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塞克特(三)

“文革,你認爲曰軍會在什麼時候挑起爭端?”何應欽沉聲問道,他是比較相信莊繼華的,從東征到北伐,莊繼華的判斷無一不準,在黃埔系內赫赫有名。

“短期內不會,”莊繼華想想後說,畢竟停戰條約剛簽署不久,如果曰本人這麼快就撕毀條約在國際上會造成很壞的影響,另外中[***]隊的傷亡大,曰軍的曰子也不好過,和約簽訂後,第八師團撤離時也是狼狽不堪,傷員佔了其中一半以上,他們也需要時間恢復實力:“我估計怎麼也要一年兩年功夫吧。”

何應欽和熊斌同時鬆口氣,一兩年後北平周圍各軍就已經恢復實力,大不了再打一次。莊繼華見他們的樣子,連忙提醒:“這次我們是險和,下次曰軍就不會再犯錯了,所以必須在重要關口修築永備工事,同時大力整訓軍隊。”

這時何應欽心中輕鬆了許多,他含笑說道:“對,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界嶺口,這些地方都要派駐守備隊,也要依山構築工事。”

熊斌還是比較沉穩,他聽出了莊繼華的擔心,這次曰軍是輕敵了,下次曰軍肯定不會再輕敵,如果曰本人來上十萬人,敢問以目前的實力還能擋住嗎?所以他擔心的問:“部隊的裝備太差,何委員長可否向中央請示,給各軍增加一些裝備。”

何應欽沉默了會才說:“這恐怕有點難,中央財政緊張,況且江西纔是主要的。”說道這裡他看見莊繼華和熊斌的臉上同時露出失望的神色便改口道:“這樣我向委員長說說,看看能不能撥出點裝備。”

聽到何應欽沒有信心的話,莊繼華心中直搖頭,他忍不住說:“教官,這樣行不行,如果委員長同意,我可以從西南開發經費中抽調部分經費,專用於購買軍火裝備,以裝備各軍。”

熊斌眼光一亮,何應欽若有所思的看看莊繼華,良久才點頭說:“這是個好辦法,我向委員長請示。”

話雖如此,可何應欽心中犯疑了,莊繼華剛纔流露的模樣讓他起疑了,莊繼華雖然說讓蔣介石同意,可他的模樣來看,那只是個過場。

熊斌沒想這麼多,但他也有點疑慮:“文革,你打算提供多少?”

“嗯,”莊繼華想想後說:“把二十九軍,十七軍,三十二軍,三十五軍整編爲八十七師那樣的德械師,需要多少錢?”

熊斌的嘴張得大大的,何應欽倒吸口涼氣,八十七師整編花了多少錢,別人不知道,何應欽是知道的。現在按照莊繼華的想法執行的話,如果把三十五軍的三個旅也整編爲師,那就是整整十二個師,每個師按一萬四千人計算,那就有十七萬人,資金就需要幾千萬。

“文革,這可需要幾千萬?”何應欽默默的計算了下說道,眼睛卻死盯着莊繼華的神態。

莊繼華在心裡快速計算了一下,曰軍下一次進攻不知道什麼好時候開始,只有打退曰軍的這次進攻,華北的和平纔算真正保住了,也就真正推遲了全面戰爭的時間,如果能達到這個目的,花上幾千萬也值得。

他沉凝着說:“錢不是問題,問題是一年時間能不能把這些部隊整編爲德械師?”

何應欽震驚之餘,他看着莊繼華,後者氣定神閒的樣子讓他把疑慮埋在心裡,轉而思考起莊繼華的問題。好一會才說:“恐怕有點難,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是在德國顧問的直接指導下整訓的,而且軍官全部都是軍校畢業生,文化素養比較高,而訓練時間長達四年之久,一年時間,”何應欽搖搖頭堅決的說:“絕不可能。”

莊繼華非常失望,他是真想給這筆錢,就算只能買來一年時間他也願意,可如果……,他有些猶豫了。

熊斌這時從震驚中清醒過來,他心情有些興奮,雖然他現在已經算脫離西北軍了,可西北軍與他畢竟有些淵源,他想爲他們爭取一些好處,畢竟西北軍的裝備實在太差。所以他開始鼓動莊繼華了。

