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南京,南京(一)

南京,六朝古都,龍盤虎踞於江南,秦淮風月,鐘山蒼翠,集江南娟秀與雄俊於一身,自古爲中華民族文化繁榮的象徵。

1937年,這裡卻記錄了民族的苦難和恥辱。十萬將士放下武器,像狗一樣被殺掉;三十萬手無寸鐵的同胞,三十萬無論男女,無論老幼,被殘殺於長江兩岸,數萬婦女被強殲、輪殲,侵略者得意而殘暴的笑聲在這座燃燒着屈辱的城市中迴盪。

“無論如和不能讓這段歷史重演,”莊繼華腦中回想其沿途看到的那有些帶着慌張,帶着悲憤的市民。

“文革,南京不是牛行,曰軍也不是五省聯軍。”白崇禧冷冷的說。牛行大戰,莊繼華一舉成名,被譽爲民國南莊北傅的兩大善守將領,可今天白崇禧不認爲莊繼華能守住南京。

“在我看來,守住南京可能姓雖然小,但不是沒有,”莊繼華心裡也沒有把握,他大約有個草案,雖然不詳細,但大致的規劃已經有了:“南線,孫震將軍已經率領122師王銘章部和145師饒國華部從陸路趕赴廣德;我相信在他們的支援下,七十四軍和第十集團軍能守住廣德,只要廣德在我們手中,南線曰軍就不敢以主力向南京進攻。剩下的就是從上海過來的曰軍,對他們,我打算抄他們的後路,宋雲飛上校已經率領特種作戰部隊趕赴太湖北岸地區,他們的任務是在曰軍後方襲擊他們的物資,攪亂他們的後勤供應。”

“還有我有四個師六萬多人,這是我精心訓練的,裝備在全國都是最好,除了坦克飛機外,曰本軍隊有的裝備我都有。”

“最後,若廣德在我手中,我隨時可以撤向蕪湖;若廣德不在我手;我在下關架上三座浮橋以運送物資和撤出傷員。如此進可攻,退可守;能打則打,不能打則走。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莊繼華一股腦把他初步構想倒出來,然後看着蔣介石和白崇禧,意思就是請他們評判。

“三座浮橋?曰本飛機會放任你的浮橋存在?還有曰本海軍呢?”劉斐衝口而出。

“長江雖然寬大,但曰軍的戰列艦重巡洋艦卻無法開到南京來參戰,最多是輕巡洋艦和驅逐艦;我可以在長江北岸設重炮陣地,南京城內,也設重炮陣地。”莊繼華解釋道:“英國海軍有句話,與炮臺對戰,是瘋子的行爲;在內河與炮羣交戰同樣是瘋子的行爲。”

“至於空軍,我們也有。從美國過來的五十架P40已經到昆明,樂以琴在昆明訓練飛行員已經三週了,所以空軍很快就能恢復實力。”

在莊繼華的話裡,好像沒有任何困難,可實際上,他是在給自己打氣,特別是海空軍,空軍的實力不可能恢復得這麼快,其中雷達站就不會恢復得這樣快。僅靠江北的幾座雷達站,是不可能全面監控南京地區的天空。

當莊繼華提到孫震已經率部去廣德時,白崇禧的目光凝重,他的腦子在高速轉動此舉對南京的影響。盤算片刻後,他不得不承認,如果孫震能守住廣德,那麼南京的危險要小得多,至少有退路。

“孫震現在在什麼位置?”

wωω☢ тt kǎn☢ ¢O

“122師已經到廣德了,145師最多還有一天就到廣德,孫震的軍指揮部和直屬部隊抵達宣城,他們有充裕的時間構築陣地。”莊繼華心中涌起股自豪,當初在對曰軍行動的預料幾乎完全正確,由此作出的安排,已經完全起作用了。

“恐怕時間不多了,”白崇禧搖頭說:“昨天曰軍已經突破南潯防線,正逼近吳興,七十四軍最多能守一天。”

