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

第一百四十五章大朝餘波

唐太宗之對李績。不就是這樣。他將李績貶官,讓唐高宗用。

孟瑛在洪宣之際,備受排擠,在雲南,南京之間顛沛流離。當正統登基之後,就回到京師,雖然僅僅是閒職。

其中意味再明白不過了。

不就是爲今上備用。

只是今上能不能揣摩透這一點而已。

楊士奇說道:“王驥不行,于謙就行了。王驥是陰柔太過,恐怕將來遇事站不住腳,但是于謙剛直有餘,只是剛卻易折。須知內閣這個位置,不是言官,天下需要是一個協理陰陽,既能阻止陛下亂行,又能讓做事的大臣。”

“他們都還不行。”

歷史王驥被人評價依附王振,真真假假說不清楚,最少他沒有讓楊榮期望到了主持朝廷軍政事務的地步。

而於謙倒是因爲北京保衛戰,而名聲大起,成爲天下名臣,但是于謙的問題,從來是太正了。

秉承原則固然對,但是作爲大臣要的不僅僅在皇帝面前當一個直臣。

三楊看似譽滿天下,但是細細考察他們的履歷就知道。那一個都是一肚子算計。只是身居高位之後,多用陽謀,陰謀用不上了。

楊士奇轉過頭來對楊溥說道:“弘濟,你比我們兩個小了近十歲,將來的事情,卻要託付給你了。”

楊溥聽了。立即說道:“大人,何出此言?下官何德何能,能受大人如此囑咐。”

楊榮冷笑一聲,說道:“弘濟,你太謹慎了。而今也就我們三個,有什麼說不得的,我與東里公,年歲相仿,不知道誰死在誰前面。張輔是武將,能讓他在內閣之中有一席之地,已經是皇恩浩蕩了,胡濙這一輩子,大抵也就是一個禮部尚書了。”

WWW⊙ TтkΛ n⊙ ¢ O

“將來即便是增補閣員,誰能越過你去嗎?”

張輔與胡濙都是有先天不足,張輔的先天不足已經說過了,但胡濙卻是因爲他在官場的經驗太少了。

楊士奇等人,都是輔佐仁宗皇帝在南京監國,後來仁宗皇帝,宣宗皇帝之時,都在中樞,可以說歷練幾十年,但是胡濙他前半輩子在做什麼?

做一件事情,就是天南地北的尋找建文帝的蹤跡。知道太宗晚年,才終止這一行動,後來直接就進入中樞。

但是缺少下面浮沉的經驗。

備爲閣員,還是可以的,但是要作爲內閣首輔,爲整個帝國掌舵,卻是不行的。

說起來楊榮要比楊溥合適。

但是正如楊榮所言,楊士奇與楊榮年齡相差無幾,鬥了大半輩子。楊榮看似計謀百出,但是依然被楊士奇壓了半輩子,一步之遙,一輩子都沒有改變。

太皇太后雖然還政了,但是以他們對皇帝瞭解,皇帝並沒有對朝廷大動干戈的想法。他們幾乎可以在這位置上做到死了。

楊榮心中真有幾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

楊溥聽了依舊說道:“兩位大人定然會長命百歲,楊溥雖然年輕一點,但說不定就走到兩位大人前面去了。”

“這天下還是兩位操心。”

楊榮隨即又冷笑一聲,卻沒有說話,卻看了楊士奇一眼。

楊士奇卻是很滿意的,說道:“弘濟,將來記住就謹慎兩字就行了。今上年少,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記住以柔克剛。”

楊溥說道:“下官明白。”

隨即他們三人說到這一場會議的善後之上。楊士奇說道:“王文是不可能留在左都御史位置上了,自然要給他安排一個人位置?你們覺得,什麼位置好?”

