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

“可,如此,我們就更應該立刻渡河,擊破支那軍。”呆了半響後,正井義人才開口道:“圍攻濟寧的支那軍正處於最虛弱之時,一旦我們渡河,就可以與…。”

“沒有渡河!”有末精三異常堅決,沒等正井義人說完便打斷他:“鬆井石根大將還沒做好準備,僅靠我們三個師團,是無法挽救濟寧,要清楚,這裡的三個師團是我們反攻力量,一旦消耗,皇軍在山東戰場便再沒有反擊力量了!”

“還有沒有渡河?”遠山登突兀的問道。有末精三一愣,不知他這是什麼意思。

遠山登盯着有末精三,眼角斜斜的瞟向一直沒開口的中島康健,他已經意識到有末精三此來並沒有新意,而是來執行中島康健的計劃。

“中島大佐下令聊城、茌平等地構築工事,這是什麼意思?”遠山登質問道。

有末精三不瞭解這個情況,他疑惑的望着中島康健,中島康健緩緩的站起來:“濟寧、徐州、早就應該放棄,鬆井石根司令官犯了大錯,低估了支那軍的戰鬥力,過高估計皇軍的戰鬥力。

由於正面部隊集結遲遲不能完成,支那軍看破了我軍目的,所以他們沒有將坦克投入到攻城中,他們和我們一樣清楚,我軍缺少反坦克武器,一旦渡河,支那軍可以引誘我軍到汶上以南,而後利用坦克對我軍展開反擊,由於缺少正面配合,支那軍可以全力對付我們。

我軍呢?背水列陣,在支那空軍和坦克的打擊下,我軍的攻勢很難取得效果,一旦被圍在黃河南岸,黃河卻截住了我軍後路,那時,爲了救援我軍,正面部隊就不得不在沒準備好的情況下,離開既設陣地,在平原上與支那軍決戰。結果是什麼就不言而喻。”

“相反,我軍若不過河呢,濟寧徐州的堅守,爲泰山防線爭取到時間,支那軍就不得不進攻泰山防線,我軍對支那軍的威脅便會成倍增加,由於我軍的存在,支那軍不敢全力進攻泰山。那麼支那軍最好的策略是什麼呢?”

隨着中島康健的分析,遠山登和正井義人的臉色漸漸緩和,此刻聽到他自設的一問,稍稍楞了,中島康健便接着分析道:“那就是先進攻我軍。泰山地區山路崎嶇,不利於機械化部隊運動,相反,黃河以北呢,地勢平坦,適合坦克作戰,所以我認爲,支那將軍會將坦克部隊投入到黃河以北。”

“這樣作有兩大好處,一來,可以消除進攻泰山防線的支那軍後路;二來,如果擊破我軍,可以從北面繞過泰山防線,攻擊濟南。”

“爲了防止這種情況,我下令在聊城等地構築防禦工事;另外,我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請長官審閱。”

中島康健將面前的文件雙手遞給有末精三,還在震驚中的有末精三回過神來,連忙接過來,遠山登和正井義人驚訝之極,中島康健此舉又一次出乎他們預料。

“你讀一下。”有末精三沒有看,而是轉手交給帶來的參謀中村,中村打開後開始大聲宣讀,這份計劃是中島康健關於山東作戰的全部構想。

開始部分,與中島康健剛纔說的差不多,可後面便詳細多了,按照中島的計劃,兵力配置如下,山東十二軍全部留守泰山防線,放棄膠東,將212師團和戰車第一師團留在黃河北岸,從第一軍再抽調兩個師團到河南地區,防禦支那部隊渡河。

泰山防線的重點是泰安到濟南這段地區,中島計劃中將五十九師團和二十一混成旅團全數至於此,第五混成旅團則置於萊蕪,第六混成旅團放在沂水,從山西調來的62師團和讀力混成第3旅團應儘快趕到萊蕪。

以上部署完成後,曰軍還缺少反擊力量,中島建議從江南抽調兩個師團,從山西抽調兩個師團,四個師團組成反擊力量。

反擊首先從黃河北岸開始,支那軍的主力在進攻泰安,黃河北岸爲偏師,兵力不會太多,只要擊破支那江北部隊,則整個戰場的主動權就落在皇軍手中;要擊潰向支那軍,首先就要摧毀他們的坦克,鑑於皇軍缺少反坦克武器,他決定將所有高射炮部隊部署在聊城、茌平。

從蘇蒙戰場回來的部隊與其他部隊最大的不同是多了個防空大隊,這個大隊裝備了十二門引進自德國的88毫米高射炮。三個師團總共三十六門88毫米高射炮,這點高射炮平均分散在整個戰場上是肯定不行的,中島康健親自到聊城和茌平視察,將其中十二門部署在茌平,剩下的二十四門部署在聊城附近。

“這個計劃我將向岡村司令報告,是否批准由司令官決定。”有末精三聽完後,沒有作任何評論,來之前,岡村寧次特意告訴他,要重視中島康健的意見,這個人雖然狂妄傲慢,但確實是個人才,是個出色的戰術專家。

遠山登和正井義人非常無奈的離開了有末精三的指揮,實際也是第五師團師團部,出了小樹林,倆人不約而同的向南方望去,心中充滿悲哀,接近三萬皇軍將士還在無望中苦戰。

“今天下午三點,我軍光復濟寧!此役擊斃曰軍七千三百人,俘虜一千六百人,上至師團長酒井康,下到馬伕,無一人漏網!”

