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鞭策

徐礎又回到鄴城,天氣越發寒冷,將士們的盔甲發出的響聲也越發清脆,徐礎身穿厚袍,仍覺得有些冷,騎馬停在路邊,不肯前進。

樑軍前鋒連攻兩天兩夜,在城牆上留下諸多印記,一些地方在冒青煙,屍體與血跡也還沒來得及清洗。

馬維得到的情報十分準確,鄴城沒有多少守兵,雖然抵抗得十分堅決,終是寡不敵衆,且又應對倉促,眼看敵軍即將登上城頭,城中守將開門投降。

馬維帶領大軍剛好趕到,大喜過望,當即犒賞全軍,將前鋒將軍封爲冠軍將軍,多分兵馬,命他繼續北上去攻漁陽,自己則要進入鄴城,昭告冀州兵民:樑王來了。

徐礎不願進城。

昌言之對鄴城卻頗有感情,還是勸道:“公子進城吧,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鄴城該當有此一劫。樑王已經進城,待會肯定會傳喚公子,去得太晚,徒生嫌隙。”

徐礎笑道:“我想的不是鄴城,正是樑王。”

“樑王怎麼了?”昌言之小聲問,前後看看,確定無人偷聽。

“樑王聲稱要在一月之內攻佔整個冀州,可他……”

“有人來了。”昌言之提醒道。

一小隊人騎馬過來,停下打招呼。

喬之素原是大將軍的幕僚,輾轉來到樑王身邊,待得久了,漸生忠心,再無離意,向徐礎拱手道:“徐公子怎麼不進城?”

徐礎回道:“不敢進。”

“這是爲何?”

“我以爲樑軍是來奪冀州,可是觀衆人皆面露喜色,似乎攻下鄴城就已大功告成,我心存疑惑,怕進城之後不小心表露出來,惹人厭嫌。”

喬之素笑道:“明白了,請徐公子在此稍待。”

喬之素帶人進城,昌言之疑惑地問道:“他明白什麼了?”

“他乃樑王之臣,該是他進諫的時候了。”

“樑王明明已經派出大軍去攻漁陽,公子和喬先生爲什麼都說樑王似有自滿之意?奪下一座大城,連面露喜色都不行嗎?”

“前鋒兵卒辛苦攻城,冀得重賞,因此面露喜色,後方將士免去一場苦戰,性命無憂,因此面露喜色,皆爲應當,無可指摘。可是樑王面露一分喜色,將領心中則生三分,兵卒生六分,人人皆喜,誰願離開鄴城?且前鋒將士剛剛奪城,就被派去再攻漁陽,所依仗者,無非是後方大軍,大軍一有惰心,則前方亦無鬥志。”

昌言之笑道:“只聽公子的一句提醒,喬先生能想到這些事情?”

“他早就想到這些事情,聽我提醒之後,才決定去向樑王進諫。”

“呵呵,我有點明白謀士的套路了,就是一定要將小事說大,大事說小,勸人爭奪天下時,好像一切唾手可得,勸人注意言行時,好像一顰一笑都能惹來大禍。”

徐礎點頭,“你學得很快。”

“怪不得像公子這樣的人願意當謀士——你們想方設法鞭策他人,自己卻不用承擔責任與後果,只要樑王一直前行不止,謀士也就跟上了。”

“哈哈,你學得未免太快一些,可你忘了一句俗話,伴君如伴虎。鞭策老虎可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老虎跑得高興時,不會在意身上的小小痛楚,一旦停下來,就會將從前種種全記起來,生出反噬謀士之意。”

“怪不得公子讓喬先生去勸,自己不去。”昌言之連連點頭,馬上補充道:“我不是在說公子膽小,而是說公子通達人情,能夠趨福避禍,亂世之中,別無選擇。”

“我哪裡有‘通達’?”徐礎喃喃道,輕輕嘆了口氣。

將官從城裡疾馳而出,傳令全軍調頭,在城外紮營,衆人無不失望,可是沒過多久,樑王帶一大隊人出城,也要住在城外,及時止住軍中的沮喪。

帳篷剛剛立好,徐礎就得到傳喚。

馬維正與將領們議事,安排某人守城,某人前往漁陽,某人督運糧草,某人傳檄四方郡縣,以“天成皇帝”的名義招降……

諸事皆急,一些人領命之後立刻出發,其他人頂多耽擱一晚,次日一早也要動身。

諸將陸續告退,馬維坐在椅子上休息一會,扭頭向徐礎道:“你滿意了?”

“樑王的大業,自己滿意就好。”徐礎微笑道。

馬維揮手,命高聖澤等侍從與衛兵全都退下,然後道:“你自己爲何不來勸我,非要借喬之素的嘴?”

“喬先生說是我的主意?”

