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

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

寒冬臘月。

一行人鮮衣怒馬,來到了正陽門下。

不是別人,正是朱見濬。

朱見濬擡頭看着熟悉的城門,說道:“我回來了。”

細細算起來,他離家已經有兩年了,也算是歸心似箭了。

只是他並沒有打出太子的儀仗,故而只能老老實實的排隊進城。

他對身邊的人說道:“廷勉,今天人真多啊?”

張懋落後一步,說道:“公子,應該是快過年了。”

朱見濬目光掃了一圈,卻見無數百姓熙熙攘攘的,帶着各種東西,進出城門,看管城門的老軍,一邊維持秩序,一邊收檢各種貨物。

朱見濬眼睛微微一愣,說道:“而今不收城門稅了?”

城門稅一直是順天府的一項收入,數額還是相當大的,畢竟在清代九門關稅已經成爲一個大項了。

當初于謙改革吏治,將胥吏世襲的制度廢除之後,僱傭了很多吏員,這些吏員並不是賤民,但是卻要開工錢的。

於是當時順天府開支大增,當時就有了城門稅。

而今朱見濬看城門老軍,僅僅翻查貨物,卻不收銀子,自然感到奇怪。

張懋立即讓人去問了。

不過片刻之後,就有人回道:“傳言是新科狀元劉大夏,擔任大興縣令,他上奏順天府以府庫充足,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免除了正陽門關稅。”

朱見濬聽了,對身邊的人說道:“去查查順天府賬目,看看是不是如劉大夏所言。”

朱見濬雖然如此說,但是對劉大夏還是有幾分好感的。

這種明顯的讓利於民,是很符合儒家價值觀的。

朱見濬雖然排隊,但是城門的老軍卻不敢有一點怠慢,無他,看大門的老軍,別的或許不行,但是一雙招子毒的很。

一眼就能看出,一個人的身價如何。

而他分明看見了這位爺身上穿的衣服,樣子簡單之極,看似就是普通讀書人青衫,但是衣服料子,還有縫紉的手法,都是宮裡的手藝。

最少是皇親國戚,正豈敢怠慢了?

朱見濬進入北京城之中,更是覺得人多,大街之上人最外面走的是人,中間走的是馬車,與馬匹。

朱見濬騎在高頭大馬上,四處張望,遠處紅色宮牆若隱若現。那就是宮城的方向。

就在這裡,距離皇宮不遠的地方上,卻是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叫賣的,各種商戶大聲吆喝,甚至有一些賣藝的從城外的天橋都蔓延到了城裡來了。

只是比起天橋上各種花樣都有,這裡卻是簡單多了。

還有幾個老軍,四處奔走,不住訓斥着什麼,卻是有人忘記給馬拉糞兜,拉在大街上了。

卻是要罰款的。

這也是朱祁鎮特別要求的。

無他,朱祁鎮怕了瘟疫。

雖然這些年也唯有江南有過兩次瘟疫,或者說一種瘟疫的兩次反覆而已。朱祁鎮卻擔心傳到北京來了。

一旦傳到北京來,即便是宮牆也擋不住傳染病的傳播的。

所以,他對北京城之中衛所特別講究。但是即便講究又能如何?

漠南有大量的馬匹牲口從北方南下,到了北京。

北京就是整個北方最大的牲口散集地。

雖然馬市都安排在城外了,但是民間馬匹增多,使得更多人騎馬,或者用馬拉車。

當車輛多了,城市裡面自然會瀰漫着汽油味。

而城中牲口多了,城市之中自然會瀰漫着牲口的糞便味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能管住人的隨地大小便已經不錯,又怎麼能管住牲口,單單是管住人的隨地大小便,都花了歷代順天府好多精力了。

