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黃河故地

bookmark

李自成瞄了孫傳庭一眼,眉目含笑道:“讓孫大人協助天命軍,攻打朝廷的城池、關隘,孫大人心恐怕不忍,不知道孫大人會不會爲天命軍做些其它方面的事情?”

孫傳庭尚未從剛纔的失落緩過勁來,只是機械地道:“大都督意思是……”

“華夏之地,自秦漢以來,一直深受北方遊牧部落的侵害,本都督打算一勞永逸,連同遼東的韃子,一併解決了,”李自成笑道:“不知道孫大人願不願爲華夏的未來,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勞永逸?連同遼東的韃子一併解決?

孫傳庭瞪大了雙眼,用別樣的目光打量着李自成,心卻道,這個年輕人真是狂妄得可以,大明傾盡全國之力,數十年的時間,尚未能在遼東前進一步,他有能耐在談笑之間爲朝廷收復失地?

不,絕對不可能!

袁崇煥當日向皇誇下海口:五年克遼!可是尚未等到五年,落得被捕殺頭的命運……

天命軍不過偏居西北,難道能對付韃子的數十萬騎兵?

不會是讓自己代表天命軍,與韃子和談吧?看李自成的心思,應該不會輕易與韃子講和,難道……

孫傳庭瞄了李自成一眼,道:“本督……願聞其詳……難道是去河西總督府?”

“河西總督府已經步入正軌,暫時不必易人,”李自成道:“虎騎兵與狼騎兵在後套的狼山立下了一城,恢復漢代的地名,曰朔方,不知道孫大人可有意?”

“漢代的朔方郡?黃河故地……”孫傳庭大喜,“大都督是說,天命軍要恢復漢代的朔方郡?”

“朔方郡的位置,大致在狼山以南,黃河與北面烏加河之間,”李自成在白紙隨手畫出簡圖,確定大致的位置,道:“今日的朔方府,面積應該大得多,一直延伸至北方的戈壁大漠,將遊牧民族生存的地方,全部圈進來。 ”

孫傳庭雖然沒有說話,卻是默默點頭。

似乎孫傳庭已經接受了這個任務,李自成心暗喜,道:“漢代的朔方郡,轄三封縣、臨戎縣、窳渾縣諸縣,奧這個‘窳’字,太過複雜,換成‘宇’字也罷,根據人口、水草的密集程度,可以在當地設置各縣,讓當地的人口定居下來。”

“定居?”孫傳庭道:“他們肯嗎?遊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

“至少也要讓他們畜牧,”李自成道:“另外,將來再給當地運送一些農作物的種子,讓百姓試耕,只要作物能在當地獲得收穫,將來逐漸讓百姓轉入農耕。”

孫傳庭輕皺眉頭,他心明白,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大都督是說,按照漢地的府縣制,在當地歸化漢人?”

“除了府縣,包括下面的鎮、村,府裡也要管轄,以道路將各縣、鎮、村連接起來,人口儘量沿着道路定居!”

“朔方府將屬於哪個省管轄?”

“暫時不屬於任何省,”李自成道:“朔方城已經建立了數年之久

,西面又是河西總督府,基本不會有戰鬥和危險,等到虎騎兵平復了寧夏鎮,我會集虎騎兵、狼騎兵,將南面的鄂爾多斯沙地收了,設立五原府,兩府合爲臨河總督府!”

孫傳庭吃了一驚,“大都督,這鄂爾多斯之地,多爲沙地,間或有荒草,別說種植農作物,連畜牧恐怕都不可能……”

“我們連北面的西套都收了,將來還會收了東套,這間的鄂爾多斯,不,應該叫五原,難道要留給遊牧部落?”李自成笑道:“孫大人應該知道都江堰吧?”

“都江堰?”孫傳庭一時不明白都江堰與鄂爾多斯有什麼關係。

“都江堰的原理,是讓岷江的水,部分流過成都平原,然後從下游回到岷江,”李自成笑道:“黃河流過五原這塊高地,形成一個巨大的‘幾’字形,如果在河道開一個口子,讓黃河的水,部分流過五原,然後從下游再回到黃河,有了河水的滋潤,五原即便不能成爲成都這種富庶之地,至少也不會太過荒漠吧?”