莊繼華心中咯噔一下,曰軍的行動好快,劉斐卻忽然冒出個想法:“委員長,122師應該去吳興增援,如此可以在吳興擋住曰軍。”

“去吳興?”莊繼華瞬間就在心裡盤算下:“不能去吳興,去吳興是匆忙迎戰,在廣德是打有準備的仗,勝利的把握更大。況且,從廣德到吳興至少要走一天,等他們趕到時,吳興已經丟了,又變成匆忙迎戰。”

莊繼華的這個分析得到白崇禧的支持:“去吳興不可取,廣德迎戰是可行的,唯一的顧慮是曰軍在南線有兩個師團,兵力雄厚,若不取廣德,經宜興與北路的曰軍會合,繞道溧陽進攻,也一樣可以包抄南京,切斷你們的退路。”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在南線就可能打個不大不小的勝仗,”莊繼華思索着說:“七十四軍和第十集團軍也退向廣德,在廣德整補。白將軍,有這麼大一股力量在廣德,曰軍能放心北上嗎?我看他們不敢,如果他們真敢以主力北上,那我們就在南線發起反攻,爭取能殲其一部有生力量。”

白崇禧莊繼華都是把南京附近地圖翻爛了的人,對附近的地形瞭如指掌,完全不用地圖就能隨口說出那裡是關鍵點。

“我可以在溧水和秣陵關設置阻擊線,逐步消耗曰軍實力;對東面曰軍,可以在淳化、湯山、棲霞山、烏龍山炮臺爲外圍阻擊線,以高橋門、青龍山、白水橋、燕子磯、堯化門爲第二道防線;以南京各城門爲最後一道防線。若被突破,還可以打巷戰。”

聽着莊繼華邊思索邊侃侃而談,蔣介石心裡是真高興,莊繼華這是爲給他圓場,所以才衝動而出。現在面對白崇禧詰難,他纔不得不使出急智。三道防線,不說其他,就說兵力,、有那麼多嗎?

可莊繼華現在顧不得了,他現在只想把守南京的任務搶到手中,其他的事情以後再說。但白崇禧敏銳的發現了這個問題。

“你只有四個師的生力軍,能有那麼多兵力在設置三道防線嗎?”

“兵力可以通過調配解決,”莊繼華開始狡辯了,他轉向蔣介石:“校長,學生守南京有幾個條件,請校長答應我。”

“晤,你說吧。”蔣介石點點頭,現在別說幾個條件,就算幾百個條件他也答應。南京守將的人選問題已經談過幾次了,他原希望白崇禧能出來承擔這個重任,可白崇禧堅決反對守南京,接下來他又詢問了陳誠,陳誠也反對,認爲淞滬戰事已經讓部隊十分疲勞,不堪再戰,最好是放棄南京,然後又詢問徐永昌、何健、甚至劉斐,誰都不敢答應;他只好把主意打到莊繼華身上了,莊繼華今天也果然沒讓他失望,僅僅一個眼色,他就明白自己想讓他做什麼了。

“首先,南京地區的部隊,不管是從哪裡來的,必須服從我的指揮,包括空軍海軍和軍警憲兵;其二,南京守軍沒有我的親筆手令,撤到後方的都屬於擅自逃跑,無論是誰,一律槍斃;其三,南京將成爲戰場,立刻開始疏散市民;其四,我沿途過來,南京市面十分混亂,我要求宣佈南京戒嚴;第五,南京市政斧也歸我指揮;我需要他們幫助疏散市民;第六,我聽說軍人反省院有一批犯罪軍官,請校長給以特赦,補充到部隊中;第七,南京戰事期間,校長有命令請直接下達給我,有些黃埔同學,持寵而驕,常常越級向校長請示,請校長讓他們直接找我。”莊繼華噼裡啪啦一股腦說了七條,條條重要,特別是最後一條,蔣介石經常越級指揮,搞得戰區指揮官十分被動。

“這是自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成立南京衛戍司令部,由文革出任衛戍司令,文革,你立刻組建司令部,完成之後,我就正式公佈你爲司令,全權指揮南京地區的所有軍隊,包括南線的七十四軍和第十集團,以及在南京參戰的空軍和海軍。”蔣介石站起來了,表情十分嚴肅:“諸位,南京守衛戰是我國尊嚴之戰,也是中外觀瞻所繫,諸位,國民政斧遷都渝城,軍事委員會暫時遷到武漢,何參謀長明天去武漢,主持大本營工作。”蔣介石說到這裡有看看莊繼華:“文革,你需要多長時間組織好司令部?”

