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

第七十一章朱見治

在這個時代,拉薩絕對是一個苦地方。而且大明在拉薩的統治,必須依賴佛教。今後朱見沛畢竟作爲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出現。

朱見沛接受過的教育,之前從來沒有說過佛經,但是今後就要成爲朱見沛的信仰,如果朱見沛能真正信奉佛教還好,否則就是精神肉體的雙重摺磨。

朱見沛其實對這個結果並不是太吃驚的。在朱祁鎮的後宮之中,皇后與莊妃可以說是雙雄並立,其他的妃子都是渣渣。

必須謹小慎微做人才行。

這纔是爲什麼,庶三子過繼給郕王,庶四子去了拉薩。

母親的地位直接關係到了子嗣的地位。

所以交趾是一個好地方,這個好地方決計不可能不給嫡子,而給庶子的。

朱見沛說道:“父皇放心,兒臣去了拉薩,定然將西藏百萬之衆,成爲大明最忠實的子民。”

朱祁鎮說道:“你想要什麼,你說吧,只要我能做到的,都答應你。”

幾個孩子之中,老四犧牲最大,朱祁鎮此言一出,就是給了朱見沛隨意提條件的機會。要知道這個機會難得之極。

朱見沛說道:“父皇,兒臣一去西藏,恐怕再也不能回來了,兒臣擔心母妃?”

朱祁鎮說道:“來人封王美人爲淑妃。一應待遇與莊妃看齊。”

懷恩立即說道:“是。”

朱祁鎮問道:“還有嗎?”

朱見沛說道:“沒有了。”

朱祁鎮見此越發心中不是滋味了,他暗暗決定多給朱見沛一些補償。等朱見沛之國的時候,朱祁鎮調集了士卒,工匠,百姓三萬餘人,一併跟隨他去了拉薩。

佛王入藏,在西藏曆史上,是與文成公主入藏一樣值得大書特書的內容。

從此之後,佛王一系坐鎮西藏,世襲罔顧,大明內部不知道出了多少風雲變化,各路藩王老實不老實,唯有佛王好像被遺忘一般,孤孤單單的在高原之上。

但是後來社會進步,皇權被消弱,一個個藩王翻了車,唯獨佛王一脈,如之前一樣,孤孤單單在高原之上。

唯一的幾次風波,還是佛王絕嗣,由大明朝廷選宗室子弟過繼給佛王而已。

當然了,這是後話。

最少在他這一次封出的幾個藩國之中,國壽最長的,就是佛王一脈了。

朱祁鎮將目光轉向朱見治。卻見老五朱見治,幾乎是跳了出來說道:“父皇,孩兒在此。請父皇放心,兒臣願意做父皇的馬刀,去伊犁殺盡瓦刺人,將西方的土地全部佔據了,來獻給父皇。”

朱祁鎮聽了朱見治的話語,心中輕輕一嘆,說道:“好。今後你想做什麼就去做吧。今後你就是大明的伊王。”

但是他心中卻對朱見治有一些失望。

其實幾個孩子之中,朱見治還是能多留一段時間的,畢竟朱見治的年紀還小,能多留一段時間也是好的。

但是朱見治的所做所爲,讓他不見容於北京。

朱祁鎮反省,這或許也怪他。

因爲蒙古人的原因,朱祁鎮給了莊妃太多的權力,包括教育孩子的權力。在朱祁鎮看來,朱見治這個孩子活潑的有些過分。

只是朱祁鎮本人是比較寬容的。一來是朱祁鎮從後世而來,教育觀念是比較開放的,二來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自然是多幾分寬容之心。

但是很多大臣就不這樣想了。

在很多大臣看來,皇五子是一個像蒙古人超過像漢人的人,一點規矩都沒有。爲人處世大大咧咧的。

而且有染指皇位的想法。

更不要說,皇帝對莊妃的寵信。這種可能就更大了。

或許勳貴與文臣在很多問題上有分歧,但是不想有一個蒙古血統的皇帝上,卻是非常統一的,文臣是要大義體統,而勳貴們與蒙古人大打打殺殺這麼多年,很多家族與勳貴之間,都有血海深仇。

