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

第二章財政危機的延續

在當年大戰之後,在朱祁鎮想來。

大抵是兩三年之後,朝廷恢復元氣,財政情況轉好,那個時候就大舉出關,步步爲營,恢復開平,大寧,東勝衛,將整個漠南蒙古納入朝廷手中,瓦刺隔着大漠對峙,然後再經營海西,以長白山爲屏障,海路爲轉運,海西大量屯田,當糧草充足的情況之下,一路逆黑龍江西進,一個沿着遼河北上,雙方奪取肇州,也就是而今哈爾濱以西邊一點,然後經營肇州。

肇州雖然苦寒,但是水土尚可,可以屯田。

朝廷經營好了肇州,就從肇州直掏漠北。

從漠南直撲漠北,要越過寬達數百里甚至更寬的瀚海。這是一個極大的困難。

但是從肇州進入漠北。

卻是河道密集,水草豐盛,甚至很多地方是可以屯田的。

所以勝則狂飆突進,如果不勝則步步爲營,與瓦刺拼國力。

這個幾乎朱祁鎮醞釀了太久太久了。

只是事實與他想象的有些不一樣。

正統十四年的一場大戰,給大明財政造成了極大的災難。

周忱用盡辦法,才堪堪維持住。

也做了很多不體面的事情。之前說過的,就不說。比如賣度牒,不錯,就是和尚的身份證。

太祖皇帝對和尚有多限制,比如當和尚要考試,比如四十歲以上才能出家。等等。後來法度有些鬆弛了。

宮中很多人都信佛,但是朱祁鎮卻是不信的,他對佛教沒有怎麼打壓,也沒有怎麼扶持。所以京中和尚的數量在他親政之後,還有大量的縮減。

原因很簡單。

在北京建立佛寺的主力就是太監。

宮中的太監與外面的佛寺,是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繫。朱祁鎮對整個太監羣體是持打壓態度的,也影響到了外面的佛教。

所以度牒就有很大的市場,周忱就開始賣度牒,狠狠的從寺院撈了一筆。

其中零零碎碎的事情很多了。

正統十四年各種法度執行的非常嚴格,而罰髒銀的收入創了新高,達到了一百萬兩上下。

所謂的罰髒銀是刑部的收入,在大明律之中,有不少罪行是可以用贖刑的,就交罰款。

可見周忱在面對財政危機的時候,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朱祁鎮本以爲,在正統十四年之後,他與也先都是在處理內部問題,他恢復時間應該比也先處理脫脫不花快一點。

卻萬萬沒有想到。

正統十五年尚好,正統十六年就是老天爺不給面子了。

整個正統十六年,都呈現出一股西旱東澇的局面。

甘肅,陝西,山西,乃是大旱,而遼東,山東,淮安,卻是大水。還有兩京地震,雖然沒有傷多少,但是也弄得人心惶惶的。

不管是旱還是水,總是要賑災的。

所以,正統十五年剛剛攢了一點銀子,就砸進去了。

不過正統十六年整個年度來,還是差不多的。畢竟大明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並不是北方,而是南方。

南方也有些不順,但是總體來說也算是豐收。

而此刻周忱堅決要求將正統十四年從各地抽調的銀子給還回去。

因爲他做過地方官,太明白一件事情,將地方財政抽空,有多大的影響,而很多事情即便是地方沒有錢,也是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對百姓的變相加稅。

朱祁鎮滿心不情願,但也不得不承認,還是周忱顧慮周全。

朱祁鎮固然是想滅瓦刺,卻不想因爲瓦刺的問題,讓百姓遭殃。

只是朱祁鎮萬萬沒有想到,他這個想法,讓他正統十七年的日子好過一點。

如果說,正統十六年,大明是北方東澇西旱。那麼正統十七年,就是天下北澇南旱。

北澇到了什麼地步,去歲大旱的陝西,

正統十七年八月,河決延安,綏德。

至於整個北方都報上三個字:“大雨水。”

這一片大雨水有多大?

朱祁鎮從各地報上來的情報上來看,四月份于謙上報,新河水位超過預期。

這一條新河也是朝廷財政的吞金獸。

財政危機一直不能度過的另外一個原因。

正統十四年的時候,于謙僅僅來得及修建一兩岸的遙堤,兩道夯土大堤,相隔四五十里,將黃河水給限制在其中。甚至有些地方距離百里左右。

預估黃河除非是汛期,否則黃河水是灌不滿河道的。

但是而今剛剛進入三月,黃河水就滿了,從河南岸到河北岸遙堤一片汪洋,至於在河道內部修建的什麼月堤內堤,都被黃河水給淹沒了。

于謙自然是緊急上報。

不過,總體來說黃河新河道還是有驚無險的,首先是于謙數年之間一直在治理黃河與運河體系,黃河大堤基本完成,至於運河河道,也即便完成了。只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運河如何通過黃河北上。

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了。于謙正在想辦法解決。

準備在河堤上修建一南一北兩道閘口,讓船隻通過,不用的時候,或者是汛期就封閉住。

于謙搞定的工程,總體來說,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其次也是整個工程,還沒有完全完工,很多材料都有剩餘,當黃河水大至的時候,加固也是很輕鬆的。

從四月道五月間,似乎是第一波降雨,主要在河南,陝西,等黃河流域。黃河數次表現出很危險。

于謙都及時處理了。

兩岸百姓都上了堤壩。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得出來,黃河改道的阻力。

且不說黃河一衝,幾十裡百里寬的河道,乃是不知道多少人所有家產都投入其中了。而今黃河也不安分,恐怕住在黃河邊的人百姓,每到汛期都要上河了,這可是一個苦差事,更不要說河決的恐怖了。

山東本地對這一件事情一直是有怨言的。

但是到了六月之間,北至北京遼東,南至南陽,江淮一帶,陷入了大雨水之中。

這樣程度的降雨給各地的水利措施,施加了強大的壓力。河北地區還好,真正出問題的徐州,河南,鳳陽,特別是徐州。

徐州大雨似乎一口氣下了三個月。

三個月無休止的大雨,所有收成都泡在水裡了。

徐州百姓應該慶幸,慶幸黃河已經改道了,不從徐州這裡過了,否則他們遇到的災難就是雙重的了。

在正統十七年六月到八月之間,朱祁鎮看最多的事情,就是大雨水。他能做的事情,就是賑災賑災賑災。

這還不是全部。

江西大旱。

似乎大明的雨水都一古腦都跑到了北方來了。

北方情況暫且不說,單單說江西一地,江西巡撫韓雍賑濟百姓十四萬四千七百戶,三十五萬六千六百餘口。

而韓雍這個出身順天府,正統七年的年輕進士,也進入了朱祁鎮的視線之中,被朱祁鎮寄以厚望。以待將來。

先斬後奏,將江西的官倉都掃蕩一空,又用種種手段,讓各地富戶納捐,纔算是江西局面撐起來了。

但是這樣的局面並不是每一個大臣都能撐起來,撐得住的。

福建盜賊復起。

朱祁鎮只能讓福建加大對夷州的開拓,將很多流民都遷徙夷州,提前開啓了福建人闖南洋的旅程。

只是這一次,他們背後有朝廷的支持。

夷州很快設了三個縣,充實了起來,並不是孤零零一個縣了。

南方尚且如此,北方更不用說了。

這一年從財政方面計算,朝廷嚴重超支,剛剛恢復了一點元氣,就砸進水漂之中了。

而且這還不是一切的結束,看上卻簡直是一個開始。一個殘酷的開始。

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十六章 海漕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八十章 西寧第四十八章 北元
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十六章 海漕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八十章 西寧第四十八章 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