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

第四十九章京倉大火

朱勇自然是不敢將這十萬元納入自己的腰包之中。

他帶着這十萬元,來到軍前,先是殺了幾個貪污的軍官,以震軍心。隨即叫收上了賬款與這十萬元一起發了下去。

說是陛下的賞賜。

一時間下面歡聲雷動。

下面的戰事也就順利多了。

大明軍隊,那麼是到了明末也保持這一個規律,那就是隻要給足了錢,大明的軍隊還是很能打的。

當然了,這錢是要能落到最下層的士卒手中,而不是別將領私吞了。

於是乎,雖然整個秋冬大明從遼東,到大同的邊境,都談不上多平靜,但是總體來說,兀良哈的投名狀卻沒有佔到多少便宜。

只是整體戰略上,還是朝廷佔據被動,雖然將遼東,宣府,大同三鎮的騎兵聚集起來,未必弱了兀良哈。

但是這麼多騎兵分佈在千里戰線之上,就顯得薄弱多了。

兀良哈也不想與明軍硬碰硬,故而他分兵數隊,分別突入邊牆,是搶一把就走。雖然對與大明來說,九邊的經濟凋零之極,根本是朝廷的負擔,但是對兀良哈來說,即便是搶過來一袋糧食,一口鐵鍋,一個女人,就是賺的。

於是乎,面對這樣局面。

朱勇也很難將騎兵聚集起來,畢竟每一個軍鎮都是守土有責的。騎兵都調到朱勇麾下,等兀良哈騎兵到了,各鎮的步卒根本只能跟在後面吃灰。

各地損失大了,他們要吃朝廷的排頭的。

所以朱勇只能,讓各鎮各守其地,將騎兵都分配下去。

總體來說,就變成這樣的局面了。

兀良哈一來,遍地燃起烽火,百姓,其實邊地也沒有什麼百姓,即便有百姓,也是軍戶。躲進各個千戶所百戶所之中。

如果有人逃跑不及時,就被兀良哈追上了,下場就不用說了。

然後兀良哈看看有沒有沒有城牆保護的村落,大概是沒有的。反正大明一直在邊地不注重邊牆的建設,也就是後世看起來蜿蜒盤旋的明長城,他們的功夫都下在城池上,幾乎幾十裡就有座大城,而幾裡之間就有一座小堡。

只要不是倒黴到極點,是足夠逃進城池之中。

如果兀良哈覺得賺了,他們就會退回去,如果領隊的蒙古貴族,貪心不足,就會選一兩座看上去好攻的城池進攻。

蒙古人攻城技術雖然還有一點,但是退化多了。而且大明軍隊守城技術卻沒有退化,特別是從太宗朝特別強調火器守城。

雖然在火器在列陣而戰的時候,發揮能力並不是太大,但是在守城的時候,卻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蒙古人大半是攻不下的。

而這個時候,附近的騎兵就來了,少則幾百騎,多則幾千騎。

如果幾千騎就不說,直接過去暴揍就行了。但是如果僅僅有幾百騎,將領勇敢的話,未必不敢直衝城下。

與城中守軍取得聯繫。

而這個時候,蒙古人就開始撤退了。

等大隊步卒來的時候,蒙古人就已經拍拍屁股走了。

最多聚集的騎兵與蒙古人殿後的馬隊打上幾仗。

明軍騎兵少,不敢追太狠了。雖然而今蒙古人不多當初了,但是曼歹古戰術,大名鼎鼎,大明邊將都是與蒙古打老仗了。

自然是知道了。

蒙古人這個戰術,總體來說,可以說是後退決戰。利用騎兵機動性,讓對手不斷的追擊,當他們軍力消耗到了臨界點之後,蒙古騎兵才忽然轉向決戰,或者截斷後援,包圍起來,慢慢的困死。

故而追擊蒙古人是一項很考驗將領經驗的事情,特別是在手中騎兵數量不足的情況下。

即便是中山王徐達大戰王保保的時候,就吃過這樣的虧。不過徐達就是徐達,追擊的時候,被王保保伏兵夾擊之後,居然能穩住陣腳,層層後退,雖然損兵折將,但是王保保面對的始終是嚴整的軍陣。

