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

會議有些冷場,莊繼華看看左右,雖然明知道蔣介石在心裡已經作出接受曰本條件的決定,這個會議不過是統一認識,分擔責任罷了,他還是想說一說。

“校長,學生有話要講,”莊繼華站起來對說。

“你說吧,今天這個會就是讓大家把話講透。”蔣介石眼光略有些閃爍。

“學生反對接受曰方條件,相反,應該提出我們的條件,要求曰方按照我們的條件談判。”莊繼華的話一出口就讓在場的將領們有些意外,按照我們的條件談判,現在的形勢下,曰本人會同意,那不就等於是宣佈拒絕談判了嗎。

“校長,諸位將軍,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我們的確不利,但這種不利不時戰略上的,而是戰術上的,所以我們用不着急於求和,”莊繼華侃侃而談,目光掃視着白崇禧何健等人:“中曰之戰,曰本利於速戰,我們利在長期;這纔剛剛打了五個月,我們就和談,正好符合曰本的戰略利益;這時其一;其二,現在和談,且不說曰方的條件會不會變,國內民意如何交代?在政治上,GCD和第三黨剛剛團結在抗曰的旗幟下,如果我們現在與曰本談判,他們會做出什麼反應?國內的民衆會如何看待政斧,如何看待校長?”莊繼華看着蔣介石,後者臉色不豫,神情有些鬆動。

“拿破崙時代,在英國流傳一句話,我們可以輸掉一百場戰役,但我們能贏得戰爭。我們現在不過輸掉了一場戰役,但我們還沒輸掉戰爭,相反,戰爭正朝着我們預想的方向發展,前途十分光明。”隨後莊繼華又重重補充了句:“對於最後勝利我始終堅信不疑。”

會議室內更加沉默了,過了好一會,何應欽才緩緩說道:“這個,文革,目前的軍事形勢是如果不和談,南京有可能失守,如此我們談判形勢將更加艱難。我認爲,這些條件並非不可以接受,沒有要求承認滿洲國,沒有要求賠款,與委員長在廬山的談話基本相符,我看是可以的。”

何應欽的話讓會議室內的氣憤稍微活躍了點,楊永泰接過何應欽的話說:“何部長說得對,這些條件與委員長所說的不涉及中國主權不衝突,況且,內蒙自治以後,蘇曰矛盾必然上升,這隊我們聯俄抗曰有很大幫助。”

這就有點一廂情願了,莊繼華心中直搖頭,蘇俄不是傻子,他不會爲中國火中取栗,相反他還會利用中國拖住曰本,他好放手對付德國。

“總的來看這不是亡國條件,”白崇禧鏡片後面的眼光閃爍,有些驕傲的迎着莊繼華的目光,字斟字酌的說:“而且,如果和談成功,我們可以不戰而收回太原、河北、綏遠、察哈爾等大片失地,我贊成以這個條件和談。”

“我認爲,可以談,不過在華北的非軍事區的區域是多大?還有上海的非武裝地帶區域多大,這些必須搞清楚。”軍令部次長劉斐也表明態度。

隨後徐永昌、谷正倫等人也相繼發言支持和談,莊繼華這下算明白了,敢情這些人早就想和談了,難怪自己剛纔的講話讓室內的氣憤變得有些尷尬。

唯一沒發言的唐生智一直默默的坐着,蔣介石當然不允許這樣,今天到會的都必須表態:“孟瀟,你有什麼意見?”

唐生智,這個當年的第八軍軍長,北伐之後兩次慘敗,最終輸掉了手中所有籌碼,成爲民國下臺諸侯之一。

“這個和談究竟是好是壞我也沒想明白,還請委員長斟酌。”唐生智不鹹不淡的提了句:“不過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可以談一談,不過最好秘密進行,以免損傷士氣民氣。”

這個唐生智怎麼變得這樣滑頭,莊繼華心裡有些詫異,這個唐生智無論軍政都不怎麼的,所以在民國政壇早早的就被淘汰了,不過以前看他的談話,但多少還算耿直,身上有股軍人作風,可現在怎麼變成這樣了。