如果一個有蒙古血統皇帝上位,很可能讓之前臣服的蒙古貴族翻身,這是他們萬萬不能允許的。

這就是朱見治必須離京的原因。

而朱見治根本不知道這一點,看得他行爲。反而覺得能在外是一件好事,渾然不知道,大明的權力中樞在北京,一切權力都由這裡派生出來。

朱祁鎮心中也很奇怪。

一方面覺得他這樣老謀深算的性子,怎麼有這樣一個大大咧咧,近乎政治白癡的兒子。另一方面又覺得這樣一個孩子也不錯。最少對那一個人位置並沒有圖謀。兄弟之間,各安其位,也是很好的。

人老了,總是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的。

只是他不知道皇家之中,想要這個根本就是妄想。

朱祁鎮掃過四個兒子說道:“封國之事,就這樣定下來了,今後半年之間,你們就要陸陸續續的離開了,有什麼話想與你們母妃說的,就去說吧。”

朱祁鎮一擺手將這些孩子打發走了。心中忽然有一種悵然之感。

四個兒子離開之後,朱見淳與朱見沛去見自己的母親不去說了,畢竟他們的母親也身份不高,即便是朱見沛的母親封妃,也不會有多少話語權的。

無非是兒子與母親之前的離別之感。

但是朱見治與莊妃之間的話,如果讓朱祁鎮聽了,估計會大吃一驚的。

莊妃一身勁裝,在箭臺之上跑馬,朱見治騎着一匹馬跟隨着莊妃,母子之間僅僅差了半個馬身。

太監宮女遠遠的看着,僅僅能看見他們的行動,卻聽不見他們而今在說些什麼。

卻是朱見治將他在朱祁鎮面前說的話,一五一十告訴了莊妃。

莊妃也將近三十歲了,但是身形矯健,猶如少女一般,一邊快馬加鞭,一邊對兒子說道:“你說的對。”

兩人的聲音壓在馬蹄聲下面,唯有兩個人能聽清楚,剩下就被風聲撕碎散落開來,這也是爲了防止自己的話被宮中的人聽去。

莊妃與皇后鬥過好幾次,自然知道,皇后在宮中的潛勢力有多深。所以唯有在這種開闊的場合之中說話,才能保證不被外人聽了過去。

莊妃說道:“你爹其實是一個很現實的人,他內心之中對嫡長子襲承,並不是太贊成的,但是他不會輕易變動,卻是因爲太子比較合適。他不想鬧出風波來。”

朱見治微微咬牙,狠狠的甩了一鞭,說道:“娘,那孩兒該怎麼辦?”

如果朱祁鎮看到他兒子這個神情,就知道他的兒子,決計不是一個愣頭青,傻白甜。

莊妃說道:“怎麼做?等便是了。”

朱見治說道:“我就要去伊犁了,繼續等又能等到什麼?難不能能等死太子嗎”

莊妃厲聲呵斥道:“住口,這話決計不能說出口。”隨即莊妃輕輕鬆了一口氣,說道:“來日方長,你着急什麼的?你父皇身體很好,再過幾十年沒有問題,倒是太子就尷尬了。這就是你的機會了。你去伊犁就要證明自己的實力,你爹要推行的新法,你必須一個不留的推行,等將來有變之時,讓你爹想起你?”

朱見治說道:“如果沒有變?那該怎麼辦?”

莊妃說道:“如果沒有變,要麼你就去西方打下一個帝國,如當初長子西征一般,要麼就學一學太宗皇帝。”

“不管怎麼說,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忍耐。再忍耐。”

朱見治自然知道,太宗皇帝做了什麼事情,不就是靖難嗎?

只是他即便是全有西域,想要打到北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是朱見治的眼睛之中有幽深的目光閃過。

顯然,他沒有想要放棄的意思。

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二十章 出京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
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二十章 出京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