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

這一刻,幾名商人相互對視了一眼,輕微的一點頭,都從對方的眼裡看到了一絲駭然與震驚之色,心中有着一個相同的猜測。

根據種種傳聞,以及他們所瞭解的一些鮮爲人知的消息,再加上林宗載這番話的意有所指,他們愈發堅定了心中的想法。

古往今來,凡是被抄家滅族,無一不是有着滔天而又不能寬恕的罪行,而通敵賣國,就是很容易被滿門抄斬,禍及全族。

當然,還是有一些特例,比如建文帝年間的方孝孺,被後來的永樂帝滅了九族,原因僅僅是違逆當時的皇帝,朱棣,只是一種****而已,並沒有什麼不可饒恕的罪行。

而這種例子,僅僅是一個特例,只會發生在特殊時期,並不常見。

相比於徽商、潮商、浙商、蘇商等商幫,山西晉商更靠近於邊境之地,自然而然地,他們更容易與外族接觸,往往會與外族有通商往來,私自販賣一些禁忌商品給那些遊牧民族。

一直以來,就有那麼一個傳聞,遼東的某個大將或大官,私通外敵,將兵器、藥物和糧食等軍事物資賣給建奴,與資敵無異。

然而,不管這是在指誰,但有一點不能否認,只要牽涉到買賣,有生意往來,一定有商人蔘與其中,充當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如果深究下來,將這種經商行爲定性爲通敵賣國,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朝廷與蒙古族處於一種微妙的關係,和建奴是敵對國家,自然而然地,範永鬥那些大膽的山西商人,如果真得私下販賣那些東西,會遭到朝廷的如此對待,細細想來,也就不足爲奇了。

容不得衆人繼續深想,隨着林宗載的聲音再次迴盪在客廳之內,他們的一顆心再次懸了起來。

“各位,說句心裡話,本官還想再奉勸一句,如果不想日後麻煩纏身,如果不想遭到朝廷的問罪,如果真的存在偷稅漏稅的行爲,你們最好儘快地補齊,向朝廷坦白。否則的話,皇上成立商部,不僅僅是爲了提高你們這些商人的地位,也是增加了一些束縛。”

“而且,自己坦白和朝廷查到,完全是兩種性質,兩者有着天差地別的區別,若是前者的話,朝廷會予以不追究,最多也就是警告一下;若是後者,不僅要面臨朝廷的雙倍罰款,還將影響着你們這些商人在商部註冊的信譽,也就意味着,在未來的一些經商範圍之中,將會喪失一些資格。”

“譬如,一旦被查出存在偷稅漏稅的行爲,不僅面臨鉅額罰款,在未來的十年之內,將會不允許做與外族的貢市生意,還有東南沿海的對外經商,也不被許可。”

......

儘管林宗載的話語裡蘊含着警告之意,朝廷將來對商人的繳稅監管將會愈發地嚴格,可是,坐在兩側的商人,卻是心中一鬆,在這一刻,纔是真真正正的長鬆一口氣。

雖然這位商部尚書的言詞頗爲犀利,警告意味十分濃郁,但同時也暗示了衆人,他們安全了,沒有性命之憂。

在朝廷查賬之前,將偷稅漏稅的稅款補齊,他們連最後的麻煩也沒有了。

“多謝林大人指點,我等感激不盡!”

這個時候,所有的商人都站了起來,恭敬的神色之中,又有幾分輕鬆之意,對着林宗載遙遙一拜,長施一禮,異口同聲地喊出這句話,大廳裡的氣氛也變得格外輕鬆愉快起來。

紫禁城,內閣旁邊的文華殿.....

崇禎淡然地坐在那裡,樣子有一些悠閒,平靜地看着一份奏摺,面前更是放着厚厚一摞卷宗,而對面分別站着兵部尚書霍維華、吏部尚書王永光以及內閣首輔兼刑部尚書的周道登。

此刻,大殿裡一片寂靜,空氣裡處處透着緊張,靜的出奇,甚至有一些壓抑,讓人心裡毛毛的。

“還真是沒有想到,不過是抓幾個通敵賣國的奸商,居然拔出蘿蔔帶出泥,朝廷之中,文官武將裡面,居然有那麼多人被那些山西奸商收買,成爲建奴在關內情報網的一員,真是讓人心驚,讓人膽寒,讓朕難以相信,感覺這一切猶如夢幻一般......”

山西八大奸商,全族都被抓了起來,加起來超過千人,卻被皇上一語帶過,說得是那麼的輕鬆,只是用“寥寥”來形容,就好像一千多人命不是人命,而是草芥一般。

三位朝中重臣,現在已經沒有心情關注這一點,全身心的精神力都集中在了崇禎那平靜的話語裡所蘊含的暴怒之意,他們知道,並且深有體會,皇上看似說得漫不經心,態度很是超然,一副不在乎的樣子,但心裡卻是非常的在乎,居然有那麼多的文官武將牽涉其中。

而且,讓三人忐忑和緊張的是,儘管自己很是清白,但那麼多的官員武將牽涉其中,成爲建奴的奸細,他們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尤其是兵部尚書霍維華,屬他最爲緊張,甚至是恐懼莫名,不同於文官,武將的涉入其中,不僅是通敵賣國,更是與那些奸商勾結之下,將朝廷許多先進的火器賣給了建奴,牟取暴利。

損失火器只是一方面,最關鍵的是,是那些人運送火器的方式,着實使得朝廷蒙受了不小的損失,以及死傷了許多士兵。

這一刻,聽着崇禎那平靜如水的聲音,霍維華忐忑到了極點,在這場已經拉開帷幕、即將到來的大風暴之中,霍維華不求能夠全身而退,保住烏紗帽,只要能夠保住這條小命,能夠回家養老,就是最好、也是最幸運的結局。

就是在這樣緊張而又壓抑的氛圍之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三人的心裡越來越忐忑和緊張。

Www✿ ttκan✿ ¢o

這個時候,崇禎的話語一頓,目光落在了周道登的身上,緩緩說道:“周閣老啊,如今之時,你暫時代理着刑部諸多事宜,對於山西八大奸商,按照朕之前的指示做即可。至於那些牽涉其中的文官武將,凡是家有累世軍功之人,就不要禍及到他們的家人了,罪行極其嚴重之人,查抄家產即可,只追究他們本人。”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四百七十八章 苛刻的條件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力不討好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八十章 化名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壓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九十三章 東南捷報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八十章 化名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五百三十六章 煙鬼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四百九十三章 皇權與教權的衝突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五百五十一章 導火索第一百二十章 魔怔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四百六十四章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六百零九章 今時不同於往日第四百七十八章 苛刻的條件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五百三十八章 潛移默化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三百零八章 最大污點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三百八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力不討好第一百零六章 丘兆麟的重要性(三更)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歷史的手段之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八十章 化名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壓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一百五十章 壯觀的早朝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九十三章 東南捷報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一百七十章 舒曰敬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七)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八十章 化名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