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

第一百零四章桂西餘聲

黃震大喜過望,說道:“多謝大人。”

韓雍心中暗道:“便宜他了。”

在殺前任知府全家上面,黃震也不是完全無辜的人。但是韓雍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如果除惡務盡,恐怕引起恐慌了。

而且而今也不是時候,如果沒有大藤峽,韓雍說不定就在思明府改土歸流了。現在只能放一方放了。

韓雍爲了讓黃震反水,也下了大籌碼了。

這個籌碼不是別的,就是思明府知府之位。

黃震纔會這麼下力氣賣命。

黃宏一切所爲,變成了可恨年年壓金線,卻爲他人做嫁衣。

韓雍轉過頭看向黃宏說道:“您現在還有什麼話要說?”

黃宏說道:“大人技高一籌,我無話可說。”

韓雍說道:“既然如此,你的話就到刑部說去吧。”他立即安排錦衣衛押送黃宏赴京,而且是走水路,不走陸路,先去廣東欽州府,直接出海。

就是怕黃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再鬧出什麼幺蛾子來,而黃家的勢力再強盛,也到不了海上。

不要看韓雍從頭到尾,鎮定自若,好像什麼都不擔心一般,其實,這一件事情其中的兇險卻不少。

說不定韓雍就將自己的小命給丟在這裡了。

隨即韓雍重申朝廷之令,讓黃氏置換處於一些領地,歸於太平府治下,擴大了太平府的地盤。隨即要岑,黃等姓抽調狼兵,聽他指揮。

這些土司都見識過韓雍反手之間,就將黃宏這個人拿下來,自然是凜然聽命不敢有絲毫怠慢。

韓雍在思明府滯留幾日,這纔回梧州。

而梧州就是兩個總督府的治所所在。

等他回到梧州的時候,毛忠已經到了。

韓雍連忙迎接說道:“老將軍果然神速。”

毛忠本來沒有那麼急的,但是他聽到毛銳傳過來的信,知道韓雍要帶着毛銳做如此危險的事情,更不要說,一旦失敗了,說不定整個廣西的局面就要崩盤。

畢竟是黃氏起兵,整個桂西一片烽煙。

毛忠不管是爲公爲私,都只能快馬加鞭了。

毛忠說道:“不敢當,大人妙手拿下逆賊,纔是一等一的手段,在下佩服之極。”

韓雍說道:“不知道將軍帶了多少人馬來?”

毛銳說道:“末將帶了一萬滇兵,都是精銳,足夠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好。”韓雍說道:“如此一來,我無憂也。”

韓雍立即下令徵調廣東水師,準備以廣西兵與土司狼兵守住各個山口,而韓雍帶着毛忠,以水陸夾擊的方式,打通大藤峽。

只是這一個大行動,不管是水師從下游調上來,以及種種準備都是需要很長時間,最少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去準備。

所以,而今還在計劃之中。

韓雍將自己的計劃,寫進奏摺之後,飛馬報京師不提。

朱祁鎮在京師接到韓雍的奏報,與錦衣衛報上來的情況一對比,心中暗道:“韓雍果然虎膽。”

雖然在朱祁鎮看來,韓雍做事有些太冒失了,想的不夠全面。但是不管怎麼說,他成功了,這就足夠了。

因爲勝利者不受指責。

韓雍的勝利對朱祁鎮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畢竟調回柳溥,任用韓雍的決定是朱祁鎮自己做出來的。

