第970章 升格漢清局第1076章 殺戮與血性第687章 責罰第1077章 豪格瘋了
第1013章 承諾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166章 纔不是小孩子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827章 將功折罪第38章 較量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1308章 瓦剌蒙古第1233章 兩樁大事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1161章 腦漿迸裂第951章 再不錄用第1323章 紅色爲翡,綠色爲翠第1067章 保駕護航第767章 天壤之別第686章 漢化川南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93章 正妻第609章 心思第1155章 鷹騎兵第1368章 賠償款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1262章 永明城第1263章 造船工業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1286章 華夏的南海第182章 祈福第1289章 一盤大棋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257章 推進至卡當山第329章 婢子好熱第130章 磨刀與砍柴第980章 一番心意第1358章 通航稅第587章 金戈鐵馬第1208章 右翼三旗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643章 兩條腿的牛第836章 挖祖墳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847章 決意殉城第1158章 五項條款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1245章 新年禮物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605章 大殿一座第202章 四成的死亡率第76章 請功文書第436章 量才、論功第781章 洛陽城破第1221章 警醒自己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669章 十萬火急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1027章 集體智慧第1328章 各有所第568章 拉下水第945章 多爾袞的憤怒第476章 騎兵留下第1296章 十三宣撫司第147章 千頭萬緒第1236章 同一個目標第758章 隱隱擔心第1015章 絕不後悔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083章 國家穩定第1036章 寶島臺灣第346章 誘敵深入第781章 洛陽城破第1322章 數十年後第470章 以點代線第235章 大勢第830章 天香院的頭牌第403章 肅王的歸宿第519章 排定座次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500章 奇怪的手勢第293章 紅豔豔的腰帶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1054章 荷蘭艦隊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73章 再次聽到爆炸聲第404章 兩女鬥豔第181章 蓮花山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519章 排定座次第1149章 滿人的血第136章 姐妹花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864章 侃侃而談第1281章 出使葡萄牙第711章 不走運第680章 戰與和第970章 升格漢清局第1076章 殺戮與血性第687章 責罰第1077章 豪格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