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董明準備向荀爽請辭,後者自然是再三挽留。董明只好擡出徵辟的理由來,說是怕耽誤了時間。荀爽卻不在意,甚至勸董明乾脆別去了,年紀輕輕的多養望幾年,比現在一頭扎進去那個泥潭裡要好太多。
董明自然也懂這個道理,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在跟荀爽又聊了半天之後,董明帶着愈加龐大的隊伍離開了潁陰。這一去,隊伍中又多了戲志才、郭嘉和荀璦三個頂尖天才。除此之外還有四個人,分別是鍾言、韓巍、陳確、程毅。前面三個是潁川鍾、韓、陳三家的子弟,最後的程毅則是一個普通士子。
這四人都是乙等的資質,其中程毅好一些是乙上的資質。講學三天之後,自然不會只有這麼幾個人想要拜董明爲師,只不過願意跟着董明去洛陽的就只有這些人。董明自然不會拒絕他們,全都帶上了。
到此,董明一共收了十五個學生。一開始的劉威五人,陸陸續續收的諸葛瑾、徐庶、徐盛。而這一次在潁陰更是一下子收了七個學生。這十五個學生,甲級資質的六個,乙級資質的有五個,四個丙級資質。
這十五人若是都成長起來的話,絕對可以支撐起一個大勢力了。再加上雖然沒有正式收徒,但是一直跟着蹭課的馬令,一直學不會但迫於徐庶的壓力努力學習的徐暖這兩個人的話。董明的學生,可以說是文武兼備,內政軍事都能撐得起來。
可惜的是,徐盛留在了老家,他跟董明學習的時間有些短了。
“不知不覺間,竟然聚攏了這麼的天才啊。”董明有些感慨的自言自語着。
他一旁策馬跟着的馬令聞言笑了笑道:“主要還是先生教得好。”
董明擡了擡眼皮,對着馬令用了一下【眼力】。其實一開始他就用過一次眼力了,那時候馬令也就武力值能看,六十多點。而現在,馬令的進步幅度讓董明很是驚訝。
因爲馬令是成年人了,看不出資質。他一開始判斷,馬令的資質也就跟馬明和蔡浩差不多。可是現在看來,這個傢伙的資質好學還不錯啊。
武力值沒變,還是六十多點。但是軍略從之前的十幾點,漲到了四十多點,其中步兵和練兵已經破五十了。這麼看來,馬令再成長一段時間,說不定會成爲一個不錯的軍事系人才。畢竟單項六十多點的屬性值基本上在一郡之內都能吃得開,如果是多項屬性值都在六十以上的話,甚至可以主持一個郡的軍政大事。
就好像馬明他們四個一樣,成長起來,哪怕最後只有六十多點的能力值。他們四個加在一起完全可以將一個郡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系統的屬性值除了劃分了具體數值之外,還有更加實用的評級。以內政爲例,內政在九十點以上就可以主持一國國政,八十點以上就可以主持一州內政,七十點以上可以主持一郡之內的內政,六十點以上可以主持一縣之內的國政。
除此之外,八十點以上可以具體負責某一項國家級的政事,其他各級也是一樣,下降十點。能力值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上限。
當然這只是單項能力,一旦是多項能力值都達到某一個水平線,那麼相應的他的能力上限也會提高。
當然還有一點,不管能力值高低,只要成爲了州級高官,就一定會對一國產生影響。這也好理解,就好像後世,一個省級高官的各種施政方針,肯定不會說隻影響到一個省份的發展和變化,它一定會對國家產生影響。
董明在這邊思緒亂飛,馬令卻被他看的有點發毛。
“先生......”馬令嚥了一口唾沫道:“你看我做什麼?”
“哎?”董明楞了一下,回過神來,道:“沒有沒有,話說回來,你最近好像進步挺大的。這五十個人被你整的有模有樣的。”
“嘿嘿,多少也跟董先生學了這麼久了,要是還不進步的話,那也太丟您的臉了。”馬令笑着回道。
董明聞言也跟着笑了起來:“好啊你馬令,沒想到你個濃眉大眼的也學會拍馬屁了。”
“嘿嘿。”馬令嘿嘿一笑。
“報!”忽然前面一匹快馬奔來,馬上騎士看打扮正是護衛隊的人。
馬令見狀一勒繮繩,迎了上去。董明則保持原速,畢竟他是個體面人,不能也着急忙慌的跟上去吧。
馬令與那騎士交談了兩句,調轉馬頭來到董明跟前,道:“先生,前面咱們得過黃河,馬匹還好說,這馬車恐怕得賣掉了。”
“哎,這就到黃河了嗎?”董明沒想到這一次竟然走的這麼快。總感覺纔剛離開潁陰沒幾天的樣子,沒想到已經快到黃河邊了。
“是啊。”馬令點點頭道:“主要是這幾天天氣好,咱們多趕了一些路。若是再等些日子,大雪徹底降下來,咱們可能就被困在黃河邊上。”
“這樣啊。”董明摸了摸下巴,下巴上小鬍子已經長到了手指長:“那咱們就再加加快一些速度吧。最好能在洛陽城過上正旦!”
