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沂等人在月中的時候還是回來了。董明對此有些無奈,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說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下,再把他們送走便是。
當然了,董明更希望再也不要出現這種事情了。
“夫君,下次可不能這樣了啊。”荀沂一臉關切的看着董明,語氣中帶着一絲埋怨的說道:“多危險啊。若是再有這樣的事情,夫君就把其他人送走,把芍藥留下來吧。”
董明看着荀沂的模樣,笑着回道:“讓你擔心了。”
“夫君......”荀沂有些不好意思的低着頭,然後沉默了一會兒,肩膀開始抽動,沒幾秒鐘就聽到了她的抽泣聲:“嚇死我了!”
她忽然哭了出來,猛地撲到了董明的懷裡。
“沒事兒,都沒事兒了。”董明將她擁入懷中,輕輕的拍着她的後背。
董明安慰了荀沂一會兒之後,便舉步離開。回到自己的書房裡,他坐到書桌前,拿起筆來,奮筆疾書。
他在寫自己的變法方略。
因爲就在昨天的早朝上,劉宏以他多年來爲國征戰,救駕有功,尋回皇后、保護皇子等名義,給他加食邑兩千戶,升彭城候。同時以太常之位,兼任尚書令。
事實上,洛陽如今的權利分佈很是混亂。按照傳統來說,三公作爲次上公,基本上就是政治花瓶,說白了就是爲了滿足國家宣傳政治理念需要而存在的。看一看東漢從光武以來的次上三公都是哪些人就知道了。
基本上都是一些賢良方正的名士大儒,以知名經師爲之,以宣揚經術治國的理念。事實上,這些人都是政壇小透明。國家大政,一般都是交給
但是從蔡邕開始,劉宏給蔡邕權力之後,同爲三公的司空和司徒也跟着收益。而到了現在,蔡邕、朱儁、皇甫嵩三人全都是勞苦功高之輩,身居高位又有職權,可以說這三個人決定了大漢朝百分之九十九的政務。
而正兒八經的來說,真正決定這個國家運轉的衙門叫尚書檯。
按照此時的傳統,應該是太傅錄尚書事,入主尚書檯,總領朝政。若是沒有太傅,那麼皇帝也會任用太尉錄尚書事。如今的蔡邕便是如此。
昨日,劉宏忽然宣佈,讓董明入主尚書檯,兼領尚書令。雖然品秩很低,還在蔡邕之下。但是這是一個信號。
尚書令,總領尚書檯,雖然會受制於太尉蔡邕。但是眼下蔡邕跟董明是政治盟友,從這一點上來說,董明幾乎將整個尚書檯拿下了七八成。再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錄尚書同事的蔡邕是丞相的話,他董明就是副丞相。
這個位置,足夠他開始自己的計劃了。
正寫着呢,諸葛亮帶着荀璦來到了書房前。董明並沒有關門,看到他們來了,便停筆不再繼續往下寫,而是笑着問道:“琢之,今天這麼有時間?”
荀璦聞言笑道:“是科考之事,來跟老師商量一二。”
他走進來,坐到了董明的對面。
“最近很少來爲師這裡了,很忙啊?”董明沒有着急科考的事情,而是先聊起了家常。科考之事,董明已經做好了完備的計劃,下面的人照章辦事就行。哪怕出了問題也沒關係,他也給了備用的計劃。
再者說了,眼下真正下場幹活的是荀璦、荀攸、劉威、王韋、戲志才五人組成的超夢幻組合,要是搞不定,纔有鬼。
荀璦聞言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然後強打精神說道:“還好,主要是我們師兄弟們想把這一次的事情做到最好。這畢竟是老師從政以來,辦的第一個差事,我們必須得給老師辦的漂漂亮亮的。”
董明看道荀璦的表情變化,然後道:“還在糾結那件事呢?”
那件事,自然指的就是何進政變,劉宏出逃。
“你不用自責,人啊,是決定不了自己的出身的。如果你有能力就改變你的家族,那你就去改變他們;如果你無法改變他們那你就做到不要成爲他們。這樣就行了。”董明沒等荀璦說話,直接開口道。
“老師....”
“行了,明德書院的學生,怎能做出這等小女兒態?”董明佯裝不滿的說道:“這件事到此爲止了。你來這裡,想跟我商量什麼事情的?”
