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結盟(五)

這天早晨的烏龍,讓這對夫妻在今後的歲月中倍加謹慎,丫丫依舊喋喋不休的追問爸爸身上的傷疤,莊繼華只好告訴她這是男人的勳章,從此丫丫與小夥伴的爭論中有了個新的話題,不過吃完早飯後,丫丫就成了大麻煩。

莊繼華劉殷淑用盡辦法也沒法讓她從莊繼華身邊離開,甚至連宋雲飛的小子和李之龍的小兒子也沒能讓她改變主意。丫丫的態度影響了沫沫,他哇哇大叫着要跟着父親,不過他的年齡太小,很快被莊李氏的搖鼓吸引了。

劉殷淑無可奈何的看着莊繼華,莊繼華笑笑:“沒關係,讓丫丫跟我一塊去吧,要不你也跟我去,反正鄧主任你也不是不認識。”

略微猶豫下,劉殷淑點頭答應,她從來沒參與過莊繼華的政治活動,她知道莊繼華不喜歡她參加這這樣的事。

在601廠,莊繼華受到工人們的熱烈歡迎,工人們放下手中的工作涌到他身邊,將他與其他人隔開,這不但讓他有些意外,也讓鄧演達和陳銘樞驚訝無比,他們沒想到莊繼華在工人中的威信這麼高。

莊繼華看着伸過來的一雙雙還有油污的手,那些熱情的笑臉,心中百感交集,中國的人民就是單純熱情,只要你給他們作了一點好事,他們就能把所有的一切貢獻給你,爲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工友們,謝謝,謝謝,”莊繼華不停的與他們握手,最終在廠長的幫助下才從人羣中脫身,站在高處發表聊一個簡短的演講。

本來在601廠的參觀只是一個藉口,不過這樣一來,鄧演達倒不想這樣快的離開,於是在廠長辦公室內聽廠長介紹完情況後,就由廠長陪同到流水線上走了一圈。

“廠裡現在是二十四小時連軸轉,工人們都是三班倒,檢修設備的時間都不夠。”廠長說:“前線的要求太多,我們就算全力以赴也無法全部滿足要求。工人在工會的發動下,積極姓很高,他們提出每天延長兩小時義務工作時間,可這樣的要求我們無法滿足,因爲接班的工人已經來接班了。”

說到這些,廠長很興奮,可莊繼華卻有些苦澀,鄧演達陳銘樞卻是驚訝中帶着興奮。鄧演達沿途不時停下來與工人交談兩句。

601廠是生產子彈的工廠,彈殼、底火,裝藥,彈頭,經過道道工序後,最後在機器下組裝成子彈,又在流水線上,經過分揀,裝成一排排子彈。

在工廠裡盤桓了兩個多小時,一行人才離開工廠,劉殷淑帶着丫丫沒有進入廠區,而是一直在廠門口。出了工廠後,他們就徑直去了南山。

南山是座花山,滿山花樹,在春天的陽光下綻放。遊人徘徊在花海中,爲陣陣芬芳環繞。此刻的南山,由於不是休息曰,山上的遊人不多,只有些來自山腳的渝城商學院學生在花海中出沒,他們穿着深藍色的學生裝,三五成羣的聚在一起,肆意談論文學和戰爭。

“我不喜歡徐志摩和張恨水的詩,他們的詩太傷感,兒女情長,我更喜歡田漢的詩,讓人熱血澎湃。”

“你們看了最近演出的話劇,保衛虞城嗎?那才真是讓人熱血澎湃,所以,畢業以後,我就去參軍。”

“對,我也去,參軍,上前線建功立業。”一個女聲也加入進來。

“你,軍隊不收女生的。”那個男聲笑道:“你們還是留在後方,動員民衆,莊將軍不是說過嗎,男人上前線,女人主持後方,這是分工不同。”

“學生應該有心懷天下的雄心,我們也一樣是學生,況且莊將軍也沒說女同學不能參軍,軍隊也有很多女姓適合的工作。”女聲反駁道。

從花海里傳來陣陣爭論聲,鄧演達笑道:“文革,看來你在學生中的威信也一樣高呀。”

莊繼華心中得意,在盧溝橋事變前,他曾經數次與參加學生運動的學生們面對面交流,說服他們不要參加[***]的遊行示威,暗中組織三青團,瓦解GCD在學生中的組織,但他絕對沒想到,他居然在學生中有這樣高的威信。

“阿淑,帶丫丫去那邊照像好嗎?”莊繼華溫言對劉殷淑說,劉殷淑明白他們有事商議,便點點頭站起來帶丫丫離開。

“鄧主任還記得繡畫嗎?”莊繼華把宮繡畫介紹給鄧演達和陳銘樞:“她是的秘書,我什麼事都不瞞她。”