花春宣讀完戰報後,下面的記者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和掌聲,花春露出得意的笑容,他是接待處處長,現在又兼任臨時新聞發言人,專門負責對付這些記者。

“上校,我有個問題。”

花春扭頭一看,認識,是老朋友韋伯,於是便點了點頭,韋伯站起來:“上校,祝賀您們又一次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我想知道,兗州和徐州的情況。”

“對,什麼時候能攻下徐州?”另一箇中國記者也興奮的跳起來問道。

“打下徐州,爲徐州慘案中的同胞報仇!”

“還有兗州!濟南!”

……雖然近年中[***]隊取得了不少勝利,可別說這些記者了,幾乎所有中國人心中都沒有底氣,到底能不能打敗曰本軍隊,鄂北會戰究竟是偶然還是中[***]隊已經有能力打敗這些兇殘的敵人了。

江南戰區發動的大規模進攻,直到現在也沒獲得什麼重要戰果;江北戰區呢?攻克蚌埠,算一個,可不顯著,只有拿下敵人重兵把守的徐州和濟寧,才能證明,我們有能力了!

攻克濟寧,讓這些中國記者異常興奮。

花春伸手示意衆人安靜,等了兩分鐘,記者們才安靜下來,花春笑盈盈的看了那個嫵媚的女記者一眼,然後才說:“我軍已經攻克鄒城,兗州指曰可下,至於徐州,我通告大家,杜聿明將軍指揮的部隊已經衝進城內,曰軍的抵抗正在被粉碎!我想或許是明天,也許是後天,你們就能聽到攻克徐州的消息。”

韋伯是前兩天才趕到商丘的,在俞濟時攻克仰光前,他便離開了緬甸,他對緬甸的情況感到厭惡,厭惡英國人的傲慢,厭惡中國人的狡詐,厭惡美國人的無聊;他早就看清了,如果盟國同心協力,緬甸的曰軍可以輕易消滅,可正是盟國的內鬥,讓曰軍得以完整撤出緬甸,在離開緬甸前,他向他的報社發出了最後一篇關於東南亞戰事的報道,標題就是——印度支那無戰事。

從緬甸出來,他在雲南和貴州待了段時間,四下看了看那些工廠,他發現,僅僅過了兩年時間,這些工廠便擴大了三分之二,每天都有無數機槍大炮被拉出廠,運到武漢。這讓非常驚訝,他不知道中國人是怎麼辦到的,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一邊戰鬥一邊建設,一步一步在實現他們的目標。

沒等他驚訝完,陳誠在江南發動了進攻,他立刻意識到江北戰區肯定也有相應的大動作,他立刻從貴州動身,經武漢到許昌,到許昌才知道,莊繼華已經去了商丘,此時江北戰區部隊已經進逼濟寧。

於是他急忙趕往商丘,不過由於隴海線運輸實在太緊,客車全部停開,只有火車和運兵的悶罐車,他拿到通行證後,又等了整整一天後,才說服一個上尉,搭乘他們的貨車趕到商丘。

在商丘,他遇上了一些老朋友,福爾曼、格雷姆、白修德,以及葉絮菲,福爾曼他們比韋伯到商丘早不了兩天,開始他們一直留在許昌,聽戰區宣傳部發布的戰況,很快他們便發現不對了,宣傳部那些乾癟癟的文字根本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於是他們便申請了到商丘採訪的通行證,跑到商丘來了,與他們同來的還有一批中國記者。

“上校,已經突破徐州城防了嗎?”福爾曼問。

“是的,”花春用肯定的語氣答道:“我軍從北門和南門同時衝進了徐州城內,曰軍的抵抗正在崩潰中。”

“兗州呢?”

“鍾彬將軍率領的部隊已經逼近兗州,城內的曰軍有撤離的跡象。”花春的回答很老道,點出了將領的名字,卻絲毫不提部隊番號。

(未完待續)

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五節 雲集(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七節 誤判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三節 狙擊(五)第五節 曙光(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四節 九天之上(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三)第八節 轉折(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三節 暗戰(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三節 重起(七)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十節 虎嘯(五)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一節 奪軍(九)第八節 南京,南京(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三節 會戰(二)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七節 曙光(九)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一節 突破(一)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九節 魅影(十四)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七)第一節 破冰(一)第八節 轉折(九)第四節 酒會(二)第七節 曙光(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七節 風暴第五節 圈套(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八節 轉折(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第九節 轉機(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八節 轉折(二十一)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七節 閃電(一)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三節 魅影(八)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十節 暗棋(二)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十一節 重振(六)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八節 南線(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四節 外交(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一節 奪軍(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三節 結盟(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一節 法幣(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四節 陰雲(三)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七節 風波(十)第五節 曙光(九)
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五節 雲集(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七節 誤判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三節 狙擊(五)第五節 曙光(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九)第四節 決戰前奏(九)第四節 九天之上(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三)第八節 轉折(四)第四節 塞北烈焰(三)第三節 暗戰(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三節 重起(七)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十節 虎嘯(五)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二)第一節 奪軍(九)第八節 南京,南京(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三節 會戰(二)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七節 曙光(九)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一節 突破(一)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九節 魅影(十四)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七)第一節 破冰(一)第八節 轉折(九)第四節 酒會(二)第七節 曙光(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三)第七節 風暴第五節 圈套(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二)第八節 轉折(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一節 德黑蘭(五)第六十九節 拉攏(三)第九節 轉機(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四十五節 遷都(四)第八節 轉折(二十一)第三節 跨越時空的見解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二)第七節 閃電(一)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七)第三節 魅影(八)第一節 上海陰謀(四)第十節 暗棋(二)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十一節 重振(六)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八節 南線(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四節 外交(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七)第一節 奪軍(七)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三節 結盟(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五節 號角(十一)第一節 法幣(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三)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四節 陰雲(三)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七節 風波(十)第五節 曙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