“我懷疑這個條件只是曰本人引誘我們的條件,”莊繼華再度站起來,他不能讓會議向和談方向滑去,現在根本不時準備和談的時刻,淞滬戰事雖然失敗了,但民心士氣高漲,完全可以繼續在戰鬥下去:“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曰本多次利用談判拖延時間,盧溝橋事變,曰本也是利用談判拖延時間,調集軍隊,這次是不是也是這樣。此外戰爭爆發的直接導因是曰本人策動華北自治,現在他們踏出的條件中絲毫沒有涉及這個,我們有理由懷疑,這些條件僅僅曰本人的誘降,他們的目的是瓦解我抗戰決心,促使我國變得慌亂,然後再逼我們同意華北自治。”

莊繼華的話擊中了要害,盧溝橋事變看上去是偶然衝突,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卻是曰本策動的華北自治。華北自治是曰本佔領東北之後的直接目標,現在曰本佔據巨大軍事優勢,華北又在其掌控之中,曰本會放棄?莊繼華認爲不會。

“如果是這樣,那就沒什麼好談的。”楊永泰首先表態:“談判的前提是委員長的廬山講話,不涉及中國主權,不涉及地方長官任免。這兩條是我們的底線。”

“我看可以給陶德曼傳話,我們可以以這七條爲基礎,談判,但要重申我們的條件,不涉及國家主權,不涉及地方長官任免。在這個認識達成之前,談判以秘密方式進行。”蔣介石最終作出決定,從這些人的談話中,他得到了足夠的支持:“我們不怕曰本人拖延,我們也要利用談判整頓軍隊,只要拖過三個月,雲南和四川的援軍到達,我們就可以再戰。”

蔣介石的這席話讓莊繼華稍稍放心,看來蔣介石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想利用談判暫時停止戰爭,以利軍隊恢復元氣,另一方面他也抱着曰本人同意在廬山談話的基礎上達成協議,就此停止戰爭。

“如果談判期間,曰本人繼續發動進攻,南京必然成爲其攻擊目標,現在我們討論下,南京守不守,怎麼守?”蔣介石拋出了第二個議題。

會議室內沉默了一會,白崇禧首先發言:“我以前就說過,以目前的軍力,不應該守南京,守也守不住,與其讓南京毀於戰火,不如公開宣佈南京爲不設防城市,以保全城市和普通市民。”

莊繼華注意到在場的人中除了蔣介石外,其餘的人都頻頻點頭,劉斐站起來說:“委員長,前線各軍損失極大,補充的士兵大都是未受訓練的新兵,戰鬥力極爲有限,有些部隊的建制已經混亂。而且南京的地形是典型的易攻難守之地。南京位於長江的彎曲部,地形上背水,曰軍軍艦可以直達南京江面支援或掩護登陸,陸軍方面,京滬杭地區交通便利,兩大交通要道京滬京杭公路可以爲曰軍提供快捷的運輸,曰軍的兵力調動極爲便捷,南線曰軍在佔領廣德之後可以兵分兩路,一路攻擊鎮江,切斷南京我軍退路,另一路可以經溧水從南面攻擊南京,如此我南京守軍將陷入重圍之中。”

“劉次長說得對,抗戰是個長期過程,我們現在也能夠改避免決戰,放棄南京繼續誘敵深入,無論是戰略還是戰術,都極爲必要。”何應欽接過劉斐的話。

蔣介石陰沉着臉說:“南京是國家首都,總理陵寢所在,中外屬目,如果不加抵抗就放棄,國際上如何看我們?如何向國民交代?”

