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

(求訂閱求月票)

寧抱關說到做到,真的召集將士,就在城牆上宣佈自己的決定:“從今以後,我不是吳越王,只是寧王,你們叫得順嘴,我聽着順耳,大家都高興。”

將士們歡呼,他們的確更習慣稱“寧王”,既親切,還能少一個字。

寧抱關指向徐礎,“帶‘吳’字的王只有這一位,再有敢用者,我第一個不放過他!”

“不放!”吳軍將士雖少,喊聲卻大,帶動其他將士一塊吶喊。

寧抱關命人送上酒肉,犒勞將士,又惹來陣陣歡呼。

將一塊自己從未得到過的土地讓與他人,以鞏固聯盟,寧抱關做到了。

徐礎也必須做出相應的回覆,趁大家爭搶酒肉時,向寧抱關拱手道:“我見過的英雄不少,有帝王之相者,唯寧王一人。”

“嘿,你又不是相士……以後你留下來專心幫我打天下,我不會虧待你,你也不必再四處逃躥。”

徐礎微笑道:“我的畢生之願是找一位可勸之人,既已找到,絕不棄之。”

寧抱關點點頭,“你出城去吧。”

徐礎告退,只帶兩名衛兵,悄悄出城,奔往外面的軍營。

出城不久,空中飄下雪花,待到軍營門口時,雪勢紛紛揚揚,遮天籠地。

守門士兵認得吳王,十分驚訝,立刻前去通報。

徐礎站在營地門口回頭望去,已看不見東都的身影,心中忽生一陣茫然,急忙忍住,他現在需要的是決絕果斷,而不是多愁善感。

身後突然傳來一陣大笑聲,徐礎轉身看去,只見沈耽穿着單衣單褲,大步迎來,居然還是赤腳,邊走邊笑,朗聲道:“吳王來訪,瑞雪先知,倒先我一步迎接佳客!”

與寧抱關相比,沈耽的籠絡之術更加隨和,令人不由自主地生出好感。

徐礎也迎上去,笑道:“瑞雪雖然好客,卻比晉王冷三分。”

沈耽來到近前,執臂查看,好像兩人已經多年未見,“快隨我進帳,外面的確有些冷。”

沈耽的帳篷與士兵無異,只是溫暖許多,沒地放置桌椅,沈耽拉着徐礎坐在牀上,又以兄弟相稱,噓寒問暖,問的都是個人私事,然後才談起奪取東都的過程。

徐礎沒提起譚無謂,也不談自己的勸說,將功勞盡數歸於寧抱關。

沈耽聽得明白,笑道:“若無四弟相勸,寧王斷不敢冒此奇險,義軍能攻下東都,多半是四弟的功勞。”

“動嘴終究不如動手,我怎敢與寧王比功?”

外面突然響起一個聲音,“是執政到了嗎?我要見見,現在就見!”

“四弟有一幫忠臣,可喜可賀。”沈耽起身,到門口掀簾道:“幾位將軍請進,吳王在此。”

孟僧倫帶着幾名吳將進帳,跪下磕頭,徐礎急忙上前扶起,“諸位辛苦,吳軍傷亡幾何?諸位有誰負傷?”

孟僧倫起身,稍顯激動,“還好,晉王與譚將軍智勇雙全,大家運氣也好些,傷亡一千三百多人,折損十一名將領。”

孟僧倫報出將領的名字,徐礎嘆息,他借出三千人,傷亡近半,對這場大勝來說,損失不算嚴重,對於初創的吳軍來說,卻是傷筋動骨。

徐礎出帳,撫慰等在外面的一些吳將,孟僧倫知道吳王有事而來,見他安全,也就放心,帶衆將離去。

回到帳篷裡,沈耽已經穿好衣靴,笑道:“孟將軍對四弟可謂忠心耿耿,每次激勵將士,必以四弟爲名,但有功勞,也全歸於四弟。”沈耽稍一停頓,“就像四弟將功勞歸於寧王。”

爲臣與爲王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沈耽得弄清楚,徐礎究竟要選哪一樣。

徐礎道:“江東偏居一隅,人民習於水戰、步戰,難與北方爭雄。當初吳國最後一個被天成所滅,原因無它,乃是太弱,天成先除強敵,再掃其餘,反給吳國幾年喘息。我欲興復吳國,首要之務就是聯絡強豪,附龍驥而昇天。”

附龍驥就是要爲臣了,沈耽大笑,“四弟志向當不止於此。”

“我所願者,天下太平,吳國興復,能成此兩事之人,便是達我心願者,志向至此已足。”徐礎輕嘆一聲,“吳人雖忠,卻非問鼎之利器,與其強而迫之,不如順天知命。”

沈耽微笑點頭,“四弟總是比別人看得開。”

劉有終掀簾進來,“我聽外面吵吵嚷嚷,還以爲發生兵變,半天沒敢出來,要不是有人通知,我還不知道四弟來了。”

“有勞大哥掛念,快來坐。”

牀沿已沒有位置,劉有終拽一隻小凳坐在兩人對面,道:“四弟是來給寧王當說客的吧?”

