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塞上江南

第二章塞上江南

朱見濬帶着本部人馬也就收工了。

回到了營地之中,卻見一邊有一個大工地。朱見濬知道,這是新選址蘭州衛。這個蘭州衛在蘭州城東北方向三十多裡。

他所挖掘的渠道,就算得上是蘭州衛城的配套工程,這些沿着渠道新開墾出來的良田,都要歸屬蘭州衛。

畢竟蘭州位北遷了,也不可還保留當初的土地。

朱見濬回到營地休息一夜,第二日,就要回蘭州覆命。

雖然西北上下都有意隱瞞朱見濬的身份,但是有些東西卻是遮掩不住的,大部隊人都知道,這位千戶乃是京師一位大貴人的子嗣。

甚至不知道哪位國公的庶子。

總之是頂頂有背景的。連於大人都對他另眼相看。

故而,蘭州衛上上下下從來不敢得罪這位小爺。此刻他終於將工程完成了,要回蘭州,自然是沒有人敢說一個“不。”

於是乎,朱見濬帶着百餘護衛,從還沒有修建完成的蘭州衛城,就一路南下,沿着蜿蜒的山道。行軍半日,就來到了黃河邊上。

看見黃河,朱見濬也不由的鬆了一口氣,覺得見了人煙了。

黃河在下游爲害,但是在上游還是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源。

于謙在蘭州所有的水利工程都是圍繞着黃河,以及黃河支流做文章,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所以除卻黃河兩岸有狹長的衝擊平原人煙比較稠密之外,其他地方都近乎荒蕪無人的狀態。

見了黃河之後。

朱見濬就沿着黃河一路西行,大概在天色擦黑的時候,能夠到了蘭州城。

此刻的蘭縣已經變成蘭州了。

而蘭州的知州就是丘浚。

于謙比較是三邊總督,即便是在營造水利之上,他也不可能專注於蘭州本地的水利建設。在於謙任職西北,乃是整個西北水利修建的高潮。

于謙甚至奏請皇帝,截留陝西的賦稅,全部留於當地修建水利。

在人員配置上,陝西都水司真正變成了與陝西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司並列的衙門,幾乎每一個府州都增設了一個同知,縣裡也多一個縣丞,專門主持水利工程,修繕維護水利工程。

于謙還奏請朝廷,按照之前捐獻糧食賜冠帶的辦法,凡是有士紳願意興建水利,朝廷願意賞賜冠帶。

但是他們修建的渠道,必須要通過官府的審查。

這就是爲了防止爲了水源爭鬥的。

這一切都是于謙爲了西北特殊的環境量身定做的。畢竟西北多山,又旱,沒有與河北水利那般的全流域治理的工程,更多是多而小的灌溉工程,三裡五里的河道。能灌溉幾千上萬畝的水利工程。

