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

第四十八章廣西戰事

就在大明精力都在朝鮮,海西的時候,廣西亂事再起,或者說一直沒有斷過。居然攻破了一座縣城。

這就讓朱祁鎮惱火非常。

對,廣西在戰略之上,是次要地位,甚至充當着大明與安南的戰略緩衝區。

朱祁鎮並不想在廣西大舉動兵,就有這麼一個原因。

打廣西容易,但是一旦讓安南方面有什麼誤會,就不大好了。

畢竟,這麼多年安南也沒有閒着。

占城王的使者已經頻頻來向朝廷告狀了,告安南侵吞占城土地,阻擋占城貢使,並在半路上伏殺占城貢使。

但是朱祁鎮能怎麼辦?

雖然朱祁鎮對安南很不順眼,但是大明的戰略方向,卻是不能改變的。朱祁鎮也不是太宗皇帝,雖然有太宗皇帝的志向,但是做起事情來,卻謹慎小心多了。

故而面對占城告狀,朱祁鎮只能派使臣訓斥安南,並令廣東水師送貢使回占城,默許占城使者在少府夠買武器。

但是朝廷是決計不會下場的,也不想與安南發生衝突。

所以靠近安南的土司,幾乎是兩屬之地,朱祁鎮也當做不知道而已。

容許小亂子,就好像是山中的土匪一般。

在古代中國,土匪根本就是很平常的東西,幾乎每一個省都有。但是已經攻克縣城了,這是朱祁鎮決計不允許的。

一來戰事做大,牽制朝廷精力,廣東本來能運輸到北京的糧餉,估計要協餉廣西了。二來,誰知道安南有什麼心思,一旦見大明鎮壓不力,會不會起別的心思。

“陛下,臣以爲廣西山高林密,土司環繞。縱然有千軍萬馬,也進不得山,故而廣西戰事,不在良將,而在能臣。”陳循說道。

朱祁鎮心中冷哼一聲,他也知道,隨着成國公一系的倒臺,英國公去世,靖難勳貴集團,已經是明日黃花了。

但是並不意味着靖難勳貴集團就消失了。

柳溥就是而今靖難勳貴集團的抗把子。

安遠侯柳溥,是靖難勳貴僅存的幾個掌控實權的大將。

但是政治的殘酷性,在此刻表現無疑。

五軍都督府的將領,大多都是踩着靖難勳貴位置走上來的,所以對柳溥沒有落井下石就不錯了。

更不要說在朱祁鎮面前給他說好話,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了。

文官那邊也一樣,。王驥才懶着給柳溥說好話,他們又沒有交情。

陳循之所以開口,也沒有多少對救援柳溥的意思,他只是說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廣西這樣的地形之上,即便派大軍圍剿,又能如何?

柳溥雖然不敢說多有能耐,但是也是世家出身。是有些手腕的。而且撤了柳溥換誰去?

而今京營之中能獨擋一面的將領,有一個算一個,都不願意去廣西。

廣西的戰事纔算多大的事情,真正大戰在瓦西,這已經是他們的共識了。正是要建功立業的時候,誰願意去廣西啊?

似乎想明白這一點了,孟瑛說道:“安遠侯鎮守廣西已經是十幾年了,勞苦功高,熟悉當地情弊,如果換將,恐怕一切都要重來,豈不壞了朝廷大事,用新不如用舊,使功不如使過。臣也覺得首輔大人所言極是。當派一名名臣,協助安遠侯,想來就能收攏人心,使廣西亂事,。不戰而自平。”

朱祁鎮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好,就如此吧,只是用誰?”

朱祁鎮其實也不願意爲廣西多花心思,他一切心思都放在與瓦刺的大戰之中,對於廣西戰事的態度,朱祁鎮從頭到尾都沒有變過。

那就是控制,只要在官軍控制範圍之內,將這些賊人限制在大山之中,就可以了。

不用犁庭掃穴,除惡務農。

李賢出列說道:“臣舉薦一人,能爲陛下解憂。”

朱祁鎮說道:“何人?”

