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

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

懷恩立即答應一聲,出去之後,交代自己的徒子徒孫去安排。只是片刻之間,懷恩疾步進來說道:“陛下,遵化的奏報,陛下要的蒸汽機已經完成了。”

一瞬間朱祁鎮的表情十分豐富。

這是朱祁鎮心心念唸的事情,牽掛了十幾年了,各種投入從來不少。

之前也有過幾次這樣的奏報。

畢竟如果單單的蒸汽機模型,並不是太難的。

但是朱祁鎮要求的蒸汽機,要有兩個作用,一個就是抽水,這是用在水利之上,二個就是上鐵路。

其實大明的鐵路已經不短了,說起來也有一兩百里長了。

大多數在遵化鐵廠範圍之內。作爲遵化鐵廠內部的交通路線,這種辦法,甚至還被佛山鐵廠效仿了。

只是因爲廠區之中,各種高溫,馬匹在這種環境下工作,是會生病的,於是一般來說都是人推的車子。

畢竟,人在很多時候,是比動物更有人忍耐性的。

朱祁鎮問道:“這一次可是真的?”

懷恩說道:“這裡有欽天監正貝琳的奏疏。”

欽天監正貝琳參與進去,也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決定。

朱祁鎮提出蒸汽機的創意之後,前後有數任大匠主持,只是統統失敗了,甚至還出現爆炸的事情,有一位待詔死在這事情之上。

朱祁鎮深刻反省之後,才發現一件事情。

雖然這些人大匠,一個個在自己的專門負責的範圍之內,可謂技藝高超,很多事情,都有獨特的見解。

但是他們本身還是工匠,很多思維都是工匠的思維。

即便是這些大匠的子弟投入貝琳門下學習數學,然後成爲這些大匠的助手,也不能扭轉他們的心思。

他們造蒸汽機的辦法,就是我覺得,大概,感覺應該是這樣的。

什麼數學的計算,根本沒有多想。

這樣的情況之下,就是一百年也造出蒸汽機。

最後朱祁鎮不得不讓貝琳上,這也是正統歷推行順利,好幾次天象都十分吻合,貝琳有了時間。

朱祁鎮將他的一些科研思路告訴了貝琳,比如實驗,計算,數據總結等等。

貝琳就趕鴨子上架了。

貝琳到了之後,就利用他豐富的數學知識,在弟子的幫助之下,對整個蒸汽機進行了重新設計。

貝琳作爲一個天文學家,也造過一些天文器械,甚至他還有恢復水運天象儀的想法,比起各種用水力推動的天文器械,原始的蒸汽機並不是太難的。

難的就是如何,讓蒸汽機上鐵路,並推動車輛進行,這纔是難題。

朱祁鎮打開貝琳的奏疏。

貝琳的奏疏拉開,卻見上面有些很多張配圖,都是工筆畫出來的,朱祁鎮一一看過去。發現單單從圖紙上來看。

蒸汽機的所有問題,都已經被解決了。

只是朱祁鎮這些年太清楚一件事情了,下面爲了欺上瞞下,是什麼事情都會做得出來。

別的事情,也就罷了,而蒸汽機是關乎大明國政的。這一點朱祁鎮不親眼看看,是萬萬不能放心的。

他正想下令將蒸汽機運到京師,但是看到奏摺上的標註的尺度,就知道這蒸汽機體積相當之大,即便是馳道也未必能將蒸汽機運輸到京師來。

他立即說道:“傳令,朕要去遵化。”

此刻朱祁鎮已經鐵了心。

事實證明,以朱祁鎮而今的權力,他真鐵了心要做什麼事情,是沒有人能夠阻擋的。

只是劉定之阻擋不成,只是對朱祁鎮出京這一件事情加以掩飾。

要知道,皇帝出京。從來是大張旗鼓的,是要對天下說明的。

劉定之無法相信,他該怎麼告訴天下人,皇帝出京,就是爲了一個莫名奇妙的機器?

