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

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

朱祁鎮在天津停留了一日,隨即西行,開始視察沿途水利。

規劃的路線是,從天津西去保定,先視察三角澱與白洋澱,大清河,然後到保定府城,然後南下到視察楊村河,然後轉道向西到真定府,從真定府南下視察滹沱河與寧晉泊。繼續南下視察漳河。然後南下大名府,從運河坐船北上,出直隸省到山東省臨清州,繼續進入運河體系,乘船到天津城之中。

朱祁鎮想用兩個月上下,走馬觀花的看一下。

因爲兩個月之後,就是五月了。

收麥子的時候,讓地方再接待他這萬餘大軍,就有一點太過了。

所以時間是比較緊的,朱祁鎮也沒有想過細看,原因很簡單,他不懂的。當然也有他早就派過人明察暗訪了不知道多少次了,甚至於謙身邊都有錦衣衛的人。

于謙一舉一動,朱祁鎮只要想知道,都能知道。

朱祁鎮出巡更多是表達自己的政治態度。

天津往西,就是三角澱,在這裡,朱祁鎮見到了,于謙費勁心力建立起的大堤,這一道南北走向,長達百里的石堤,耗資大概在二百萬兩之上。而整個三角澱,大清河,白洋澱的治理,總花費在千萬兩之上。

是總體之上的總點。

朱祁鎮登上大堤。這大堤並不向別的大堤一邊是岸一邊是湖水,而是這一道大堤內外都是湖水。不過是人爲造出一個落差而已。

于謙親自爲朱祁鎮介紹這個大堤作用。

于謙說道:“陛下,臣受命治水以來,一直在想,河北水利不能僅僅泄洪,也需蓄水,以備旱情。這兩者之中如何取捨,是臣一直憂心所在。”

“臣百般思量,才決定,做出而今的方案。首先連通三角澱與衛河,讓三角澱的水直接流入衛河之中,尋常時節爲了存水,也爲了不沖垮運河河道,故而臣需要限制三角澱流出的水量,就有而今的做法。”

“這一條長堤,就在三角澱東側,將三角澱封鎖住。如果是旱季水位比較低。自然不能越過這一條堤壩,如果汛期漲水,這個堤壩的水位,臣也是問過當地老人的,在這湖水漫到這個位置的時候,正好是三角澱湖水開始倒灌的時候。”

“所以到時候,湖水就會形成漫流。”

“而且一般湖水漲到這裡位置時候,也不會再漲太多的,如此下游不必遭受洪水,而上游也能留下足夠的水,以被旱情時候用。”

朱祁鎮看了而今的水位,整個長堤大概高出水面一丈有餘。而大堤另外一邊,有的地方有水,有的地方乾脆都已經乾涸了。

朱祁鎮會意,而今正是春旱。有這種情況也是正常的。

于謙指着前面的鐵門說道:“陛下請看,這一條堤壩之上有六個鐵閘,是雨季之前排水用的。”

“一般來說,在大雨之前,就要將六個鐵閘全部拉起。將湖水全部放出來,只是三角澱一帶地勢很低,根本不可能全部放出來。”

這也是于謙無奈的之處。

三角澱這裡之所以成爲河北最大的湖泊,正是因爲地勢,如果不是因爲地勢。他即便是將六個閘門都打開之後,三角澱之中,還有存留相當多的水量。

朱祁鎮看着這一個鐵閘。鐵閘並沒有在堤壩之上,而是在堤壩上有一個高臺。或者不能完全說是鐵閘,而是一個木鐵相間的結構,兩側都有城門一般的平行轉輪,兩側有一頭鐵鼠,一頭鐵牛。應該是配重。