李賢說道:“江西巡撫韓雍。”

朱祁鎮聽了,心中暗道:“這倒是一員幹臣。”他細細算來,江西巡撫韓雍在任已經有三年多了,符合轉遷條件。

這個大臣,正是朱祁鎮想要大用的標準。

於是朱祁鎮說道:“不錯,就韓雍了,任命韓雍爲兩廣總督,總理廣西戰事,務必平定廣西,勿使朕憂。”

朱祁鎮之所以升韓雍的官,又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韓雍在江西立下的功勞,足夠升官了。

可以進京任侍郎,雖然是平調,但是由地方官變成了京官,也算是高升。而朱祁鎮既然讓韓雍在廣西待上一段時間,自然要給待遇。

兩廣總督這個位置,對應中樞就是尚書銜了。也就是將來六部有缺,他可以直接擔任一部尚書,甚至可以直接入閣。

入閣的最低要求就是各部侍郎。

這是朱祁鎮對韓雍的栽培。

第二,就是兩廣的特殊原因,首先地理原因,因爲五嶺的存在,與中原相隔,距離北京更是遙遠。其次就是財政上的原因,廣西雖然不是各省最窮的,畢竟貴州是大明最窮的,是沒有爭議的。

但是廣西的確沒有什麼錢糧,既然在廣西動兵,自然要廣東出錢了。

這個政治習慣,一直保持到清末,廣東出錢養廣西,很多人都習慣了。兩廣一體,韓雍必須有足夠的權力控制廣東支援廣西才行。

其實大明時期四個常設總督,就有兩廣總督,可見這裡對北京來說實在是鞭長莫及。

朱祁鎮將這一件事情也安置下去了,見時候也不早了,就讓內閣下去了,卻將劉定之留了下來。

朱祁鎮說道:“劉卿,你上次差事辦得不錯,緊急籌到了三百五十萬兩,算是解了朕的燃眉之急。只是而今朝廷的局面依舊不樂觀。”

劉定之自然知道這一點,上一次是他將少府之中很多工坊賣了出去,才籌到了這一筆錢。但是這一筆錢雖然還有一點剩餘。

但是與朝廷大手筆,相比卻是欠缺太多了。

不管是河南,山東,河北衛所遷徙朝鮮,還是朝鮮降兵,遷徙海西,不管是將海西大規模屯田,還是建立起鬆陰城。等等,這些事情那一個不要錢,那一個不說錢。

大明每年稅入一千二三百萬兩,加上糧食二千三百萬石。今年賑災,養兵,官府開支,等等,就已經用去了大半。

也幸好,今後的災情比去去年算是減緩了不少。否則一點結餘都不會有的。

即便如此,這錢還是不夠用的。

但是劉定之太明白朱祁鎮的心思,明白朱祁鎮想了多少年的北伐,多少年的經營海西滅瓦刺,不管說什麼,朱祁鎮都不會停手的。反而會失聖眷。

所以在會議上一言不發,並不是他同意這樣做。

此刻單獨面對朱祁鎮,他將心中的不滿發泄出來了,他說道:“陛下,臣無能,不如周文忠之能,兩庫竭盡,依然不能足軍國之需,請陛下罷免臣,令擇賢臣,輔弼陛下,成千秋不朽之功名。”

朱祁鎮笑着安撫說道:“何須此言,這不過是不得已而已,只需熬過了這幾年,滅了瓦刺,朝廷自然會休養生息,倒是你就輕鬆了。”

“劉卿與朕一輩子的君臣,就請劉卿爲朕再辛苦一些吧。”

劉定之聽朱祁鎮這樣說了,他還能說些什麼啊?他嘆息一聲,說道:“陛下花錢猶如山崩海嘯,而百姓積蓄卻是一絲一縷而成,以絲縷之積蓄,如何能填滿山崩海嘯般的用度,陛下,天下雖然承平,然民生困苦,國雖大,忘戰必危,但是好戰必往,臣請陛下三思之。”

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十六章 經筵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十六章 經筵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