孫傳庭思索片刻,道:“大都督,這項工程,既能澆灌五原的荒地,也能減少河水對下游的危害,只是要實現起來,恐怕不容易……”

“本都督知道,這項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還需要優秀的專家,一時半會無法實現,”李自成已經在規劃未來的華夏,“當今的條件下,一是減少五原所承載的人口,讓人口集在少量的綠地,儘可能發展農業,減少百姓對牧業的依賴!”

孫傳庭點頭,對於即將成立的五原府,他已是心有所動。

李自成笑道:“孫大人知道秦直道嗎?”

“秦直道?”孫傳庭似乎想起了什麼,忙道:“大都督,秦直道已經荒廢了兩千年,現在恐怕很難尋覓蹤跡了!”

“其實能不能找到沒什麼關係,”李自成道:“既然秦人能修建一條穿越五原的道路,我們爲什麼不能?我們不僅要修建南北走向的道路,將來還可以修建東西走向的道路,可以將當地的百姓固定在道路兩側……”

孫傳庭喃喃低語:“有了河流,土地便會逐漸肥沃起來,有了道路,讓百姓定居下來……”

李自成與孫傳庭談了很久,當晚還共進了晚餐,雖然沒有飲酒,但孫傳庭還是十分高興,感覺像是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談話的內容,既有今日之現狀,也要未來之暢想,孫傳庭不再向原先那般蔑視李自成的出生,而是不經意間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

李自成沒有要挾孫傳庭表態,更沒有逼迫孫傳庭,讓他協助拿下潼關。

經過商定,天命軍拿下潼關,進入關地界後,將專門着人送孫傳庭去固關、蘭州看看,如果當地情形果真如李自成所說,孫傳庭將出任臨河總督府總督,以及暫時兼任朔方知府。

天明之後,李自成命令獨立營猛攻潼關,關內士兵軍心不穩,白廣恩只堅守了半日,於午後撤出潼關,渡過渭水,退往陝北高原。

孫傳庭唏噓不已,潼關

天險,這樣輕鬆被天命軍攻破了,看來大明氣數真是到頭了!

李自成並沒有發兵追趕白廣恩,而是在潼關內休整了半日,隨後兵分兩路,快速向西突進。

李信的獨立營、李績的第四營,聯合渡過渭水,收取渭水以北的西安府各州縣,民事使宋獻策、副使王胤昌隨同撫民;李自成親率第一營、第七營、順天營、奉天營主力,沿着渭水以南的官道,直撲西安。

西安以南,基本沒有府縣,李自成這次分兵,是要完整地拿下西安府,西安是陝西的首府,拿下西安,整個陝西算拿下大半了,剩餘的府縣,很難再有戰鬥意志。

潼關以西,第一個便是華陰縣,但華陰縣只是一座空城,知縣、縣丞等早已不知去向。

李自成這才明白過來,除了府城西安,沿途的州縣恐怕沒有多少兵力,自己身邊的數萬大軍,安全是浪費。

他留下民事副使樑炳,在華陰縣安撫百姓,設置官府,大軍再次分兵,以劉雲水的第一營爲先鋒,王紹禹的順天營爲後應,直驅西安府城,先拿下西安府周圍的州縣,讓西安成爲一座孤城。

李自成親領第七營和奉天營,沿着官道直驅西面的華州。

華州差不多也是一座空城,不但沒有守城的士兵,百姓聽說天命軍到了,直接敞開城門,敲鑼打鼓歡迎天命軍入城,李自成在城休整了一日,留下民事副使李琬安撫城內百姓。

距離西安越來越近,李自成的心思不禁複雜起來,自己是陝西米脂縣人,這次親率大軍來到西安,算是衣錦還鄉了,只是可惜了,西安並沒有多少熟人。

認識不認識也無所謂了,西安的百姓,很快便是自己的屬下,只要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也算不枉十數年的奮戰……

大軍行至渭南縣,總算遇了守城的明軍,但大軍只是包圍了城池,尚未攻城,當晚城的兵備僉事楊王休、舉人王命誥主動開城納降,知縣楊暄、教授許嗣復、訓導蔡其城被俘。

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天明之後,李自成召見了楊王休、王命誥,王命誥直言,自從崇禎二年大旱以來,朝廷不但沒有賑災,還在陝西大肆募兵,災情又是不斷,陝西的百姓,再也沒有緩過勁來,土地荒廢、生活苦不堪言,餓死者十之四五,他們早盼望着天命軍替天行道……

“十之四五?”李自成凝眉深思,半響方道:“王孝廉,陝西的百姓也知道天命軍?”

