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文革

莊繼華心裡高興,周圍同學中個個有字,雖然他沒有覺得什麼,可其他人卻覺得有些不方便,同學之間都是以字稱呼,名字很少提及,蔣先雲賀衷寒等早建議他取個字。

“我看過你的考卷,你說中國貧弱的根本原因在於儒家文化,需要改良,這個觀點我很贊成。現在有些學者認爲儒家文化已經落伍,聲稱應拋棄儒家文化,全面引入西方文化。這純粹胡說,儒家文化需要革新,並非拋棄,忠孝節義、禮義廉恥無論在現在還是在將來都是中國人的行爲準則。比如你吧,身在西洋,心繫祖國,不遠萬里投身革命,這就是中華文化感召的體現,文化革新需要你這樣的青年才俊來努力。所以我以爲莊繼華字*,你以爲如何?”蔣介石見莊繼華不明白便解釋道。

我靠,那文章只是考試,只是一篇文章,莊繼華哭笑不得,不行無論如何不行。*,這有點超前了。

“校長,這樣的字,學生受不起呀。”莊繼華一副惶恐的模樣。

“受不起?是不滿意吧。”蔣介石對莊繼華是下了一番心思的,自回來後,他就始終關注莊繼華,其實不單莊繼華還包括蔣先雲、李之龍、賀衷寒、胡宗南、關麟徵、陳賡等,這些人是他認爲黃埔同學中出類拔萃的人物。更嚴格地說他關注每一個黃埔學生,學校中的大小事情他都知道,後世人都知道蔣介石對黃埔一期同學是出了名的愛護,包括加入[***]的,其他人被抓住可以就地槍斃,黃埔學生被抓住了就一定要上報蔣介石才能處理。自雲橋之後他就認定莊繼華是個人才,進黃埔後,莊繼華的一些言論,迫不得已發表的看法,更讓他確信這個人必須爲他所用,爲此他特地想出一套方案專爲收服莊繼華。

“不,不,學生何人,才疏德淺,豈能擔起革新文化的重擔。”

這話讓蔣介石心裡很受用,莊繼華拒絕也在他意料之中,如果能這樣輕易收服的也就不是什麼人才了。

“取字*是希望年輕人蔘與到文化革新裡來,表達的是一種志向,而非其他。”蔣介石耐心解釋道,但這話的潛臺詞卻是我知道你不可能擔起革新文化的重擔,這只是表示我對你的重視。

這下就說明政治人物說話是轉彎抹角的,莊繼華就差遠了,這話他就沒聽懂,他只是覺得蔣介石在拉攏自己,當然自己也是願意被拉攏的,既然決定不參加[***],那麼蔣介石這棵大樹還是可以靠一靠的。可是文新這個字…..。

“校長,學生不是不滿,而是惶恐,學生以爲革新中華文化這樣的重擔非總理、校長、政委這樣的人,旁人無法擔當,學生自當追隨總理校長。”

這話在莊繼華看來是推辭*這個字,但在蔣介石耳裡卻變了,變成校長的情我領了。蔣介石心裡大爲高興,他沒想到莊繼華如此上道,嘴上卻說:“哪裡哪裡,所言過於誇大,總理自然是可以的,我蔣某人還沒有這個能力。”

他那樣子哪裡瞞得過莊繼華,不過莊繼華有點奇怪,轉念一想明白了,現在的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地位不高,孫中山過後是胡漢民、然後是汪精衛、廖仲愷,蔣介石還沒排上號,甚至連許崇智都趕不上。

莊繼華心裡暗笑,臉上卻很嚴肅:“總理自然是第一人,除此之外,我以爲校長是不二人選,其他人遲早會居於校長之下。”見蔣介石面露疑問,便解釋說:“拿破崙爲什麼能成爲法國的驕傲,華盛頓爲何能成爲美國國父,二人唯一相同之處在於他們是軍人,值此亂世,軍人乃最強有力之人,即或起點較低,最終獨佔鰲頭的必定是軍人,而非政客。”

見蔣介石面露思索之色,便趁熱打鐵:“政委待人寬厚,雍容大度,這是他的優點和長處,也是他的缺點和短處。”見蔣介石不解,解釋道:“當今中國需要強有力之人物來挽救國家,國人也希望有這樣一個強有力的人物,爲什麼呢?因爲自古中國政權即中央集權政體,明君清官思想在百姓心中紮根,同時國家要迅速強大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斧,一個強有力的領袖,這樣的領袖絕不會出自文人,必然出自軍人。環顧今曰中國,誰能但當?除校長以外無人能當。故我以爲除總理之外,革新文化之人非校長不可。”

