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

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

當四路人馬進入山西之後,山西的案子很容易查清楚的。

官場上的事情,從來是欺上不瞞下的。很多都是公開的秘密。

朱祁鎮緊急從京師調動八十萬石糧食,運入山西之後,纔算是將災情給控制住了。

而情況正如楊溥所料,山西官倉之中全部是空的,至於糧食去了什麼是地方,已經查不出來了,反正這幾年河北用工消耗糧食不少,整個北方的糧價都將近三百文一石,超出正統初年二百五十文一石近五十文。

而山西又是北方比較富裕的地方。

這也是元代打下的基礎,說起來山西地方比河北的降水更少一點,但是在農田水利的基礎,卻比河北要好上不少。

糧食產量雖然不能比南方比,但是在北方也算不錯了。

有這樣的糧食差價,這些官員倒賣糧食,再賣了新糧補倉,一進一出之間,幾萬兩銀子到手了。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遇到了要賑災的時候。

就是手中捏着多少銀子,也買不到糧食了。

只能說,這些官僚看起來比誰都精明,但是總是用這方面的聰明才智來辦蠢事。

山西布政使曹習,乃至山西這邊十幾個官員,數百名牽扯進去的小吏,大多數都被錦衣衛關進詔獄之中。

雖然朱祁鎮也答應了要三法司會審纔有結果。

但是朱祁鎮將他關押進詔獄之中這非常明顯的暗示,朝廷大佬都明白了這些人的結局。

楊溥也因爲這一件事情向朱祁鎮低頭了。

朱祁鎮看着楊溥跪在地面上請罪,心中忽然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快意之感,不管是因爲什麼。

楊溥擔任首輔的時候,雙方的蜜月期很快就結束了。

朱祁鎮一直想將楊溥壓下來。但是在具體的政務上,想壓過楊溥,卻是很難的。

今天看楊溥如此。

朱祁鎮自然是高興的。

但是高興歸高興,朱祁鎮很理智。

他也知道,這其實並不算是一件可以高興的事情。

而且這一件事情的善後之上,朱祁鎮也認可的認識到一點,那就是他其實是離不開內閣的輔佐。

如果沒有楊溥在,朝廷也做不到,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從京城運輸幾十萬石糧食到山西,免除了大量百姓的餓死,或者惹出其他的事情,比如百姓造反。

朱祁鎮嘆息一聲,將楊溥攙扶起來,說道:“先生,朕沒有怪你,只是心中難安而已。”

楊溥說道:“這就是臣之罪過。臣思來想起,地方偏遠,京城之中情弊,老臣還能知曉一二,但是各省卻不是老臣所知了。”

“臣以爲,這一次應該以都察院爲首,一省選一人巡視一省,彈劾不法之徒。”

朱祁鎮聽了,說道:“似乎是漢之刺史?”

漢朝的刺史,就是先以監察官出外,然後組建的增加權力,才成爲了後來地方的主官了。

“不,是明之巡撫。”楊溥說道。楊溥一邊說一邊將他奏摺雙手奉上。

朱祁鎮看了,心中頓時明白。楊溥是變相的推行朱祁鎮想要地方改制。

朱祁鎮希望加強地方,就是希望將來與瓦刺大戰的時候,即便後方有所部穩,也可以讓地方自主處置了,不需要勞動京師。

而今楊溥主動迎合朱祁鎮的想法,朱祁鎮自然沒有不允許的。

朱祁鎮說道:“先生之意,實乃老成謀國之言。”

大明巡撫在正統年間設置是比較普遍的。

但是仍然沒有詳細的劃分,說一省一個,也沒有節制三司,主管軍政的權力,主要是因事而設,事畢則罷。

欽差的性子很濃厚。

而楊溥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來一次專門的巡撫大調派。如果各地原來有巡撫的,調任京師,另派新巡撫,而新巡撫掌握監察大權,奉上命審查地方官員。