鄧演達看看一身戎裝的宮繡畫,微微點頭,他當然知道宮繡畫,不過卻很難將廣州那個青澀的女學生與眼前這個安靜的女軍人聯繫在一起。

“文革,昨天你的話只說了一半,今天沒有外人,你能詳細談談你的想法嗎?”陳銘樞率先開口問道。

莊繼華沉凝片刻後說:“其實我的想法就是,抗戰需要團結,我希望你們能支持委員長,抗戰需要一定的[***],在爭取戰爭勝利的前提下,實行[***]有利於提供行政效率,增強民族凝聚力。”

“你的意思是在戰後再對蔣介石的[***]進行制衡?是這樣嗎?”鄧演達皺眉問道。

“可是文革,你想過沒有,戰後,蔣介石的威望可能更高,那時再進行制衡,會更難。”陳銘樞在桌下輕輕踢了下鄧演達的腳,讓他不要發火。

“有這種可能,”莊繼華點頭承認,這時伍子牛引着個茶博士,將茶水擺在桌上,隨便還擺上即碟瓜子花生,等他做完這一切告辭後,莊繼華才重新開口。

“但這是很正常的,”莊繼華說:“戰爭英雄在世界各國都有,華盛頓、格蘭特、林肯;等等無一不是依靠戰功登上總統寶座。”

“但他們是在明煮體制下,”鄧演達忍不住說,他開始懷疑莊繼華是不是爲蔣介石來作說客的:“而蔣介石與他們是完全不同的。”

“鄧主任,那你們打算怎麼作呢?”莊繼華看自己的想法暫時不能取得他們的認同,便反口問道。

陳銘樞猶豫會決定還是透露部分:“我們打算組建一個明煮政團同盟,這個政團將囊括國共兩黨之外的大多數政黨,成爲兩黨之外的第三種力量。”

一陣微風過來,傳來丫丫快活的叫聲,他心中涌起一陣甜蜜,陳銘樞的話音剛落,讓他意外的是,莊繼華還沒做出表示,宮繡畫卻首先開口。

“陳先生,您能保證參加這個同盟的人,都不屬於國共兩黨嗎?據我所知,這兩黨都有隱藏身份的人蔘加各個整黨,比如國民黨就有人蔘加青年黨何國家社會黨,GCD也有人蔘加行動委員會,另外GCD對文化界滲透很厲害,你們如何保證加入的成員身份呢?”宮繡畫的語氣溫和,但提出的問題卻十分尖銳。

陳銘樞差異的看了莊繼華一眼,莊繼華臉色十分平靜,沒有絲毫表示,陳銘樞和鄧演達交換個眼色,他們對宮繡畫的判斷立刻改變了。

“當然不能。”陳銘樞說:“不過我們認爲這沒什麼重要的。”

“不,陳先生,鄧主任,這實際上很重要,”宮繡畫鄭重的說:“大革命失敗的一個沉重教訓就是跨黨,兩黨互相糾結,黨員同時接受兩黨指令,這個時候,黨員該怎麼辦?服從誰的?這個教訓不能不吸取。”

莊繼華這時擡手示意宮繡畫住口,他看着鄧演達慢慢的說:“鄧主任,陳前輩,我想知道你們組建這樣一個團體,目的是什麼?僅僅是爲了遊走在兩黨之間?”

“當然不是,”鄧演達幾乎脫口而出:“我們的目的是促進國家的明煮建設。”

“就靠這樣一個鬆散的團體?”莊繼華輕輕嘆口氣,他們怎麼還這樣天真,這樣一個團體最終只會成爲別人的工具,成爲粉飾太平的裝飾。

“文革,我們是這樣看的,抗戰不但是爭取國家讀力的軍事鬥爭,也是建設國家的政治鬥爭,我們只有擰成一股力量,才能增強我們的聲音,促成國家的健康發展。”陳銘樞說。

“對,抗戰不能是單純的軍事行動,他應該改造我們這個國家的開始,正如你所說,渝城模式還有很大缺陷,這個缺陷就是[***],要彌補這個缺陷,就應該加上明煮的成分,國家不能由一兩個人說了算。”鄧演達擲地有聲,目光炯炯的盯着莊繼華。

“唉,”莊繼華輕輕嘆口氣,微微搖頭:“鄧主任,如果僅僅是這樣,我會十分失望。有句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按照你們說的那種團體,我現在就可以下結論,你們不會成功。”莊繼華嚴肅的說,鄧演達心中不服,便要反駁,莊繼華擡手製止:“總理當初爲何要改組國民黨,那時的國民黨爲什麼沒有戰鬥力?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那時的國民黨是個鬆散的組織,組織鬆散,黨員行動鬆散,這纔是總理改組國民黨的主要原因。如果您們要組建的團體,也是個這樣的團體,那麼您將一事無成,要麼成爲延安的附屬品,要麼成爲國民黨的附屬品。”

鄧演達和陳銘樞沉默了,這個道理他們不是沒想過,但這個政團本來就是各黨團的聯盟,如果把它變成組織嚴密的政黨,原有社會黨派就必須解散,這很可能引起別人的反感,導致組團失敗。

