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戰鼓(二)

立高之助稍稍楞了下,岡村寧次話裡的意思隱隱透露出要梅津美治郎不但要將關東軍部隊,還要將儲存物資全數運入華北,這個難度可不小,梅津美治郎會同意?關東軍入關必須得到東京的同意,否則,一旦蘇俄戰場出現什麼變故,梅津美治郎必須承擔責任。

看看大城,大城的神色也透着疑惑,立高之助微微皺眉:“司令官說得不錯,可梅津司令官恐怕很難同意,蘇軍在蒙古反攻後,蘇俄戰場壓力很大。”

岡村卻搖頭:“現在是冬季,蘇軍不會在這個季節進攻,最關鍵的是,如果我軍在華北失敗,這場戰爭就再也沒有機會。”

立高之助抿下嘴心中涌起一絲不安,說服梅津美治郎固然是個重要任務,但完全可以讓其他人去,爲什麼要派他去呢?

“你帶辻政副課長一起去。”岡村察覺的立高之助的猶豫,不過卻認爲立高之助是感到爲難,便給他打氣:“梅津司令官是明白事理的,如果此次會戰失敗,百萬支那軍齊聚山海關外,北面蘇俄軍隊便絕不會坐視,支那人與俄國正爲滿洲鬧得不可開交,斯大林要想佔據主動便必須在滿洲有軍事力量存在。立高君,你此行關係重大,可以說華北會戰的成敗就在你身上。”

面對岡村的期望的目光,立高之助知道自己無法再推,便立刻表示接受這個任務,他沒有問爲什麼要帶辻政信去,他知道岡村不喜歡這個人,可這個人又太能惹事,所以能有機會讓他不在華北派遣軍一段時間也好。

“司令官,谷壽夫君和有末君都來電,支那將軍到德縣後,支那軍的活動愈加頻繁,按照支那將軍的習慣,上一次會戰結束三到五個月後,便會展開下一次行動,現在前線的兵力太單薄了。”

大城一直搞不清楚岡村究竟想做什麼,前線兵力單薄,支那軍一旦發動進攻,可以輕易突破防線,攻抵平津。他與立高之助的想法大致相同,都是西守東戰,唯一不同的是,他更注重中線。可剛纔岡村已經明顯表現出對立高之助建議的冷漠,他自然不能再那樣直接,只能迂迴試探。

岡村寧次瘦削的臉皮微微動了下,手掌在磚牆上輕輕拍了兩下,石頭上那層薄薄的雪被拍開,露出下面的青色。

“大城君,這座北平城已經有五百年曆史了,當年忽必烈修建這座城市時,還是個小城市,明成祖朱棣後來又擴建,將其作爲帝國的首都,是支那最堅固的城市。”

立高之助恍然間明白,岡村寧次很可能要將北平作爲誘餌,吸引中[***]隊進攻這座堅城,以達到消耗其兵力的目的。

“在華北平原上與支那軍決戰,這是支那將軍希望的,”果然,岡村寧次開始談他的計劃了:“我們不能上他的當,所以我的計劃是,誘敵北上,將其吸引在北平天津城下。皇軍主力則放在北面,在張家口,在長城一線。”

說到這裡,岡村停下了,望着大城和立高之助,大城先是輕輕點頭,然後又搖頭。

“怎麼,大城君,有什麼想法嗎?”

大城點點頭:“司令官,會戰一旦展開,根據情報,張家口將面臨支那軍晉綏軍和GC軍的進攻,如果,支那將軍發現我軍主力在北線,他完全可以以一部分兵力包圍北平天津,主力繼續北上。還有,皇軍在北平天津要留多少兵力呢?”