即便牲口有糞兜,但是糞兜之中的東西,依然是臭的。

朱見濬此刻甚至有一種以臭爲香了。

無他,朱祁鎮雖然很少有時間配朱見濬,但是卻給了朱見濬很大的自由,在很小的時候,就出來逛過北京城。

這種熟悉的馬糞味道,已經見怪不怪了。

甚至在外一兩年之後,才恍惚的覺得,這種-馬糞味道是多麼的難的。無他,或許很多人都覺得農村都是臭氣熏天的。

對也不對。

種糧食總是要施肥的,所以味道並不是太好聞,但是同時農民的肥料總是不夠的,真正在大街上,即便是一塊馬糞也要撿回去。

如此一來,反而不會有味道,有味道都是在田裡,而一風乾,也沒有什麼味道了,除非你在追肥的季節來,一般也不會如此聚集的馬糞味。

唯有在北京城中,很多人並不以爲種田爲生。這馬糞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麼有用的東西。

而今也算是有當初從京營退下的老軍掃大街。在之前,這些馬糞都會被一層層的菜進地裡面,泥土都會有一種-馬糞的味道。

朱見濬聞多了,見多了,熟悉的讓他有時間將這種-馬糞的味道與家鄉聯繫到了一起。

一路走來,朱見濬得出一個結論,說道:“京師又大了不少。”

的確,朱見濬從城南而來,一路上來沒有進入京師,就先進入市井街道之中,特別是從正陽門到盧溝河邊的水利學院,軍械作坊,已經形成一道長街,兩次熱鬧不亞於城內,甚至比城內更熱鬧一些。

畢竟北京城門晚上是要關的,但是城外卻沒有這個拘束了。

有些人完全可以通宵達旦的玩。

一些聲色犬馬之事,放在城內,未必不將都察院放在眼裡。

畢竟這個時候,大明官場整體的風氣還算是不錯的,對官員來說,嫖-娼還是犯罪,而不是一件雅事。

他們自然願意偏遠一點了。

而朱祁鎮對河北京師傾斜的總戰略,也使得北京城比歷史更迅速膨脹起來。

張懋說道:“這都是陛下英明,以我之見,北京要勝過南京了。”

朱見濬點點頭,說道:“有一點,只是北京城牆卻遠遠不如南京了。估計修建外城城牆要提上議程了。”

修建外城城牆這一件事情,自然是有了呼聲了。

畢竟而今北京城城牆外面大多都是房屋,特別是城南,本來就有元大都留下的街道,而今更是圍繞着幾座學校與工廠發展起來了。

很多人都覺得這些地方在城外毫無保護,不太合適。

不過,隨着瓦刺被打敗,這一件事情呼聲也弱了一些。

張懋說道:“公子,卻是未必的,北京的城牆已經遠在龍城,不會有宵小敢冒犯朝廷。”

“見過公子。”朱見濬與張懋正說着話,卻見有一個人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出來,躬身行禮說道。

朱見濬說道:“雲大人。”

這個人就是錦衣衛指揮使雲雷。他微微躬身說道:“老爺請公子回來就去見他。”

瓦刺戰爭的結束,一直活躍的錦衣衛也慢慢的變得沉寂起來,似乎變得悄然無聲。但是朱見濬卻不敢小看着位錦衣衛指揮使,畢竟他在廣西的時候,廣西錦衣衛千戶,安南錦衣衛千戶直接向他負責。

朱見濬這才見到了,錦衣衛這座深潭下面,到底有些什麼。

縱然面對安南錦衣衛全力絞殺,也能保持情報傳遞順暢。

你沒有聽錯,是安南錦衣衛,安南後黎朝幾乎是一個小版的大明朝,他們什麼都學習大明,自然也要錦衣衛的編制,職責也是擔任安南國主的護衛,私下裡也是有情報任務的。

只是安南人的情報工作,要比大明錦衣衛差太多了,一方面是底蘊問題,畢竟大明錦衣衛所花的錢,是安南決計拿不出來的。另外就是朱祁鎮對錦衣衛的改組與革命了。

雖然沒有將錦衣衛轉變成一個現代情報機構,但是比起其他情報機構,就強上很多了。

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八十章 經筵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
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八十章 經筵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