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1章 南原省

得不到華夏的冊封,李濬也不會是合法的君主。

如果李濬得不到冊封,朝鮮王室豈非斷了繼承人?

李自成的心中忽地閃過一絲亮光,第三營從陸路向朝鮮北部集結,北海艦隊從海路向朝鮮南部靠攏,能不能假戲真做,趁機將朝鮮納入華夏的版圖?

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華夏要征服朝鮮,將朝鮮的版圖全部納入華夏,並非軍事上的問題,而是戰爭過後的管理問題。

與呂宋,以及華夏北方的土著不同,朝鮮立國千年,又不斷從華夏吸收文化上的給養,百姓已經形成了民族向心力,國內的精英也會爲了各自的利益,拒絕加入華夏。

華夏如果吞併朝鮮,會出現三種可能的結局其一,像對待東籲那樣,將朝鮮國內的精英、貴族屠盡,再輔以一定的利益,割裂民族的歷史,讓百姓迅速遺忘過去;其二,華夏能掌控朝鮮的國土,但要面對朝鮮國內無休止的叛亂,一部分軍隊被牽制在朝鮮,還要不斷投入銀錢平叛;其三,像大明時代的安南那樣,十年或者數十年之後,朝鮮重新獨立。

李自成在征伐東籲的時候,那是孤注一擲,不考慮後果、不計較銀錢的得失,爲了印度洋方向的出海口,東籲一定要納入華夏,哪怕沒有大明時代的“三宣六慰”做藉口,哪怕東旭王朝並沒有入侵國大明的事實。

征服東籲,付出一些軍士的傷亡,付出一些銀錢,背上一些歷史的罵名,結果是值得的,華夏得到緬甸省,不僅爲未來贏得了戰略利益,還有當前的經濟利益。

實兌府的明光貿易有限公司、大光府的文隅造船廠,還有實兌港口的貿易等,都能爲華夏帶來實實在在的賦稅。

以大光府沙廉爲母港的西海艦隊,已經將華夏的觸角伸向印度洋,在西洋人大規模東侵之前,或許能爲華夏搶佔一切戰略利益,提前爲西洋人入侵佈局……

對華夏來說,朝鮮的戰略地位就差多了,除了北海艦隊通行的對馬海峽,幾乎沒有任何戰略上的利益,而且,現在的對馬海峽,並非日、朝共有,而是公海,至少華夏的北海艦隊可以自由通行。

沒有戰略上的利益,又沒有經濟上的利益,華夏爲何勞軍費錢?難道是爲了拯救朝鮮的百姓?

對於朝鮮,或許溫水煮青蛙更爲合適!

朝鮮國內的君臣,應該已經知道,他們實際上就是華夏的藩屬國,內政、外交、國防,都要看華夏的臉色行事,國內向華夏看齊,推廣漢語漢話,改奉天主,不出十年,就是一個“小華夏”!

在此過程中,華夏向朝鮮開放邊界貿易,讓朝鮮的百姓感受到華夏的強大、富足,進兒對華夏生出羨慕、崇敬之心,甚至以加入華夏爲榮。

華夏常駐朝鮮使節、漢清部等,可以暗中在北部靠近遼寧的邊境,扶植、培養親近華夏的官員和勢力……

多管齊下,水到渠成!

即便是最壞的結果,造成朝

鮮的分裂,華夏可以趁機將親近華夏的北部地區先行納入進來,一步步蠶食朝鮮的國土,擠壓朝鮮國的生存空間。

如果朝鮮退出《亞盟》,那就再好不過了,離開《亞盟》,朝鮮不再是華夏的盟國,與華夏沒有任何關係,華夏對朝鮮用兵,連道義上的責任都沒有了……

李自成思索片刻,心中已經做了決定,等到朝鮮的使者來到昆明,建議雙方開放邊界貿易,加強物資交換。

思路離開暫時離開朝鮮,李自成又開始思索西南的戰爭,他並不擔心戰爭的勝負,天命軍的軍士都是職業士兵,列裝的又是最先進的北京步槍,比圖魯拜琥的“當雄八旗”至少領先兩代。

倒是移民的事,有些不省心。

移居烏思藏的百姓,是分批出發的,第一批百姓,只有一千壯丁,加上所有的家眷,還不到五千,原本是要移居甘孜府的。

甘孜府並不隸屬於烏思藏,而是隸屬於朵甘都司,但甘孜恰好將烏思藏和四川生生切開,是烏思藏與四川之間的過度山地,只有將甘孜漢化,四川的百姓才能源源不斷移民烏思藏。

不過第四營第三師進入芒康後,已經征服了甘孜地區,金沙江以東部分,整合爲甘孜府,隸屬於四川省,既然是四川的地界,那就不需要移民,便是要移民,那也是四川省內部的事。

這第一批的移民,只能遷居更西面的芒康了。

芒康是四省交匯之地,需要人口支撐着縣城、糧食、道路,不過,芒康只是一座縣城,五千漢人實在是太奢侈了,還是向周邊移居一部分吧……

現在的芒康縣,還是一座獨立的縣城,並不隸屬於任何一府,關鍵是,周邊都沒有立府。

府城立在何處爲好?