“怕是時間有些趕了。”馬令皺着眉頭估算了一些時間,然後道。
“盡力而爲吧。”董明到沒有強求。
“也好!”
說完之後,馬令調轉馬頭前去安排。他離開沒多久,一個人策馬走到董明身旁。董明回頭看了看,是戲志才。
說起來戲志才今年已經二十歲,不過能力值還沒達到上限,最高的謀略值剛過了八十點。而董明只比他大了兩歲。本來董明打算跟他朋友相稱,但是戲志才自己不願意。而且他跟荀璦等人同輩論交,若是跟董明朋友相稱的話,那麼就有了一絲絲的尷尬。
總不能各論各的吧?
“我叫你兄弟,你叫我叔叔!咱倆各論各的。”
一想到這一幕,戲志才就果斷的拒絕了要跟董明做朋友的想法。再者說了,達者爲師,夫庸知其年前後勝於吾乎?戲志才覺得董明可以教他很多東西,那麼這個老師他就認定了。
“志才?”董明看着他,有些好奇。
戲志才撓了撓頭,道:“老師,你說大漢朝還有救嗎?”
“哎?你爲什麼會這麼問?”董明反問了一句。
“老師,你看這天下,這些年天災不斷,人禍延綿。皇上又寵信宦官,借重外戚,賣官鬻爵,黨錮之禍更是讓天下士人心寒。各地軍備鬆弛,政事懈怠。富貴者連阡陌,貧窮者無立錐之地。”戲志才顯得有些激動:“這天下已經病入膏肓了!還有救嗎?”
“那你覺得什麼樣的天下才是你想要的?”董明仍然在反問。
戲志才皺着眉頭想了一會兒,回道:“自然是聖明天子在位,達先大德之輩主政,天下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庸者下,賢者上,各安其命,各司其職。”
董明沒有回答他,而是說起了另外的東西:“光武中興是因爲什麼?”
“光武帝文成武德,千古明君,知人善任......”戲志纔對劉秀一頓猛誇。誇得董明都替劉秀覺得不好意思了。
“一個掛壁有什麼好誇的。”董明偷偷的吐槽了一句,然後道:“事實上,光武中興漢室,藉助了世家豪門的力量。所以纔會導致現在這種局面啊。”
“嗯?”戲志纔有些茫然。
歷史侷限性使得他也看不透事情的本質。董明沒有爲難他,而是解釋道:“光武帝絕對是一位明君,他靠着世家大族打敗了新朝,中興漢室。自然要將果實分潤一些給世家大族,也因此一開始的時候,世家大族掌握着巨大的力量。光武爲了防止世家大族一家獨大,啓用了宦官......”
說到這裡,董明停了下來,看向戲志才。
戲志才其實聽到這裡已經反應過來了:“這麼說來,大漢朝如此變成如今這樣,是因爲光武帝?可是......”
“光武帝是千古明君沒錯,可是其他的皇帝不一定是啊!這種平衡手段玩的好自然好,玩不好就是現在這個狀態了。”董明聳聳肩。
“那......”戲志才忽然發現自己被帶偏了,連忙追問道:“那該如何做呢?”
“拯救這個天下啊!”董明感慨的說了一聲,正要解釋的時候。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馬明一臉興奮的接口道:“推倒重建啊!既得利益者的勢力太龐大了,太過溫和的手段太過浪費時間,大漢朝不一定能夠堅持這麼久。太過狠辣的手段可能會導致這些既得利益者反撲。最好就是推導重建,大漢朝......不對漢人想要改變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大漢朝浴火重生。”
馬明話裡話外的意思,戲志才自然聽得懂,不過他卻被驚的眼睛都瞪大了。畢竟現在的他還是不是日後那個跟着曹老闆上班的謀士,心裡還裝着大漢朝呢。就是他的老闆,現在還想着怎麼當上大漢徵西將軍呢。
“馬明!你又在這胡扯!”
董明對馬明也是無奈:“到了洛陽管好你的嘴巴,不然到時候被人告發了,咱們都得完蛋。”
馬明眼睛滴溜溜轉了一圈道:“放心吧,我又不傻。”
“我真沒看出來!”