“他什麼也沒說,但你不肯進城,我就知道是你在背後攛掇。”

“樑王只管話對與否,何必在意是誰攛掇?何況喬先生自明事理,用不着得我傳授,一個字也沒有。”

馬維盯着徐礎,輕嘆一聲,“別以爲我不明白,你不肯進城勸我,因爲你仍當自己是客人,而不是我大梁的謀士。”

“樑王待客有禮,令我賓至如歸。”

“嘿。”馬維本來有許多話要說,這時興致全無,“退下吧。”

徐礎終歸做不到郭時風的通達。

次日一早,大軍拔營出發,直奔漁陽。

天氣寒冷,行軍頗爲辛苦,尤其到了夜裡,冷得睡不着,好不容易入眠,清晨起牀成爲更大的考驗,將校們要挨座帳前敲鑼,才能將兵卒叫起來。

馬維的鬥志卻越來越高漲,每天都要後半夜休息,天一亮就起身,督促大軍進發,向將士們許以種種承諾,“咱們今年就在冀州過冬。”每次開頭他都要說這句話。

可是隻要天象轉陰,馬維就會焦躁不安,叫來隨軍的天文官,反翻詢問是否要下大雪,這時候誰若是不小惹着他,必受重罰,甚至是處死。

徐礎一連幾天沒怎麼見到馬維,像是受到故意的冷落。

昌言之開始擔心公子的健康,因爲徐礎的臉色日漸蒼白,吃喝都少,話也變少,昌言之經常沒話找話。

這天夜裡,徐礎躺在被窩裡剛剛焐熱乎一些,準備睡個囫圇覺,就有士兵過來傳喚。

徐礎只得起身,昌言之道:“我不羨慕謀士了,到最後,吃肉的還是老虎,而不是拿鞭子的人。唉,明後天應該就能到漁陽了,不管戰事怎樣,公子總能好好休息一下。”

外面更冷,寒風呼嘯,徐礎裹緊衣裳,隨士兵來到樑王帳中。

帳篷裡點着炭火,說不上溫暖如春,至少沒有寒意刺骨,徐礎立刻覺得舒服許多。

馬維正在看一摞公文,示意徐礎坐下,然後繼續與高聖澤、喬之素等人小聲交談,很快其他人告退,只剩一名老宦、一名幕僚留下,老宦侍立,幕僚找來凳子,坐在徐礎對面。

“喬先生說吧,我休息一會。”馬維閉上眼睛小憩,高聖澤給他揉肩。

喬之素向徐礎道:“漁陽想要議和,派來的使者正在路上,很快就到,樑王希望徐公子能一塊接見使者。”

“好。”

喬之素看一眼桌上的公文,“這兩天各處傳來不少消息,徐公子要聽聽嗎?”

“有勞喬先生。”

“先說冀州,進展十分順利,各處郡縣紛紛投降,前方大軍也已包圍漁陽,指日可下。”

喬之素是樑王幕僚,所說的樑軍進展,虛實難辨,徐礎點點頭,什麼也沒說。

“淮州盛家已經得知樑軍入冀並奪下鄴城,但是並無異動,淮北增兵不多,看樣子是要採取守勢,盛家大軍仍集中在淮南。樑王推測,盛家乃是將錯就錯,棄漁陽朝廷不顧,專心準備進攻吳州。”

“想來如此。”

“寧王攻入荊州,接連大勝,已經快到江陵城。據說奚家向單于求助,但是遠水不解近渴。”

“襄陽仍未失守?”

“襄陽還在,荊州羣雄擁立湘東王爲帝,與幷州軍對峙,一直未分勝負。”

“單于沒向襄陽增兵?”

“單于如今在漢州。”

徐礎臉色一變。

“賀榮大軍佯裝要增兵襄陽,突然攻擊子午道,大獲全勝。”

“子午道乃長史樓礙把守,他沒有毀掉棧道?”

“具體消息這邊無從得知,總之單于已率大軍進入漢州,不知他是要分兵奪取全境,還是增援幷州軍,無論如何,襄陽支撐不到明年春天,很可能一個月之內就會失陷。”

徐礎長嘆一聲,樓礙說漢州能守一冬,結果初冬剛至,就已兵敗,徐礎連遵守諾言帶去援兵的機會都沒有,“樓長史與鐵將軍可有下落?”

喬之素搖頭,“那邊的消息非常少。”

“樑軍入冀,單于做何應對?”

“奇怪就在這裡,單于那邊沒有任何應對,好像根本就不知道這裡的形勢。”

“鮑將軍呢?”