官府不能一一指揮,只能想辦法提高民間修建水利的積極性。

雖然西北殘破。比不上中原富庶,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有一些有錢人的。

而蘭州作爲于謙的駐地,在修建水利上尤其賣力。、

丘浚去年,也就是正統二十三年一年,修建五道河渠,灌溉土地近十萬畝,很多小工程就不說了,蘭州最顯眼的標誌,就是此刻朱見濬看到大水車。

這水車,決計不能說小。

這水車都是車輪狀,最大的直徑有十丈,能將黃河之中的水提到河岸之上,要知道在這裡的黃河,卻不是地上懸河。

河水是低於兩岸的。

而兩岸乃是蘭州少有的良田,自然想辦法灌溉的。

但是這低着一兩丈,高則數丈的落差,如何將水提上來,也是一個難題,西北地方固然有能工巧匠,但是對這個問題,也不是太好解決的。

還是朱見濬出面,向朱祁鎮提了這一件事情,朱祁鎮讓負責修建草原馳道的待詔蒯祥來了一趟西北。

蒯老爺子,不愧爲當代魯班,號稱鬼斧神工,不過一兩月的功夫,就有了解決方案,纔有如此大的水車。

這水車在黃河岸邊,簡直是一種瑰麗壯魄的奇景。是這個時代的人造奇觀。

朱見濬更知道,這些大大小小的水車,多則能灌溉千畝良田,小的能灌溉幾十畝,但是最多在三百畝到五百畝之間。

丘浚準備沿着黃河南北兩岸,建造兩百架水車,如此一來蘭州就有十幾萬畝的水澆田了,即便西北田薄,一年也能收成一二十萬石糧食。

這放在南方算不得什麼。

但是在西北卻大大不一樣了。

要知道在蘭州有這麼多糧食,就抵得上潼關以東百萬石糧食了。

從內地運糧食到西北,很多時候不是五比一的比例。極端的時候,十石出而一石至,也不是不可能。

這就是爲什麼,朱祁鎮讓于謙下血本經營西北的原因了。

朱見濬對此也是有些瞭解的,但是未必有那麼深的感觸。他只是覺得是他請來了蒯祥待詔,爲了蘭州百姓解決了大問題。

心中自然是喜悅非常。

只是規劃之中二百多架水車,想要修建完成,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今黃河兩岸不過十幾架而已。

朱見濬估計的不錯,在天擦黑的時候,纔來到了蘭州城之中,差點被關到外面了。

西北畢竟是西北,很多規矩還是比內地嚴格多了。

朱見濬休息了一日,然後去拜見於謙。

朱見濬即便沒有將工程修建好,他最少一個月要來見一次於謙,因爲于謙要給他上課,不是別的,而是講解朝中的局面。

這也是朱祁鎮要求的。

太子畢竟是太子,雖然而今他不用上場,但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卻不能不知道。

朱見濬到了蘭州,于謙就得到了消息,故而當朱見濬登門的時候,于謙早就騰出了時間了,兩人彼此行禮之後。

于謙對朱見濬行君臣之禮,而太子向于謙行師生之禮。

于謙到沒有說別的事情,首先卻是說了一件錦衣衛的消息,于謙說道:“錦衣衛從西北得到的消息,瓦刺蠢蠢欲動,似乎要對大明不利?”

朱見濬微微吃驚,說道:“先生以爲是真是假?”

錦衣衛雖然消息靈通,但是在關於外部的消息,其中也多有真假相伴,倒不是錦衣衛失職,而是有些事情,本身就有不確定性。

于謙說道:“老臣以爲這估計是真的,陛下性子太急,逼得阿次帖木兒太緊了。”

朱見濬知道于謙說的是什麼,那就是瓦刺與大明在京師近乎曠日持久,長達一年的談判。

瓦刺願意去汗號,封陛下爲天子,並不用賜王號,甚至一個宣慰司的名分都行。

但是朱祁鎮的心意從來沒有變過,除非綽羅斯家族全部來京,瓦刺內附,否則兩者沒有什麼好談的。

如此瓦刺已經對於大明保持和平絕望了。

如果單單是絕望的話,瓦刺也不用如此擔心。

只是阿次帖木兒在西北面對着嚴重的財政危機。

在燕然之敗後,阿次貼木兒經過一年的內外整合,總算是坐穩了瓦刺大汗的位置。但是瓦刺有相當大一部分財政來自於商業,不僅僅是瓦刺與大明本身的朝貢貿易。

也來自於絲綢之路。

丟失了漠北草場,單單靠西北養活瓦刺大軍本來有些困難,再加上嘉峪關商道一直沒有打通,瓦刺財政困局,一直沒有得到緩解。

如此一來,瓦刺蠢蠢欲動的也就是必然了。

無他,遊牧民族與大明不同,他們面對財政危機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去搶。

只是唯一不確定的,瓦刺是不是要東進,與大明再戰一場?燕然之戰瓦刺敗得這麼慘,不知道阿次帖木兒還有沒有勇氣東進。

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九章 蹇公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
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九章 蹇公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