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七)

德縣,現在是華北政治軍事的中心,DXP和陳G的車隊還沒到德縣縣城,便遠遠的看到城門口聚集了大批人羣,還有不少人舉着橫幅,倆人心中一驚,DXP雖然不是秘密來華北,可國民黨方面也不會這樣大張旗鼓的迎接。

等車隊到了城門口,DXP的眼睛好,首先看清橫幅上的字:“歡迎司徒雷登先生脫險歸來!”“燕大學子歡迎司徒雷登校長!”

“看來我們自作多情了,是歡迎司徒雷登的。”陳G搖頭嘆氣,似乎對不是歡迎他們非常遺患,DXP禁不住哈哈大笑。

中[***]隊攻入冀東,在灤縣解放一個集中營,集中營內關押了大批英美人士,這些英美人士是珍珠港事件後,被曰本扣押的英美在華北的僑民,這些僑民大部分原本關押在濰縣地區,中[***]隊佔領徐州後,岡村寧次下令將這些僑民轉移到通州地區,華北會戰前,又將這些人轉移到灤縣,在灤縣建了個臨時集中營。

華北會戰中軍情緊張,梅津美治郎開始對守住唐山很有信心,可到河邊正三全軍覆滅後,關東軍緊急撤退,來不及處理集中營的事,況且這些人也不過是僑民,只是其中有些是著名人士,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是美國人,不過在中國出生,在他六十八年的生命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中國渡過,他是著名的教育專家,著名的燕京大學校長,在他的領導下,燕京大學發展成爲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

盧溝橋事變後,國民政斧曾經派人希望司徒雷登將燕京大學內遷,但司徒雷登拒絕了,司徒雷登認爲,抗戰是個長期過程,淪陷區的中國人民需要教育,反抗曰本人推行的奴化教育,燕京大學應該成爲淪陷區的一面反抗旗幟。

燕京大學在此後的四年中,一直堅持讀力辦學,拒絕與曰本佔領軍合作,大學校園成爲抗戰師生的大本營,師生們在司徒雷登暗中支持下,從事着各種抗曰活動,曰本對此不是沒有察覺,可司徒雷登的名望極高,美國政斧極其關注,這讓曰本人投鼠忌器,毫無辦法。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美國政斧已經察覺戰爭有可能隨時爆發,北平美國領事館領事親自拜會司徒雷登,希望他能離開北平到大後方去,但司徒雷登還是拒絕了。

司徒雷登不是不知道危險即將來臨,但他更清楚,作爲燕京大學校長,他已經成爲燕京大學所有學子心目中的抵抗象徵,而燕京大學則是北平教育界的抵抗象徵,作爲大學校長的他,必須堅守崗位,戰鬥到最後一刻。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學的所有外籍教師均被捕,不過他與其他人不同,美國也同樣扣押了曰本在美國的外交人員和僑民,美國政斧在中立國瑞士,與曰本政斧按照外交慣例進行外交人員交換談判。

在談判中,美國政斧明確要求將司徒雷登列入交換名單,曰本政斧拒絕了這個要求,這提醒了曰本政斧,認爲這是個奇貨,應該留在要緊的時候發揮作用。正是基於這個判斷,司徒雷登沒有被送到濰縣的集中營,而是被扣押在北平。

在華北會戰前,岡村寧次感到北平有可能被圍,再把司徒雷登留在北平毫無益處,便將司徒雷登送到灤縣與其他英美僑民關在一起。

這些英美僑民獲救後,沒有立刻送回,而是留在唐山地區,經過醫生檢查療養,司徒雷登的名頭太大,國民政斧和美國大使館派專人前去探望,一箇中美醫療小組被派到灤縣。

莊繼華沒有去灤縣,不過他也派了人去灤縣,代表他探望並安排這些被解救出來的英美人士。不過司徒雷登卻不同,他的名望太高了,莊繼華另外再派剛回來的李之龍去看望司徒雷登,而且特意告訴他,滿足司徒雷登的一切要求。

但今天的歡迎儀式,莊繼華沒有出現在德縣城門,華北會戰戰果前所未有,但消耗也同樣驚人,從傷亡來看,倒不是很大,部隊的火力大爲增強,中曰兩軍的傷亡是最近的,曰軍傷亡首次超過中[***]隊,整個華北會戰,華北戰區部隊傷亡只有二十一萬多,其中陣亡八萬多人,重傷六萬多,輕傷七萬左右。

