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

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

“你想讓新科狀元去一趟西北?”太皇太后有一些詫異。

對新進士朝廷早就有安排,每一次科舉前十幾名都會納入翰林院作爲庶吉士。到了後來甚至發展成了非翰林不得入內閣的潛規則,科名在前的進士,只需在翰林院坐十幾年冷板凳,就能能按部就班在京師之中歷練,然後才能進入內閣,執掌大明權力中樞。

朱祁鎮說道:“孩兒覺得,對西北的情況,也是要摸清楚的,否則孩兒不放心。而且大明狀元,幾十年後也是要擔當大任,治理國家之任。是能在書桌上學習的嗎?”

“總要他多看一看。”

太皇太后不置可否,不管狀元是什麼人。對太皇太后來說,都是近十年內,決計是坐不上朝廷大佬的牌桌。

都是無足輕重的人。

太皇太后不在意,不過她對朱祁鎮這樣舉動背後的意圖,卻很好奇。說道:“我記得錦衣衛東廠都派人去西北了,蔣貴兩日之後,也會拜將出師。內閣也派人馬,卻清點西北馬數。”

“怎麼你還不放心。”

朱祁鎮苦笑說道:“娘娘,我想放心,只是不說我,娘娘就放心嗎?”

太皇太后輕輕一嘆,說起來,西北局面亂成這個樣子,太皇太后也是有責任的。如果當初當機立斷接納阿岱汗,也不會出而今的亂子。

不過,最重要的,不是阿岱汗如何,而是西北衛所都爛成什麼樣子?太皇太后也從來沒有見過下面人馬如此不能打,動不動就被阿岱汗打穿。

這一點,太皇太后也是萬萬想不到的。

“好吧。”太皇太后說道:“我準了,就讓劉定之走一趟西北吧。”

朱祁鎮說服了太皇太后,心中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又說了一些雜事,才退下來。

他二話不說,就召見了劉定之。

劉定之來得很快,不過朱祁鎮乾清宮見了劉定之,頓時聞到了一股酒味。說道:“劉愛卿而今好生得意。”

劉定之立即請罪道:“臣浪蕩無行,請陛下治罪。”

劉定之這數日,可以說是風光之極。

畢竟是狀元,他還不是單純的狀元,而是會元加狀元,他甚至有些可惜,如果他當初考舉人的話,能考中解元,就是連中三元了。

自然是春風得意之極,與各位同年喝酒聯絡感情,拜訪恩師王直,又是與家鄉官員會面。畢竟這個時代很重視鄉情。同一個地方出來的人,總是要互相扶持一點。

而江西在大明前期,又是科舉大省。一直到嚴嵩,江西人一直在朝廷上佔據一席之地。別的不說,楊士奇是江西,王直是江西的,等等,一度被稱爲滿朝半江西。

故而他應酬不斷。這十幾日,幾乎沒有斷過酒宴。

朱祁鎮命王振找他,他是直接被東廠在酒宴上拉過來的。

錦衣衛與東廠在北京這地面,找個人,卻還是輕而易舉的。

其實,這也怨不得劉定之。一般來說考中進士之後,都給假一個月。身前請假好幾年,再來任官的。

按理說,劉定之而今還在假期之中。

但是劉定之面對大老闆,卻是一點也不敢抱怨。直接請罪。

朱祁鎮見了,說道:“王振,與劉愛卿更衣。讓他醒醒酒。”

“是。”王振立即說道。

劉定之下去之後,片刻之後,換了一身衣服進來。卻是一身錦衣,要比劉定之所穿的衣服高檔多了。

畢竟而今還是大明全盛的時候,乃是天下都模仿宮中用度,號稱宮樣,宮中用什麼就代表了大明的流行風尚,到了大明後期,才被蘇州代替,那時候滿朝都稱蘇樣,唯有蘇州的東西纔是最好的。

劉定之被這麼一打扮,一身酒氣沒有了,變得文質彬彬,氣度非凡。

朱祁鎮看了也緩緩的點頭,畢竟每一個人能考上狀元的人,都不是易與之輩。

朱祁鎮說道:“劉卿。你今年多大了?”