“咋不知道?隴山的固關有天命軍駐守,一山之隔,百姓早已熟知,”王命誥稍稍顯得有些緊張,小心地道:“何況百姓們都知道,天命軍的大都督……大都督乃是陝西米脂人,不知訊息是否確切……”

“哈哈,”李自成的臉終於有了笑意,“本都督的確是米脂人,這些年來,未能回鄉,讓大家受苦了,”頓了一頓,斂了笑容,道:“不過,本都督既然回來了,一定會將百姓放在心頭,絕對不會再讓百姓捱餓!”

第1177章 大禍臨頭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221章 野外操訓第731章 看對眼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1212章 心中承認第504章 遺腹子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1126章 海州城破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007章 邊談邊打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901章 三日爲限第691章 攀枝花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99章 水果樓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609章 心思第1184章 東北三寶第1058章 寸步不讓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735章 夜深人靜第707章 心急如焚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694章 湖廣又亂了第1296章 十三宣撫司第1268章 血液循環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1289章 一盤大棋第569章 官二代第789章 偷襲開封第855章 收割小麥比賽第220章 唯一的律法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120章 倒淌河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1379章 錫蘭島第1145章 饒餘郡王府第1257章 整編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694章 湖廣又亂了第1102章 夫妻夜話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349章 盜賊與難民第1162章 半截斷腿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202章 四成的死亡率第143章 過門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1058章 寸步不讓第809章 故人相見第541章 買漲不買跌第1067章 保駕護航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10章 過堂第358章 炕房之樂第738章 眼見爲實第293章 紅豔豔的腰帶第20章 獵物第414章 佛祖的懲罰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1098章 太大太強第42章 水桶法則第1168章 甕中捉鱉第1040章 登陸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102章 三天時間第354章 屠城三日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58章 巴燕峽谷第780章 舉火爲號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170章 度人度己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776章 反戈一擊第566章 用殺戮和劫掠維持血性第402章 孩子像父親還是母親第1097章 喀喇沁人第160章 心思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848章 哀鴻之聲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880章 兩顆首級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327章 東征隴右(三十三)第1141章 當道者死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261章 同一種聲音第1125章 漢人的鮮血
第1177章 大禍臨頭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221章 野外操訓第731章 看對眼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1212章 心中承認第504章 遺腹子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1126章 海州城破第267章 西寧軍示弱第1007章 邊談邊打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901章 三日爲限第691章 攀枝花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99章 水果樓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609章 心思第1184章 東北三寶第1058章 寸步不讓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735章 夜深人靜第707章 心急如焚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694章 湖廣又亂了第1296章 十三宣撫司第1268章 血液循環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1289章 一盤大棋第569章 官二代第789章 偷襲開封第855章 收割小麥比賽第220章 唯一的律法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120章 倒淌河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1379章 錫蘭島第1145章 饒餘郡王府第1257章 整編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694章 湖廣又亂了第1102章 夫妻夜話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349章 盜賊與難民第1162章 半截斷腿第1239章 一夫一妻第202章 四成的死亡率第143章 過門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1058章 寸步不讓第809章 故人相見第541章 買漲不買跌第1067章 保駕護航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10章 過堂第358章 炕房之樂第738章 眼見爲實第293章 紅豔豔的腰帶第20章 獵物第414章 佛祖的懲罰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1098章 太大太強第42章 水桶法則第1168章 甕中捉鱉第1040章 登陸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102章 三天時間第354章 屠城三日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58章 巴燕峽谷第780章 舉火爲號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170章 度人度己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776章 反戈一擊第566章 用殺戮和劫掠維持血性第402章 孩子像父親還是母親第1097章 喀喇沁人第160章 心思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848章 哀鴻之聲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880章 兩顆首級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327章 東征隴右(三十三)第1141章 當道者死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261章 同一種聲音第1125章 漢人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