而平行轉輪兩側有六頭耕牛。朱祁鎮一看就知道這個鐵閘乃是用畜力拉動轉輪才能緩緩的拉起來。

這種機構,與城門之處千斤閘相差不大。

而且朱祁鎮聽於謙說有六個鐵閘,一個鐵閘兩側有兩處配重,也就是十二,想來這鐵閘的雕像,就是十二生肖。

後世十二生肖,僅僅是屬相了,但是而今這個時代,十二生肖代表是天干地支,想來用一天十二時辰,一年十二月,這就是無時無刻都要守護。

朱祁鎮嘆息,他越發感覺到于謙藉助天然地利,似乎想將這三角澱改造成水庫,他心中暗道:“也幸虧放不完,否則我就擔心這個堤壩能不能支撐住了。”

要知道三角澱方圓百里,具體多大,因爲三角澱季節性變化,很難統計,但是想想就知道這麼多水,壓力有多大,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縱然于謙在這一條堤壩上下了血本,從打地基開始,就不惜代價,要知道重修三大殿才用了七十萬兩,這一條看似平平無奇的大堤,造價近乎三大殿的三倍了。

但是朱祁鎮並不覺得,這個時代的施工工程,能承受這麼大的水壓。

不過,即便如此,朱祁鎮對這一條堤壩還是十分感嘆。中國人並不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才變成了基建狂魔了。

如果看歷史上的營造工程,就知道中國人天然有這方面的基因。

于謙又繼續介紹,他治理三角澱上面的作爲。

在修建長堤的時候,他已經先修建一道夯土堤壩,然再向下挖了丈餘,因爲湖中水淺,幾乎是一兩尺就出水了。

即便是在旱季之中,也是如此。

于謙主持一邊排水一邊繼續挖掘。最終保證了長堤的石頭地基,也保證了大壩西側乃是整個三角澱最低的地方。

但是這並不是治理三角澱中,土方量最大的工程。

他測量多年三角澱的範圍,取了一箇中間值,讓百姓從三角澱之中取土,建立一道長打數百里的堤壩。

這一條堤壩並不是太結實,是尋常的夯土壩,但是土方量卻是最大的。

硬生生的將周圍墊高了兩丈有餘。將三角澱之中很多地方,都挖下去半丈有餘。于謙還下令百姓在湖中種藕,然後每年旱季的時候,將湖底再挖一遍,泥土都堆積在夯土壩外面。以加固堤壩。

如此三角澱在汛期之中應該不會外溢了。

但是這依然是于謙最擔心的事情,無他,三角澱上游河流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恐怕會在三角澱之中沉澱下來。

時間一長,這湖面就會被填平了。

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能兩項其害取其輕了。

朱祁鎮想過治理水利,但是他萬萬沒有想打于謙能將這一件事情做到這個地步。朱祁鎮心中暗道:“或者我的時代,是沒有土木堡之戰,北京保衛戰,但是於先生依舊能名垂千古,僅僅眼前的三角澱治理就說明了這一點。只是於先生的評價不是力挽狂瀾的名臣,而是與李冰等治水名臣同列,水利史上不得不說的人物。”

朱祁鎮還是小窺了治水工程的成就,別的不說,這一道長堤,後世就被成爲於公堤維護了河北二百多年水利工程。而正因爲於公堤在,因爲三角澱再也沒有水旱無常,而三角澱,大清河,白洋澱這一點數百里,成爲大明北方糧食重要產地之一,被成爲天子糧倉。

而且於謙所擔憂也是對的。三角澱的存在也成爲人力與天地之力爭奪的地方,每年春天與冬天,三角澱附近的民夫幾乎全部出動。將三角澱掘深

只是到了二百年之後,有了新的手段,興起了在上游修建水壩的風氣,三角澱的水量慢慢不足起來。

三角澱這才慢慢的沒落了,後來三角澱只剩下於公堤一帶還保存下來了,卻有一個名字,那就是西湖。與杭州西湖相比,號稱南北西湖。

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二百章 馬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十五章 禮樂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十六章 經筵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二章 外戚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七十章 諸子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十六章 經筵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
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二百章 馬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十五章 禮樂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十六章 經筵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二章 外戚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七十章 諸子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十六章 經筵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