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

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

大明之勢,看似蒸蒸日上,烈火烹油。但實際上卻是太祖太宗朝的積累。而到了而今積累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

開國七十年。

各種問題,陳陳相因。

楊士奇在這個位置上近十年了,從中樞到地方,自然知道有不知道多少事情,已經不能在拖延下去了。

江西有賊寇做亂,聲勢之大,已經有三萬之多。即便朝廷派人鎮壓,也不是幾月就能平定的。

江南賦稅不平,南方安南窺視。

大明與安南這麼長時間的征伐,真以爲隨着大明退兵,就相安無事了。北方瓦刺做大,雲南麓川更是蠢蠢欲動。

似乎大明在安南的退縮,鼓舞了一些人。

朝中府中各種方面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別人不清楚,楊士奇卻是很清楚的。他更清楚,有些事情,卻是他做不了的。

“要是宣宗皇帝尚在就好了。”楊士奇心中悠悠一嘆。

他老了,又能堅持幾年?即便能堅持十年。十年後恐怕皇帝親政的時候,也不會用他的。幼主臨朝,太皇太后罷一切不急之務。

用穩定壓倒一切。決計不容楊士奇大動干戈。

楊士奇只能在自己的職權範圍之內做一些事情。但明朝的大學士畢竟不是宰相。即便有太皇太后的支持。

楊士奇所能做的,也不過刷新政治,縫縫補補。

真正要做的事情,只能留給後人了。楊士奇不知道眼前的于謙,能否承擔起這個重任的。但是于謙既然入了皇帝的青眼。楊士奇也就願意給於謙一些機會。

“廷益,雖然太皇太后讓你身兼兩職,但是何者爲重?你也是清楚的,你來的正好,而今距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你先去順天府熟悉一下,安排一下人手,到了明年開春之後,先參與春闈,當一下房師。然後爲陛下講官。順天府的事情,就讓同知擔當起來吧。”楊士奇說道。

于謙一聽楊士奇所言,立即說道:“老師栽培之恩,學生沒齒難忘。”

別的不說,明年恩科,于謙已經聽說了。

主考官不是別人,就是王直。

以于謙的科名,參與進去是有一些勉強的。但是有楊士奇開口,自然一切沒有問題。

明代科舉之中,各種座師房師都是培養人脈的好去處。

別的不說,如果於謙不是楊士奇的學生。楊士奇也不會如此栽培于謙。

這就是文官政治的運行規則。

好也罷,壞也罷,大家都是這樣玩的。

于謙也不能倖免,有一批學生之後,身後也就有一些羽翼。

當然了,這些羽翼在而今還弱小,但是放在數年後,十幾年後,就在官場之上,拉起一批人了。

楊士奇坦然受之。

楊士奇爲于謙做的,不僅僅給於謙機會。還給於謙遮擋了很多風雨。

比如這一次,宮中催得很急。

但是楊士奇還堅持,于謙先去順天府視事一段時間,再入宮做講官。

原因很簡單,太皇太后一心要讓于謙擔當這個不合時宜的順天知府,定然是用意的,如果於謙對順天府不瞭解。

就貿然進宮,被太皇太后或者皇帝問起來,一問三不知,豈不是大禍臨頭。

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鎮定,寧可緩一點,也不能着急。

着急會出錯的。

楊士奇說道:“我兩個兒子不成器,將來我去了,還指望你這個師兄,照顧一二,能讓他們安度餘生便是了。”

于謙說道:“請老師放心,于謙定然護着兩位世兄周全。”

楊士奇親自將於謙送出了書房。

于謙出了楊士奇,有驢車來接,于謙一擺手,讓驢車自己回去。于謙大步走在風雪之中,一雙官靴踩在雪地之上,發出咯咯吱吱的聲音。不一會兒,似乎有雪水透入靴子裡面。

但是于謙渾然不覺。

楊士奇的一番話,于謙此刻正在反覆思量。

于謙固然是一個好官,清官。但並不是說,他沒有政治智慧,恰恰相反。于謙能以三甲進士出身,永樂十九年到而今,不過十四年,就做到了三品官。

而於謙發跡的開始是什麼?就是宣宗皇帝平漢庶人,令于謙宣讀漢庶人的罪狀,于謙義正言辭,聲情並茂,撓到了宣宗皇帝的癢處。

這纔在十幾年之間,升到這個位置上。

再歷練幾年,當任尚書的資歷都有了。

但是大明這麼多進士,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于謙的際遇。

于謙很明白,楊士奇對他所說的話,其中有兩個意思,其一,就是他已經簡在帝心。

這一點于謙其實有一些察覺的。

錦衣衛在河南的活動,于謙是有所察覺的,只是覺得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沒有什麼不可見人的。

再加上錦衣衛又沒有表明身份。于謙自然是裝作不知道的。

第二,就是楊士奇將於謙當做未來接班人之一。繼承楊士奇的政治資源。這兩樣加在一起,于謙很清楚,只要今後數年沒有過錯,而且再立新功。

待新皇親政,楊士奇告老之後。內閣的位置之中,有他一把交椅。

如此一來,即便此刻有風雪入懷,于謙心中也是一團火熱。

讀書人不就是爲了有一日,能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刻於謙有了這樣的機會,他不是不激動,不是不高興。

只是當時極力剋制而已。

似乎風雪也讓于謙心中火熱降溫了。

于謙猛地停下了腳步,心中暗道:“宮中不知道有多少明槍暗箭,想在陛下身邊待上幾年,卻不是易事。而且慈寧宮與乾清宮之間,也需要臣子盡心彌補。”

“現在卻不是高興的時候。”

于謙雖然這樣想,但是不知不覺之間,于謙生出了當仁不讓之心。

于謙這一擡頭,卻發現,他不知道不覺之間,已經到了英國公府外。他轉身離開,尋找道路,回到客棧,準備明日去順天府。

將順天府的事務清理出眉目出來。

于謙久爲地方官。

這些事情,從來是輕車熟路,並不覺得有什麼難爲自己的地方。

英國公府之中。

鶯歌燕舞不虛席,招待的不是別人,正是成國公朱勇。

成國公朱勇,見這些鶯鶯燕燕,並不是太在乎的,起身向英國公張輔行禮說道:“張兄,兄弟我來,也沒有想看歌舞?不說兄弟我說你,你的歌姬實在太差了,今日就是有一件事情,想與張兄商議。這些人就讓他們下去吧。”

英國公張輔聽了,心中暗暗苦笑,卻也知道推託不得,一揮手讓這些伺候的人都下去了。說道:“你素來知道我的,我其實不大喜歡這些東西。不過是湊數而已。”

張輔成名的安南之戰,就是因爲前任成國公朱能病逝軍中,才讓他接任大帥的。兩家關係素來很好。

當初太宗皇帝打下南京之後,封賞靖難功臣,問還欠些什麼?

也是前任成國公朱能說道,我們什麼都好,就是張玉功勞在我們之上,對張輔的封賞太薄了。

所以張輔與朱勇關係很好。

他當然知道,朱勇想來問什麼的。

他實在不想參與這一攤子渾水。這纔想找藉口拖延。只是看來而今是拖延不了了。

果然,在左右都退下之後,朱勇徑直問道:“大侄子,與我兒子都在宮中當差,陛下想征討瓦刺之心,想來你也聽說了?”

朱勇的兒子朱儀,也在朱祁鎮的侍衛之中。

只是放在這一羣侍衛之中,並不是很冒尖而已。不過朱勇也不在意,他只是想讓兒子在皇帝面前混一個臉熟就夠了。

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十一章 孫氏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九十章 少府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
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十一章 孫氏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九十章 少府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