“是的,這種可能姓極大。”岡村承認大城的判斷不錯,他冷冷一笑:“就兵力而言,北平只需要留兩個混成旅團便行了,天津一個師團一個混成旅團,其餘部隊全部北上。”

大城大爲驚訝,兩個混成旅團,總兵力也就萬餘人,守衛北平這樣的大型城市,無論如何都不夠。立高之助同樣驚奇萬分,岡村寧次這是要做什麼,兩個混成旅團,中[***]隊要是攻克北平,這什麼吸引支那軍于堅城之下,不就成了空談。

“你們不用擔心,”岡村寧次淡淡一笑:“支那空軍每天都光臨石家莊,天津也落下不少炸彈,可北平卻一枚炸彈都沒落下,甚至連皇軍明顯的目標都沒有受到轟炸,這是爲什麼?只有一種解釋,支那人捨不得將他們的這座古城炸掉,對他們而言,保住這座古城比消滅皇軍更重要。”

岡村寧次說到這裡,臉上浮現出一股說不清的神情,有輕蔑,有讚賞,混雜交織在一起。

“司令官,您這是在賭博。”立高之助和大城都明白了,岡村寧次這是賭中[***]隊不會強攻北平。

“這場戰爭本來就是在賭博。”岡村寧次神情中有種冷酷,有種無情:“我們必須進行這樣的賭博,如果我們置重兵於北平,反擊的兵力就不足。”

“可這樣同樣失去了內外夾擊之效,”大城也表示反對:“支那軍只需留下五六萬部隊監視城內皇軍,主力繼續北上,以十萬左右兵力強攻天津,北平便成了一座孤城,同樣無法實現吸引支那軍主力于堅城之下的目的。”

岡村稍稍一愣,沒有答話,大城的意見顯然擊中了他的軟肋。三人均不再開口,並排站在城頭,默默望着城外的原野。那裡煙霧瀰漫,如蒙上一層薄紗。

是的,是一層面紗。他們曾經認爲這是分裂的民族,軍閥土匪黑幫是這個社會的主流,國民軟弱膽怯,貧窮愚昧,所以他們認爲這是千年難遇的良機,於是他們拿着槍,拿着炮,垮着戰馬衝進了這遍國土。

可進來後,他們才發現,這遍國土一夜之間變得讓他們完全陌生。愚昧的國民卻不願作順民,膽怯軟弱的他們拿起了刀槍;分裂的軍閥,可以團結起來;作惡的土匪,黑幫,也不願作漢殲。

千年機遇變成了千年危機,戰敗已經沉重的壓在高級軍政人員肩上,盟國將至高無上的天皇陛下列爲第一號戰犯,皇國的傳承受到嚴重威脅,一旦戰敗成爲現實,無論誰都不知道會有什麼難以想象的結果。

“你沒有機會,我卻有機會走遍曰本。”

岡村寧次腦海裡突然蹦出一句話,說這話的主人現在正在南邊磨刀赫赫,盯着站在北平城頭的他。

“再點東京,南洋援軍必須在二月中旬以前到達,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岡村心有不甘,他不願成爲曰本戰敗的罪人,他希望他能力挽狂瀾。

小磯國昭透過車窗,望着兩側街道,轎車緩慢的行使在街道上,兩邊的行人紛紛向轎車投來羨慕的目光,這個時候,能坐車的都是軍政高級人員,其他無論是警察還是公司老闆,都只能騎自行車。

新年的東京沒有什麼節曰氣氛,國內物資匱乏已經非常嚴重,街上沒有幾個男人,女人們穿着陳舊和服,匆匆走過街道。街邊的空地上,一羣婦女正在訓練,她們拿着竹棍作成的槍,在口令下一下一下的練着刺殺。

現在曰本已經幾乎全民皆兵,六十五歲以下,十歲以上,無論男女都要接受軍事訓練,學校裡傳來的不是讀書聲,而是稚氣的殺聲。

這是山東會戰後,鑑於前線兵力緊張,軍部依據總力戰策略,提出一億國民總動員,訓練八百萬預備役士兵,一千八百萬民兵,五千萬民衆挺身隊,甚至連皇后都帶着宮中的命婦進行軍事訓練。

石原莞爾有些煩躁的將窗簾拉上,他根本就認爲這種瘋狂就是愚蠢,愚不可及。數字是很好看,可其他呢?八百萬預備役士兵,曰本還有八百萬適齡青年嗎?一千八百萬民兵,裝備的甚至是古老的前裝火藥槍,就這還不夠,大部分民兵將裝備用竹子製成的武器,至於後面的五千萬民衆挺身隊,只有石頭和菜刀,連手榴彈都沒有,可他們要面對的卻是坦克機槍。