“可是,委員長,守衛南京的兵力從何而來,前線退下來的部隊已經不能再戰了。”白崇禧卻沒管蔣介石是否生氣,依然堅持他的觀點。在軍事上,他是非常自負的,輕易不會放棄自己的觀點,更不會屈從蔣介石。守不守南京,蔣介石早就徵詢過他的意見,在這裡的人中恐怕只有莊繼華不知道態度,其他人早就明確表示不應該守。

“四十九集團軍已經趕到南京,他們有十萬人,而且裝備是最好的。”蔣介石也毫不客氣的反駁:“另外,盧漢將軍率領的五十八軍已經到了湖南,杜聿明率領的六十軍也已經到了湘西。只要守上兩個月,他們就能趕來爲南京解圍。”

“兩個月?淞滬七十萬人才打三個月,四十九集團軍十萬人能守兩個月?”白崇禧搖頭說:“委員長,這實在太冒險了,曰軍裝備優勢,人數高達二十萬之多…”

說到這裡白崇禧搖搖頭,連徐永昌感到也不靠譜:“委員長,現在應該避免決戰,南京可守則守,不可守則放棄,反正已經宣佈遷都渝城了。”

會議室內有些火藥味了,蔣介石見還是沒人支持他,臉色陰沉得有些可怕。

“不可!”唐生智猛地站起來:“委員長說得對,南京爲總理陵寢所在,國家首都,走過另外觀瞻所繫,不可不守。”

“孟瀟說得好,”蔣介石正孤軍奮戰之時,忽然得一強援,心中頓時青松許多,臉上的神態也舒緩下來:“南京必須死守,如果你們都不願守,那就我來守。”

莊繼華感到蔣介石看向唐生智的目光有意無意的掃了自己一眼,剛纔白崇禧的話說明他們早就爭論過,雙方都在堅持,白崇禧何應欽從軍事形勢出發,認爲不該守,蔣介石卻從政治外交角度出發,認爲該守。唐生智給他的感覺好像在投機,以他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南京不該守,可他卻力主守,這裡面值得玩味的東西就多了。

現在蔣介石把話說死了,南京只能守了,莊繼華看唐生智似乎要自告奮勇了,他立刻站起來,搶在他前面說:“校長身負國家重擔,應該指導全局。守南京,學生願代勞。”

(未完待續)

第九節 倒胡驅許(二)第十節 暗棋(五)第一節 法幣(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八節 轉折(四)第三節 巧取(二)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十一節 圈套第十節 風雲(二十七)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一節 蟄伏(一)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九節 號角(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四節 九天之上(八)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四節 謀殺(六)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第八節 刺廖(五)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六節 接觸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五)第五節 調整(二)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七節 閃電(四)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四節 視察(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十節 虎嘯(五)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五節 盟國(五)第七節 閃電(四)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一節 蟄伏(二)第五節 反擊(九)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六節 救亡(五)第五節 反擊(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十節 暗棋(三)第二節 重建(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二節 重建(五)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四節 酒會(二)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十節 風雲(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三)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七節 閃電(十)第三節 狙擊(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六節 突破(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二節 投敵(九)第二節 空軍(一)第六節 突破(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八節 轉折(二十一)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九節 魅影(三)第一節 黨爭(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七十節 劫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十四節 家宴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七節 閃電(九)
第九節 倒胡驅許(二)第十節 暗棋(五)第一節 法幣(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九)第八節 轉折(四)第三節 巧取(二)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十一節 圈套第十節 風雲(二十七)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一節 蟄伏(一)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九節 號角(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四節 九天之上(八)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四節 謀殺(六)第六節 波瀾起(九)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第八節 刺廖(五)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六節 接觸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五)第五節 調整(二)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七節 閃電(四)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四節 視察(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十節 虎嘯(五)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五節 盟國(五)第七節 閃電(四)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一節 蟄伏(二)第五節 反擊(九)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六節 救亡(五)第五節 反擊(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十節 暗棋(三)第二節 重建(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二節 陝北行(五)第二節 重建(五)第六節 南京戲(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八)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四節 酒會(二)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十節 風雲(十)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三)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七節 閃電(十)第三節 狙擊(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十節 風雲(十一)第六節 突破(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二節 投敵(九)第二節 空軍(一)第六節 突破(五)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八節 轉折(二十一)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九節 魅影(十二)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九節 魅影(三)第一節 黨爭(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七十節 劫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十四節 家宴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七節 閃電(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