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會議之後,張旭就開始忙開了。首先當然是從王大美處拉了大批的紅磚和水泥,在靠近海邊的地方,海岸相對平緩的地方,築起了一塊一塊的淺水池子,池子的邊沿是用紅磚砌的,池底敷上了一層水泥。
這些池子都不深,方方正正的,一塊接一塊佔據了很大的一片海灘,裡面關了海水,遠遠看上去,除了沒有水稻,和江南的水田一個樣。這就是張旭領人砌的鹽場子。
這個鹽場有十六畝地鹽田。合公制一萬平方米。分爲蓄水池,過濾池,淨化池,結晶池。
鹽場在海水漲潮時打開閘門,把海水灌入鹽田。在田中暴曬蒸發。濃縮到15度左右。再打開鹽田地閘門。從溝渠流入過濾池,淨化池。在池中沉澱泥沙,過濾淨化後地滷水再流入結晶池。於飽和狀態下繼續蒸發。很快就能結出白花花地海鹽晶體。
海水含鹽量大約百分之三點五。一百噸海水即能製鹽三點五噸。約合宋代地六千斤。逢陰天產量降低。逢雨天不能生產。理論上,平均每月應該能達到十萬斤海鹽左右。
雖然這離二十一世紀吃的精鹽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好的鹽了。就算是以二十文一斤出售這批海鹽,也將達到二百萬文錢,這將是一筆巨大的資金,至少雞籠的人們都沒見過二百萬文錢。咳,其實張旭也沒見過二百萬個銅錢堆在一起是什麼樣的規模,暫時還只能憑想像YY一番而已。
這筆巨大的資金不是源於剝削。不是源於掠奪。而是成功地利用了太陽能。把人從柴火熬鹽地繁重勞動中解脫出來。通過先進技術實現了生產力地飛躍
而且這鹽場規模還可以不斷地擴大,理論上,雞籠這個鹽場可以憑藉成本優勢,壟斷整個太平洋西岸的海鹽生產,佔領當時整個東亞鹽業市場……
看着鹽場建成並且開始投入,每天來這兒看的人都特別多。自從張旭爲了獲得支持,表示要讓每個人都成爲股東,把鹽場的利潤平均按人丁來分配,於是整個雞籠的人,都被調動起來了,上至七十歲的白髮白鬍子老頭兒,下至七歲小屁孩兒,人人都把這鹽場當作自家的命根子了。一有空就要來瞅幾眼。一切圍繞着鹽場轉,鹽場需要工人,二話不說,就有大批的人來應聘。至於要建衛隊之類的,話一放出去,就有大批的人來報名。
於是張旭招了五十看上去比較可靠的人來當鹽場工人。原來參加過討伐山越土人的一百多人則重新被召集起來,當作鹽場護衛隊,在李有財的帶領下天天操練。而張旭仍然又出任護衛隊的軍師,去指導護衛隊進行立正稍息之類的隊列訓練。這是張旭在現代所經歷過的全部的軍事訓練。當然,張旭還根據現代一些書籍和影視劇,設立了一些每天早上五公里的長跑,以及俯臥撐啊,仰臥起坐啊,單槓引體向上啊之類的體能訓練。
建立軍隊,除了兵員的訓練之外,最量要的當然是武器了。整個雞籠會打鐵的就幾個人,其中以趙庚年的技術最好,但是現在他手上沒有鐵料,其他人手上自然也不會有,沒辦法,李有財這個一百多人隊伍的統領和張旭這個沒讀過古今任何一本兵書的軍師,只好又讓大夥兒把那挑柴禾的柴擔拿出來,先將就當槍來用着。
在給那些士兵們制訂了清晨五公里越野,早上持槍突刺三百下,下午也三百下,其他時間自由訓練的計劃之後,在晚上開辦掃盲班對那些士兵進行文化補習之外,張旭就撒手不管了,開始四處尋找鐵礦石。準備進行自已動手冶煉鋼鐵,打造武器。
開始是張旭帶着幾個人圍繞着雞籠周圍地區尋找。尋找得很不順利,因爲他又不是金屬冶煉專家,對各種礦石瞭如指掌,在此情況下自然兩眼一抓瞎了。過幾天之後,採用了別人的建議,出五十兩銀子的重金懸賞,發動附近那些對環境熟悉的土著人尋找。
終於,在一個月後,有一個叫鹿角部族的山林土著人人部落裡,一個叫鹿妍的小姑娘,在距離雞籠六十里的地方找到了鐵礦石。經過考察之後,這裡的礦石品味不算高,但勝在處於山谷斷裂帶,少部分礦牀是露天,大部分處於山體淺層,便於開採,而且到雞籠寨有一條起伏平緩的小路,交通運輸方便。
於是,張旭一拍屁股,在一張非常簡陋的地圖上,在煤礦和鐵礦畫一條線,又在線中間畫一個圈,就決定在這裡建一個冶煉鋼鐵的廠子了。非常幸運,那個地方地形開闊平坦,還有一條大河,就是雞籠河下游河谷盆地了,距雞籠寨十里的地方。那個趙庚年帶人去看過之後,喜歡得眉開眼笑,直誇張旭選址選得好。要是張旭畫在崇山峻嶺之上,不知道那時趙庚年會是什麼表情,恐怕是死的心都會有。
不過地址雖然選好了,但是要建立起冶煉廠還是有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難度。首先的難題就是礦石的運輸。選定的冶煉廠地址離煤礦二十里,鐵礦二十五里,都稍微有些遠,兩邊路上還都有兩三個土著人部落,那些土著人都還很兇悍,有可能會襲擊運輸礦石的隊伍,不好處理。雖說上次討伐那個山越部族之後,雞籠漢人威名大盛,附近沒有那個土著人部落膽敢冒犯,但要是那些土著人下絆子使陰招,也是不勝其煩的。出兵消滅也是不大可能,那些土著人要是往山林裡一躲,雞籠也只能徒呼奈何。另一個問題,就是開礦和運輸人力不足。雞籠目前男女老少總加起來有五千人左右,但是大部分是農民,家裡還種着大片的地呢。對這些農民來說,尤其是成了家的農民,神馬都是浮雲,只有自己田裡種上莊稼纔是真的,心裡才踏實。要不然,就心神不寧,招他們來打工,目前還是不太可能。目前,鹽場招一批人,護衛隊招一批人,冶煉廠再招一批人,已經是極限了。
張旭在和李有財,趙庚年等人商議之後,就招集幾個山越和平壩土著人小部族頭人,向他們宣佈道:“告訴你的族人,替我把這種褐色的石頭和黑色的石頭挖出來,運到這個地方,每一百斤,我們支付三十個銅錢。”
“真的?”那些土著頭人們瞪大了眼睛。通過商品貿易,已經讓這些土著頭人們都知道了銅錢的意義,他們對漢人羨慕的不得了,想想啊,那些漢人可真有本事,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來賣錢。只可惜,他們自己不會生產什麼東西來賣錢。
“真的,一點不假,現在就開始,你們可以把礦石堆到那塊平地的邊上。黑色的這邊,褐色的那邊。越多越好。”
那些頭人們竭力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計算一番,身體一般的人挑一百斤沒問題,十五里路,每天可以來回走兩趟,就是六十個錢,如果身體好,走上三趟就是九十個錢……隨着計算,那些頭人們眼睛裡,開始有無數個銅錢上下翻飛,飛得那些頭人們頭冒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