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動了南遷的念頭

bookmark

新元初一,羣臣都要隨着皇祭拜先祖,今年也不列外,羣臣起個大早,都在大殿外等候,沒想到朱由檢匆匆趕來的時候,卻是告訴羣臣,今年祭祖,並不去太廟,爲了表達他對列祖列宗的誠心實意,他要親自去昌平的皇陵祭拜。

羣臣頓時傻眼了,但昨日傳來訊息,李自成在西安稱帝,知道皇心情不好,誰也不敢出言反對。

在王承恩的提醒下,羣臣纔想起要預備車馬,皇陵距離京師,可有百里之遙。

武將們都是乘車而來,但臣多半坐轎朝,還得回去更換馬車,朱由檢板着臉,只給了他們半個時辰時間。

辰時整,朱由檢親率武大臣出了城北的安定門,沿着寬闊的官道,奔皇陵而去,雖然都有馬車,但人數太多,官道十分擁擠,駿馬根本無法全力行駛,直到午後,差不多未時,方纔抵達天壽山腳。

朱由檢下了御車,沒有任何停頓,便直奔長陵。

朝重臣都是了年紀,不得朱由檢正當壯年,一個個怨聲載道,可惜,他們只能用最小的聲音一輪,甚至只是一個眼神,誰也不敢大聲表現出來。

他們在馬車補充了食物、清水,下了馬車之後,雖然腰痠背痛,卻也只能隨着朱由檢的步伐。

長陵是首陵,乃是永樂帝與徐皇后合葬的陵墓,天壽山成爲皇陵區,正是從永樂帝的長陵開始的,十二陵環繞在天壽山東、西、北三面的山谷盆地。

進入大紅門,朱由檢神情蕭瑟,連跟在身邊的王承恩都不敢喘氣,首輔陳演緊隨身後,其餘閣臣、六部尚書都不敢怠慢,品級低的官員,此時纔剛剛抵達天壽山。

入了小紅門,迎面便是祾恩門,朱由檢稍稍遲疑片刻,方纔穿過左側的小門,而武官員是不能與皇帝同行,他們只能從右側的小門內擁擠着過去。

進入祾恩殿之前,朱由檢在左側的香爐了香,對空拜了三拜,嘴脣翕動着。

他先是看了眼左側的龍山,隨後又看了右側的虎山,心默默唸叨着:左青龍,右白虎,加永樂大帝,保佑大明江山萬世流長……

朱由檢自己都不相信,哪個朝代可以萬世流長,或許大明最終會被新的朝代所代替,但這樣的事情,無論如何不能發生在自己的身!

嫣兒都說了,自己可是勤於政事的好皇帝……

王承恩順着朱由檢的目光,也是向兩側看了眼,心不覺一驚,左邊的龍山,實在是一條蜿蜒之龍,而右邊的虎山,活脫脫一隻微閉雙目正在打盹的白虎!

臥龍、伏虎!

皇陵的風水真是太好了,這樣的大明,還會迎來流寇的危機嗎?

雖然在宮地位尊貴,王承恩還是第一次來到皇陵,心的震顫,簡直超過昨日來自陝西的訊息。

羣臣在右側的香爐了香,但人數太多,只有前面的高官纔有機會香,跟在後面的官員們,因爲要追趕朱由檢的步伐,直接無視張開大口的香爐。

王承恩攙扶着朱由檢,走過十八級臺階,便是

巍峨的祾恩殿,紅色的底牆,明黃色的琉璃瓦,從大殿門口,便能看到金絲楠木圓柱。

這種金絲楠木是雲貴特產,每顆楠木都是兩人合抱,樹齡都在千年以,這樣的楠木,一共有六十顆,據說建造大殿的時候,永樂帝唯恐被“釘死”,不允許使用一顆釘子,全部依靠楠木之間的榫節之間自然連接而成。

大殿正間,是永樂帝的銅像,栩栩如生,一塵不染,還是生前威武的樣子。

朱由檢甩開王承恩的手,趴在銅像前恭恭敬敬叩了三個響頭,也不等後面的羣臣,先自起身後,卻是用陰戾的目光瞪着銅像:當年如果不是永樂帝立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規矩,或許遷都南京的事,現在要容易的多!

難道君王非得死在社稷嗎?