對於韓雍的進攻計劃,朱祁鎮只是確定兩廣府庫足夠支撐戰爭所需,也就不大在意了。

畢竟,朱祁鎮在北京實在有些鞭長莫及,上一次決斷就有些輕率,朱祁鎮反應過之後,對兩廣的事情,就看結果,只要沒有出現大問題,朱祁鎮都讓兩廣地方自己做決定。

他僅僅是支持而已。

朱祁鎮處理了兩廣的事情,翻開大寧的奏疏,他忽然愣住了,反覆看來好幾遍,才確定沒有看錯。

一時間大喜過望,起身徘徊不已。

卻是端木瑞上奏,大寧,開平,東勝三處,感陛下隆恩,願意獻出五萬匹馬。

五萬匹馬對大明來說,並不是一個小數字。

雖然這些戰馬或許並不全是戰馬的,但也足夠給大明騎兵打一計強心劑了。

更讓朱祁鎮高興的是,一是蒙古人歸心,二來就是漠南蒙古今後的戰馬源源不斷的到來,大明缺馬的狀況,大概會消失的。

不過,端木瑞也說明了,這五萬匹已經漠南各部落的極限了,今後兩三年,估計不會到這個數字了,但是如果一切正常的話,三年之後,朝廷每年從漠南蒙古徵召的馬匹,要超過五萬匹。

要知道在萬曆年間,邊關馬市的數目也就是這個數字。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歸功於青貯的推行,這個冬天,凍死的牲口並不算多,比起之間,多則一半,少則三分之一的巨大損失,這一個冬天折損,已經很少了。

如果沒有青貯思量,這五萬匹馬,大概有一半以上,都會被凍死的。

這也是蒙古人爲什麼要送馬的原因。

大明一直缺的東西,一個是錢,一個馬,錢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而馬的事情卻已經解決了大半,

朱祁鎮感覺,他面對對瓦刺的全面勝利,又近了一步

朱祁鎮冷靜下來,一邊寫了手諭給兵部,太僕寺,讓他們做好接受這一大批戰馬的準備,隨即又給戶部下旨,令戶部準備糧食,鐵鍋等物質,與蒙古人交換。

在未來等蒙古人在草原上都定居了,朱祁鎮估計也要收稅,這稅不要其他的就要戰馬,但是而今卻還不是什麼時候。

蒙古人才歸附一年多,就大舉橫徵暴斂,不是該做的事情。

雖然蒙古人要送的,但是朱祁鎮也不可能白要。最少不需要而今就白要。此刻正是用人之際,將領戰場之上,說不定還要用到這些蒙古人,正是要推食解衣的時候,朱祁鎮也不吝嗇一些財物。

畢竟鐵鍋這東西,少府能產,糧食這東西雖然也值錢,但是太倉存糧每年都沒有少於一千萬石,也不差蒙古人那幾十萬石。

所以朱祁鎮出手相當大方。

他隨即又調閱了大寧,開平,東勝三衛的情況,大寧,開平還好說一點,大寧開平都是有城池的。雖然這城池荒廢殘破了不少,但是架子還在。總是要省事不少。

但是東勝衛這裡,卻不行了。

這裡也有廢城,但是那與開平,大寧的廢城完全不一樣的,開平,大寧城池,要麼是本朝建造的,要麼是前朝建造的。

而東勝衛這裡的城池,卻是遼代的城池,早就破爛不堪,除卻選址之外,根本沒有一點可利用的地方。

倒是有一座白塔,經過數百年不倒,看上去有些靈異。

李文上書之中,決定靠着白塔修建城池。爲了防禦瓦刺,準備先修建一座小城池,然後再擴大。先讓大軍有立足之地,然後再說其他。

至於城池所在地方周遭形式,也以圖樣的形式呈到了朱祁鎮這裡。

朱祁鎮覺得東勝衛的位置,大概在後世內蒙古呼和浩特左右,但是幾十年後,這裡會有一座草原上有名的城池。

那就是歸化城。

看樣子,東勝衛城一旦修建好了。那麼歸化城就永遠不會出現了。

不過,朱祁鎮也看得出來,東勝衛這裡比開平大寧顯得有些單薄,一來是城池的單薄,二來就是後援支持的單薄,大寧與開平的後勤線上,本來就有大大小小的城堡,是太宗北伐的時候留下的遺址。只需稍稍修繕,大抵還能用,畢竟纔是三十年間的建築。

古代建築比現代建築結實多了。

但是東勝衛卻有一點懸遠了。

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三章 都掌蠻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
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三章 都掌蠻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十二章 軍議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