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

第一百一十四章勳貴圈子的爛事

這一次,就是爲了總結葉鄧之亂。

內閣與朱祁鎮彙報過後,讓這一戰的有功之臣,全部來京城述職。

此刻焦宏還在文淵閣那邊,接受內閣大佬們的盤問。很多事情在大戰之中,都是低調處理了。

只是因爲時勢問題。

並不是說不處理了。

最少楊溥就不樂意了。

楊溥清廉自守,眼睛之中容不得沙子。很多人跟隨謝懷所犯的事情,而今也會一一追究。

當然,畢竟過去了。不好一罪兩罰。

但是已經上了黑名單的官員,就會發現,他們會調到偏遠的地方,一個小官做到死。不要說什麼前程不前程了。

郭登來到武英殿之中,行禮道:“臣閩西伯郭登拜見陛下。”

“免禮,坐。”朱祁鎮看着郭登,覺得而今的郭登比之前更多了幾分威嚴。

畢竟說起來整個平亂戰事,後期郭登就是實際上的主將。

在此之前,郭登雖然優秀,但是還沒有當過方面之任。但是現在,朱祁鎮覺得,郭登足以當任一個方面的重將了。

對郭登的態度,比起之前自然是親近了許多。

朱祁鎮問道:“魏國公身體如何?”

郭登說道:“臣來時,路過南京,魏國公已經臥牀不起了。”

朱祁鎮嘆息一聲道:“哎,魏國公還如此年輕,怎麼會這個樣子?”

魏國公不過二十多歲,但是卻在平亂之後,突然病倒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主持戰事,讓他承受不少壓力,方纔如此。

朱祁鎮雖然對魏國公不大喜歡,覺得魏國公有一點屍餐素位。

但是細細看來,魏國公臨危受命,主持平亂,雖然做出來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但最少也沒有出什麼大亂子。

而今五大國公之後,定國公是一個不知輕重的人,成國公,英國公倒是重將之才,黔國公不足十歲。更不可用。

魏國公表現雖然不讓朱祁鎮滿意,但是魏國公這個爵位足以讓他擔任一些重任了。

出了這樣的事情,讓朱祁鎮無語。

魏國公雖然沒有兒子,但是有弟弟,繼承人倒是不缺。否則就好像是而今的武定侯家族一般,一大堆麻煩事情。

最近武定侯郭玹不成了,纏綿病榻,已經好些天了,朱祁鎮問過太醫,太醫已經說可以準備後事了。

但是郭玹的後事不好處理啊。

武定侯的問題,根本就是一筆糊塗賬。

現任武定侯郭玹繼承爵位本身就有問題。

武定侯郭英死於永樂元年,他的長子與次子,都死建文年間,長子且不說了,次子死於靖難之戰。

他受命守泗州城,結果城中文武皆降。他不能阻止,遺書自盡。

在太宗年間,爲了拉攏開國勳貴,太宗皇帝與開國勳貴聯姻,幾個女兒都嫁給到開國勳貴之中,比如西寧侯家族,黔國公家族,而兒子們也都娶了不少開國家族的女兒

郭玹的姐姐嫁給了仁宗皇帝,成爲貴妃。郭貴妃的枕頭風,讓郭玹繼承了爵位。

這就引起了武定侯家族內部極大不滿。

因爲郭玹乃是武定侯郭英次子的次子。

不管是嫡長,還是才能都論不到他。

其中不得不說一個老壽星,就是永嘉大長公主。;

