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

第四十章武學派系雛形

楊信的職位很多人都羨慕,乃是皇帝近臣。距離皇帝只有一步之遙,有時候和能陪着皇帝聯繫弓馬騎射。

與皇帝有這樣的情分。將來升遷自然是一路綠燈。

只是楊信的苦楚,別人卻不知道。

在宮中,幾乎遇見一個人,背景都比他大。

楊信即便有一個在外統兵的伯父,但是那又如何?

他每天見到的人,都是連他伯父都不敢招惹的人。那是不敢說錯一句話,不敢走錯一步路,甚至不敢多看一眼。

每天等到下班的時候,楊信只覺得渾身心力都被耗盡了。

他住的地方,距離皇宮不遠,是一個小院子。不是他買下的。楊洪知兵嚴苛,爲人簡樸,手中也不是太寬裕,自然沒有能力在京城皇城腳下買下一個院子了。

京城居大不易,自古皆然。

這是朝廷分配給他的,他在乾清宮當值的時候住的官方,等他什麼時候調走了,這房子還是要還給朝廷的。

這也算是朝廷給官員的福利。

但這福利並不是誰都能享受的,畢竟朝廷手中的房子也不多。皇帝一再賜宅,留下的就更少了。

只是楊信畢竟是在乾清宮當差,缺誰的也不能缺他的。

楊信一邊活動筋骨,一邊緩緩踱步,忽然見到自己的房門前面有一團黑影,走進一看,卻是石彪。

只是石彪這個時候,卻沒有當初的趾高氣昂不可一世了。蜷縮在角落裡,活像一個乞丐。

楊信走過去,說道:“石兄。”

石彪見楊信來了,整個人都跳起來,說道:“楊兄。”

楊信說道:“進來說話吧。”他冒出銅鑰匙,將鐵將軍給捅開。引石彪進去。

進去之後,乃是一個小院子。

三座正房,兩間倒腳房。中間有一顆大樹,大樹似乎是棗樹,蔥蔥郁郁的,落了一地小棗花。

楊信說道:“家中簡陋了,還請見諒了。”

楊信左鄰右舍都是京城小官,楊信每日在宮中蹭飯,衣服讓隔壁家的僕役洗了,也不要錢的,隔壁的小官也樂意與乾清宮侍衛統領有一分人脈。

所以楊信每日回來睡覺之外,這房間也就空無一日了。

石彪也不知道該怎麼行賄,直接將一直揣着的一千兩白銀放在桌子上,結結巴巴,小心翼翼的說道:“楊兄,你在陛下面前當值,能不能幫我叔父說一句話。不求他免罪,只求能讓他不要發配到南邊,最好還在大同。算是小弟求你了。”

楊信見狀,心中不勝唏噓,在武學之中,仗着自己功夫好,從來是驕縱不可一世的石彪,也有此刻落魄的樣子。

但是楊信卻沒有爲難石彪的樣子。

在乾清宮值勤這一段時間,楊信處於朝廷的最中心,接受到各個方面的消息,很多事情都瞞不過乾清宮侍衛的眼睛。

楊信也是一個有心之人。他多思多想之餘,政治敏感度,也是與日俱增。

他對石亨這一件事情上,有自己的判斷。

大明與瓦刺,必有一戰,這一戰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但是卻不會太久,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

而大明朝廷之中老將凋零,前番鎮守宣府的老將軍永寧伯譚廣,鎮守涼州的老將軍會川伯趙安,紛紛傳來喪信。

可以正統年間,這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了。

幾乎每年就有當初鎮守方面的大將凋零。

楊信見皇帝每每見到這樣的消息,都不是太高興的。

對於石亨,他也通過伯父楊洪瞭解一二。石亨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能打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這樣的將領,即便是有罪,朝廷也不會放着不用的。

