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

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

此台州非彼台州也。

這個台州乃是大明邊關驛站之一,台州站,並非浙江台州。

說起來,這個地方乃在肇州以西。

乃是與肇州相連的一個驛站。

雖然關外驛站體系,在永樂之後就開始崩潰了。但是大明當初選擇在這裡建立驛站,就是有原因的

這裡有河流,乃是松花江支流,有豐富的水草,有通行大隊人馬的一切條件。

所以,楊洪越過了數百里的科爾沁草原之後,就來到了這裡暫時休整。

從大寧到肇州倒是有無數條路,畢竟在大片草原之上,想怎麼走,就怎麼走。

但是如果便於太軍行走,最好是沿着河道行進,畢竟數萬大軍所需的糧食與水,都不是一個小小數目。

糧食可以攜帶,但是水就要就地取材了。

所以,楊洪選擇道路,寧可遠一點,繞上一點,也要來到台州站這裡。

這一個荒涼小驛站,此刻又數萬大軍聚集在這裡,安營紮寨。

在楊洪的指揮之下,開始修建營地。

只是這個營地的規格,卻是非常高的,幾乎以台州驛站爲中心,外面再修建出一座城池。

雖然是木製的。

這就是楊洪的風格,未慮勝,先慮敗。

有這一座營盤在,瓦刺就不要想,一戰將楊洪打垮。

楊傑飛馬入營。

來到楊洪帳前,說道:“將軍,瓦刺大軍已經到了,我方斥候,已經與瓦刺斥候交上手了。”

楊洪看了楊傑一眼,說說道:“毛毛躁躁的,像什麼樣子。”

楊傑立即打起精神,說道:“末將明白。”

楊俊一死,楊洪固然傷心,但是更讓他擔心的是楊家子弟的前程。

他將來年紀大了。楊家後繼子弟都需要他細細的培養。

楊洪等楊傑呼吸平穩之後,楊洪又細細問了問瓦刺各部的消息,最後將明軍斥候與瓦刺斥候交手的地方,一一標記出來。

楊洪看看之後,目光就聚集在地圖上一處空白的地方。

這個地圖上有大片大片的空白,無他這裡不是明軍長期出沒的地方,這裡的地圖都是簡單的,甚至楊洪到了這裡才着手繪製的。

故而地圖之上漁鷗大團大團的空白。

楊洪根據,與瓦刺斥候交手的地帶,推斷出來,這一片空白的地方,很大概率,就是瓦刺騎兵主力所在。

楊洪問道:“你感覺瓦刺的騎兵怎麼樣?”

楊洪爲了培養楊傑,就安排他掌管全軍的斥候,與情報。

楊傑有些遲疑的說道:“將軍,瓦刺各部不好對付,下官擔心。”

楊洪說道:“這不是你擔心的,只是問你你怎麼打?”

楊傑說道:“手銃,長刀,長槍。還能怎麼打?”

楊洪聽了,只覺得自己這個兒子讓他感受有些頭大。

他輕輕嘆息一聲,說道:“估計明日就有一場大戰。你就在我身邊,讓你見識一下如何指揮騎兵作戰。”

第二天,不出楊洪所料。瓦刺大軍數路逼近台州驛站.