楊榮說道:“這要看皇帝的意思了?獎懲之權,必出於上。不過以我之見,陛下不是說讓人出外追究藩王不法之事,就讓王文去吧。”

楊士奇說道:“不錯,正合適。”

楊士奇對王文還是有保全之心的。他出去追究藩王不法之事,自然還是要掛着欽差之銜,最少不算是貶官。各地藩王,天南地北,王文巡視一遍,也算是避避風頭。

等回來的時候,這一件事情也算過去了。

楊士奇說道:“那左都御史誰接任?”

楊榮說道:“這一件上一併列在票擬之上,讓陛下選人吧。”

楊士奇悠悠的說道:“不錯,陛下長大了。”

畢竟既然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就不能如當初輔政的時候,那樣做了。

真是權力這東西,縱然三楊他們想讓,皇帝也要拿得下才行。左都御史的位置,三楊能挑出不知道多少人。

卻不知道皇帝的夾帶之中,有幾個人。

就在三楊商議如何善後的時候。在英國公府之中,張輔也在與朱勇密談。

兩人在書房之中,擺上一桌酒席。將所有侍女全部屏退,只剩下他們兩個人。

朱勇飲了一輩酒,說道:“那些建文餘孽,就這樣放過了?總覺得不痛快。”

張輔說道:“這本來就是應有之意,當時少師就勸太宗,入南京誰都可以殺,就是不能殺方孝孺。方孝孺案,太宗做得的確太過,陛下想有所作爲,必先收攏人心。赦免建文餘黨,也是安撫人心之舉,否則三楊是那麼容易點頭的。”

朝堂之上,看似張輔與王文爭鋒相對,但是真正做決定的,其實是楊士奇與太皇太后。

並非說話的多的人,就是重要人物。

很多時候是說話少的人,纔是最重要的。

朱勇依舊不舒服,說道:“不行,方孝孺也就算了,但是盛庸,平安,鐵弦這些人,在戰場上殺了我好多兄弟,決計不能放過。”

張輔說道:“人都死了,還說這個做什麼?赦免一定要赦免的,不過,你覺得一口氣如此出不了,就去給禮部遞個話,讓他們選一個惡諡就行了。”

www_ ttκΛ n_ c○

朱勇說道:“張兄,你不會不知道,我想說什麼?建文餘黨,我不在乎,但是你我父親身後之名,卻不能不在乎?”

這纔是朱勇最糾結一處,建文的人是忠臣,那麼他們這些人是什麼?

張輔的父親張玉,朱勇的父親朱能,都是靖難功臣,這一件事情由不得他們不在乎。

張輔大笑道:“你想多了,只要大內那爲還是太宗血脈,有些事情,就不要指望那些窮酸能翻過來。你如果真擔心這個,就更要關係今日之事。”

朱勇說道:“此話怎講?”

張輔說道:“今上不像仁宗,卻像太宗。今日之事,看似是太皇太后想安置襄王,但是實際上乃是今上的意思。”

朱勇一聽,心中一震,問道:“可是賢侄有什麼話留下來嗎?”

這一次爭論的中心,就是封建策。而這一篇文章,乃是張忠所寫,朱勇自然以爲張輔掌握更多的內幕消息。

張輔一想起張忠,心中不免有些黯淡,說道:“這一篇文章,就是他秉上意而爲之,當今陛下在準備打仗。”

“好。”朱勇說道;“這是我這幾年聽過最好的消息。”

張輔說道:“朱兄不要高興的太早,瓦刺實力如何,咱們也是打過的。是硬茬子。而今脫歡比馬哈木更勝一籌,瓦刺兵力更勝往昔。但是京營與九邊實力怎麼樣?你也是知道的。”

“如果再次出關,與瓦刺大戰,朱兄能保證必勝嗎?”

張輔一句話,讓朱勇陷入沉思。

如果別人問這話,朱勇自然不會說什麼喪氣話,但是問的人是張輔,朱勇不服別人,就服張輔,畢竟是從小的交情。也是自己人,朱勇不想瞞張輔,更知道,他瞞得過別人,瞞不過張輔的。

朱勇摸着鼓起來的肚皮,輕輕一嘆,什麼也沒有說。

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六章 困境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七十章 年關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
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六章 困境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七十章 年關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