李自成的目光,在藏東一帶打轉,最後定來瀾滄江的源頭上。

扎曲、昂曲兩條大河,在客木匯合爲瀾滄江,客木就是三江合流之處,是天然的立城之所。

客木已經立城,被圖魯拜琥擊殺之前,白利土司頓丹多吉就是以客木爲統治中心。

“客木”這個稱謂,明顯是藏語,還是改用後世的稱呼吧,昌都!

包括芒康縣在內的昌都府,將是藏、青、川、滇四省的交匯之地,北通青海省玉樹,南接雲南省忠甸府,東面是四川省甘孜府,西面有通往拉薩的官道。

駐守在芒康的第四營第三師賀錦部,只要沿着瀾滄江北上,佔據昌都地區,很快便能在玉樹與南下的第七營匯合,穩定青、藏東部的局勢。

烏思藏的行政區劃尚未定型,但賀錦部常駐芒康後,烏思藏與四川省之間,以金沙江爲界,與雲南之間,以忠甸府爲界,已經劃分了省界,只有與青海省玉樹地區,尚沒有明確的分界線。

未來的烏思藏地區,肯定要抹去藏人和藏傳佛教的痕跡,無論是府縣還是山川河流,只要不是太過響亮,一定要漢化。

瀾滄江源頭的扎曲、昂曲兩河,藏化非常明顯,藏語中的“曲”就是漢語的“河”……

扎曲、昂曲更名爲扎河、昂河,是最簡單的更名,不過,這兩河交匯於昌都,李自成便將扎曲更名爲昌河,昂曲更名爲都河。

“烏思藏”的稱謂,也是要不得。

李自成更改地名,漢化當地,主要有兩個原則

優先選擇當地的河流、山川,以山川河流命名;如果沒有合適的山川河流,就從《詩經》尋找兩個字,直接割裂當地的歷史文化傳承。

烏思藏地區,名山大川很多,但藏人生活久了,藏化非常明顯,如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他念他翁山、岡底斯山、雅魯藏布江等,借用山川河流明顯不行。

只能從《詩經》中找了。

思索了很久,最後決定叫南原省,從緬甸新臺府調史可法去出任省長。

雅魯藏布江的名聲太大,又很響亮,改名不好,不改名也不好,只好沿用它最上游的漢名馬泉河!

李自成又對着地圖思索了一番,方纔收拾一番,離開內書房。

晚膳後,李自成在乾清宮踱了兩步,正在思索晚上去誰的寢宮,忽地看到一個嬌小的身影在宮門外逡巡,仔細一看,原來是李雅,不禁奇道“景妃,天就要黑了,你不回宮就寢,來到乾清宮做啥?”

李雅支支吾吾,最後道“皇上……”

“嗯?”

李雅擡起頭,鼓足勇氣道“奴婢能和皇上說兩句話嗎?”

李自成一愣,隨即道“你是朕的妃子,有什麼話就說吧,來,去朕的書房!”

李雅福了一福,“奴婢謝過皇上!”

李自成帶着李雅入了內書房,以爲李雅有什麼要緊的話,便讓太監宮女們離開,王廉奉上茶水後,也是帶上門出去。

李自成微微笑道“雅兒有什麼話,現在可以說了吧?”

李雅知道,內書房只有皇上和她二人,沒有皇上的允許,誰都不會來打擾他們,方纔小心地道“皇上,聽說天命軍在烏思藏作戰……”

李自成哈哈一笑,“奧,雅兒啥時關心國家大事了?”

“奴婢……奴婢原本不會關心國家大事,可是這次天命軍征伐的是蒙古人……”

“蒙古人?”李自成這纔想起,李雅也是歸化的蒙古人,“雅兒有什麼想法?難道是同情蒙古人嗎?”