然後再一點點的增加權力,最後完成,巡撫作爲地方主官,上承朝廷,下節制三司的轉換。

而有些省份,一向以來是比較太平的。這些省份之中,之前是沒有巡撫的,這個時候就派出巡撫。

至於有些省中,因爲事務特殊有好幾個巡撫。就好比南直隸,有江南巡撫,鳳陽巡撫等等。

楊溥都做出了梳理。

確定一省一個巡撫的原則。

或許一兩年的時間之內,就完成了巡撫地方化的過程。

朱祁鎮看完之後,心中沉吟了好一會兒,說道:“先生的章程很好,但是有一點,朕覺得有待商磋。南直隸當不當設巡撫,如當設巡撫的話,該設幾個?先生以爲該怎麼處置?”

楊溥聞絃音而知雅意。

朱祁鎮之前已經表露過,對南北直隸的不滿,而今北直隸變成了直隸省。而作爲南京所轄的南直隸。朱祁鎮自然也看不順眼了。

但是政治改革,想要一古腦將方案全砸出來,那是註定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想做的太多,是什麼也做不成的。

楊溥深明此理。他之所以推行巡撫,固然有應和朱祁鎮的意思,也是覺得地方情弊,已經到了不清理不行的地方。

所以,各巡撫下去,定然會引發地方一番腥風血雨,自然是有反彈的。

所以楊溥將他的計劃與朱祁鎮的想法融爲一體,這樣一來地方上的反對聲音再多,他都有朱祁鎮的堅決支持。

有皇帝堅決支持的首輔,那是誰也不怕。

但是楊溥並不想在這上面再進一步,爲朱祁鎮完成他的拆分南京計劃。

首先是南方士子的反對。

南京因爲他的特殊地方,距離很多南方士子。拆分南直隸,削弱南京的權力,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而今大明朝廷之上佔據主導地位的,恰恰是南方士子,別的不是火,大明前三甲,一般來說,不會出南直隸,江西,浙江,福建,這幾個省份的。

即便有特殊化,也最少有一個是這些省份的。

楊溥不想節外生枝。但是如果不節外生枝。又能將朱祁鎮給搪塞過去。楊溥心思一轉,說道:“陛下所言極是,南直隸太大了,設一巡撫恐怕不行,多設也不好,臣以爲當設江南,江北巡撫。事情要一步步的做,先設兩巡撫,纔好做下一步。”

朱祁鎮自己能讀懂楊溥的暗示。

先在南直隸確定兩個巡撫,讓南京管轄各府通過兩個巡撫,將來纔好以兩個巡撫的轄地爲基礎,分割出兩個省來。

那就是江南江北兩省。對楊溥來說,這是進可攻,退可守。

朱祁鎮也覺得不錯,他豈能不知道,欲速則不達。有些事情是急不的的,越級越容易出錯。不過朱祁鎮對這個方案,並不滿意。

抱歉,看慣了安徽與江蘇,而今忽然變成了江南與江北,如何讓他滿意。朱祁鎮說道:“江南江北不好,以朕之意,還是安徽巡撫與江蘇巡撫好。”

楊溥一聽,眼睛一亮,說道:“陛下英明。”

我們覺得尋常的名字,其實在楊溥的解讀之中,就有別樣的味道。

安是什麼?是安慶,徽是什麼?是徽州。江是什麼?是鎮江,蘇是什麼?是江蘇。

這是一種古代的行政區命名的規則,不信請看朝鮮的行政區,都是以這個原則命名的。元代用得很多。

楊溥自然是一聽就懂,而且行政區劃分在楊溥眼中,也非常明瞭。

原因是南京一定是單獨列出的。而江蘇在南京之東,安徽在南京之西,那麼就是以南京爲中軸線,東西分開的劃分原則。

如此一來,兩省大體的輪廓就出來,至於詳細的某個府縣的歸屬再討論不遲。

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六十章 明浪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三章 都掌蠻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
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六十章 明浪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三章 都掌蠻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