他的內心不住地顫抖,爲免朝臣們看出來,一把搭起王承恩的手,繞過永樂帝的銅像,從後門而出。

祾恩殿的後面,照例有銅爐、石爐,但這裡是不允許進香的,朱由檢並沒有停留,而是直接進入方城、明樓。

這是一種二層的結構,底層的方城是石城,天門內供奉着永樂帝大紅色的牌位,從而下是九個大字:大明 成祖皇帝之墓!

層的明樓是一座紅牆黃瓦小樓,典型的單檐歇山頂,檐角飛起翹,凜然有升空之勢。

朱由檢照例拜了永樂帝靈位,口唸念有詞,如同道家捉鬼,遲滯片刻,轉至靈位之後,沿着樓梯登樓,從二平臺轉角後,終於登明樓。

明樓北面的寶鼎山,便是永樂帝與徐皇后的靈柩,可能是永樂帝不希望別人打擾,明樓的地基與寶鼎山之間,隔着一道寬闊的淺溝,普通人根本無法直接邁過。

朱由檢立在明樓,面對修理得整整齊齊的寶鼎山,靈柩在側前方,目光所及,能看到一角。

朱由檢的臉,莊嚴肅穆,誰也不知道他的心在想着什麼,他沒有用雲梯攀過寶鼎山,甚至沒有三跪九叩,只是遠遠地向靈柩行了注目禮。

明樓的地階太小,只有幾名重臣隨在朱由檢的身邊,羣臣只能站在臺階,一直延續至天門之內。

朱由檢停滯片刻,便在王承恩的攙扶下沿着臺階原路返回,官員們們遠遠跟在身後。

出了洪門,天色還早,朱由檢又祭拜了獻陵和景陵,方在龍山腳下紮了營,官員們不敢擅自回城,只能以朱由檢的營帳爲心,遠遠地四面紮營,將朱由檢的大帳包圍在心。

十二陵祭拜完畢,已經是初二的午後了,回到京師,已經是下半夜,年齡大的官員,早已渾身散了架,入城之後,急急拜別朱由檢回府,找丫鬟婢女按摩去了。

朱由檢回到乾清宮,先是讓王承恩明日傳李明睿覲見,隨即讓宮女們服侍着泡了熱水浴,這兩日祭祀皇陵,他實在太疲勞了,連衣服都沒穿,直接躺倒在龍牀呼呼大睡,連張嫣都沒有想起。

一夜好睡,連夢都沒有。

翌日醒來,已經是已時了,隨侍小太監張殷見朱由檢起身,忙過來稟報:“皇,李明

睿在宮外等候!”

朱由檢點點頭,他這兩日的辛苦,還需要李明睿配合,沒有李明睿的配合,這兩日可是白辛苦了,而且,大明眼下的局勢實在難解。

他讓張殷先將李明睿帶入廳堂奉茶,自己在宮女的服侍梳洗完畢,又吃了兩塊甜點,方纔在東暖閣召見李明睿。

“微臣李明睿叩見皇!”李明睿不知道朱由檢爲何在正月初三召見,心忐忑不安。

“李愛卿快快平身!”朱由檢雖然沒有離開座椅,卻是和顏悅色,又給李明睿賜了座。

李明睿有些受寵若驚,最近這幾年,國內外總是傳來各種變故,朱由檢一直心情不好,重臣被罷、被殺無數,像今日這般溫和,實在是少見。

難道是因爲新元的緣故?

不過,皇今日心情不錯,召見自己,應該不是什麼壞事,他向朱由檢拱拱手,等着朱由檢發問。

朱由檢的臉,竟然掛着淡淡的笑意,“李愛卿,流賊李自成逐漸坐大,去年年底,竟然在西安稱帝,公然對抗朝廷,李愛卿對當前的局勢,有什麼具體的看法?”

李明睿心一驚,這麼嚴肅的問題,皇竟然單獨召見自己?自己既非閣臣,又非六部尚書,不過是小小的六品官,詹事府的左允!

他擡起頭,用眼角的餘光掃了朱由檢一眼,發現朱由檢的臉,不僅有笑意,更是有着莫名的期待。

李明睿快速思索自己的言行,驀地心一動,難道……

他並不明白皇的心意,便試探着道:“回皇,前幾任督師平賊不利,致使流賊坐大……”說道這兒,故意停頓了一會,以觀察朱由檢的反應。

朱由檢輕輕擺擺手,笑道:“過去的不用說了,李愛卿還是說說,朝廷現在要怎麼辦吧!”