讓這個天下奇男子,無可奈何。

算起來大明對蒙古最大的敗仗,也就是丘福全軍覆沒之戰,其實也是太宗皇帝千叮囑萬囑咐,持重用兵,不要追擊,如果蒙古人逃的太遠,就回軍。

但是丘福不聽,最後就是追着追着,被蒙古人大軍給包圍了。

所以後來的明軍將領,面對蒙古撤退,追擊的時候,都小心再小心的。很多時候,這種小心謹慎,就會變成送客式追擊。

總體來說,這個秋天的戰事,各處倒也報捷,但是不過斬首幾十幾百而已,大戰是沒有的,小戰不斷。

朱祁鎮剛剛開始,對軍報還是很注意,每一分軍報,都要細細品讀。但是後來發現這事情根本沒有意義。

他只是歸檔,讓錦衣衛與兵部覈實。確定不要有一些謊報,或者奪功這些齷齪事就行了。

而朱祁鎮的心思全部被一場大火牽扯進去了。

周忱跪在地面之上,好久不敢擡頭。

朱祁鎮批閱一封有一封奏摺,淡淡的問道:“朕從來不怕下面人做錯事,但是朕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傻子。愛卿覺得朕是傻子嗎?”

周忱說道:“陛下英明神武,遠朝歷代明君。”

朱祁鎮說道:“既然你也這樣覺得,那麼說說,這是怎麼回事嗎?京城一月之內,兩場大火。難道今年北京城命犯祝融,偏偏是朕想覈實糧倉的時候。難道你真不覺得朕不是傻子,連騙朕都不找一個好藉口。”

朱祁鎮說話越平淡。周忱臉色就越難看,冷汗直流。

山西案後,查山西官倉大多是空的,朱祁鎮自然要摸下底了,不要戶部帳上是有一兩千萬石糧食,到用的時候,卻沒有這麼多,到了打仗的時候,這種結果是災難性的。

其實大明對倉庫管理是有例行檢查的。但是朱祁鎮要做一次清查,楊溥決計是沒有意見,他而今正瞪大眼睛,盯着所有人的蛛絲馬跡,要揪出大明官員之中的害羣之馬。

巡撫大規模調換被定在明年,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在京城就出事了。

就是戶部負責的京倉。

先是有一個倉庫起火,燒燬大概萬石糧食。

朱祁鎮也沒有太在意,讓人去核查而已,一來數目太少,二來,冬天從來火災高發期,特別是在古代,很多木製的建築。在其中用明火的,發生這樣的情況,也是常用的。

但是緊接着通州倉庫之中,又出一把火。

這一次燒了三萬石糧食。

朱祁鎮立即感到不對了。

這簡直是挑戰朱祁鎮的智商下限。

故而朱祁鎮直接將周忱給拎過來,先晾在哪裡小半個時辰。然後再問話。

其實周忱也恨死下面的人。

周忱做人很圓滑周到,也就是說。照顧各方面利益,他雖然入主戶部,但是卻並沒有與戶部的老油條多爭鬥,而是將戶部的常規業務,放在侍郎李暹下面。他主要是負責很多非常規的業務,比如推行錢法,鹽法,最近他在籌劃,不,已經是上奏朝廷得到批准,就是重開浙江福建的銀礦。

預計可以每年有十萬兩的收入,經過鑄幣之後,可以有十幾萬元的銀元。

周忱很清楚自己的擔負的使命,他是朱祁鎮拿來開源的,不是來守成的。即便是調整京城倉庫體系,形成太倉銀庫,京倉糧庫,內承運庫,三大體系,已經各衙門的雜項庫,這個過程之中。他調整的更多是倉庫的上下隸屬,已經銀錢,糧食週轉流程,而沒有直接動每一個倉庫內部的問題。

因爲他知道,這裡面一定有貓膩。

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
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