永嘉大長公主乃是太祖皇帝女兒。

而今宗室之中,幾乎上是最長者了,畢竟太宗皇帝這一輩的人,走得都差不多了。她嫁給了郭英嫡子郭鎮。

在朱祁鎮剛剛登基的時候,她就上奏朝廷,要求武定侯的爵位從次子一脈,轉到他兒子郭鎮這一脈,因爲郭鎮是長子。

當時太皇太后要鎮之以靜,也就將這一件事情給按下來了。

而今武英侯郭玹病重,眼見就不行了。

本來被按下去的武定侯爵位繼承的爭端又被掀起來了。

郭玹還沒有死,永嘉大長公主這邊,就當郭玹死了。開始來回奔走,要撥亂反正。而郭玹知道自己身子骨不行了,自然是用盡一些辦法手段與人脈,爲自己兒子留下這個爵位。

反正爭鬥的一踏糊塗。

連孫太后都爲這一件事情說項了。

孫太后的意思是站永嘉公主這一邊的。

不知道,是因爲孫太后收了永嘉公主的銀錢,還是她想反對仁宗皇帝的決策。、

這其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如果按禮法來說,郭鎮一脈是長子嫡孫,自然是爵位繼承人。而仁宗皇帝已經裁定郭玹繼承爵位了。

這就是皇權與禮法的爭鬥。

甚至朱祁鎮多想一點,就很容易想起了世宗皇帝的大禮儀之爭,神宗皇帝立太子之爭,然後再看眼前這一件事情,這簡直是預演。

朱祁鎮讓郭玹一脈繼承了,就違背了禮法。但是讓郭鎮一脈繼承,那就是打仁宗皇帝的臉,而打大明任何先君的臉,其實就是打朱祁鎮自己的臉。

對於這一件事情,朱祁鎮真不想介入。

但是如果拖下去,很可能越拖越大。畢竟這個問題,天生具有話題性,太適合借題發揮了。

不過,而今郭玹還沒有嚥氣。

朱祁鎮還能當做不知道。當郭玹嚥氣的時候,就必須做出裁斷了。

朱祁鎮甚至想:“讓郭登繼承武英侯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這個念頭一想起來,朱祁鎮心中猛地一亮,卻發現太合適了。

文臣方面,朱祁鎮從不是太擔心青黃不接的。但是武將這方面,特別是能總領大軍的帥才,朱祁鎮已經在擔心。

張輔已經七十了,成國公小一點,也五六十了。而保定侯孟瑛比張輔年輕幾歲,也六十多了。

他們都是一輩人。

按照朱祁鎮想延續的模式,那就是在內閣之中放一個國公。保持內閣對勳貴的影響力。

但是國公可不是那麼好當的,等張輔,朱勇這一批人去之後,繼承的國公是不可能有他們父輩的能力。

而郭登而今四十多歲,年富力強。歷練一番,或許能夠擔任這個職位,問題是他的爵位太低了。

一個閩西伯而已,不能服衆。

想讓他從閩西伯升到國公,不知道要多少仗要打的。畢竟爲了大明爵位尊貴,朱祁鎮在封爵上,即便是放水,也不會放水太多。

但是郭登繼承武定侯爵位就不一樣了。武定侯這個爵位夠老,甚至不用封國公,就有資格當武將之首,如果幾個國公家青黃不接的好。

這個念頭忽然冒出來,朱祁鎮先按下來。這一件事情要細細計較一番。問起了福建衛所的事情。

郭登不知道朱祁鎮心中轉念之間,就閃過這麼多想法,自然是老老實實的說起了福建衛所的事情。

“臣已經按照陛下的旨意,廢除了福建行都司,而今福建衛所十六衛軍,二十二個千戶所。”

朱祁鎮聽了之後,立即說道:“等等,我記得福建都司本來就是十六衛軍,二十二個千戶所,難道福建行都司廢除之後,你連下面的衛所也廢除了?”

福建行都司下面還管轄着好幾個衛所。少數也有幾萬人馬。雖然估計大半是空額。

郭登說道:“臣也是沒有辦法,實在是而今臣能夠維持着十六衛軍,二十二個千戶所,已經是相當吃力了。”

“福建衛所太缺人了。”

朱祁鎮微微皺眉。

郭登立即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

朱祁鎮這才發現,這空額很大一部分都是朱祁鎮可以放士卒出軍籍這一件事情,搞出來的。

大部分士卒聽說這個消息,都不敢相信。

但是有膽大的人,敢吃螃蟹,剩下的人發現居然是真的,自然是稀里嘩啦的跑光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七十章 年關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十六章 海漕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章 大武學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
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七十章 年關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十六章 海漕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二章 大武學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