看着他們的樣子,宮繡畫用眼色詢問,是不是該提出他們的想法,莊繼華輕輕搖頭,宮繡畫也就低頭,輕輕擺弄茶碗,石桌間的氣氛一下變得沉靜了。

“文革,你有什麼建議呢?”陳銘樞終於擡頭問道。

“我的意見是,要麼組建一個完全讀力於兩黨的新政黨,要麼就算了,該幹什麼還幹什麼。”莊繼華淡淡的說:“與其奮鬥半生,最終落爲附屬品,不如就此止步。”

“能說具體點嗎?”鄧演達皺眉問道。

“成立民盟,也就是你們說的明煮同盟,但在具體條例上作出限制,要求參加者,不能是國民黨員,也不能是GCD員,這條很關鍵。其次,必須提出自己的綱領;第三,在組建後的初始階段,不要急於發起行動,要積蓄力量,首先組建基層組織;第四,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在當前中國沒有武裝力量就什麼也沒有。”莊繼華毫不隱瞞的將所有觀點拋出。

鄧演達看着莊繼華,心中突然明白了,莊繼華這是真要與他們聯手了,這幾條條條致命,特別是最後一條,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這無疑是在暗示,一旦他重新掌握部隊,他的部隊就是民盟的部隊,這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很顯然陳銘樞也聽懂了,倆人交換了個興奮的眼色,陳銘樞這才說:“這第一條比較困難,我和擇生都是國民黨員,我們要加入,那不是首先就得[***]。”

“這一條很關鍵,”莊繼華不置可否沒有直接表態:“如果國民黨可以參加,那麼GCD員爲什麼不可以呢?可僅憑盟約能約束他們嗎?我看不能。”

“文革,你想過沒有,我們行動委員會很多成員的公開身份都是國民黨員,如果強制執行這一條,我們會失去很多支持者。”鄧演達雖然早就不想在國民黨內幹了,他能蔣介石背叛革命後,國民黨就已經墮落了,所以他才毫不猶豫的組建第三黨,只是出於策略的需要才套上國民黨的招牌。

“這沒什麼,可以與GCD學,實行秘密黨員制。”莊繼華立刻說道:“黨員身份可以是秘密的,但在加入時,必須向組織如實報告以前加入過那些政黨,參加過那些政治團體,同時聲明放棄GCD或國民黨黨籍。”

“這樣的話,發展的速度可能比較慢,但組成的團體卻很純潔。”莊繼華補充道:“鄧主任,我建議在組建中央之後,首先把力量放在組建基層黨組織上,訓練軍事幹部和政治幹部,同時把他們派向淪陷區,開展武裝鬥爭,建立根據地,作爲將來武裝力量的基礎。”

(未完待續)

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一節 遏制(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十節 暗棋(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八節 日薄(四)第三節 重起(四)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二節 交易(三)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七節 曙光(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二節 投敵(五)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三節 戰鼓(七)第十節 虎嘯(十)第三節 會戰(八)第二節 起航(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三節 彙報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五節 號角(六)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二節 沙基(一)第一節 蟄伏(八)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八節 日薄(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六十節 心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一節 遏制(一)第五節 號角(三)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八節 刺廖(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八節 日薄(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四)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五節 “異心”(一)第五節 兩全(三)第五節 雲集(六)第三節 會戰(四)第五節 反擊(八)第二節 初戰(八)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四節 謀殺(七)第一節 奪軍(九)第十節 撤退(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五節 友人(二)第五節 曙光(九)第一節 黨爭(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九節 號角(一)第六節 波瀾起(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十節 風雲(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十節 撤退(一)第八節 南線(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
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四節 經濟改革(一)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一節 遏制(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四)第十節 暗棋(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八節 日薄(四)第三節 重起(四)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六十六節 綱領第二節 交易(三)第六節 戰地黃花(一)第七節 曙光(一)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二節 投敵(五)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二)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三節 戰鼓(七)第十節 虎嘯(十)第三節 會戰(八)第二節 起航(四)第二節 察東收編(七)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三節 彙報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五節 號角(六)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二節 沙基(一)第一節 蟄伏(八)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二)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三)第八節 日薄(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六十節 心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一)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一)第十七節 間諜學校第一節 遏制(一)第五節 號角(三)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八節 刺廖(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四)第八節 日薄(七)第九節 轟炸東京(二)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四)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五節 “異心”(一)第五節 兩全(三)第五節 雲集(六)第三節 會戰(四)第五節 反擊(八)第二節 初戰(八)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一節 挽弓(十四)第四節 謀殺(七)第一節 奪軍(九)第十節 撤退(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五節 友人(二)第五節 曙光(九)第一節 黨爭(一)第七十七節 平叛(五)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九節 號角(一)第六節 波瀾起(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十節 風雲(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七)第十節 撤退(一)第八節 南線(五)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