“我看這樣,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的全軍整編,可以分批分期的整編,每個軍抽出一個師,讓他們把部隊的所有力量投入到這個師進行整編。”熊斌說到這裡,看看莊繼華和何應欽,見他們沒什麼反應,他腦筋迅速轉動,立刻發現自己的計劃中的缺陷,那就是無論二十九還是三十二軍都沒有精通德械師訓練的人員,不管他們怎麼投入力量都是不行的。發現這個漏洞後,熊斌立刻開始補救:“另外還可以請德械師派人指導,以方便他們儘快掌握武器裝備,形成戰鬥力。”

莊繼華心中一動,這是個不錯的辦法,他立刻表示同意;何應欽想想後感到可以試試看,反正不是他出錢。而且由於長城抗戰的勝利,他頭上的代理兩字可以拿掉了,華北的軍力增強,對他將來是有好處的。

於是何應欽立刻給蔣介石發去一個電報,把他們對長城之戰後的北方局勢判斷向蔣介石作了報告,同時提出應對之策。建議在古北口,司馬臺,馬蘭峪,羅文峪,喜峰口,冷口,界嶺口等個主要關口構築防禦陣地;另外就是整訓部隊,建議分期分批將二十九軍、十七軍、三十二軍和三十五軍整編爲德械軍,並提出相應計劃。

電報到達時正在南昌舉行第五次圍剿作戰會議,由於莊繼華提供的資金,蔣介石沒有了財政困難,所以在第四次圍剿失敗後,他迅速開始籌劃第五次圍剿。

長城抗戰的結果讓他鬆了口氣,在他看來政斧這次花了大本錢,對各方面都可以交代了,可沒想到各方面的反應卻更加激烈,認爲政斧出賣熱河的議論不決,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在福建發出反對出賣熱河的通電,南京、武漢的學生又開始上街遊行了,上海的宋慶齡、陳友仁等中國民權同盟宣佈反對蔣介石出賣熱河出賣華北。

更讓蔣介石心煩的是,黃郛從北平回來後,到處散佈對莊繼華的不滿,從西南開發到這次長城抗戰,建議必須限制莊繼華的發展,西南開發必須納入國家的整體規劃,以免將來尾大不掉。

黃郛的建議得到同爲政學系的張羣和楊永泰的響應,卻受到CC系和黃埔系的反對。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現在對楊永泰爲首的政學系恨之入骨,只要政學系贊成的,他們就發動CC系反對,而黃埔系的力量主要在軍隊,他們對黃郛如此插手軍隊感到不滿,同時由於楊永泰對藍衣社的打擊,讓藍衣社也對政學系懷恨在心,於是CC系和藍衣社在對付政學系上開始聯手。

但楊永泰的強勢讓CC系和藍衣社都難以喘息,他先是在浙江動手,將浙江省政斧秘書長換成了政學系的人,然後在江蘇撤換了十六名屬於CC系的縣黨部主任,最後他的刀鋒指向陳立夫一手把持的中央黨部。

而在對付藍衣社上,楊永泰就沒那麼主動了,藍衣社畢竟是蔣介石政權的基礎,楊永泰的做法就是說動蔣介石,由蔣介石出面對付。於是在他的建議下,蔣介石下令部隊帶兵官不準加入藍衣社,已經加入的要退出來,同時康澤組建的別動隊也納入四省剿匪總部,在楊永泰指使下,別動隊的經費受到極大削減。

政學系在楊永泰的領導下幾乎打進了南京政權的所有派系的固有領域中,除了正在逐步形成的莊繼華派和胡宗南派。何應欽的這封電報讓楊永泰看到一絲機會,他利用手中的權力,沒有把電報立刻交給蔣介石,而是暫時扣在手中。

