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

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

一次兩次三次,每一次談論水利問題,都必須考慮運河。

河北還好一點,其他地方更是如此。

朱祁鎮即便再想回避,也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運河問題是他迴避不了的問題。

既然迴避不了,就要想辦法解決。

什麼辦法?

就是找運河的替代品,也就是海運與馳道。

海運的規模已經不小了,但是在朱祁鎮眼中,海運總就不能完全代替運河。原因無他,就是風險性。

不管怎麼說,海運都蘊含着風險,不說別的風險,單單是颱風等極端天氣,很可能造成極大的損失。

所以,朱祁鎮也不贊成將所有運輸方式,都放在海運之中上。

這也是運河在大明政治版圖之中,不可或缺的原因所在。

所以,大動運河的時間,必定在大明修建出一道從北京直通南京的馳道。並投入運行之後。

但是而今馳道修建的重心,一直在大漠之上。

畢竟鞏固新佔有的地盤,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了,運河問題雖然大,但並不是運河所有河段都有問題的,比如從揚州到淮安的河段,多少年來運行正常,根本沒有問題,從山東到天津的河段,根本就是借用衛河的天然河道。

也沒有什麼問題。

最大問題,就是在山東前後這一段了。

“總是要一個完整的方案。”朱祁鎮心中暗道。

正因爲如此,朱祁鎮顧不得阮安已經垂垂老矣,讓他親自出馬,勘探地勢,要知道這個是一個苦差事。

朱祁鎮決定將微山湖計劃,暫時壓制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來。

南京留守王直病故。

朱祁鎮聽了,心中一沉。

他恍惚之間,看見當初給他上課的王大鬍子。

果然是歲月無情人暗換,不知今夕是誰家。

朱祁鎮一陣悵然。他登基之後大臣,留下的已經不多了,連胡濙在太子出外之後,也請辭了。

而今回家頤養天年去了。

紫禁城似乎什麼也沒有變,變的僅僅是人而已。

朱祁鎮隨即批下,令曹鼐接任南京留守,並讓禮部議王直諡號,暗示要美諡。想讓王直死後哀榮。

畢竟水利工程一時間不大修的好,曹鼐留在淮安也沒有什麼用處。

沒錯,曹鼐就是朱祁鎮給徐州水利準備的,能鎮得住場子的大臣。

“我現在才知道,爲什麼那麼多皇帝想求長生了。”朱祁鎮擱筆,一時間沒有處理政事的興趣。

一個掌握實權的皇帝,幾乎可以擁有一切,但唯獨不能擁有長生。

這是一個永恆的缺憾,特別是皇帝幾乎予取予求,但是對這一件事情卻是求不得。如果不是朱祁鎮從後世而來,知道長生不可求,此刻他也有此唸了。

“哎------”朱祁鎮輕輕一嘆。有時候太明白也不大好。

就在朱祁鎮爲故人西去而傷感的時候,徐有貞看到了第一期的明報。

徐有貞已經翻來覆去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但是依舊翻看不已,似乎其中有無窮多的趣味。讓他流連忘返。

因爲他從中看見了離開朝鮮的機會。

徐有貞早就想離開朝鮮了

原因很簡單,朝鮮沒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

朝鮮是徐有貞一手安堵下來的,他太清楚朝鮮需要的是什麼?是鎮之以靜,讓時間消化一切。時間長了,縱然還有遺老遺少懷念李氏朝鮮,但是李氏朝鮮總就不可能回來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甚至多得越多,越容易出亂子。

徐有貞在朝鮮也不過是熬時間而已。

對徐有貞而言,朝鮮巡撫這個職務,已經沒有一點誘惑力了。

他想回到中樞。

但是如何回去,這是一個大問題。

首先他的靠山,陳循已經不在了。

固然陳循去職之前賣給李賢一個人情,但是陳循的人,與李賢的人,依舊是不一樣的。徐有貞雖然有大功於國,但是他在士林之中的名聲並不好。

很多人都覺得他在朝鮮用的手段,太過殘酷了。

徐有貞不在乎這些。

因爲能決定他前途的不是這些士林中人,而是皇帝。但是他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皇帝似乎決定他在朝鮮做的太好了,想讓他在朝鮮多待幾年。

朱祁鎮有這個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安南的教訓需要汲取。

如果當初讓黃福或者張輔一直在安南,安南未必能亂的起來。

所以,在朱祁鎮看來,徐有貞在朝鮮多待幾年,或者下半輩子都在朝鮮,也沒有什麼不行的。

徐有貞雖然有才,但是天下有才的人,卻不只是徐有貞一個人。

所以,朱祁鎮給徐有貞加散官,加待遇,賞賜金銀,封妻廕子,但是徐有貞的位置,卻是不能動的。

這放在徐有貞身上,徐有貞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徐有貞如何肯看着別人步步高昇,自己卻原地踏步。只是這樣看他的是皇帝,他又有什麼辦法?

這個問題,是徐有貞一直在想的。

有時候,他甚至有些自暴自棄,要不就在朝鮮待上十幾年吧。但是他心中的渴望,卻讓他那一顆不安分的心,一直在尋找機會

而今日,他感受到機會來了。

作爲一個政治生物,他對明報之上所有內容,都翻來覆去的咀嚼,一字一句的推敲,甚至要將這些文章都背下來了。

在這一遍遍的反覆閱讀之中。徐有貞越發清楚的看見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陛下與內閣的分歧,也就是修訂大明律,與以例補律兩種思路的矛盾。

徐有貞立即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一個大好的機會。

只要他能幫助皇帝戰勝了內閣,還怕沒有好職位,說不得內閣之中的幾把交椅,將來都有他一席之地。

只是這個並不好辦。

徐有貞是一個有才的,這誰也不否定,但是內閣之中,又有那一個人是沒有才華的,李賢等人,那個不是熟悉本朝章程。

早在太祖時期,太祖爲了讓後世皇帝不才出錯,想將自己的意志貫徹到後世萬世之中,就有了祖訓等內容,並確立他至高無上的地位。

而太宗皇帝因爲靖難之事,爲了保證自己的合法性,更是處處言祖制。

敬天法祖,這四個大字,還在紫禁城之中掛着。

變易祖制這個罪名,往狠裡面說,足以滅了滿門。

只是對於徐有貞這個樣的政治投機客來說,風險從來不是問題。不過單單靠風險,也是不行的。

他必須想辦法自圓其說,僅能拜託變易祖制的罪名,又要說出一道順理成章,不得不修訂大明律的原因。

這其中的難度就大多了。

只是徐有貞是何須人也。他既然下定了決心,就一心一意去做,爲了將稿子按時送到京師去,再加上第一期明報從北京送到朝鮮的時間。

留給徐有貞的時間並不多。

大抵只有十日上下。

徐有貞恍惚覺得,這是他輩子寫的最好的文章,近乎一字不可易,他也懷疑他今後未必能寫的更好。

於是乎,這一顆一石擊起千層浪的大石頭,已經到位了。

第十六章 經筵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五章 新內閣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
第十六章 經筵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五章 新內閣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