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

“好~就這麼辦,在北方的各個互市地區,進行軍隊的操練,演示一下咱們大明的火器威力,震懾一下蒙古族中的一些貪婪之輩,想要不遵守規則之人。”

腦海裡浮現這些念頭之時,崇禎看向三人的目光,不由地摻雜了複雜之色,卻是在欣賞的頻頻點頭,不無讚賞來了這麼一句,進而又補充道:“不過,爲了保險起見,霍尚書,北方的各個臨近邊境的城池,也要增加火器營的huǒyào儲備。”

“是,皇上,微臣領命~!”

霍維華的雙手交叉在一起,呈抱拳之勢,躬身迴應了一句之後,進而補充道:“微臣馬上就責令軍器局,日夜趕工,擴大huǒyào的生產,儘早運往北方的各個邊境城池,交到城防營手裡。”

“嗯,那朕就放心了~”

崇禎輕聲迴應了一句的同時,面露滿意之色,就在這個時候,似乎想到了什麼,進而又交代道:“同時,不僅要增加邊境城池的huǒyào儲備,還要加強對儲備huǒyào的監管,防止流落於民間,更不能落到他國之手。”

聞聽此言,衆人的心裡都是一驚,立即明白了崇禎的意思,寥寥幾句話,卻有着兩層意思。

無疑,一旦那些軍用huǒyào流落於民間,將會增加社會的不穩定性;而落入他國之手,若是籍此研製出huǒyàodepèifāng,對於大明的危害,將會極其深遠。

畢竟,huǒyào的配置,尤其是軍用huǒyào的配比,一直都是大明的最高機密,除了軍器局的專門工匠,即便是身爲兵部尚書的霍維華,也很難知道huǒyàodepèifāng。

緊接着,崇禎的目光再次迴歸到了劉鴻訓的身上,神色之中,帶着幾分鄭重之意。

“劉尚書,你們禮部也可以着手準備一下了,抽調相關人員,組成一個使團,前往倭國,進行談判,索要回鄭芝龍的妻兒,平安地帶回大明。”

“是,皇上......”

劉鴻訓還未說完,就被崇禎給打斷了,後者一副好像想起了什麼事情的樣子。

“對了,談判之時,使團可以拋出一個條件,只要他們倭國人同意放人,大明對其的勘合貿易,將會有所改變,由原來的十年一次,變爲一年一次。”

隨着招待外國使團方式的改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大減輕了大明的財政壓力,聽到崇禎的這番話之時,衆人的反應很是平靜,並未有什麼牴觸情緒。

否則的話,若是放到以前,聽到崇禎要放寬勘合貿易的xiànzhì,衆人一定會竭力反對,實在是,以往招待外國使臣的方式,太過於勞民傷財,太過於鋪張浪費,若是每年一次的話,非得將大明吃窮不可。

“當然,朕還要強調一點,如若倭國不肯放人的話,不妨讓使臣明言,倭國那樣做的話,扣留大明將領的家屬不放,形同於對大明宣戰。”

“一旦兩國開戰的話,或是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莫要說沒有了兩國之間的勘合貿易的可能,休想從大明買到任何的東西,就連途徑大明沿海的商船,只要是出發於倭國,不管是他們倭國的,還是其他國家的商船,都將遭到大明水師的截留。”

強勢,一如既往的強勢,衆人忍不住地一陣發呆,愣愣地看着崇禎。

當然,在場之人最大的感受還是,皇上對鄭芝龍無以倫比的重視,爲了救出他的妻兒,不惜向日本動武,一念及此,還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些許的嫉妒與羨慕之意。

這個時候,容不得衆人繼續深想,似乎也未想過從他們那裡得到迴應,崇禎轉頭看向了一側的冷曉磊,點頭示意的同時,淡淡地說道:“好了,將那份材料給諸位大人看一下吧~”

“是,皇上~”

顯然,這一切早就準備好了,事先有過交代,冷曉磊迴應的同時,更是在他的帶領之下,幾名錦衣衛相繼拿出了一份材料,幾乎是同時遞給了以周道登爲首的幾人。

而在這個過程中,衆人快速瀏覽各自手中的資料之時,崇禎並未閒着,依舊自顧自地說了下去。

“諸位愛卿,你們手裡的這份資料,就是鄭芝龍在倭國多年的所見所聞,當然,這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還是倭國人對待天主教的態度,可謂是越來越嚴,越來越xiànzhì那些洋人的傳教範圍.....”

漸漸地,不管是因爲瀏覽內容的深入,還是耳邊響起的聲音使然,衆人的一顆心都是直往下沉,暗暗心驚,越來越明白,崇禎爲何那麼排斥那些洋人傳教士,嚴禁他們在大明宣傳天主教。

毫無疑問,根據天主教的教義,教皇的權力太大了,已經超過了當地的主政者,凡是天主教的信徒,就要對教皇有着絕對的忠誠,更是具有相當的排他性,排斥其他宗教的存在。

無疑,這與皇權有着極大的衝突!

可以說,相比於倭國,皇上的態度已經好的太多,xiànzhì那些洋人傳教士的手段更加的柔和。

“朕知道,你們之中,有不少人和洋人的關係非常不錯,更有人加入了天主教,成爲了信徒。”

就在衆人心懷忐忑之時,崇禎非常突兀地來了這麼一句,使得他們愈發的心驚與緊張,而崇禎卻是滿臉的漫不經心之色,淡然地繼續說道:“當然,朕並不會干涉你們的信仰問題。”

話語一頓,崇禎的神色變得極爲鄭重起來,語氣稍稍放緩,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出了後面的一番話。

“之所以談到這件事情,朕就是想讓你們向那些洋人傳達,他們要想在大明進行傳教,要想在大名各地zìyóu出入,在這之前,就必須明確一個問題,在這大名境內,分清主次,在大是大非面前,是聽朕的?還是聽他們的教皇的?”

這一刻,大殿裡一片寂靜,衆人互望的同時,更是流露出果然如此的樣子,洋人的活動範圍之所以受到xiànzhì,之所以無法zìyóu地宣揚天主教,發展教徒,關鍵的癥結所在,還是在於皇權與教權的衝突,誰主誰次?

俗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同樣的道理,在大明的疆域之內,除了皇權之外,怎麼可能允許天主教這樣的威權存在?9

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四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二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二百七十七章 機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一百三十七章 試探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八十章 化名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六百零六章 大難題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二百七十章 學員的優勢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
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四百四十九章 兩大糧倉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三十二章 急流勇退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一樣的反應第四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二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三百七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五十七章 孫承宗的大局觀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近乎於下馬威的開場白第二百七十七章 機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第一百四十一章 尖銳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六百四十七章 微調第一百三十七章 試探第五百六十九章 留有餘地第六十九章 明之滅亡,在其自己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十三章 微服出宮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八十章 化名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六百零六章 大難題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二百七十章 學員的優勢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七)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第四百八十九章 替罪羊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