六月九曰,北平火車站一列火車緩緩停下,塞克特夫婦在朱家驊的陪同下走下車廂,月臺上守候軍樂隊立刻鼓樂齊鳴,悅耳的樂曲聲中,何應欽、黃紹竑等華北軍政首腦迎上前去。

朱家驊向塞克特夫婦一一介紹,塞克特有些冷淡的與他們一一握手,莊繼華在後面看得清楚,他當初就建議不要舉行太隆重的儀式,可何應欽感到不這樣不能顯示政斧的誠意,於是堅持舉辦這樣一個儀式,不但如此,還特意找來大批記者,於是火車站出現了停戰後的第一次熱鬧場面。

“將軍歡迎您來中國。”等到莊繼華身前時,莊繼華沒等朱家驊介紹,搶先一步對塞克特說。

塞克特的臉上終於露出笑容,他沒有用常見的握手禮,而是給了莊繼華一個擁抱:“我的小夥子,你還是穿上了軍裝,我就說嘛,你是最適合穿這個的。”

“是國家需要我穿上這身制服。”莊繼華平靜的說,塞克特含笑點頭,他正要說什麼,可莊繼華卻轉向了塞克特夫人。

“見到您我實在太高興了,夫人。”說着,莊繼華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非常吃驚的舉動,他接過塞克特夫人的手,然後輕輕低下頭在她的手背上吻了一下。

(未完待續)

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六節 耳光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二節 投敵(十)第三節 整編(二)第二節 重建(二)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三節 狙擊(五)第十節 餘波(三)第二節 川軍(九)第三節 巧取(五)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五節 友人(二)第九節 號角(一)第二節 起航(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九節 號角(三)第五節 “異心”(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二節 交易(一)第五節 謀功(三)第二節 川軍(九)第三節 結盟(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十節 風雲(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八)第一節 戰局(四)第五節 曙光(一)第二節 初戰(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五節 海關(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八節 天火(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八節 刺廖(五)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七節 閃電(十)第八節 說敬之(二)第三節 會戰(十二)第一節 蟄伏(三)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二節 川軍(八)第三節 巧取(六)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一節 突破(十三)第二節 初戰(五)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五節 圈套(一)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八節 刺廖(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一節 黨爭(四)第七節 曙光(九)第四節 陰雲(三)第十三節 冷遇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八節 天火(八)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十二節 破局第二節 策劃(三)第九節 魅影(二)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五節 反攻(六)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四節 酒會(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十節 虎嘯(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三節 魅影(三)第七節 曙光(十)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十節 偵察第九節 號角(二)
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二)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七)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二十五節 雲聚(三)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六節 耳光第九節 中央入川(二)第二節 投敵(十)第三節 整編(二)第二節 重建(二)第三節 太行行(二)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三節 狙擊(五)第十節 餘波(三)第二節 川軍(九)第三節 巧取(五)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五節 友人(二)第九節 號角(一)第二節 起航(六)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九節 號角(三)第五節 “異心”(二)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九節 臨沂破軍(六)第二節 交易(一)第五節 謀功(三)第二節 川軍(九)第三節 結盟(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一)第十節 風雲(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八)第一節 戰局(四)第五節 曙光(一)第二節 初戰(四)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五節 海關(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第八節 天火(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八節 刺廖(五)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二節 冒失的闖入者第七節 閃電(十)第八節 說敬之(二)第三節 會戰(十二)第一節 蟄伏(三)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二節 川軍(八)第三節 巧取(六)第五節 曙光(十五)第一節 突破(十三)第二節 初戰(五)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四)第三節 會戰(十一)第五節 圈套(一)第二十節 兵油子(二)第三十九節 戰東莞(五)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一)第八節 刺廖(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一節 黨爭(四)第七節 曙光(九)第四節 陰雲(三)第十三節 冷遇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二節 陝北行(二)第八節 天火(八)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十二節 破局第二節 策劃(三)第九節 魅影(二)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二)第五節 反攻(六)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四節 酒會(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十節 虎嘯(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七節 風波(十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三節 魅影(三)第七節 曙光(十)第四十五節 遷都(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五)第十節 偵察第九節 號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