“皇上……”李雅小心地道“天命軍大軍一到,烏思藏的蒙古人可就慘了,他們也是有父母妻兒的人……”

李自成心中一動,李雅在華夏的皇宮中呆得久了,和普通的漢人一樣,已經不知不覺之間,相信了天命軍戰無不勝,她不是替天命軍擔心,而是擔心天命軍的敵人……

他微微一笑,“雅兒的意思……”

李雅擡起小臉,眼中有幾分渴求的光芒,“皇上有沒有派人去勸降?”

勸降?

李自成心道,即便老子能放下瓦剌人在土木堡犯下的罪行,以瓦剌人野性難馴的性子,他們豈可輕易歸順?再說,天山、金微山一帶,還有圖魯拜琥的天然盟友準噶爾部,消滅和碩特部,就能削弱準噶爾部的後備力量。

這次動用了第四、第七兩個營,就是爲了徹底殲滅和碩特部,連後路都沒留給他們!

他伸出食指拂過李雅的小臉蛋,“雅兒,瓦剌人不是正宗的蒙古人,圖魯拜琥正在烏思藏、青海混得風生水起,他會歸化爲漢人?”

“皇上,總要試過才知道……”

“嗯?”

“皇上,奴婢斗膽,”李雅的目光裡,忽地生出剛毅,剛纔的乞求似乎不見了,“奴婢想要去勸說汗王圖魯拜琥!”

第1049章 最大利益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1374章 大潰敗第186章 流言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293章 紅豔豔的腰帶第827章 將功折罪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851章 勸降第810章 震懾第1353章 偷襲麻六甲第1248章 東北亞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212章 體香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704章 官逼纔會民反第571章 一擊即潰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528章 漲價第505章 擔憂第499章 生命垂危第610章 蜀王府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853章 莊妃娘娘第16章 壺蘆山裡的人家第510章 第一個回家的人第934章 舊仇新恨第317章 東征隴右 (二十三)第1004章 只有投降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610章 蜀王府第978章 親臨山海關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1088章 一槍斃命第311章 東征隴右(十七)第673章 只要女人第530章 功不抵過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1306章 瀾滄江回家第78章 賞銀第1356章 九顆星的軍旗第1387章 巨型戰艦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679章 公審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260章 營地的選擇第1199章 又是大敗第878章 未雨綢繆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640 左擁右抱第777章 接近崩潰第797章 各個擊破第1054章 荷蘭艦隊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196章 對死亡的漠視第336章 水中的橋墩第885章 誘餌第49章 戰前動員第618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213章 香精第676章 遵義知府第34章 血腥味第1167章 搶奪順帝第1021章 輪流扇風第660章 十字路口第593章 南下巴蜀第865章 繼續圍城第438章 篡改西曆第419章 脣槍舌劍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96章 西寧衛的工匠第1010章 醉死了第626章 全軍覆沒第533章 戰禍蔓延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777章 接近崩潰第1258章 教皇國第312章 東征隴右(十八)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615章 陣前鬥法第350章 自投羅網
第1049章 最大利益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1374章 大潰敗第186章 流言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293章 紅豔豔的腰帶第827章 將功折罪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851章 勸降第810章 震懾第1353章 偷襲麻六甲第1248章 東北亞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212章 體香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704章 官逼纔會民反第571章 一擊即潰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528章 漲價第505章 擔憂第499章 生命垂危第610章 蜀王府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853章 莊妃娘娘第16章 壺蘆山裡的人家第510章 第一個回家的人第934章 舊仇新恨第317章 東征隴右 (二十三)第1004章 只有投降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610章 蜀王府第978章 親臨山海關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1088章 一槍斃命第311章 東征隴右(十七)第673章 只要女人第530章 功不抵過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1306章 瀾滄江回家第78章 賞銀第1356章 九顆星的軍旗第1387章 巨型戰艦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679章 公審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260章 營地的選擇第1199章 又是大敗第878章 未雨綢繆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640 左擁右抱第777章 接近崩潰第797章 各個擊破第1054章 荷蘭艦隊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860章 沙河斷流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196章 對死亡的漠視第336章 水中的橋墩第885章 誘餌第49章 戰前動員第618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213章 香精第676章 遵義知府第34章 血腥味第1167章 搶奪順帝第1021章 輪流扇風第660章 十字路口第593章 南下巴蜀第865章 繼續圍城第438章 篡改西曆第419章 脣槍舌劍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890章 白得一座樊城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96章 西寧衛的工匠第1010章 醉死了第626章 全軍覆沒第533章 戰禍蔓延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777章 接近崩潰第1258章 教皇國第312章 東征隴右(十八)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615章 陣前鬥法第350章 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