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

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

第二天,朱祁鎮罷早朝。

朱祁鎮估計,他要是敢上朝,決計會有人打破預定的劇本。

就好像當初李時勉一般,在早朝之上噴朱祁鎮口水。

所以,不解決這一件事情。朱祁鎮是不準備召見羣臣了。

而解決問題的鑰匙在什麼地方,就是一直在幕後裝病的楊溥。

朱祁鎮派人請楊溥入宮。

楊溥來的很慢。

倒不是楊溥擺架子,而是楊溥真的老了。

楊溥畢竟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人似乎到了某一個臨界點之後,都會加速。

楊溥也是如此。

當然這也有這幾年來,楊溥過度操勞有關係。

朱祁鎮雖然在太皇太后死後,變得沉穩起來,但是他之前擺開架子。都需要楊溥將其一一理順。

各方消息都彙集在內閣,再加上朝中各種暗潮涌動。楊溥必須上應付得了,這個不安分的皇帝,下要壓得住這些蠢蠢欲動的大臣。

對楊溥的心力消耗,是相當之大的。

楊溥之前一直沒有休息過,這幾日裝病在家,卻不想在牀上一躺,卻有幾分真病了。

不過,楊溥也知道,這一次朱祁鎮心中一定是憋着火的。不管他身體如何,都不能放朱祁鎮鴿子。

自然強打精神來見朱祁鎮。

朱祁鎮這一次,卻是在乾清宮見楊溥。

朱祁鎮一見楊溥,卻見楊溥臉色不好,心中對楊溥的怒意,頓時去了大半。

他本來以爲楊溥是裝病而已,此刻見了,卻有幾分是真病,心中頓時也覺得自己對不住楊溥這樣的老臣。

畢竟對王振有些作爲,朱祁鎮是知道的。

他談不上縱容,但是對於王振重是下不了重手。每次也都是訓斥而已。而後王振做的就隱秘多了。

朱祁鎮也就不在意了。

原因很簡單,朝中的道德君子固然是有的,比如楊溥,就是一個清官。並非沒有貪贓枉法之臣。

王振只能做得隱秘一些,不鬧大。僅僅是收斂一些財貨。也算不得大事。

而今想想,如果當初就狠狠處置王振幾回,或許也鬧不到而今這個地步。

只是朱祁鎮明顯忘記了,是因爲太皇太后去後,大明皇權纔算是集中在他朱祁鎮身上了,他對王振的需要才大規模降低了。

在此之前,王振更多是用來應對宮變的,而不是朝政。

朱祁鎮說道:“先生,王振之事,是真失查,李先生已經放回了,朕也準備重重處罰王振,讓他去昌平修陵,他畢竟是朕潛邸有功之臣。”

楊溥咳嗽兩聲,說道:“陛下還不知道嗎?李時勉已經準備請辭了,殘疾之人,不足以列位朝堂。”

朱祁鎮聽了,輕輕一嘆,卻知道也在清理之中。

一來李時勉年紀大了,又經歷了這樣一遭,已經不能任事了,二來朝廷對朝廷命官是有要求的。

一般來說,相貌太差,身有殘疾是不能擔任官員的。

李時勉又是一個驕傲的人。

他自然不願意在待在朝廷之上了。

朱祁鎮也明白楊溥的意思。

朱祁鎮要給李時勉一個交代。

王振幾乎要將李時勉至於死地,雖然退出政治中樞,也能算得上是一種懲罰。但是這種懲罰與李時勉所受的無妄之災相比,有些太輕了。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說道:“如此,就讓王振賠李先生一雙腿吧。”

朱祁鎮言下之意,就是打斷王振的雙腿,同時也打斷了王振再回中樞的念頭。畢竟一個雙腿殘廢的老太監,又怎麼能坐在司禮監的位置上。

但是朱祁鎮這個退步,楊溥依舊不滿意。

甚至說朱祁鎮在這上面主動服軟的舉動,更讓楊溥不安了。

區區一個王振從來不放在楊溥心上,他在乎的從來是王振背後的人。

觀朱祁鎮登基以來。從來是秉公執法的。不管是親貴,還是外戚,只要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有幹國法的。

