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

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

思機發之死。

也敲定了這一次西征最後的勝利。

方瑛打出了漂亮一戰,但是並沒有挽回孟養的處置。

這樣的情況之下,襄王自己想要確定既定事實,那就是將孟養歸於我襄王直轄,如此一來,襄王北方就無憂了。

麓川之東,乃是雲南。朝廷直接控制區。

而西北地區的孟養一拿下來。以北方喜馬拉雅山脈與橫斷山脈相交的重重雪山,就是襄王做堅實的後背,東,西,北,三個方向無憂,就可以橫馬南下了。

但是王驥一口否決了襄王的想法。

王驥對自己的位置拿捏的很準,他並是襄王的大臣,他要的是南疆的穩定,而不是襄王的利益。

一旦襄王后顧無憂,滋生野心,將朝廷牽扯到南疆的戰事之中,這不是他的使命。

襄王見此,也只能望而嘆息了。

雖然思開番成爲了孟養宣慰使,但是在大軍撤軍的時候,孟養作爲這一代中心城市的地位也不復存在了。

思開番麾下能動用的不過千餘人,而思家殘部成爲一盤散沙。

而襄王本部人馬也不過三個衛,一萬五千戰兵。再加上麓川本地糧草支撐,襄王覺得他下次單獨動兵,人數決計不看能超過一萬的。

所以,他想將孟養地區一點點的吞進去,主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甚至要花十年時間。

即便如此,孟養善後事情,也要一段時間。

王驥召集各地土司,於孟養開會。重新劃分各地的地界,各土司有矛盾,王驥也主持公道,也做過幾樣存亡立絕之事。

王驥在大明平麓川,滅孟養的兵威之下。王驥用嫺熟的政治手腕,將這些土司揉扁捏圓。而緬甸蟒氏忽然發現,他似乎變成了衆的之矢。

緬甸在衆土司之中造出的輿論,也被王驥輕而易舉的平定下來,所有土司都相信,襄王被封到這裡,其實並不是朝廷想要吞併他們,而是襄王得罪了當今陛下。

只要他們安安分分的朝廷是不會動他們的,畢竟以大明之富看不上,他們這一點產業。

但是有一個人卻看得上,那就是失去麓川制衡的緬甸。

緬甸蟒氏想與王驥玩這些合縱聯橫之道,是以爲王驥沒有讀過戰國策,這些都是中國玩剩下的。

王驥這樣的思想主動之下,在劃界之上,明顯是屈緬甸,而將緬北一些小土司壯大了。

面對朝廷大軍,緬甸只能咽得下這一口氣。但是今後會怎麼樣,但是數年之內,孟養之盟建立起的南疆政治關係是不會崩潰的。

而襄王在參與孟養之盟後。就立即快馬加鞭,立即回京。

而比襄王先一步到京師的,乃是王驥的奏疏。

朱祁鎮先看了奏疏,心中嘆息一聲,暗道:“王驥在雲貴總督任上,的確有些屈才。”

王驥在他的奏疏之中,對緬甸日益強大的趨勢做出了判斷,並斷言緬甸的野心雖然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緬甸蟒氏的實力在,他們遲早會吞併各地土司,擁有南方。

