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

一聽這話,薛居正、竇儀都是心頭咯噔一聲,心道不好!

也是,哪有這麼勸諫的!

這麼直衝衝地說出來,絕大部分人都會心生逆反。就算你說得有道理,他也不會聽,反而會想要對着幹。

勸諫是個技術活,得循循善誘。

眼見董成林還要繼續說,薛居正連忙搶先道:“陛下,臣以爲董補闕非是此意!”

而竇儀則一個勁地朝董成林使眼色,希望他說話軟一點。

豈料董成林語不驚人死不休,完全無視薛、竇二人,直接就站起身來:“陛下莫非不知十五年前李從榮爭位之事?”

趙鴻運怎會不知?

十五年前他乃是唐國一節度使,雖未親歷,但京中大事還是知道的。

當年是唐明宗長興四年,這個唐明宗就是前面提到過的那個背叛養父的李嗣源。爭位的李從榮乃是其次子,當時長子已亡,次子李從榮就是事實上的嫡長子。

巧合的是,李從榮也被封爲秦王,同樣握有兵權。只不過他當時還擔任河南尹,控制了京城,比現在的趙元昌繼位的可能性要大多了。

而且後來李從榮充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明宗又下敕說他的位次應該在宰相之上,真真切切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即便嫡長子權勢之盛到這種地步,明宗依然沒有立太子。

就這樣拖到他病重,李從榮入宮看望的時候他沒擡頭也沒回話,等李從榮即將出宮的時候又聽到宮人嚎哭,頓時就以爲明宗已崩,次日舉兵意欲控制皇宮。

結果當然是兵敗身死,“帝聞之,悲駭,幾落御榻”,然後病情加重,七天後病逝。

如今趙元昌雖不比李從榮威勢之隆,但他也沒像李從榮一般恃武揚威、口出妄言,再加上連滅兩國的武功,對比起來聲望更重。

只不過各地藩鎮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趙鴻運原本也沒想到這件事,這時候聽董成林提起,腦中想起一系列相似之處,臉色更加陰鬱。

見其不說話,董成林還欲開口,心知不妙的薛居正、竇儀連忙攔住他:“陛下,董補闕出言不遜,臣請黜其爲末流濁官。”

雖然嘴上說着要把董成林貶官,但實際上是爲了防止趙鴻運盛怒之下判一個死罪,可以算是一種保護措施。

哪知道董成林或是不理解、或是不領情,總之其當即正聲道:“臣之所言,句句肺腑,唯恐陛下一時不察誤了國事。怎會是不遜之言!”

得了,薛、竇二人是死心了,互相對視一眼,老老實實縮回去不說話了。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既然董成林一心尋死,他們也攔不住。

聽了董成林的這番話,趙鴻運愣是氣笑了:“好一個言出肺腑,好一個心憂國事!這麼說來,朕倒是一個昏君咯?”

只見董成林好似不覺皇帝已怒一般,猶自理直氣壯地就要再次開口。

只不過趙鴻運此時卻沒心情同他爭吵,直接就揮手道:“既然你心憂國事,那就到蜀地去做一個縣令吧。正好羈縻之地缺人,董卿你就爲國分憂。”

被趕到蜀地做一個羈縻縣令,在薛、竇兩人看來無非是早死晚死的事情,不過好歹沒有連累家人,已經是不錯的結局了。

兩人連忙堵住還欲說話的董成林,匆匆謝恩之後把他連拖帶拽拉了出去。

之後數日,蜀地太原兩地戰報陸續抵達京城,克蜀、平漢中、下太原,這三件事立馬通過邸報傳到各地官員耳中。

估計過不了多久,那些位於邊境,事實上保持半獨立的藩鎮就要想法子展示自己對朝廷的忠誠了。

三月十六日,發敕曰:

改蜀都府爲錦官府,以眉、蜀、彭、綿、漢、嘉、邛、簡、黎、雅、茂、維、陵、灌等十四州,並錦官府劃爲西川制置使司,以西川制置使總領諸州府軍事。

以夔、施、開、萬、忠、黔、涪、達、渝等九州,並雲安監劃爲夔州置制置使司,以夔州制置使總領諸州監軍事。

以源、利、閬、劍、巴、文、興、蓬、龍、壁、集等十一州,並興元府劃爲利州制置使司,以利州制置使總領諸州府軍事。

以梓、遂、果、資、普、昌、戎、盧、合、榮、渠等十一州,並思峨、晏、殷、定、鞏、藍、納、薛、扶德、淯等十羈縻州劃爲東川制置使司,以東川制置使總領諸州軍事。

同日,調晉陽節度使、樞密副使吳巒入京,以利州節度使馬青任成德節度使,總領北邊軍事。

改奉聖軍爲荊南軍,以奉聖軍節度副使權知節度使事李繼勳任荊南節度使,駐守荊南。

調鳳翔節度使焦繼勳任太原節度使,總領西北軍事。

調河東節度使、宣徽北院使劉承澤任興元節度使,暫領鳳翔軍、武定軍。

罷荊南大都督府,秦王趙元昌去荊南大都督之職,任山南軍事總管,轄制西川、東川、夔州、利州四制置使司,兼領錦官府尹。

同時,蜀地各制置使司、州縣官員皆有任命。而且蜀地空出這麼多位置,得從其它地方調人充任,一時間周國大量官員調任,也有不少人火線升官。

只能說,一個人的發展雖要靠自己的奮鬥,但也得考慮到歷史的進程。趕上這一批升官大潮的周國文武官吏無疑是那些站在歷史潮流上的幸運兒了。

當然,升官最多的還要算秦王手下將校。

只不過此時的趙元昌卻開心不起來,原因卻很簡單,他再次被按在京外。

而且這次是在蜀地,相比之前的荊南距離京城更遠。

京中那些人精得知秦王的任命之後,都在猜測:連滅兩國的秦王一直不得歸京,是不是已經被排除在儲位人選之外了?

遠在錦官城的趙元昌通過京中的渠道得知三位補闕在簡賢講武殿問對的情形之後,沉默良久,終於長嘆一聲:“董成林誤我!”

他手中已經拿到四大制置使司和州縣任免的名單,再考慮到新調到鳳翔的劉承澤,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官家在防着他!

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
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