“鮑將軍率兵進入幷州,消息不太通暢,要等山脈兩邊的關卡都落入樑軍手中之後,才能得知幷州的進展,快了,也就是十來天的事情。”

“單于絕不會無動於衷,必有計策。”徐礎道。

馬維睜開眼睛,推開高聖澤,“單于無非是要偷襲東都,逼我回防,我已派人提醒潘楷,讓他無論如何不要出城迎戰,死守城池即可。”

徐礎沉吟不語。

馬維笑道:“單于還能怎樣?派兵馳援漁陽?那可來不及,何況他在漢州、荊州還有許多事情未了。”

“我不知道。”徐礎猜不出單于的計劃。

一名士兵進來通報,“漁陽使者到了。”

馬維起身,“麻煩兩位替我接見使者,我沒什麼想說的。”

馬維帶着高聖澤離開,徐礎與喬之素起身送行。

使者很快到來,進帳之後沒看到樑王,先是一愣,再見到徐礎與喬之素,又是一愣,“兩位……是樑王之臣?”

漁陽派來的使者是孫雅鹿,與徐、喬二人都很熟,問過之後,輕笑一聲,“我這是廢話,請兩位代我轉告樑王,單于已經在漁陽準備一支大軍等候樑軍入彀。”

第二百八十八章 閒論第五百零一章 信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一百二十七章 連勝第一百七十六章 計中之計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斷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三百二十六章 擊球第四百五十章 失和第四百四十四章 夜遇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難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一百一十章 嫉妒第三百七十五章 兩方第三百五十七章 聽辯第三百零二章 亂出主意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守第一百八十一章 內外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宿老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四百一十三章 百目第四百七十二章 監視第八十二章 死路第三十九章 驥尾第三百一十一章 貼符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二百一十二章 終於第二百二十二章 虛實第三百一十五章 球藝第二十二章 尊貴第一百零五章 翻山第三百三十七章 登閣第四章 文稿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五百一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六十七章 困計第四十八章 囚徒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認第三百七十三章 迎親第三百二十七章 認子第三百章 不說第四百九十六章 遠勝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私交第一百五十六章 鑰匙第二百三十一章 退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路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己第五百二十九章 去意第四百八十章 三名第三十二章 薦將第三百零三章 江東使者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機第三百七十九章 人質第九十九章 計所無出第三百二十二章 問答第一百六十四章 認錯第八十一章 女婿第四百六十五章 酒王第八十二章 死路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三百六十五章 英雄兩種第三百一十一章 貼符第五百三十五章 運氣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三百七十三章 迎親第八十一章 女婿第四百九十一章 殺俘第六十九章 關卡第五百三十二章 實之第四百三十一章 立誓第四百九十三章 死計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威第三百七十二章 在意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計第四百九十六章 遠勝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路第四百八十章 三名第一百六十九章 嬸孃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一百章 新朝第二百一十六章 封妻第二百零三章 謀端百出第四百四十一章 敬意第五百零一章 信心第七十章 過河第四百四十七章 南使第四百三十章 示威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五十五章 分庭
第二百八十八章 閒論第五百零一章 信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五十四章 相惜第一百二十七章 連勝第一百七十六章 計中之計第四百三十三章 立斷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三百二十六章 擊球第四百五十章 失和第四百四十四章 夜遇第四百二十四章 佞臣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難第五十五章 分庭第五百三十七章 勸離第一百一十章 嫉妒第三百七十五章 兩方第三百五十七章 聽辯第三百零二章 亂出主意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自守第一百八十一章 內外之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宿老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第三百九十三章 難敵第四百一十三章 百目第四百七十二章 監視第八十二章 死路第三十九章 驥尾第三百一十一章 貼符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二百一十二章 終於第二百二十二章 虛實第三百一十五章 球藝第二十二章 尊貴第一百零五章 翻山第三百三十七章 登閣第四章 文稿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五百一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六十七章 困計第四十八章 囚徒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認第三百七十三章 迎親第三百二十七章 認子第三百章 不說第四百九十六章 遠勝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私交第一百五十六章 鑰匙第二百三十一章 退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路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己第五百二十九章 去意第四百八十章 三名第三十二章 薦將第三百零三章 江東使者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第二百二十七章 良機第三百七十九章 人質第九十九章 計所無出第三百二十二章 問答第一百六十四章 認錯第八十一章 女婿第四百六十五章 酒王第八十二章 死路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使第三百六十五章 英雄兩種第三百一十一章 貼符第五百三十五章 運氣第三百零九章 上策第三十四章 舞槊第三百七十三章 迎親第八十一章 女婿第四百九十一章 殺俘第六十九章 關卡第五百三十二章 實之第四百三十一章 立誓第四百九十三章 死計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威第三百七十二章 在意第四百九十八章 借計第四百九十六章 遠勝第四百二十八章 夜路第四百八十章 三名第一百六十九章 嬸孃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第一百章 新朝第二百一十六章 封妻第二百零三章 謀端百出第四百四十一章 敬意第五百零一章 信心第七十章 過河第四百四十七章 南使第四百三十章 示威第四百六十七章 三條第五十五章 分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