李明睿雖然還是不太確定,心已是有七八成把握,遂一咬牙道:“皇,天命軍兵鋒正盛,朝廷可以仿照大宋舊例……遷都南京,避其鋒芒,以待局勢有變……”

“遷都南京?”朱由檢裝模作樣,好似突然發現了新大陸,一時不及反應,思索良久,道:“朕亦有此意,但朝堂諸臣不從,奈何?”

李明睿忙道:“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頓了一頓,又道:“既然皇心意已決,當儘快決斷,勿被朝臣所誤!”

朱由檢躊躇不覺,自己這樣放棄京師和皇陵,別說今日之朝臣,身後也一定捱罵,如果由大臣們們在朝會先提,自己假裝不同意,大臣們一再勸遷,自己被迫同意南遷,這樣的決策過程纔算完美。

這個李明睿畢竟是六品小官,人微言輕,他的話不足以震懾朝堂,朱由檢決定摸一摸大臣們的底細,“李愛卿所言,對時局來說,乃是金玉良言,卿可斟酌言辭,來日疏至朝廷!”

李明睿得到朱由檢的肯定,心大喜,忙拱手道:“臣遵旨,臣這告辭回去,斟酌言辭!”

什麼叫遵旨?朱由檢心不悅,臉也是拉下來,冷冷地道:“愛卿回去,自當斟酌用語,勿使他人得知!”

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233章 死亡線第1079章 曼殊希利庫倫城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1118章 三順王第941章 國號華夏第1108章 青山都督府第1245章 新年禮物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205章 六朵金花第1165章 一個也活不了第1392章 不能成爲戰俘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799章 潰敗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196章 回家了第553章 牽馬提靴第831章 敢搶女人第596章 川北門戶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1335章 西南門戶第20章 獵物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754章 堅城洛陽第779章 擾亂人心第214章 褪下明光鎧第148章 傳教士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996章 春光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824章 用人肉填平壕溝第73章 再次聽到爆炸聲第198章 撤軍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34章 血腥味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147章 千頭萬緒第831章 敢搶女人第36章 分水嶺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1162章 半截斷腿第676章 遵義知府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214章 褪下明光鎧第170章 度人度己第599章 總兵跑了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281章 沙陀寺第734章 河南、河南第22章 兩情相悅第769章 二兩賞銀第542章 女真騎兵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1103章 琉球王國第1008章 根深蒂固第281章 沙陀寺第694章 湖廣又亂了第574章 要挾第83章 殺戮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227章 大斗拔谷第1126章 海州城破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814章 很多女人第152章 三河交匯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19章 後顧之憂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255章 紅河鎮第611章 富庶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743章 新任參將第541章 買漲不買跌第1184章 東北三寶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1284章 標準配置第337章 肩上的膽子第697章 井底之蛙第629章 第八營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46章 不受歡迎第1246章 護國公第571章 一擊即潰第73章 再次聽到爆炸聲第640 左擁右抱第920章 糧草被截第970章 升格漢清局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
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233章 死亡線第1079章 曼殊希利庫倫城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1118章 三順王第941章 國號華夏第1108章 青山都督府第1245章 新年禮物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205章 六朵金花第1165章 一個也活不了第1392章 不能成爲戰俘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799章 潰敗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196章 回家了第553章 牽馬提靴第831章 敢搶女人第596章 川北門戶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1335章 西南門戶第20章 獵物第1044章 荷蘭戰俘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754章 堅城洛陽第779章 擾亂人心第214章 褪下明光鎧第148章 傳教士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996章 春光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824章 用人肉填平壕溝第73章 再次聽到爆炸聲第198章 撤軍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34章 血腥味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981章 最大的誠意第147章 千頭萬緒第831章 敢搶女人第36章 分水嶺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1162章 半截斷腿第676章 遵義知府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214章 褪下明光鎧第170章 度人度己第599章 總兵跑了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281章 沙陀寺第734章 河南、河南第22章 兩情相悅第769章 二兩賞銀第542章 女真騎兵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1103章 琉球王國第1008章 根深蒂固第281章 沙陀寺第694章 湖廣又亂了第574章 要挾第83章 殺戮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562章 懷上野種第227章 大斗拔谷第1126章 海州城破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814章 很多女人第152章 三河交匯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19章 後顧之憂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255章 紅河鎮第611章 富庶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743章 新任參將第541章 買漲不買跌第1184章 東北三寶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1284章 標準配置第337章 肩上的膽子第697章 井底之蛙第629章 第八營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46章 不受歡迎第1246章 護國公第571章 一擊即潰第73章 再次聽到爆炸聲第640 左擁右抱第920章 糧草被截第970章 升格漢清局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