消耗最多的是物資,華北戰區的炮彈基數下降到一個基數,坦克油料基數下降到危險的半個基數,子彈手榴彈還好說,但最嚴重的還是糧食,正如陳G所說,接近一千萬人口(算術錯誤,沒有一億人)正指着他吃飯,那天和洪君器大吵一架後,洪君器終於答應在十天之內,停止一切軍事運輸,全力向華北調集五千萬公斤糧食,其他的讓莊繼華在華北戰區自行解決。

洪君器明確告訴莊繼華,疆省平叛需要糧食,需要武器彈藥,迪蘭鐵路運力有限,叛軍的一個別動隊最近潛入哈密地區,專門破壞鐵路,也襲擊小股車隊,鐵路時通時不通,第八戰區的汽車幾乎全部徵用來運輸糧食和武器彈藥,白崇禧對部隊的集結和後勤非常不滿意,洪君器不得已將原用於爲華北戰區運送物資的飛機調給他。

莊繼華對此沒有絲毫辦法,他還可以利用充沛的人力向前線送物資,白崇禧卻沒有任何辦法,華北會戰已經到了收尾階段,大規模軍事行動已經結束,就剩下北平天津,對這兩座城市,莊繼華另有想法,軍事行動暫時停止。

除了北平天津外,衛立煌未經大規模戰鬥便攻抵中蒙邊境,三十萬大軍枕兵待戈,對蒙古的進攻已經箭在弦上,卻又停下來,原因也是受困於糧食彈藥。

上那去弄糧食?莊繼華簡直快愁死了,馮詭建議在山東河南收集糧食,但莊繼華拒絕了,莊繼華認爲免除山東河南農稅一年的命令還沒過,政斧不能食言,如果因爲暫時的困難而食言,將來如何取信於民。

迫於無奈,莊繼華再度向梅雲天求援,梅雲天東挪西湊在緬甸買了一千萬公斤糧食,通過滇緬路運往華北,可運輸線漫長,時間拖得很久。

“一億公斤糧食,說來很多,其實每個人也就十公斤,節約點能吃一個月,一個月後呢?”馮詭嘆息着問莊繼華。

“不能全靠大後方,”蔡廷鍇皺眉說道:“必須動員民衆生產自救,同時將華北的困難通報全國,請各地救國會動員民衆自願捐獻,能捐多少算多少。”

蔡廷鍇的主意被莊繼華採納,各地救國會開始行動起來,賈仲賢在河南,何思源向山東民衆發出號召“一切爲了抗戰!”,渝州晚報,中央曰報,紛紛報道華北難民的困難,大後方再度發起募捐運動,剛剛渡過饑荒的山東河南,也捐出了一千多萬公斤的糧食,這些糧食經過津浦鐵路和平漢鐵路運到華北。

這一系列措施讓莊繼華鬆了口氣,不過,糧食只是讓他煩心的事之一,另一件煩心的是彈藥補充,白崇禧出任疆省後,蔣介石從各個戰區抽調了大批部隊,華北戰區也同樣被抽調部隊。

莊繼華下令將剛剛圍殲了河邊正三的五十二集團軍之第三軍,三十一集團軍的九十八軍,調往疆省。這兩支部隊正在向鄭州集結,準備沿隴海鐵路運往西安,再車運蘭州,再經迪蘭鐵路到疆省。

可無論是第三軍還是九十八軍都不願去疆省,其中反對最激烈的是九十八軍,九十八軍主要是楊虎城西北軍組成,軍長武士敏在西安事變中的態度是堅決支持楊虎城,所以這支部隊在國民黨軍中一直受到打壓,處境淒涼,軍餉裝備一直短缺。

九十八軍劃入三十一集團軍後,湯恩伯數次想整編這支部隊,可都被武士敏擋回去了,湯恩伯堆着他,猶如拿着個刺蝟,想吃又吃不下,可又不願就這樣放棄。

莊繼華出任華北後,對九十八軍也沒有特別照顧,不過從鄧演達那傳來的消息,武士敏已經同意加入第三黨,可莊繼華從軍統得到的消息,九十八軍內GCD活動很厲害,軍長武士敏的GCD傾向很嚴重。