而且楊信也知道,他在乾清宮侍衛統領的位置上,是不可能待一輩子的。這一兩年武學之中好苗子不多,這才讓他在這個位置上坐下去了。

否則他早就被換下來了。

他將來也是要混軍中,多與石亨這樣的大將拉拉關係,也是好的。

楊信說道:“石兄,何須如此,你我同窗一場,你叔父與我伯父,也是有同僚之誼。這個忙我是一定會幫的,只是你也知道,我不過是一個侍衛而已,在宮中人微言輕,能不能幫上忙,就不知道了。”

石彪聽了,大喜過望,立即跪在地面上,說道:“只要你肯幫忙,今後你就是我石彪的大哥。”

楊信說道:“何須如此。”一把將石彪拉起來了。

楊信既然答應了石彪,就想將這一件事情辦好,他將石彪留在宿舍之中,沒有要石彪一兩銀子。找時間爲石亨進言。

忽然有一日,朱祁鎮射箭,一連十枝箭,具中紅心,朱祁鎮大喜。他射箭連弓馬,其實是爲了強身健體,活的時間更長一點而已,所以也沒有什麼太好的技術,這樣的發揮,已經是超長了。

朱祁鎮就問楊信道:“軍中如我這般的能有多少人?”

楊信立即說道:“步弓校射,三中其二,就算合格。但在軍中百發百中之人,卻也是有的。”

朱祁鎮一聽就知道楊信在避重就輕。

朱祁鎮就知道,不說別的,楊信的弓箭遠在他之上。大明百萬軍中,如朱祁鎮這般,簡直是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朱祁鎮問道:“軍中善射之人有誰?”

楊信說道:“石亨石將軍,就是百發百中,箭無虛發。”

朱祁鎮聽了,沒有怎麼說話,而是輕輕的看了楊信一眼,楊信立即跪在地面之上,說道:“臣有罪。”

朱祁鎮慢條斯理的彎弓搭箭,說道:“你有什麼罪?”隨即一鬆手,卻不知道是不是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面了,居然射偏了。

楊信說道:“臣不該因私爲石將軍開脫?”

“私情?”朱祁鎮似乎忽然提前性質了,將手中的弓箭扔給他護衛,一伸手就有人遞上一塊沾溼的手帕,擦了擦臉。說道:“什麼私情?”

楊信說道:“石亨之侄乃臣武學同窗,當年列名前五。而且臣雖然有私心,但也有公心,石將軍乃是陷陣之將,雖然有罪,但因此折了一員大將,委實可惜。”

朱祁鎮看了一眼楊信,說道:“起來吧。”

楊信心中這才長出一口氣。

楊信在朱祁鎮身邊也有一段時間了,知道真有什麼事情,與朱祁鎮實話實說,即便有錯,也不會被責罰。

但是如果說謊的話,下場就慘多了。

朱祁鎮既然讓他起來,說明這第一關已經過去了。

朱祁鎮說道:“你持朕手令,去將石亨提到這裡來。”

楊信一聽說道:“是。”

朱祁鎮看楊信走遠,心中暗道:“這楊信倒是有幾分機靈。”

其實楊信今日打動朱祁鎮,固然是因爲石亨人才難得,朱祁鎮也沒有想要殺石亨的意思,只是石亨這樣桀驁不馴之徒,自然要多熬熬性子,以朱祁鎮的本意,要讓他在大牢之中待上一年。

反正朱祁鎮已經吩咐下去,不許石亨死在獄中。

但是楊信的一句話,卻讓朱祁鎮改變注意了,就是武學的同學請託。

而今掌權的靖難勳貴們,朱祁鎮是早就看不順眼了,但是他們下臺之後,誰上位,這也是一個問題。

朱祁鎮自然是屬意武學學生,但是問題是,很多時候,不是朱祁鎮屬意誰的問題。如果本身沒有那個才能與心機,朱祁鎮屬意誰,誰就能上位嗎?

而今天,朱祁鎮從楊信身上看出了一點點契機,不知道今後楊信會不會成爲武學一系的扛把子,但是朱祁鎮願意給楊信這個機會,讓他試一試。

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十一章 仁政
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十一章 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