“石原君,有些事情不能着急。”小磯國昭知道身邊朋友的心情,石原莞爾的策略再次被御前會議否決。

鑑於華北敵情嚴重,石原莞爾提議將華北派遣軍全軍後撤到滿洲國邊境,蒙古戰場收縮,乾脆放棄整個蒙古,全軍後撤;此外他再次提出放棄江南,江南部隊全軍北上。

但這個戰略再次被外交部和軍部否決,新任陸軍大臣畑俊六以辭職相威脅,拒不從華北撤軍,外交部也堅決反對從江南撤軍,御前會議上,石原莞爾孤軍奮戰,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石原莞爾心中有種無力感,重新出山已經一年了,可他的戰略都未被採納,要不是小磯國昭堅持挽留,他今天就要辭職。

“石原君,不要灰心,今天的會議總算了結果,海軍已經同意,在一個月將南洋的四個師團運到華北。”小磯國昭安慰石原。

石原莞爾輕輕哼了聲,絲毫沒有領情,從南洋調兵到華北是早已經決定,可海軍卻因爲美軍反攻,奪取了誇賈林、羅伊島—那慕爾島、埃尼威托克諸環礁,兵鋒直指馬里亞納絕對國防圈。海軍決定組織馬里亞納會戰,聯合艦隊本土集結,南洋艦隊在新加坡集結。爲此停止了運送南洋部隊的行動,而由於美軍潛艇的威脅越來越大,單獨的船隊已經不敢上路,每次都要派出強大的護航艦隊。

“首相,我對華北決戰不抱希望。”石原的語氣非常僵硬,這個觀點他已經說過多次,今天在御前會議上也充分論述過。

“你對岡村君的作戰計劃怎樣看?”小磯國昭似乎毫不在意的問道。

“岡村,”石原莞爾稍稍一愣,隨即不屑的說:“這是個口是心非的傢伙。”

石原莞爾還清楚記得當年岡村的表演,當初沒有認出他的面目,這幾年他算看清了。小磯國昭聞言輕輕搖頭。

(未完待續)

第三節 巧取(三)第一節 法幣(四)第一節 黨爭(五)第四節 外交(六)第二節 交易(六)第十五節 脫困第六節 突破(六)第八節 天火(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五節 雲集(六)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四節 外交(六)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九節 魅影(九)第七節 閃電(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六節 突破(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七節 曙光(三)第六節 和約(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一)第八節 日薄(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三節 魅影(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二節 沙基(四)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七節 風波(十)第一節 法幣(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九節 殤(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一節 挽弓(二)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七節 風波(四)第四節 謀殺(五)第十節 風雲(三)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一節 挽弓(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十節 撤退(二)第八節 南線(八)第一節 返川(一)第四節 謀殺(二)第三節 聚才(三)第五節 “異心”(四)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八節 特使(十三)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一節 奪軍(八)第二節 空軍(三)第四節 酒會(一)第十節 風雲(十)第四節 戰鼓(八)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八節 日薄(十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七節 誤判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九節 文革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一節 返川(一)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五節 調整(三)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一節 遏制(十)第三節 巧取(七)第三節 魅影(六)第四節 戰鼓(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
第三節 巧取(三)第一節 法幣(四)第一節 黨爭(五)第四節 外交(六)第二節 交易(六)第十五節 脫困第六節 突破(六)第八節 天火(五)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五節 雲集(六)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四節 外交(六)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九節 魅影(九)第七節 閃電(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六節 突破(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第七節 曙光(三)第六節 和約(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一)第八節 日薄(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三節 魅影(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二節 沙基(四)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七節 風波(十)第一節 法幣(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九節 殤(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八)第一節 挽弓(二)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七節 風波(四)第四節 謀殺(五)第十節 風雲(三)第十一節 重振(十)第一節 挽弓(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十節 撤退(二)第八節 南線(八)第一節 返川(一)第四節 謀殺(二)第三節 聚才(三)第五節 “異心”(四)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十節 大撤退(八)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八節 特使(十三)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九)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一節 奪軍(八)第二節 空軍(三)第四節 酒會(一)第十節 風雲(十)第四節 戰鼓(八)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八節 日薄(十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七節 誤判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九節 文革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一節 返川(一)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五節 調整(三)第三十三節 整軍(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一節 遏制(十)第三節 巧取(七)第三節 魅影(六)第四節 戰鼓(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