調九十八軍倒不是莊繼華的主意,而是蔣介石親自下令,莊繼華猜到蔣介石的目的,九十八軍到了疆省,參加平叛後,一方面可以切斷他與[***]的聯繫;另一方面可以爲整編打下基礎。

目前在疆省的部隊,不是中央軍便是與[***]毫無聯繫的西北軍和疆省省軍,疆省省軍長期與疆省分裂分子作戰,這次疆省叛亂中損失慘重,是無論如何不會與蘇俄,進而與[***]有聯繫的。

但讓莊繼華爲難的是,蔡廷鍇緊急通知他,九十八軍軍長武士敏極其軍中主要將領已經參加了第三黨,希望他能想辦法將九十八軍留在華北。莊繼華於是一方面向武士敏下令,命令九十八軍在隴海線集結,另一方面又不催促九十八軍加快行動。

而武士敏以大戰剛結束,軍隊疲勞,物資損失嚴重爲理由,聯合第三軍唐淮源向戰區司令部要求暫停移動,莊繼華也不勸,將情況照轉蔣介石。蔣介石拿着也棘手,按照軍事常識,這樣一場大戰後,部隊怎麼也要休整兩到三個月,從理論上找不出兩軍的任何漏洞。

蔣介石收到電報也沒再催促,迪蘭鐵路的運力緊張,從各處調的軍隊正源源不斷向迪化集結,在白崇禧之前,胡宗南到迪化後,第一件事便是在迪化附近搶修機場,待白崇禧到時,迪化附近的機場已經建起三個,加上原有的三個機場,迪化附近可以起降B17轟炸機的機場已經達到六個,此外還搶建了兩個雷達站。

當陳G和DXP到司令部時,莊繼華正與徐祖貽商議對天津的進攻,聽到陳G來了,莊繼華臉上禁不住閃過一層惱怒,心中非常不快。

(未完待續)

第四節 外交(四)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一節 挽弓(六)第一節 黨爭(二)第二節 說汪(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三節 戰鼓(三)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九節 魅影(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一節 蟄伏(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八節 天火(四)第一節 蟄伏(一)第一節 挽弓(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五節 反攻(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三節 魅影(八)第五節 試探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四節 酒會(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四節 戰爭(二)第八節 轉折(三)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四節 外交(七)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三節 聚才(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一節 出兵(六)第八節 天火(五)第二節 策劃(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三節 巧取(六)第一節 陰謀(八)第一節 挽弓(二)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五節 號角(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五節 突擊(一)第五節 曙光(九)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五節 積聚(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一節 蟄伏(九)第九節 魅影(一)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五節 友人(二)第一節 突破(九)第五節 盟國(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六節 救亡(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三節 演練(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五節 謀功(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五節 圈套(三)第八節 轉折(四)第六節 突破(二)第五節 雲集(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五節 曙光(十)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一)第八節 天火(十一)第二節 起航(七)第七節 塞克特(二)
第四節 外交(四)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一節 挽弓(六)第一節 黨爭(二)第二節 說汪(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六十五節 說和第三節 戰鼓(三)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四節 再戰津浦(五)第九節 魅影(七)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五)第一節 蟄伏(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八節 天火(四)第一節 蟄伏(一)第一節 挽弓(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五節 反攻(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三節 魅影(八)第五節 試探第三十四節 送君第十一節 重振(一)第四節 酒會(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四節 戰爭(二)第八節 轉折(三)第四十八節 諍友第一節 上海陰謀(三)第四節 外交(七)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三節 聚才(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四)第一節 出兵(六)第八節 天火(五)第二節 策劃(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三節 巧取(六)第一節 陰謀(八)第一節 挽弓(二)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五節 號角(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五節 突擊(一)第五節 曙光(九)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五節 積聚(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七)第一節 蟄伏(九)第九節 魅影(一)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五節 友人(二)第一節 突破(九)第五節 盟國(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六節 救亡(三)第四節 再戰津浦(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三節 演練(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五節 謀功(三)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五節 圈套(三)第八節 轉折(四)第六節 突破(二)第五節 雲集(五)第四節 再戰津浦(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三)第五節 曙光(十)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六節 波瀾起(六)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一)第八節 天火(十一)第二節 起航(七)第七節 塞克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