於是劉定之給朱祁鎮加了行程,就是並不直接去遵化,而是先去昌平,祭奠太宗,仁宗,宣宗三位皇帝。並視察,已經開工的當今陛下的萬年吉壤,也就是陵墓所在。

雖然朱祁鎮對於修自己的陵墓,並不是太感冒的。但朱祁鎮畢竟已經是四十多歲了,而且寢陵的修建也是一個大工程,不是一會兒就能修好的。

如宣宗皇帝那樣,一年之內,動用十萬人大工,緊急修建,成本不知道擡高了多少。還有不知道百姓都死在工地上。

還不如,提前開始修建。

只需幾千人慢悠悠的修建就行了。有了一個基礎,將來有什麼事情,再加以擴建就容易多了。

這一件事情,大臣們都是很是堅持。朱祁鎮也覺得,算是爲朝廷好。就讓少府出錢,開始修建。

朱祁鎮帶着大臣侍從,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昌平,爲太宗,仁宗,宣宗上香。隨即就到了自己的寢陵之上。

朱祁鎮只是一看,就微微皺眉。

他知道他的寢陵工程其實很大的,但是到底有多大,卻沒有一個概念。

而今站在高處一看,整個工地面積長一兩裡,寬一里餘,當然了,並不是全部是地穴,還有很大一部分地面建築,幾乎是重修一座宮殿。

朱祁鎮在大事上花錢從來不眨眼,該花錢的事情,朱祁鎮不會吝嗇,但是這錢,朱祁鎮並不覺得應該花。

他立即問劉定之道:“這個寢陵要花多少錢?”

劉定之說道:“估計在百萬兩上下,不過分做十幾年,每年的支出也沒有多少了。”

朱祁鎮聽了,立即說道:“百萬兩太多了。這不知道是多少民脂民膏,豈能浪費?”

劉定之說道:“陛下,登基以來,外逐強敵,內理新政,大明之盛,未有今日。寢陵之做,並非爲了陛下,而是向後世子孫宣示陛下之功。陛下也要爲朝廷體面着想。”

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花,朱祁鎮與劉定之之間其實有分歧,而今就是一個,在朱祁鎮看來,如此大手筆修一個陵墓,根本就是浪費錢財。

但是在劉定之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個陵墓,是朝廷的體面,也是上下秩序的體現,什麼人能修什麼樣規格的陵墓,都是有規定的。

朱祁鎮剩下這一百萬兩,只會讓外人覺得朝廷上下失衡,並不會有其他好處,而且朝廷並非拿出這一筆錢,如此內庫不出,劉定之也是能從太倉銀庫之中找出來一筆錢。

正如劉定之所言,看上來百萬兩,但是分爲十幾年,其實每年也沒有多少錢。

朱祁鎮也明白這一點,他只能妥協,說道:“朕德薄,不敢越過獻陵與景陵去,令讓重新設計,無比要比等而下之。”

明十三陵之中,有一種說法,就是獻陵最樸,景陵最小。

而獻陵與景陵就是明仁宗與明宣宗的陵墓。

這兩個陵墓的修建,都是仁宗皇帝與宣宗皇帝死後修建的,時間緊,任務重。只能消減規格來完成。

畢竟仁宗皇帝之死,與宣宗皇帝之死,都是很突然的。

所以兩個陵墓的修建,比之明太宗的長陵,相差太多了。

朱祁鎮有這個藉口,限制了自己的陵墓規格。卻也是合情合理,讓人挑出不問題來。畢竟孝道也是人倫之大道。

劉定之奉命重新擬定寢陵規模,就不用說了。

只是朱祁鎮這個命令,就成爲了大明祖訓之一,也就造成了大明後來大多數皇帝的陵墓都一個比一個小,也就少數出格的皇帝之外。

所以大明寢陵羣要比後世小上一大圈。

朱祁鎮無暇關注這些影響,他這些表面功夫做過之後,他就心急如焚的帶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從北京北面繞過,去了遵化。

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
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