聽到這裡,荀璦打起精神來,道:“眼下有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我們幾個也拿不定主意,所以來找老師問一下。”
“說吧。”
“如今考場已經搭建好了,到時候只需要根據考生的多寡,用木板隔開數量想等的考室即可。只是我等覺得考場裡有些太冷了。按照今年的溫度來看,恐怕到了開考的時候,仍然會很冷。而且老師說了,這考試要考三場,每場考一天。我等擔心會有學生扛不住。”
荀璦說的問題,的確不能算問題。但是呢,又很有必要。董明很清楚,哪怕是以後科舉制發展成熟的明清兩代,這取暖的事情也不在朝廷考慮的範圍內。雖然不至於全然不問,但也就意思一下。
“給每個考生準備一套厚被褥。另外.....弄一些火盆,每格一段距離放一個。也不要弄得太暖和,不至於生病即可。”董明快速回道:“這種事情你們自己看着辦就行了。不至於來問爲師,說正經事兒吧。”
“就知道老師肯定會猜出來。”荀璦笑了一下道:“保暖的問題我等的確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兒。真正要說的是,舞弊的事情。”
“怎麼說?爲師記得給你們的方略裡,詳細寫了防止作弊的辦法了吧?從入場、考試期間、出場、糊名、謄抄等等,還有什麼問題?”董明有些奇怪。
至於完全杜絕作弊?董明壓根就不報任何希望。任何時代,任何行業,撈偏門的總比走正道的辦法多。又或者說,撈偏門的總能發現漏洞,然後利用漏洞。
“問題就在入場搜身上。”荀璦有些無奈的說道:“都是讀書人,大庭廣衆之下,脫衣搜身,是不是有些有辱斯文了?也太不體面了吧?而且咱們自家師兄弟也有很多參加這一次的科考,難道也要讓他們走上這麼一遭不成?”
“那你有什麼其他的辦法?”董明反問了一句。
“這.....都是讀書人,總不會如此不要麪皮吧?”荀璦說了一句自己都不相信的話。
董明搖了搖頭。
荀璦哪裡都好,就有一點,世家大族出來的,還是被當做備胎雪藏的。這導致他雖然高屋建瓴,很有遠見,但是某些時候又變得有些太過理想主義了。
簡單地說,就是沒有經受過現實這條瘋狗的毒打。
董明真想告訴他,讀書人的麪皮,是全世界最特孃的廉價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搜身,必須得搜。將關於防止作弊的條陳一一寫出來,讓那些考生看見。在搜身這一條上加上,如果拒絕搜身,直接當做棄考。”董明直接說道。
“這....怕是會引起士子們的騷動啊。”荀璦有些擔心的說道。
董明聞言撇撇嘴道:“士子們的騷動?”
荀璦啊荀璦,你還是年輕。
“這個你不用擔心,直接去做就行了。”董明不容置疑的說道。
“學生知道了。”
又坐了一會兒,荀璦告辭,去看了一眼荀沂。堂妹變成師母,哥哥變成學生。兩人倒也不尷尬,聊了一些家長裡短的,荀沂才送荀璦離開。
書房這邊,諸葛亮很自然的走到書桌旁,幫董明磨墨。董明也不避諱他,當着諸葛亮的面,繼續寫自己的變法方略。
諸葛亮也津津有味的看着。目前有這個資格的,只有諸葛亮一個人。說實在的,後世的刻板印象對董明的影響加上系統給出的評價,讓董明把諸葛亮當成了衣鉢傳人來看待。
周瑜、法正、荀璦、戲志才、郭嘉、劉威等人也都是一時人傑,但是在董明看來各有各的短板。無法在自己百年之後,接過自己的變法大旗,成爲下一任變法核心。
法正長於軍略、謀略,爲人有些睚眥必報,性格偏極端;荀璦倒是跟他的本家荀彧一樣,可稱之爲王佐之才,但是爲人太過理想化;戲志才、郭嘉兩人跟法正一樣,長於軍略、謀略。同時這兩人也有性格缺陷:戲志才仇恨世家大族、郭嘉則太隨性;劉威倒是在能力上沒什麼太大的缺點,但是性子溫溫吞吞的,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至於周瑜....從天賦上來說,他不比諸葛亮差多少。只是這傢伙總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整個人自帶一股子仙氣。一羣小子站在一起,你一眼就能看到他,太突出了。讓人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就好像隨時都會羽化昇仙一樣。
“老師,天暗了,學生去點燈。”天冷,黑的比較早。
諸葛亮小聲說了一聲,然後跑去將燈點起來,端到了書桌上:“老師,歇一歇吧,都寫一天了。”
董明停筆,看了一眼諸葛亮笑着道:“今天也辛苦你了。”
“不辛苦。”諸葛亮搖搖頭道:“只是學生有一事不明白。”
“什麼事?”
“老師剛纔寫的方略中,有一條是徵收商稅,這商稅的徵收方式和數額跟以前大不相同,但是學生卻看不明白。”
“以後你就會明白了。”董明摸了摸諸葛亮的腦袋然後道:“眼下啊,你要先把爲師給你的戶籍制度給看明白,聽懂了嗎?”
“學生知道了,老師且放心吧。”
“對你,爲師自然很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