劉定之說道:“臣今年二十有七。”

朱祁鎮說道:“朕今年十歲。你是朕點的第一個狀元,年紀又輕,說不定你我君臣,要共事一輩子,將來也留給兒孫用的。”

劉定之聽了,只覺得這不是一個小孩子說出來的話。說道:“陛下萬不可說此不祥之語。”

朱祁鎮輕輕一笑,說道:“有什麼不好說,自古皇帝都活不過大臣,不過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仁宗皇帝培養諸位大臣,而今爲朕效力,朕也要爲兒孫栽培人才。只是朕縱然有意栽培,卻也要卿能脫穎而出。”

劉定之一聽,就知道朱祁鎮是什麼意思。再聯繫,而今緊急召見。知道定然有事要讓來辦。推是推不了的,他立即說道:“陛下何不置臣於囊中。”

“好。”朱祁鎮說道:“西北戰事將起,王大伴給他講講。”

“是。”王振答應一聲,立即將西北戰事的前因後果,瓦刺,阿岱汗,大明這三方互動,甚至從瓦刺大破阿魯臺,宣宗皇帝救阿魯臺不成,這些宣德九年的戰事變動,也一一道明。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消息傳遞速度其實很慢的。

朱祁鎮對錦衣衛與東廠的情報效率非常不滿意。

但是真的說起來,劉定之也是士林之中一號人物了,但是這些情況,他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一時間,聽得入神。

心中一絲絲激動匯流成河,都化作知遇之恩,他雖然而今不知道朱祁鎮想讓他做什麼,但是一開始,就爲他展開了這麼大一個背景。

頓時讓他有知遇之恩的感覺。

等王振說完之後,朱祁鎮說道:“劉愛卿,你都聽明白了。”

劉定之能考中進士,這智力是完全合格的。立即說道:“臣明白。”

“但是朕不明白。”朱祁鎮大聲說道:“這是太宗皇帝五次北伐的大軍,這才十幾年的功夫,就成什麼樣子?”

“阿岱汗區區流亡之衆,就敢犯天朝虎威,是欺朕年幼,不能率六師討之,還是以爲大明沒有父皇,就不行了。”

乾清宮大小宮人都跪在地面之上,瑟瑟發抖。

朱祁鎮發脾氣,是半真半假。

半真,是西北的情況真將他氣個半死。但是半假,也是發怒給下面的人看。畢竟他在乾清宮做些什麼,只要不做特別的保密,大抵是不可能不傳出去的。

總要下面的人知道,他這個皇帝,並非瞎子聾子。

劉定之說道:“請陛下息怒,衛所積弊,由來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朱祁鎮說道:“朕知道,但是朕也到知道,這冰到了今日,到底幾尺了,否則他日瓦刺南下,朕召勤王之師,動則十幾萬,到北京城下,卻不過數萬,這空額能應付朕,能應付瓦刺嗎?”

“所以,朕召集你來,就是命你做一件事情,這一次蔣將軍西征,你隨軍跟着,記住,你不是監軍,只要帶着耳朵,眼睛,西北的馬監到底有多少馬,各部衛所到底有多少缺額。”

“大明精銳之士,到底成爲什麼樣子了。”

“記住一切如實報上來,不用隱瞞,一兩場敗仗,我大明還承受得起,朕還承受得起,但是隱瞞事實,將來真要用兵的時候,卻沒有,這纔是誤我朝天下的大事。”

“臣遵旨。”劉定之滿臉肅穆的說道。

朱祁鎮說道:“王大伴,帶劉卿去內閣走一趟,將朕的意思給楊先生他們說說,看看給劉卿安排一個什麼官職,不可委屈了我朝狀元。”

“是。”王振行禮說道。

第八十章 西寧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二章 外戚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十章 出京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七十章 年關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六章 經筵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
第八十章 西寧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二章 外戚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十章 出京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七十章 年關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十六章 經筵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