沈耽道:“我與四弟正談得高心,大哥非來掃興。”

劉有終笑道:“是我的錯,光想着三弟之苦,卻忘了四弟之苦,該罰我三杯,眼下無酒,四弟先記賬吧。”

劉有終是爲臣之人,而且精擅此道,極能活躍氣氛。

徐礎道:“大哥無錯,來得正好,也的確該說正事了。”徐礎咳了一聲,“寧抱關剛剛去除吳越王之號,改稱寧王了。”

劉有終看了晉王一眼,開口道:“寧抱關終歸是個草莽之人,事到臨頭,纔來抱四弟的佛腳,其心不誠,於此明矣。”

徐礎點頭道:“寧抱關野心極大,而疑心甚重,除了秦州舊部,輕易不會相信他人。但他此時的建議,值得三哥、大哥考慮一下。”

“寧王有何建議?”沈耽問道。

“他願與晉王聯手,一同對付降世王。”

劉有終冷笑,“寧抱關獨佔東都不夠,還要殺主奪軍不成?”

沈耽道:“大哥別急,聽四弟說完。”

徐礎拱手,也不隱瞞,將寧抱關的建議全說一遍,“寧抱關已經猜出三哥有殺他之意,但他仍覺得降世王纔是最大的威脅,願與三弟盡棄前嫌,共襄大計。”

劉有終又在冷笑,卻沒有開口。

“他真願讓出秦、並、漢、冀四州給我,讓出其它各州給諸王,自己只留洛、荊兩州?”沈耽問道。

徐礎點頭,“他是這麼說的,當衆去掉吳越王之號,算是一份證明吧。”

沈耽沉思,劉有終道:“不用想了,寧抱關險惡之心昭然若揭,先利用諸王除掉降世王,接下來就是晉王,然後是吳王、樑王……他與降世王一樣,容不得別人稱王,連說辭都差不多,降世王不也聲稱只要秦、洛兩州嗎?東都已被攻下,當然人人都想要現成的。”

劉有終說得沒錯,沈耽卻沒有全盤接受,向徐礎道:“四弟以爲呢?”

“天下只有獨得,沒有共享之理。但事有輕重緩急,與天成交戰時,諸王尚且能夠聯手,若是再有共同敵人,何妨再度耿手?可先難而後易。”

“我已與降世王談妥,明日聚會上……”

劉有終連咳幾聲,沈耽笑道:“在四弟面前,大哥不用那麼小心,若是連結拜兄弟都不能相信,晉軍不如散夥,各自投奔明主去吧。”

劉有終道:“非我不相信四弟,實在是……四弟在寧王身邊待得太久,怕是會受他蠱惑,捨不得離開。”

徐礎道:“我與三哥在東都一見如故,晉陽再見而結拜,情比金堅。寧王雖是梟雄,如大哥所言,終是草莽之徒,對部下唯以小利安撫,我留在他身邊不過寥寥數日,便是一年、十年,我終不爲他所用。”

劉有終起身拱手,“又是我錯了,四弟休惱,欠多少酒你都記着,以後一併補上。”

“四弟好說話,還是我來記着吧,至少六杯了。”沈耽道。

劉有終大笑,請徐礎繼續說下去。

徐礎道:“三哥與降世王明日要如何?”

“諸王各帶甲士入城,酒過三巡,降世王以彌勒佛祖的名義,宣佈寧王各項罪狀……”

劉有終插口道:“我們湊了十條。”

沈耽點頭,“然後看寧抱關部下做何舉動,衆將士若是義憤填膺,降世王就公開赦免寧抱關之罪,再賞他奪城之功,若是驚慌失措,我與蜀王、樑王立刻揮甲士上前,斬斷其首,傳示全軍。”

“別人尚可,三哥軍中的羅漢奇等人,由秦州追隨寧抱關至此,必然不服。”

“他們人少,倒好對付,只要城中將士別大亂即可。唉,雖然入城只有一日,足夠寧抱關拿東都之物收買人心,我與四弟、樑王借給他的兵,怕是很難收回來了。”

寧抱關收買人心的東西不只是東都財物,還有他近幾天的連戰連勝。

劉有終問道:“寧抱關將皇宮賞給誰了?”