朱祁鎮毫不留情。

從慶都長公主駙馬,到會昌伯奪爵,這些決斷,就說明了一切。

卻道了王振身上,朱祁鎮卻下不去手,這正是說明了陛下與王振之間不一般的關係。

所以,王振一日不死,起復的可能就相當大。

這一次,是王振自己狂妄自大,被楊溥捏住把柄了。但是下一次王振還有這樣嗎?吃了這個虧,長了教訓的王振估計會更難對付。

想要找下一次機會,卻是難了。

楊溥定然要在這一次釘死王振。

楊溥想要對付王振並非一天兩天,早就捏了一手黑料,等着暴出來了,而此刻正是時候。

楊溥說道:“陛下,可知道瓦刺鐵器的來源?”

朱祁鎮聽楊溥這麼一問,心中立即有了聯想。

首先,要肯定一點,那就是瓦刺是產鐵的。

畢竟冶鐵這一項技術,已經傳開不知道多少年了。草原上早就有流傳。瓦刺也控制西域,西域,東北都有產鐵的部落。

其次,要肯定的是,草原上所產的鐵,是完全不夠用的。這就造成了極大的差價。朝廷與草原各部互市,對鋼鐵與糧食,還是有限定的。

楊溥一說起這個,朱祁鎮心中立即有一個猜測,暗道:“莫非,王振參與同瓦刺走私鐵器?”

雖然下面沒有怎麼報上來,但是朱祁鎮也知道,一定有人做這樣的買賣。想想就知道,利益太大了。

朝廷雖然有打擊,但是朝廷與草原的邊防線實在是太長了。再加上長城還不過是軍事體系,這麼漫長的邊境線上,只要有一處偷偷走私,那麼整個國家的政令都沒有什麼用處了。

朱祁鎮的心中咯噔一下,頓時覺得難受之極。

別人不知道,王振不知道嗎?朱祁鎮從來將瓦刺當做大敵的,這麼多年做的這麼多事情,都是爲了對付瓦刺。

王振竟然敢這麼做?

對於王振很多事情,朱祁鎮都能原諒,但是唯獨這一件事情,朱祁鎮卻找不到原諒的地方。

朱祁鎮強壓着心中波動,語氣平緩,說道:“先生的意思是?”

楊溥說道:“九邊各處都有與塞外走私鐵器,其中走私最多的,就是內官。臣以爲王振身爲司禮監太監,難辭其咎。”

朱祁鎮聽了,只覺得懵得一下,他擔心的事情變成了現實。朱祁鎮說道:“此事可有人證物證,朕總不能聽一面之詞吧。”

楊溥說道:“兵部尚書徐晞剛剛從九邊回來,可以爲陛下解惑。”

朱祁鎮說道:“宣。”

立即有人去請徐晞。

徐晞來得特別快。

原因很簡單,楊溥進宮的消息早就傳開了。大家都在等消息,看陛下與首輔之間,到底談成什麼樣子。

徐晞來了行禮如儀,就不必多說了。

朱祁鎮也無心看徐晞禮節如何,而是劈頭蓋臉的問道:“九邊走私鐵器之事,你知道不知道嗎?”

徐晞眼睛偷看楊溥一眼,說道:“臣知道。”

朱祁鎮說道:“那麼到底是誰在做這件事情?”

大明在九邊列陣幾十萬大軍,如果沒有朝中有力人士點頭,誰敢做這樣的事情。

徐晞說道:“各地鎮守太監多做此事,他們多招韃兵,虛報武器數量,然後再將武器送到邊牆之外,由於有鎮守太監的手令,各地邊臣都不敢多問。”

朱祁鎮聽了,呼吸猛地急了一拍,說道:“你是說有人販賣軍中制式武器?”

徐晞已經說出口了,自然不能再吞下去,硬挺着說道:“是。”

“好。”朱祁鎮聲音低沉。輕輕一拍桌子。心中一時間空蕩蕩的,一種被背叛的感覺充斥着朱祁鎮的心中。

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五章 太后二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二百章 馬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八十章 西寧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
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五章 太后二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二百章 馬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八十章 西寧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