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

第一百章戰爭的腳步聲

伯顏帖木兒嘆息一聲,說道:“你要我做什麼?”

阿次帖木兒說道:“而今明軍用兵於南,即便知道藏地之事,估計一時半會兒也不會打過來的。所以明年等積雪融化之後,和碩特部進藏,以藏地一盤散沙的局面,估計在秋後就有好像消息,我準備在明年秋高馬肥之時,大舉西征,到時候西域就交給叔父了。”

雖然阿次帖木兒心中思忖了無數次。

覺得不管是察合臺汗國,還是帖木兒帝國,乃至金帳汗國餘部,都未必是瓦刺的對手。但是阿次帖木兒也知道,這僅僅是預想而已。

所以,他第一步就是滅了察合臺汗國,然後將瓦刺重心遷徙到蔥嶺以西,但是蔥嶺以東的土地,也不能輕易放棄。

真讓阿次帖木兒放心的鎮守人選,也唯有伯顏帖木兒。

畢竟伯顏帖木兒已經在也先死後,甘心出使大明,被軟禁了一年多,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忠誠。

更不要說,前方戰事連接,西域等地就是大後方了。

總要一個放心的坐鎮。

伯顏帖木兒說道:“你放心吧,你不在西邊站穩腳跟之前,這裡決計沒有問題。只是----”

伯顏帖木兒嘆息一聲。

但是又能說些什麼啊?

這個戰略的擬定,瓦刺繁衍數百年的根基之地,最後難免被放棄。

不出,他們兩人所料。

昆圖與自己部落的人商議多次,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

和碩特部全部壯丁加上一些附從的部落,也不過能拉出來五萬能戰之士。這五萬人之中,還有不少濫竽充數之輩。

一旦與瓦刺打起來,不事先倒戈都是好的了。

真正核心部衆,不過一兩萬而已,這些都是跟隨他們從科爾沁草原上遷徙過來的,是老骨血,老班底。

當初和碩特部來到西域的時候不過數千人,幾十年休養生息下來,纔有這麼多人。

固然是忠誠之士,但是還是太少了一些。

在西域這個地方,瓦刺的實力是實。而和碩特部的聲望是虛的。

昆圖自然是無法拒絕的,另外就是瓦刺的這個方案,對昆圖來說,並非沒有誘惑力的,畢竟不管瓦刺是真心還是假意。

一旦和碩特部在藏地站穩腳跟之後。瓦刺就無法對和碩特部指手畫腳了。

能自己當家做主,誰願意臣服於別人。

昆圖也明白其中未必都是好意,但是也只能一口吞下。剩下的事情等將來在說吧。

於是昆圖第二次去見阿次帖木兒的時候,就落實到具體細節上了,比如說什麼時候出兵,瓦刺對和碩特部什麼資助,畢竟總不能瓦刺空口白牙就將和碩特部的草場給要去吧。

阿次帖木兒自然是大方之極。

於是,在阿次帖木兒的策劃中,戰爭的腳步一步步的臨近。

但是另外一個地方的戰事,已經迫在眉睫了。

不是別的地方,就是安南了。

當正統二十六年冬,安南的旱季來臨,郭登兵分三路,分別從諒山,高平,還有另外一路,水陸並進,進攻廣寧。

進攻高平一路,由毛銳負責,廣寧一路還是王越負責。

王越也從斷事官體系之中出來,正式成爲領兵將領。

真正的主力還是直撲諒山。

唯有打通諒山,接下來的就是暢通無阻,直撲紅河北岸,隔江就是升龍城。故而安南將領也存了必死之心。

這一次鎮守諒山的人,依舊是阮熾。

阮熾在朝政上或許有自己的私心,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一員合格大將,爲期兩年的停戰期,阮熾也沒有閒着。

雙方都知道,諒山纔是兵家必爭之地,可以說死生之地,得之則生,弗得者死。

故而阮熾也用了一切辦法,來加固諒山城。

諒山城窮奇河北,乃至周圍山上,都有大大小小的城池,有長城相連。讓明軍一些從邊軍出身的將士,都有一種錯覺。

什麼錯覺?