楊洪一聲令下,大軍出戰。就在臺州驛站東三十里左右。

在一片碧綠的草原之上,雙方大軍合圍。

明軍讓兀良哈三衛分爲左右兩翼。明軍五萬騎爲中軍。瓦刺騎兵雖然比明軍多上一點,但是從裝備上來看。

明軍騎兵的裝備遠遠超過了瓦刺各部。

明軍騎兵的裝備,乃是少府精心打造的,尤其京營騎兵,比邊軍的盔甲要強上不少。比之瓦刺騎兵更是勝過不知道多少。

所以縱橫雙方勢力來看,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

瓦刺騎兵並沒有寒暄,一聲令下,大隊騎兵奔馳而來。

楊洪絲毫不懼,隨即也令旗揮舞,一隊騎兵衝了上去,雙方各有數千騎撞在一起。

雙方都遠遠的看着。

這這一場試探交鋒,十幾萬人的會戰,首先需要場地很大,因爲在草原上,方圓幾十裡,除卻幾條河流之外,根本沒有什麼其他障礙。

而且即便有足夠空間,整個戰場也會分成數個。

必須試探出對方的實力,纔好調兵遣將。

這結果也出來了。

平手。

凡是能挑出來作爲先鋒的軍隊都是各軍之中的佼佼者。但是就是這樣的軍隊,都沒有達成雙方開門紅的結果。

反而焦灼在一起。

也先頓時有一種不大好的感覺。

明軍騎兵的戰鬥力提升速度要超過他的預期。

也先目光掃過戰場,立即決定了這一場戰事主基調,那就是從兩翼入手,既然發現明軍不好對付,就從敵人的弱項入手。

那麼明軍的弱項是哪裡,就是兩翼的兀良哈三衛。

也先的舉動,被楊洪看在眼裡。

楊洪不由哈哈大笑,對身邊的楊傑說道:“攻敵之弱,未必不是一個辦法,但是卻顯露出瓦刺的怯意。而今的瓦刺已經不是五年前的瓦刺了。”

“有一個句話,你要牢牢記住,那就是夫戰,勇氣也。”

“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了。在作戰前要謹慎,但是站在戰場之上,就不要想太多了。”

楊洪嚴肅對傳令兵說道:“傳令下去,以我爲鋒矢,直搗也先本陣。”

既然也先想以強擊弱,主要進攻方向放在兩翼,那麼楊洪就在中路決勝負。

他也知道兀良哈三衛並不是太靠得住。

但是楊洪也知道,兀良哈不會輕易背叛的,倒不是他們不想背叛。而且頻繁的在瓦刺與大明之間橫跳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

所以在明軍沒有崩潰之前,他們會想辦法挺着。

那麼怎麼向兀良哈表示明軍佔據優勢,那就是對準瓦刺本陣。

而且這是騎兵對決,並非步卒。

雙方都在高速移動之中,楊洪也沒有留在本陣的意思,他跟着大隊一起衝鋒,倒要看看瓦刺騎兵本部到底有多強大。

瓦刺先發動進攻,明軍後發動進攻。幾乎一瞬間,大軍就陷入殘酷戰鬥之中。

無數騎兵混雜在一起,形成一道寬達十里有餘的綿長的戰線。如果從天上俯視,這一道道長長的戰線,緩慢的變成了弧線。卻是瓦刺本陣,又被明軍打穿架勢。

“大汗,召回兩翼騎兵吧。”一個瓦刺將領渾身是血說道:“楊洪根本不惜性命,他根本就是在求死。”

也先忽然張弓,一箭射死了這個瓦刺將領,說道:“敢動搖軍心者,有如此人。”

也先很清楚現在的局面雙方几乎都投入所有兵力,就好像一條線,就看誰先崩斷了。

萬萬不可有任何一個撤退命令。

而且也先的驕傲,也不允許此刻退避。他緩慢的緊了緊身上的衣甲,說道:“兒郎們,跟着我上。”

也先帶着自己的親兵加入戰團之中。

此刻雙方的預備隊都已經用盡了。

剩下的只有彼此將士的廝殺。

上到也先,楊洪,下到普通一員,都在奮力廝殺。特別是到了下午時分,連最組織能力都桑喪失的差不多了。

只能讓下面的千戶百戶各自爲戰。

這一場廝殺,鏖戰竟日,一直到了傍晚日分,在夜幕降臨,雙方再也打不下去了,才緩慢的收兵了。

竟日激戰,雙方打的精疲力盡。

也先鳴金收兵,清點死傷,也先心喪若死。這一場戰事折了近一萬士卒,數萬人人人帶傷,接下來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因傷而死。

也先也知道,明軍所流的血,並不會比瓦刺更少,甚至還會更多。

但是問題是大明與瓦刺根本不是一個體量的國家。

也先心中暗道:“我這一次大概東征,我大概做錯了。”只是也先並不知道,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他所遇見的壞消息,不會僅僅是這一個。

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
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