而朝廷如果直接干涉,這勞師遠征,得不償失。

王驥用很長的文筆,來描述從麓川到孟養一路艱險,重重的山巒,連綿不斷不見天日的熱帶雨林,還有一些毒蛇蚊蟲,氣瘴時疫,等等。

朱祁鎮很明白王驥的意思,那就是王驥委婉的勸諫,想讓朱祁鎮打消對南疆的野心。

這些文字,雖然不一定不是實話,但是就好像是李白寫蜀道難一般,極盡誇張之能事。還算不上欺君。

但是如此朝廷對此沒有作爲的話,南疆各土司都不會爲朝廷所有,而且不爲朝廷所有,還是小事,畢竟說實話。大明很多文官,也看不上緬甸名義上的統治權。

王驥擔心,緬甸勢大會如麓川一般,北上侵犯雲南。

畢竟,在大明眼中雲南是邊地是窮省,但是在南疆很多土司看來,雲南就是一等一的好地方了。

王驥下面開始拍馬屁,對朱祁鎮封襄王與麓川之事,大加讚賞,甚至他說是秉承朱祁鎮之意,決定讓襄王成爲南疆各土司的盟主。用襄王牽制緬甸。

襄王弱則朝廷加以支持,如果有襄王在一日,南疆就安定一日。

如此一來,中南半島西部,包括老撾,泰國,緬甸,乃是孟加拉一部分地區,未來的模式就被王驥確定了。

孟養之盟,能維持多長時間,不好說,多則十幾年,少則五六年。在緬甸打破孟養之盟後。

就是兩強並立。無數土司各自站隊局面。

緬甸乃是傳統強國被元朝滅了一次,再次興起起來,襄王雖然根基淺薄,但是背後有大明朝。自然有一些追隨者。

而且襄王不管怎麼說,乃是朝廷親藩,朝廷一定會加以扶持的。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也就是而今雲南省變成的腹地,不再面對外圍土司的威脅,而云南境內的土司,就可以好好整頓了。

忠心朝廷的,可以派給襄王,讓他們跟着襄王打仗。畢竟很長一段時間,土司這個制度是不可能滅絕的,特別是在中南半島之上。

既然都要人當土司,何不要一些出身與雲貴的土司。

在王驥的計劃之中,有襄王在麓川,雲南整個居民都盤活了。而且最合朱祁鎮的心思,朱祁鎮不是有改土歸流之心嗎?

王驥的政策之中,就有改土歸流。

朱祁鎮不是有讓王驥穩定南疆之心嗎?

看王驥的政策之下,即便南疆有戰事,也是襄王與緬甸之間的戰爭,朝廷僅僅是一個旁觀者而已。

即便襄王危急的時候,不過時候撥些錢糧即可。

最少一二十年之間,如麓川這樣的強大的格局勢力,是不會再有了。

對於將來與瓦刺之間的戰爭,不管打成什麼樣子,都不用顧忌南疆的問題了。

王驥這種手筆,絕非尋常疆臣能夠做出來的。再加上兵部尚書柴車的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了,朱祁鎮心中更是有了將王驥從雲南調回來的心思。

但是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一來,不管王驥說的天花亂墜,這還是一個藍圖,朱祁鎮不知道換了人,這個藍圖還能不能執行下去。

所以,王驥表現的越好,越應該在雲貴總督任上。

二來,前番與楊溥談兵部尚書的任命,楊溥從頭到尾都沒有說王驥什麼事情,可見楊溥其實並不希望王驥回來的。

朱祁鎮而今指望楊溥主政,自然要給楊溥一個面子。

三來,朱祁鎮還要考慮王驥的政治主張。

無他,王驥乃是楊榮的衣鉢弟子,楊榮的主張,朱祁鎮也知道了,王驥更是楊榮這個主張的執行者。

大明開國以來,王驥是第一個以文臣身份掌管帥印之人。平定西北之亂,也不能說打得不漂亮。

朱祁鎮其實一直在想楊榮的意見。

楊榮雖然去世了。但是他對朱祁鎮的政治影響力,卻越發深厚,特別是楊榮對勳貴深深的不信任,覺得他們不足以成事。

要以文官掌兵,武將作爲爪牙之臣就行了。

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楊榮作爲宣德一朝對兵事最瞭解的人,號稱天下兵甲皆在其腹。宣宗皇帝遇見兵事第一個問的就是楊榮。

而楊榮有這樣的主張,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朱祁鎮越發瞭解下面衛所的貓膩,越發覺得楊榮的意見有正確的地方。只是朱祁鎮卻不可撇開勳貴集團了。王驥回京,恐怕讓有些人胡思亂想。

所以,王驥還是在雲貴總督任上,坐上幾年吧。

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十二章 軍議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二章 外戚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五十章 瓦刺二
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十二章 軍議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二章 外戚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五十章 瓦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