“誰也沒賞。”徐礎將自己在東都所作所爲簡述一遍,說到曹神洗掌管東都,派人把守宮門時,劉有終拍腿大笑。

“四弟果然是個奇人,你這一招可謂是釜底抽薪,寧抱關大勢去矣。”

“無論誰進東都,我都會勸他同樣的話。”徐礎道,他保住東都,不是爲了抽誰的薪。

劉有終連連點頭,“我明白,四弟心善,但是寧抱關的確失策了。”他向沈耽道:“東都已是寧抱關囊中之物,他若用來遍賞城中軍隊,將士人人皆有所得,自然不願意再讓其他人進城,如此一來,必要誓死替寧抱關守城。可東都幾近完整,誰許諾得豪爽,誰就能得到城內、城外將士的支持。”

沈耽早已明白劉有終的用意,“如此說來,寧抱關反而不是緊迫的威脅,降世王纔是,他一進城,必然要用東都獎賞本部將士。”

劉有終又點頭,向徐礎道:“四弟來得及時。明日聚會,再除降世王,再將東都賞給諸軍,以減寧抱關之威,若有機會,就將他與蜀王同時除掉。一日盡除降世三王,我等無憂矣。”

這可不是徐礎來此的目的。

第四百八十七章 論雄第五百四十四章 谷深第十九章 大搜第一百六十三章 顛倒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五百三十九章 暫避第三十章 空言第五百三十五章 運氣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情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戰練兵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五百五十二章 寵妃第一百五十六章 鑰匙第一百五十三章 勸帝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二章 聽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敘舊第六章 醉不休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四百六十章 野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泡影第五百零四章 誤我第二百九十五章 拜伏第五十九章 三人第八十六章 講和楔子 故國第一百四十六章 首功第三百六十三章 再思第三百六十二章 懲罰第二百一十三章 迎妻第三百六十一章 單于第一章 名實第四百八十七章 論雄第六十一章 憔悴第四百四十三章 飢餓第一百零一章 散去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下城上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百一十一章 草堆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拍即合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們第五百三十六章 衆叛第二百零二章 保證第二百零九章 降世第三百七十八章 守鄴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三百一十五章 球藝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二百一十三章 迎妻第二百六十七章 追隨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三百一十一章 貼符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三百三十七章 登閣第四百七十二章 監視第五百四十章 夫妻第三十八章 狐假虎威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威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三百九十八章 三猛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將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八十一章 狂生第二百九十七章 鑿缺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四百三十九章 送行第四百一十九章 逃營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三百五十章 行惡第六十六章 偏居之計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一百九十六章 互猜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一百零三章 起名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禮第八十章 無用之劍第五百四十六章 龍體第二百五十八章 卸擔第一百三十二章 矮人一頭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勢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三百五十四章 新使第四百零七章 反覆第九十七章 吳士第二百零三章 謀端百出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步
第四百八十七章 論雄第五百四十四章 谷深第十九章 大搜第一百六十三章 顛倒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五百三十九章 暫避第三十章 空言第五百三十五章 運氣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情第三百六十章 匪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戰練兵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五百五十二章 寵妃第一百五十六章 鑰匙第一百五十三章 勸帝第四十七章 深謀遠慮第二章 聽事第三百四十六章 敘舊第六章 醉不休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四百六十章 野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泡影第五百零四章 誤我第二百九十五章 拜伏第五十九章 三人第八十六章 講和楔子 故國第一百四十六章 首功第三百六十三章 再思第三百六十二章 懲罰第二百一十三章 迎妻第三百六十一章 單于第一章 名實第四百八十七章 論雄第六十一章 憔悴第四百四十三章 飢餓第一百零一章 散去第一百四十九章 城下城上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百一十一章 草堆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拍即合第一百八十八章 他們第五百三十六章 衆叛第二百零二章 保證第二百零九章 降世第三百七十八章 守鄴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三百一十五章 球藝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二百一十三章 迎妻第二百六十七章 追隨第七十一章 新王第三百一十一章 貼符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肥肉第三百三十七章 登閣第四百七十二章 監視第五百四十章 夫妻第三十八章 狐假虎威第二十九章 心安第一百四十二章 立威第四百五十九章 狩獵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第一百九十二章 改意第三百九十八章 三猛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五百二十六章 缺將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八十一章 狂生第二百九十七章 鑿缺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留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四百三十九章 送行第四百一十九章 逃營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三百五十章 行惡第六十六章 偏居之計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三百二十章 制衡第一百九十六章 互猜第五百一十九章 端倪第一百零三章 起名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禮第八十章 無用之劍第五百四十六章 龍體第二百五十八章 卸擔第一百三十二章 矮人一頭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勢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三百五十四章 新使第四百零七章 反覆第九十七章 吳士第二百零三章 謀端百出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