就是這裡不是安南,而是北疆。

因爲安南人擺出的就是一個近乎於長城的防禦體系。

再加上諒山本來的地勢險峻,堪稱鐵壁堅城。

說實話。郭登本不願意如此快的進攻。

只是他承受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

這個壓力並不是來自朱祁鎮。

朱祁鎮對郭登戰與不戰,沒有明確表態的。

因爲朱祁鎮已經將戰事委託給郭登了,他給郭登的命令,僅僅是滅安南而已,至於如何滅,朱祁鎮並不干預。

當時,朱祁鎮不干預,並不代表,中樞沒有其他人發言了。內閣裡面已經或多或少表明了這一點。倒不是李賢他們不識大體。

而是戰事消耗從來是相當大的。

正統二十六年年底,戶部匯帳,已經明確指出,正統二十六年這個財政年之中,開支最大的一筆,就是是徵南軍的軍費。

奏報在五百萬兩上下。

朝廷不至於開支不起,但是花了這麼多錢,卻沒有一點表現在前線的戰績上,就有一點說不過去了。

這種風聲也壓在郭登身上。

而且郭登在廣西這一年多,也明白一件事情。

安南之戰,決計是一場血戰,甚至要比與瓦刺之戰,要殘酷的多。

無他,如果單單比人口數量,安南人口要在瓦刺之上,安南的內部團結,抵抗意志要遠遠超過了蒙古人。

大體上來說,農耕民族都比遊牧民族更堅韌。

郭登心中的猶豫,也正是明白這一點。

安南數千裡江山,今後兩年恐怕要愛血水裡面泡着了。

但是那又如何?

打仗總是要死人的。

就在郭登出鎮南關,列陣於諒山之北。

這一次安南人準備雖然充足,但是明軍準備也很充足。

就在郭登出戰的同時。

大量的糧草輜重,從桂林柳州太平府,以及梧州潯州南寧兩道交通線源源不斷送到前線來。

幾乎整個廣西的徭役全部被征伐,凡是男丁都要運輸糧草到前線。一程接着一程。

項忠就是專門負責這一件事情

動員的民夫最遠的來自河南。

幾乎可以稱得上半個天下都震動了。

動員民夫在百萬之上。

戶部劉定之在朱祁鎮面前打了包票,保證郭登後顧無憂,他在前線打多長時間,糧草就供應多長時間。

即便如此,對民間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大明並不缺少那一點糧食,更多消耗,卻是在運糧之中。甚至項忠已經奏請朝廷,於廣西不通水路的地方,建立馳道。充分利用南方水道,與馳道運輸。

於大明來說這一戰,是如此負擔,對安南就更是不堪承受之重了。

黎思誠在升龍城之中下令,將京軍全部派上了戰場,這個時候,黎思誠也顧不得什麼權力平衡了,也顧不得其他任何事情了。

不僅僅如此,黎思誠還準備好了再次從民間抽丁。

總體上來說,安南百姓更像是大明的軍戶,雖然是百姓,但是服兵役的義務,幾乎在軍中父子相承。

如果是太平時節,安南總兵力也不過二十多萬上下。

而今已經擴充了一倍。

如果在擴充,幾乎要到了四丁抽一,甚至某地地方三丁抽一。

黎思誠表現出來的堅定,讓安南上下人心還算安定。只是在京軍出征的時候,升龍城中老少相望,看着大軍乘船北上。

忍不住淚涕連連。

因爲他們知道,即便大越得勝。

能活着回來的人,也不會太多了。

國家意志碰撞,每一絲塵埃,都是無數人的鮮血。

隨着諒山城下炮聲連連,流血就已經開始了。不僅僅是明軍的血,更多是安南,不,大越的血。

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二百章 馬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七十章 年關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
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二百章 馬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七十章 年關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