“校長,時間倉促,必須立刻開展工作,所以我想把四十九集團軍轉化爲南京衛戍司令部,百里將軍出任副司令,傅常出任參謀長;另外把楊市長和谷司令加上就行了。”莊繼華略微思索就拿出了他的辦法。

楊永泰是南京特別市市長,谷正倫是憲兵司令,手上控制南京的政務和憲兵力量,前者對疏散市民至關重要,後者對維持南京秩序至關重要。

蔣介石立刻同意但又補充第十五集團軍司令羅卓英爲副司令,讓楊永泰和谷正倫加入到衛戍司令部中,隨即起草命令,宣佈莊繼華出任南京衛戍司令,隨後蔣介石又發佈連串升遷令,宋希濂升任七十八軍軍長,王敬久升任七十二軍軍長,馮聖法升任七十一軍軍長,胡宗南升任十七軍團軍團長。

官雖然升了,但手下的部隊還是那些,來不及補充,更來不及調配,像宋希濂的七十八軍,手下就一個三十六師。

在場諸將沒有誰表示異議,現在提拔,可以振作下前方因爲潰敗而衰落的士氣。

(未完待續)

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一節 報名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七節 閃電(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二節 川軍(四)第五節 友人(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七節 生機(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九節 號角(四)第三節 魅影(八)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五節 雲集(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五節 “異心”(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五)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三節 會戰(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一節 突破(六)第四節 謀殺(三)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四節 對策(二)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七節 生機(三)第四節 視察(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九節 轉機(三)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十節 暗棋(六)第十節 虎嘯(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五節 號角(五)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一節 蟄伏(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五節 積聚(五)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四節 戰鼓(七)第一節 黨爭(四)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三節 結盟(四)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七節 風波(二)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一節 出兵(四)第八節 天火(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七節 上書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三節 巧取(二)第八節 轉折(二)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五節 反擊(四)第三節 戰鼓(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一節 奪軍(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五節 謀功(四)第一節 蟄伏(三)第十節 衝突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十三節 煩惱第五節 友人(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十四節 家宴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
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八節 南京,南京(四)第一節 報名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十節 虎嘯(十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五)第七節 閃電(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二節 川軍(四)第五節 友人(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五)第七節 生機(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九節 號角(四)第三節 魅影(八)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五節 雲集(八)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二)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二十五節 風波(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五節 “異心”(一)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五)第四十六節 旁觀(三)第三節 會戰(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一)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一節 突破(六)第四節 謀殺(三)第六十一節 裂痕第四節 對策(二)第三節 會戰(二十一)第七節 生機(三)第四節 視察(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九節 轉機(三)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十節 暗棋(六)第十節 虎嘯(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五節 號角(五)第十節 風雲(十六)第一節 蟄伏(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二)第五節 積聚(五)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六)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四節 戰鼓(七)第一節 黨爭(四)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三節 太行行(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七節 鎮藍衣(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三節 結盟(四)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一節 挽弓(十三)第七節 風波(二)第一節 突破(十五)第一節 出兵(四)第八節 天火(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第七節 上書第三節 鐵血雄關(二)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三節 巧取(二)第八節 轉折(二)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五節 反擊(四)第三節 戰鼓(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一節 奪軍(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五節 謀功(四)第一節 蟄伏(三)第十節 衝突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十三節 煩惱第五節 友人(二)第二節 再編川軍(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十四節 家宴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