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時候,董明伸了伸懶腰,帶着諸葛瑾和劉威直奔陳家。
陳家雖然在許昌,但是在整個潁川郡都是首屈一指的世家豪門。陳家跟荀家不一樣。荀家祖上是荀子,傳承多年,而陳家起於微末。
當然往祖上數,人家是司馬穰直的後代,只不過破家之後改姓陳。許昌陳家起於陳寔,陳寔出身微寒。小時候是個孩子王,左右的孩子都很聽他的。長大之後作縣吏,當時的縣令鄧邵覺得他很有才華,便推薦他去太學讀書。
陳寔後來歷任官職,雖然從未做到過三公之位,但是風評很好。楊賜和陳耽這兩個人的官職都比陳寔高,但是每次都會說:“陳寔未登大位愧於先。”
同時陳寔跟鍾皓、荀淑、韓韶被稱爲潁川四長。不過現在的陳寔已經七十八歲,隱居在許昌老家裡。董明這一次拜見陳家,拜見的就是陳寔。
到了陳家,自有僕人領着,直入陳家大門。入了門是一個影壁,三進的大院子,左右兩邊亭臺樓閣,假山花草煞是好看。
往前走,進了中庭,僕人將董明帶進一個客廳裡。
“先生稍待片刻。”
董明擺擺手,示意自己知道了。徑直找了一個位置坐了下來,諸葛瑾和劉威分侍左右。盞茶功夫之後,一個滿頭白髮,身穿錦衣的老人家在一箇中年男人的攙扶下走了進來。
“彭城董明,見過陳太丘。”董明連忙起身行禮。
老人家就是陳寔,因爲曾將做過太丘令,所以世人皆以太丘靈稱呼他。
陳寔旁邊的中年男人,看面相很像陳寔,應該是陳寔的兒子。不過陳寔的兒子有兩個,一個是陳紀,一個是陳諶。董明卻是不知道這是哪一位。
不過禮數不可廢,他也對着中年男人一禮:“不知道哪位陳兄當面?”
“某家陳諶。”
“見過陳兄。”
衆人分主客落座,陳寔跟董明攀談起來。
“不知可有表字?”陳寔問了一嘴。
董明聞言點點頭,道:“在下表字伯照。”
伯照的確是他的字,他之前的老師給起的。漢朝人起表字,都是根據名字來的。董明的表字起得其實很隨意。伯照,伯是他這一輩兒最大,照其實就是明的意思。《說文》曾言:明,照也。
“那老夫託大叫你一聲伯照賢侄。”陳寔雖然說的很客氣的樣子,但是這其實在拉近跟董明的關係。
在這個時代,叫表字是一種善意的方式。直呼其名,反而不是很尊重別人。比方說陳諶,董明若是直呼其名,這位肯定甩手就走。要麼直接喊陳兄,要麼就是叫他的表字,季方兄。
“老先生言重了!”董明連忙起身。
一陣寒暄之後,衆人聊了起來。天文地理,時事政治,天下局勢無所不聊。從聊天的過程中,董明明顯感覺得到,陳寔這位大佬對時局把握之精準。並且這位還在太平道上跟董明產生了共鳴。
董明是站在歷史下游,而陳寔則真的是靠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在判斷了。相比較而言,陳諶就差了一些。
大概聊了半個時辰,陳寔精神不濟,先離開了。只剩下董明跟陳諶兩人,又多聊了一會兒。當天晚上在陳家吃了一頓飯,入夜的時候才離開。
可惜的是沒見到陳紀和陳羣。尤其是後者,這位未來的荀彧接任者,董明一直都很有興趣。不過陳羣已經十八歲了(注1),在老陳家的教育下基本上已經定性。就在今日早些時候跟陳紀一起去了潁陰,說是拜訪荀家。
出了陳家,董明帶着劉威諸葛瑾回到了住宿的地方,跟幾個學生聊了一會兒之後,各自回房間休息。
一夜無書。
第二天一早,陳諶派人延請衆人,董明推辭不掉,便帶着學生們全都去赴宴。接下來幾天,衆人都待在陳家,一直到第五天的時候董明才終於在陳諶的盛情挽留下帶着衆人離開。
陳諶禮送出城。
......
許昌距離潁陰不遠,一行人到潁川的時候,迎來了光和五年的第一場雪。
“哇,下雪了。”豆芽兒是最興奮的。直接從馬車上跳下來,樂呵呵的伸手去接落下來的雪花。劉威也下了車,手裡拿着一個厚衣服,追着豆芽兒。
“豆芽兒,快把衣服穿上,彆着涼了。”
“下雪了!”諸葛瑾等人也下了馬車,興奮的跑來跑去。畢竟都是些孩子,也只有徐庶和劉威兩人穩重一些。
倒是徐暖,不負他的名字。這麼冷的天,仍然是一件單衣,不覺得寒冷。
“還真是暖啊。”董明看了一眼徐暖,緊了緊身上的貂皮大衣。這是陳諶送的,就這麼一件。做工考究,煞是好看。這種東西,基本上價值千金,陳諶倒是很大方。不過同樣的,董明也將自己修訂的《算學》交給了陳諶。
修訂版的《算學》涵蓋了整個高中的課程。董明的學生裡,目前只有劉威和諸葛瑾在學。徐庶在打好基礎之後也會跟着學。其他人倒也讓他們跟着學了,但是學的比較吃力,不過也在緩慢的進步就是了。
董明最近發現系統是可以交流的。路上的時候,他糾結於馬明、蔡浩這些人的資質,是不是就真的決定了他們的上限。可是按照常理來說,一個人只要不停的學習話,一定會時刻保持進步的。
不多說,至少前五十年是如此。
他糾結的時候,系統竟然發聲了,如此這般的給董明解釋了一番。簡單地說就是,資質決定了他們的上限,但又不是固定死的。隨着學習、經歷、經驗的提高,個人上限也會跟着提高。但是,高資質除了上限比較高之外,還代表着學習速度非常快。
舉個例子,劉威和馬明兩個人在達到上限之後,兩人的能力值會隨着學習、經驗等提高。但是劉威提高的速度肯定要高於馬明。
而且馬明這輩子都不可能將某一個屬性值堆到八十點以上。八十點這個數值,代表着天賦,不是後天努力能夠達到的。
也就是說馬明、蔡浩、張富、張亮這四個人,還是有機會將他們擅長的領域,堆到七十九這個臨界值的。
這可比幾個六十出頭的數值好看實用多了。
當然這需要董明用心教,還需要他們用心學,在實踐中提高和修正認識。再用提高修正之後的意識,指導實踐。
當然,現在說這些還太早。
下了馬車,一羣人還是先找地方住下來。這一次馬令等人留在了縣城外,安營紮寨。這是馬令自己要求的。一路走來,董明上課的時候沒有避開馬令,馬令也願意跟着學。他是馬家分支子弟,地位不如身爲主家庶出的馬明,小的時候沒多少學習的機會。
時間長了,馬令學了不少東西,逐漸把護衛隊當成軍隊來訓練。這倒是董明樂於看到的,等到了洛陽之後,這些人還能成爲學生們實踐的軍隊。雖然人數少了一些,但也比光講理論要強得多。
一行人包了一個院子,幾個孩子們在院子裡玩雪,董明則在屋裡繼續寫東西。同時他還準備了一個新奇的操作。
馬令帶着幾個人四處去宣傳,三天後董明將在潁陰講學。講學的內容則是他在外人眼中最擅長的算學。
這一次,他打算拿出一個神器來,徹底將名聲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