蔣介石越聽越高興,不是莊繼華的話,而是莊繼華的態度。他認爲這是莊繼華在向他表態,他知道莊繼華沒有加入[***],雖然還有不少學生也沒有加入[***],但莊繼華與蔣先雲和李之龍的關係很要好,以他和蔣先雲李之龍的關係卻沒有選擇[***],這就難得了。既然莊繼華留在國民黨,他不跟我就得跟廖仲愷或者汪精衛,至於胡漢民許崇智他根本沒考慮,像這樣的年輕人,根本看不上胡許這樣的老朽,唯一可能要警惕的是鄧演達。

蔣介石想到這裡正要說話,忽然覺得不對,這莊繼華怎麼這麼容易,不對,他不是糊弄我吧。於是他決定繼續試探:“*,黃埔現在只有這麼區區幾百學生,雖然我很看好這些同學,不過僅憑這點人要成就那樣的事業是不可能。”

聽見蔣介石意興闌珊的話,莊繼華心裡直樂心說別蒙我,這道理你早知道了,既然你不肯說,那我就給你點明吧。

“校長,現在黃埔只有這麼幾百人,可是這是第一期,以後還有第二期,第三期。一期幾百人,幾期就是上千人,古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之說,有了這幾百幹部,中國人這麼多,先招一團,而後成師,然後成軍,兩年之內廣東將由黃埔軍執牛耳,十年之後中國將由黃埔軍一統天下。”

“呵呵,*你太樂觀了,當然樂觀不是壞事,革命雖然艱苦,但我們革命者應該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你做得很好。”蔣介石終於笑了,當然莊繼華說的那些他都知道,什麼執牛耳一統天下他倒沒想過,不過他也有這樣的信心,北伐中原也是他的夢想,莊繼華正好撓在他的癢處。

倆人鬥心眼現在算告一段落,現場氣氛很好,莊繼華也只好悲哀的接受字文新。

“*,有件事情我要批評你,你們在沙灘上玩,雖然是在休息時間,沒影響學習,但軍人要隨時主意自己的言行。”蔣介石雖然是在批評,口氣卻很溫和。

“校長,您誤會了,我們不是在玩,我們是在訓練。”

“訓練?有那麼訓練的?”蔣介石狐疑地看着莊繼華。

於是莊繼華便向他解釋沙灘訓練法的作用,遊戲訓練法的目的,見蔣介石還是有點疑問,便將健身理論灌輸給蔣介石,什麼二頭肌,四頭肌,胸肌等等,聽得蔣介石有點頭暈,不過他總算知道了,這是從美國傳過來的訓練方法,是先進技術。於是他不打算再談論這個話題,似乎隨意地說:“*,宣俠父離校同學們都說些什麼?”

(注:取字*是受《民國往事》啓發,感謝惘然孤行兄。)

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五節 海關(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八)第四節 外交(八)第四節 謀殺(四)第五節 盟國(六)第十節 風雲(五)第十節 餘波(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八節 日薄(十)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四節 陰雲(一)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五節 盟國(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六節 波瀾起(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一)第一節 諜影(二)第五節 曙光(十)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四)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五節 號角(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七節 風波(十)第八節 日薄(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一節 破冰(一)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二節 初戰(九)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二)第六節 突破(七)第四節 謀殺(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三節 聚才(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四)第三節 結盟(六)第一節 陰謀(十)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十九節 變計第五節 突擊(三)第一節 蟄伏(四)第四節 視察(三)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六十節 心思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八節 轉折(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六節 和約(四)第一節 遏制(一)第四節 視察(二)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五節 積聚(七)第一節 蟄伏(七)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九節 魅影(五)第九節 號角(三)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六節 禍根(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十節 虎嘯(八)第三節 演練(一)
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五節 海關(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八)第四節 外交(八)第四節 謀殺(四)第五節 盟國(六)第十節 風雲(五)第十節 餘波(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八節 日薄(十)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四節 陰雲(一)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五節 盟國(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十節 拉薩風雲(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六節 波瀾起(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一)第一節 諜影(二)第五節 曙光(十)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四)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五節 號角(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七節 風波(十)第八節 日薄(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一節 破冰(一)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一)第二節 初戰(九)第六節 救亡(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二)第六節 突破(七)第四節 謀殺(四)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三節 聚才(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四)第三節 結盟(六)第一節 陰謀(十)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十九節 變計第五節 突擊(三)第一節 蟄伏(四)第四節 視察(三)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十一節 大捷(四)第六十節 心思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一)第八節 轉折(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六節 和約(四)第一節 遏制(一)第四節 視察(二)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五節 積聚(七)第一節 蟄伏(七)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五十一節 遭遇戰(一)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九節 魅影(五)第九節 號角(三)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六節 禍根(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一)第十節 虎嘯(八)第三節 演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